温州城市形态演变
改革开放前后的温州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迁
——温州
温州记忆
温州简介 改革之初 改革之后 未来展望
温州简介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全市辖3 区2市6县,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 临大海,山地占陆地面积的78.2%,素有 “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
家在何方?
地图上的温州
改革之初
改革开放前,温州曾被形象地描述为: “50年代的海防前线,60年代的武斗火线, 70年代的投资短线。”人口稠密,资源匮 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农 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就业和生存压力巨 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3的温州人处 在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 的地区之一。
那时生活
那时歌
那时票子
改革之后
工业化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 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 生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间资金丰 盈。
这时生活
这时歌
这时票子
这时繁华
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经济高速发 展,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危机,解决 这些危机(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空心 化”严重等),温州便会再次向前飞跃!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的巨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温州以前和现在可大不一样啦!
以前呀,温州的路可窄啦,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全是泥水。
人们出门大多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要是能有辆摩托车,那可就很了不起啦!房子也矮矮的,小小的,一家几口人都挤在一间屋子里。
再看看现在,哇!宽宽的马路又平又直,一辆辆小汽车在路上跑得飞快。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又漂亮又宽敞。
我们住的房子可大啦,有自己的房间,还有大大的客厅。
以前买东西可不方便啦,要走很远的路去小小的商店,东西的种类也不多。
现在呢,有好多大超市,里面什么都有,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颜色都很单调,款式也差不多。
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可好看啦,还有各种各样的款式可以选。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温州带来的大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温州的新与旧》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温州的故事。
以前的温州,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很多地方都是矮矮的平房,墙壁上还长着青苔。
街道也不宽,人走在上面,感觉有点挤。
那时候,能吃饱饭就很不错啦,零食也没几种。
但是改革开放后,温州就像变魔术一样!
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晚上灯光一亮,可漂亮啦!街道变得又宽又干净,还有漂亮的路灯。
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有甜甜的巧克力,香香的薯片,数都数不过来。
以前大家想联系只能写信,等信寄到要好长时间。
现在呀,有手机,想和谁说话,一打电话就能听到声音。
温州的变化可真大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啦!。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市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以家族企业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特色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经济模式。
下面将对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家族企业开始迅速兴起。
当时的家族企业多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鞋业、服装业、眼镜业等,并以家族经营和手工业程度低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由于经济系统的改革和市场的逐步放开,家族企业遇到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家族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时期(1985年-2000年)在这一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温州家族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温州家族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外贸出口等方式,逐渐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支持和鼓励温州家族企业发展,例如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合理发展、减税优惠等,这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第三阶段:以富商企业为主体(2000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的家族企业开始加快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家族企业开始探索与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合,如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走品牌和市场化经营道路。
其中,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为温州家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此外,温州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私营经济体制管理不完善,缺乏法制环境影响了企业发展的规范性;金融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温州企业发展的瓶颈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温州的家族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了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探索多元化经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等。
总之,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初期的家族手工业到现代产业发展的过程。
通过探索、转型和升级,温州的家族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温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温州模式,是指中国温州市较早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模式的初期形成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开始兴起。
温州作为我国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尤其是当时许多海外侨胞回国投资。
同时,温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税费负担等,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模式开始初步形成。
接下来是模式的迅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温州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温州人民热衷于创业,大量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迅速兴起。
其次,温州模式强调风险投资,温州人民习惯于通过借贷、互助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使得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而与此同时,温州人民勤劳踏实,善于实干,为温州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90年代,温州模式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温州模式的一大特点是“两头打”,既在国内市场开展经营,又积极向国外市场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产业链。
典型的例子就是温州鞋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这一切都使得温州模式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温州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
面临新的挑战,温州模式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温州模式注重技术创新。
温州科技企业集群相继成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温州模式积极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温州开始涉足金融、投资、地产等领域,形成了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再次,温州模式注重品牌建设。
