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计量模型
我国外汇储备与FDI的联动性分析

【]tp e e ,Ho i C ud Sv rin 9Se h n Jn w Bg o l o eeg
W e h F n s Be b 2 5 Mog n ah u d y 01 7 ra
S a l y Re e r h Gl b l Ma . 0 7 tn e s ac o a , y 32 0
壮 大 , 发 展 中 国 家 在 国 际 社 会 中 的地 位 使
有 了一 定 的 提 高 。 宋 国 友 认 为 . 权 财 富 主
较 晚 , 及 的领 域 比较 少 , 究 大 多 集 中于 涉 研 我 国 主 权 财 富 基 金 发 展 所 应 遵 循 的 理 论 原
则 的层 面 上 . 比较 抽 象 , 尚未 形 成体 系。 且 参考 文献 :
9 4 2 0 年我国外 储蔷增长趋势 圈 9 —09
一
摘 要 : 年 来 ,DI 速 变 动 相 应 导 致 了我 国 外 汇 储 备 变 动 , 近 F 迅
本文运 用计量 经济模型 分析 了这 两者之 间的联 动性 。结论 表明 ,
F 对 外 汇 储 备 变 动 造 成 了 一 定 影 响 , 一 定 程 度 上 加 大 了金 融 DI 在
币。 是一国 干预汇市 、 它 对外举 债的重要 保证 . 也是一 国及经 济地 位 的 重 要 表 现 。 当 然 一 国外 汇 储 备 也 并 非 越 多 越 好 , 额 外 汇 储 高 备也给该 国带来 巨大风 险。因此 , 我们 分析 某 国外 汇储 备往往 不
^ 仅 仅看其规 模 . 往往 还需看 其结构 。同时 , 也必 须分析 该 国外 汇储 备 来 源 以及 风 险 。 v雌帮 交
Re i in Co t P lce Iv sme t cpe t unr y oiis,n e t n Co mmiteRe o t4 Api. 08 t p r, rl 20 e
外汇储备模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由货币当局持有的,可自由支配和自由交换的非本国货币,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及应付紧急支付需要,而应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外汇资产。
对于持有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具有的作用;二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
外汇市场上汇率的频繁波动,给各国政府提出了外汇储备的持有问题。
货币主义学派从国际收支的角度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这种分析法在解释长期储备行为方面有所帮助,但不能显示储备水平。
一国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影响一国最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进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
这些因素究竟是否对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影响,其具体的影响力大小如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
二、模型设定为了全面反映中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状况,选择“外汇储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出口总额”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的代表;选择“国家外债余额合计”作为国家偿付能力的代表。
虽然汇率对外汇储备有影响,但从数据中看出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汇率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很多。
不能用来直接衡量外汇储备水平。
所以解释变量设定为可观测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口总额”、“国家外债余额总计”等变量。
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收集到以下数据:由于“外汇储备”和“国家外债余额”的单位与其他的单位不一致,故将其与汇率相乘,结果才是研究对象的。
修改整理后的数据如下:三、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1222334t t t t tY X X X u ββββ=++++(二)散点图(三)回归分析Dependent Variable: WH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1/14/11 Time: 22:57Sample: 1991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9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327188. 563775.5 -2.354107 0.0326GDP 57.13349 8.220988 6.949710 0.0000CKZ 51.03647 26.57105 1.920755 0.0740GWZY -2.525787 0.870065 -2.902987 0.0109R-squared 0.979249 Mean dependent var 4028141. Adjusted R-squared 0.975098 S.D. dependent var 4990383. S.E. of regression 787494.5 Akaike info criterion 30.17576 Sum squared resid 9.30E+12 Schwarz criterion 30.37459 Log likelihood -282.6698 F-statistic 235.9483 Durbin-Watson stat 1.486353 Prob(F-statistic) 0.000000四、模型检验(一)经济意义检验(二)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3、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五、模型应用---经济预测。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

