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故事导入,探究合作)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汇的注释, 背诵并初步运用这十二章《论语》。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课下注释了解各章《论语》的大意,讨论探究各章《论语》内涵,游戏巩固诵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优秀篇目。
”围绕本目标,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的实际,本课教学分“导入激兴——预习检查——讨论探究——游戏巩固”四个环节进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各章《论语》大意,背诵并初步运用这十二章《论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
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激兴讲故事导入,简介《论语》、孔子,展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课文前可利用两分钟时间讲讲宋开国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事,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二)预习检查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下面我们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朗读对抗赛:全班推选男女代各一名各读六章,比一比谁读得好。
全体同学担任评委,从字音、节奏、流利程度等方面评议,评出优胜者。
2、译词问答赛:学生找出文中重点文言词汇质疑,其他同学抢答,难住全班同学及翻译正确次数最多的人为优胜者。
3、大意归类赛:默读,根据大意将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归为谈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谈修身做人两类,讨论互相补充,评出优胜者。
4、分角色诵读:老师读说明性文字,女同学读谈学习的格言,男同学读谈修身的格言。
5、预习情况小结。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采用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既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力地促进了今后预习效果的提高,有利于这一学习方式的形成。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孔子说:吃粗粮,饮冷水。弯曲 胳膊枕着它,
疏通文意
乐 亦 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
乐趣 也 这 啊 不正当手段
并且
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
于我 如浮云。
对于 像
对于我像(天上的)浮云。
疏通文意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泛指多数 走路
一定
于此,在其中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不亦
说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疏通文意
人不知
而
不愠,
知道,了解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 不生气,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为儒家门徒所 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共20篇。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恳切的提问并且考虑当前的事,
仁在 其中 矣。
仁德 这 啊
仁德在这中间啊。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 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子罕》 )
•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 样流去,日夜不停。”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 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 动摇。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 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 中必定有能做自己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 (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 是不是竭尽自己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学而》 )
•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
•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课件(新版)

介绍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 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 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 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 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 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 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 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 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A“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C“(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4.学习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探究质疑:“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积累生字、生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 ng) 酝酿(yù n nià ng) 应和(hè ) 笼(lǒng)着一层薄烟 黄晕(yù n) 蓑(suō)衣 巢(chá o)
解释词语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 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 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朱自清《春》(64张ppt)

第三部分(8—10):赞春。 (“新”“美”“力”)
理清线索
(一)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二)绘春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三)颂春
(9)“美”
(10)“力”
结构严谨
第一部分:盼春
2021/11/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
读准字音:
酝酿 yùn niàng 宛转 wǎn
应和 hè
嘹亮 liáo
烘托 hōng
静默 mò
欣欣然 xīn
呼朋引伴 hū
和平hé 应和hè
和 和药huò
和牌hú 和面huó
散文săn
散
散步sàn
涨水Zhăng
涨
涨破Zhàng
理清文章思路
2021/11/3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 天像健壮的青年。
修辞分析:拟人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 春花想到秋实。
2021/11/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 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侧面衬托出春花的香味浓郁。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1课《春》

预习导学
1、听课文录音,解决生字词。 2、自由朗读,用心体会作者感情和优美意境。 3、分组朗读,每组选一个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4、朗读过后,理清结构,概括出文中的五幅图 画。
思考:填写下图,理清全文结构,
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 _盼_春
(2~7)绘__春
总体勾勒 ⑵
春 _草_ 图
春 _花_ 图
预习导学
1、春草图中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3) 2、春花图中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4) 3、春风图中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 (5) 4、春雨图中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6) 5、迎春图中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颂扬了 什么精神?(7)
春 草 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春雨图
春 草 图
春
分别描绘(3~7) 春 _风_ 图
春 _雨_ 图 迎__春图
明确:(表8~达10了)作_颂_者春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感情。
作业: 背诵课文
春 草 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 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 悄的,草软绵绵的。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 郁。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 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 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
春 风
作者从哪些感官来写春风?
图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春》PPT课件

• 朱自清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旅 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 名篇: 《背影》《荷塘月色》 《匆匆》《春》《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春》 • 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 • 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 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 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 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 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 向前。
阅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这个句子照应了上文:桃树、杏 树、梨树。
• 重难点 体会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的运用; 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2、文中写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 是( C ) A、突出蜜蜂、蝴蝶非常多,非常漂亮。 B、突出蜜蜂、蝴蝶忙着采集花粉。 C、烘托出花的繁盛、艳丽和香甜。 D、渲染一种忙碌的气氛。
阅读理解 实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静 虚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动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 字用得好,原因是什么,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C ) A、突出蜜蜂多,声音大,突出春天生机勃勃,一派欣 欣向荣的景象。 B、突出春天来了,蜜蜂忙着采花酿蜜,也给春天增加 了热闹的气氛。 C、烘托出春花的繁盛、艳丽、芳香,不仅写出了一派 欢腾热闹的景象,而且使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D、突出蜜蜂多,花上花下飞,声音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春花图”
A、体会美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
难点
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突破
以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四)自由朗读,分组(分为8个学习小组)讨论文章层次的起止段落。教师用多媒体提示课文思路(盼春—绘春—赞春)。
(五)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学生参加联读课文。要求第1名学生读“盼春”,第2—7名读“绘春”部分,第8名学生读“赞春”部分。(联读时不告诉学生起止段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层次理解是否正确。)
(六)经过自由朗读和小组代表的联读,全班交流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老师准备:剪辑并重新录制音乐《早春曲》、《春意盎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资料及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听读、朗读中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学生完成)
同学们,天气渐渐地冷了,冬天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迎着冬天的笑脸,我想起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景。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之中。(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品析“春草图”(用多媒体显示品析步骤)
1、朗读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会正确使用四种朗读符号(﹏﹏重音轻读;•重音;︱小停;︵拖音)
2、第一次朗读(自由读),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
3、第二次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春》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D.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A、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B、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听配乐朗诵。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多媒体显示:听读,说感受的话。
(三)让学生谈谈听朗诵后的感受。
师:听了朗诵,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多媒体显示:听了朗诵,我听到了……/听了朗诵,我看到了……/听了朗诵,我感受到了……例:听了朗诵,我感受到了人们盼望春天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
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
《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第一部分(①):盼春
第二部分(②—⑦):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⑧—⑩):赞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诵读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二、教学重点: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4、第三次朗读(男女生各读一层),悟一悟这段层次划分的问题。教师提示可划两个层次。
教师明确: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是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5、第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偷偷”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写出了小草萌发的力量以及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修改以后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6、美读,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提示:语调:轻快;感情:喜爱、赞美
7、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①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其特征突出。②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③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二)运用上面所学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每两个学习小组一幅图,分工协作。
(三)各学习小组发言人把本组讨论结果提交全班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