温州企业开始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转型举措使得温州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总的来说,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表明了温州人民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进取精神,表明了温州人民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
温州模式的成功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适应我国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写温州城市新面貌的作文

我的家乡温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位于浙江的南部。
传说以前这里非常温暖,所以就取名为温州。
它虽然没有上海、广州那么发达、繁荣,也没有北京、西安那么气势磅礴,但我也为自己是一个温州人而骄傲,这几年,温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几年前,家乡温州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城市环境差,经济不发达,对外交通不方便。
最突出的.是温州商品的质量“臭名昭著”——外地人从来不敢买温州货。
温州的皮鞋早几年被人称为“晨昏鞋”,就是说温州的鞋早上穿起来晚上就破。
温州鞋也曾在杭州武陵门广场上被大量销毁。
这对我们温州人来说是一个多么的耻辱呀!我们不能被笑话,我们不能被打倒!从此,温州人发誓要力创温州品牌商品,建立信用企业。
由此推出“三五八”工程。
到现在为止,温州有许多轻工业产品已是世界知名品牌。
每当看到一些温州著名产品登上国际大舞台,我都非常自豪——因为这是温州货!这几年温州的经济是突飞猛进,市政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市政府推出的安居工程使得人民安居乐业。
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
我的家乡温州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景色秀美。
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曾以潇洒的笔墨赞叹过我们梅雨潭的绿。
闻名遐尔的雁荡山和楠溪江都是国家级风景区。
雁荡山在你丰富想象力之间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
夜幕下的雁荡山更加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
而楠溪江的水清秀婉美,在风和日丽的假日,籍一叶小舟,流连于山水之间,足以给人一种画中游的感觉。
我爱我的家乡——温州!。
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

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第一章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并且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相互融合的过程。
温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将对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第二章温州城镇化的历史背景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温州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一方面,温州作为一个发达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迁徙到城市。
另一方面,温州也面临着农村人口庞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第三章温州城镇化的特点1.分散型城镇化温州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分散型城镇化。
与其他地区不同,温州的城镇化过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城市聚集现象,而是呈现出城镇分散、村镇互联的特点。
这种分散型城镇化模式有利于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
2.产业驱动的城镇化温州城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产业驱动的城镇化。
温州特色产业,如鞋业、电器制造业等,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
这种产业驱动的城镇化模式为温州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3.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温州城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温州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形式,激发了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温州城镇化的挑战1.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温州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突出。
因此,温州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温州城镇化的另一个挑战是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随着人口迁徙到城市,特别是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大幅增加。
温州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温州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问题。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提起温州,我的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般,闪过无数的画面和场景。
这座城市,在百年的时光长河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小时候,常听爷爷念叨过去的温州。
那时候,温州的街道狭窄而拥挤,街边的房子低矮破旧。
爷爷说,他年轻那会儿,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人们住着简陋的平房,一家几口挤在小小的空间里,一到下雨天,那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家里的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要是不小心摔一跤,准会弄得一身泥。
当时的温州,商业也不发达。
爷爷回忆说,那时的集市就那么几条街,卖的东西也很有限,想买点稀罕玩意儿都难。
大家的穿着也很朴素,颜色单调,款式简单,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吃的方面就更简单了,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像现在有这么多丰富多样的美食。
交通更是让人头疼。
道路崎岖不平,大多是泥土路,要是赶上下雨天,那简直就是泥泞不堪,一脚下去,鞋子都能被泥巴给“吞”了。
爷爷说,有一次他去隔壁村办事,因为路不好走,愣是走了大半天,回来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温州,这座城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
先是街道开始拓宽,不再像以前那样狭窄局促。
道路铺上了柏油,变得平坦又整洁。
街边的房子也逐渐变高了,不再是低矮的平房,而是一幢幢的楼房拔地而起。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房子宽敞明亮,装修也越来越精致。
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
各种各样的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不仅有本地的特色产品,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
人们的穿着也变得时尚多样,色彩斑斓,款式新颖。
吃的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不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追求美味和健康。
街头巷尾开起了各种各样的餐馆,川菜、粤菜、鲁菜……应有尽有,还有外国的美食也能轻松品尝到。
交通的变化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公路越来越宽,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温州还建起了自己的机场,人们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温州变化总结

温州变化总结简介温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温州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对温州近年来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
经济发展温州以其独特的民营经济模式而闻名于世。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就成为了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并推动了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制造业升级曾经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温州如今正经历着制造业升级的阶段。
在国家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下,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温州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日益壮大,为温州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温州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金融、旅游、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成为了温州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温州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
