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 知识讲解【名校学案word 版+详细解答】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与应对方法;2.二氧化碳制备的实验操作;3.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或展示二氧化碳的形态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5分钟)2.1 用途和产生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方式,如吸烟、火灾、人体呼吸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方式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2.2 物理性质介绍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气味,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其凝固点和沸点。
2.3 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气泡发生和pH值的变化,理解其化学实质。
3. 探究二氧化碳的危害性(20分钟)3.1 环境污染介绍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和其对环境的损害。
让学生思考应对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手段。
3.2 人类健康介绍二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如室内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为环保出一份力。
4. 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25分钟)4.1 食品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优点和局限性。
4.2 化工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绿色化学、烟囱气体净化等,让学生思考其对环境和人类的益处。
5. 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包括物质的准备、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过程的操作细节。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实践中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危害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详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2.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方法和操作过程。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责编:李娜【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
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3.二氧化碳的用途:(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人教版化学九上《二氧化碳的性质》word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简单用途。
②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合作交流、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四、教学过程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谜底: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师: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二氧化碳世界吧!板书:二氧化碳师:首先了解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气体的气味。
物理性质视频补充: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展示:把二氧化碳倾倒进放有燃烧之阶梯蜡烛的烧杯中。
要求:观察倾倒方法和蜡烛熄灭现象及顺序,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分析,指名回答师:提问还有哪些实验或现象能证明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来?生:思考并说出实验方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向平衡杠杆两边大小相等的纸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并进一步证明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师:当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该气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实验探究二: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1/3的水,并拧紧瓶盖,振荡。
要求: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思考分析说明为什么?师:活动完成,展开小组汇报,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当众发言展示自己的所得。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责编:熊亚军【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
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3.二氧化碳的用途:(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学案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学案一、知识点概述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同时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并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燃烧过程中产生。
本文档将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
二、物理性质1. 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密度高约1.5倍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
这使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相对较重,在密闭空间中容易积聚。
2. 固化:二氧化碳在零下78.5摄氏度时会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形成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干冰能够通过高压的条件下直接升华成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三、化学反应1. 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
这个反应过程通常称为二氧化碳的溶解。
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O2 + H2O ⇌ H2CO32. 与金属的反应:二氧化碳可以与一些活泼金属(如镁和钠)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碳酸盐。
例如:2Mg + CO2 → 2MgCO33. 与碱的反应:二氧化碳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
例如:CO2 + 2NaOH → Na2CO3 + H2O4. 其它反应:二氧化碳还可以与一些有机物反应,如酮、醛等。
在合适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进行羰基反应、酰基反应等。
四、应用领域1. 饮料工业:二氧化碳是饮料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用于增加饮料中的气泡和口感。
2. 消防灭火:二氧化碳具有灭火的作用,在火灾现场可以通过释放二氧化碳来抑制火焰,同时可以起到冷却和隔离的作用。
3. 化学实验室:二氧化碳用作化学实验中的气体供应源,如生物实验中的培养皿通气、酶反应过程中的调节等。
4. 工业生产: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半导体生产、废气处理等方面。
五、实践操作1. 溶解二氧化碳:将一瓶汽水或碳酸饮料打开,并将瓶口通过一根吸管连到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
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中考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点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点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
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感谢您的阅读!。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都有哪些成分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二氧化碳的初步认识。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二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等。
教师补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吗?”a.与水反应碳酸教师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观察水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水变浑浊,碳酸。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沉淀。
c.不支持燃烧教师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蜡烛的烧杯中,观察蜡烛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4.实验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吗?”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巩固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二氧化碳的用途吗?”a.灭火b.制造碳酸饮料c.促进植物光合作用d.用于实验室制备气体等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探究、巩固提高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能有些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教材《二氧化碳的性质》,涉及第三章第三节“碳和碳的化合物”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温室效应,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关注。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碳的知识,进而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3.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展示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酸性。
(2)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碱性质。
5. 二氧化碳的应用:(1)介绍二氧化碳在灭火、饮料、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应用。
(2)讨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列举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碳酸,能与碱反应盐和水。
(3)二氧化碳在灭火、饮料、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有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
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3.二氧化碳的用途:(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
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
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举例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水+氧气【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1.(2019•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思路点拨】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总结升华】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利用已学的CO2的化学性质,进行CO2的检验,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
【答案】(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反应③廉价、易获得【解析】本题考查了CO2的鉴别方法,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对包装袋内的气体进行收集;还要考虑到食品包装相关的一些因素,总结出充气包装的气体应该符合的要求。
【总结升华】CO2的化学性质是近年新课标中考中考查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经常结合生活实际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展开探究。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怎样更好的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
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
(1)干冰升华时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
【思路点拨】固体CO2叫做“干冰”,其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具有很多重要的用途;而“冰”是水的固体,二者要注意区分。
【答案】(1)吸收(2)气体肥料【解析】(1)干冰升华是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需要吸收热量;(2)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作气体肥料,使农业增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CO2的用途及相关性质的掌握情况。
建议大家按“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规律梳理并识记CO2的用途。
举一反三:【变式1】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答案】C【变式2】(2014·重庆中考)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该对比实验与CO2的密度及CO2是否支持燃烧无关,故不能得出①④的结论。
实验l可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2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不能变色,说明水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但喷水后的石蕊纸花放入CO2中可变色,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色,故可得出②③的结论,即答案选B。
类型二、考查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4.以下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水碳酸C.过氧化氢水+氧气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E.碳+氧气二氧化碳F.氧化汞汞+氧气【思路点拨】深刻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抓住其特点,即可解决问题。
【答案】 ABE CF【解析】ABE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CF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点评】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氧化汞汞+氧气③碳+氧气二氧化碳④过氧化氢水+氧气【答案】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