众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温州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同时,大量的商业中心、商场和高档住宅区的兴建,使得温州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此外,温州市政府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也为温州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
社会变革除了经济和城市建设上的变化,温州的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水平提升随着经济发展,温州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温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温州还引进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更加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社会福利改善温州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塘下镇的上 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 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 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3.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 状元镇迁至永中镇 。
• 三、1.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 辖;2.瓯海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 镇。四、行政区划调整后: 温州市区的总面积由 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总人口由 119.23万增至129.64万。 鹿城区面积从104平方 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 60.03万。 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 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瓯海区面 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 58.62万减到37.84万。
• 三是社会投入成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全市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文化教育设施建 设的资金,主要是靠社会来筹集、来投入 的。
• 四是小城镇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 撑。全市建制镇从改革开放前的18个增加 到现在的146个。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 为温州发展的独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 济是温州人经济,是老百姓经济。
• 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发展的独 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经济, 是老百姓经济。
• 温州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制鞋、 制革、服装、工业电器、阀门泵类、汽摩配件、 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纽扣拉链、印刷包装、 制笔、锁具、剃须刀等专业,基本上已形成了以 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 企业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 易成本而实行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格 局。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 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产业链。一批特色 产业园区和专业生产基地崛起,企业的群体规模、 品牌效应,更具优势。提到这么多的产业,联系 温州发展的历史足迹,不得不着重提起温州的鞋 业发展历史。
•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 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 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 区行政区划:
• 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 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 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 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 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 城区管辖 。
65年前,还没有“人民路”,那时候还 是一道城墙,西城墙下是九圣殿巷,如 今的西湖锦园大厦位置是“西湖头”, 解放后填湖建成“起重站”,1989年人 民路改建乃弃。南护城河东段堵塞也有 50年之久。 当年一个特点是“有大榕树的地方必定 有河”,可以想见卖麻桥当年还是有河 的,而且直通龟河,锦春坊著名的弯如 今还在,那时候出了锦春坊就是乡下, 进了蒲鞋市,粪坑、猪圈、菜垄举目皆 是。而更为令人惊奇的是,现在的飞霞 南、北路在当年被称作:“省道” (PROVINCIAL ROAD)。
•
夜景.jpg
温州外滩
回味温州的经济,不得不佩服那些走南闯 北的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的众 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 他们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现在,温州人已经成 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特殊的群体, “温州”两个字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 文化、一种无形资产。
此图是1945年永嘉县城(今温州市区)
•
宣统元年(1909年).jpg
民国十八年永嘉.jpg
•
1969.jpg
1985.jpg
•
2006.jpg
现今.jpg
在这都是小路包围之中的不到0.5 平方公里大南门地区,矗立着高层 (10F)以上的楼达50余幢,而大 型公共停车泊位(不包括各业自备 泊车位)不足1000个,在楼宇密 度如此高的地方,路平均宽度不到 20米,承载南北通道的功能,而周 边道路的辐射力很弱,不堵车怎么 可能呢?要改变此种局面,需要大 智慧啊。
•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温州区域经济 呈现了五个鲜明的特色:
• 一是灵活的市场机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 力。机制灵活,是温州的最大优势,温州 的先发性优势主要也在于此,它始终使温 州经济保持生机和活力。
• 二是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成为国民经 济的骨干。全市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 占了70%以上的比重。
是浙南绿色宝库。矿产资源中金属矿有锌、铜、 银等30余种;非金属矿的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 量的80%,有“世界矾都”之称;花岗岩储量及 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 温州在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造纸、造船、 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影响颇 大。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曾以 “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国个体私营 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曾被 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 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温州人凭借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 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 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 制企业,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
• 美丽的温州也孕育了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有沿 海及东海大陆架海底铁锰结核以及石油、天然气 等;东部沿海诸县滩涂养殖面积达10余万公顷, 南麂列岛有贝、藻类490余种。沿海主要渔场有 鱼类370余种。林特产资源有经济作物柑桔、茶 叶、杨梅、等160余种;用材林有松、杉、栎等 280余种,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
• 2001年,全市面积11784平方千米,总人 口7 388 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 341 348 人,辖13街道、129个镇(其中2个民族 镇)、14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558个 居委会、6116个村委会。
• 温州依山傍海,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 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