大于进 口 , 从而 导致 国外 资本 的流 人 , 由于我 国采 取
的是有 管 制 的外 汇 浮 动利 率 制 度 , 因此 贸易 的顺 差 也导致 了外汇储 备规 模 的增 加 。
致对外 的依 存 度越 高 。进 口额 的规模是 一 国外 汇储 备规 模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20 0 1年 , 国正 式 加 人 我
第1 2卷 第 2期
21 0 2年 6月
兰州石 化职业技 术 学院学报
J u n lo a z o er e e e l C U g f e h oo y o r a fL n h u P t h mia o e e o c n l g o T
V 11 . o . 2 No 2
了研究 问题 的方便 , 们 采用 美 元 兑 人 民币 的年 均 我 汇率 来代 替 汇率 。 5 G P规模 的大 小 以及 增 长 速 度 衡 量 了一 个 )D 国家 整体 经 济 的发 展 程度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 我 济 的一直 保 持着高 速 的增 长速 度 。特别是 19 94年 ,
经济 资本 , 能为 中国带来 大量 的外 汇储备 。 也
上都 保持着 较 高 的增 长速 度 。Ti n对 外 汇储 备 与 rf f i 进 口的研究 中发现 , 何 一 个 国家外 汇储 备 的规 模 任 至少 要能够 满 足三个 月 的进 口额需 求 ¨ 引。 因此 , 一
国进 口需求 与 外汇储 备 呈正 相关作 用 。 综上 分析 , 本文 选取 了进 出 口差额 I P 、 O .外债 余
2 中 国外 汇 储 备 影 响 因素 的 实证 分 析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分析

系数
5 7 2 3 .40 3
0 657 .1 37
标 准 差
2 0 8 4 . 6 47
O 31 9 .1 88
t 值
3296 .547
1. 66 25 43
P值
0 0 2 .07
0. 83 21
考察货币市场 基金对 M2的影 响 , 在上 述模型 中加 入货 币市场基金净值参数 。
同 比增 长 2 . 。 74
^ , .. . 。 . . .’ . .
g 1 l l 1 3 5 T 9
3 ’
T
2 0
年份
表 l
数 据 来 源 : 务 院发 展 研 究 中 心信 息 网 。 国
立货币需求模 型来 检验货 币市场 基金 对 我 国货 币政策 中介 素 与调整后 的 M1的线 型关 系表示如下 :
摘 要 : 年 来 ,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 汇 储 备 一 直 呈 稳 步增 长 的 态 势 , 其 是 在 2 0 近 随 外 尤 0 4年 之 后 , 是 以每 年 超 过 更
20 0 0亿 美元 的速 度 攀 升 。 由 于外 汇储 备 涉 及 一 国政 治 、 济 等 诸 多方 面 , 经 因此 引 起 了 国 内外 学 者 对 我 国 外 汇 储 备 合 理 规 模 的 长期 关 注和 热 烈 讨 论 。 结 合 近 十 几 年 来 我 国外 汇储 备 增 长 的 实 际 情 况 , 立 计 量 回 归 模 型 加 以 分 析 。 建
l0 O 8 0
I
2 O世纪 9 O年代前中国的外汇储备
产、 .
6 0 4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由相关经济理论作为基础,设定回归模型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回归模型正文一、问题的提出据中国央行2011年1月13日公布的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较2009年12月末23991.52亿美元,全年增加了4481.86亿美元,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增长。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中货币支付结算的结果。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去年底公布的2010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301亿美元,增长2%。
当前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稳定的金融环境提供了保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即使按照传统的适度规模指标衡量,也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
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一种信心的保证。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就充分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
同时,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国家防范游资冲击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兴风作浪的投机资本不敢对储备大国随意造次。
充足的外汇储备,还为我国推行积极的国际发展战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打下基础。
本文拟通过时下对影响外汇储备因素的主要理论观点,归纳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可能因素,并结合中国的宏观及制度背景提出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各种可能因素。
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有关数据及一定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各种可能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综述在影响因素中,汇率的决定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变动为止,进一步在进出口中影响到外汇储备。
我国FDI、外汇储备与金融风险

二、19 —2 0 92 0 9年 我 国 F 同外 汇 储 备 关 系 的 DI
实 证 分 析
( )实 证 分 析 一 本 文 中数 据 均 来 自国家 外 汇 管 理 局 、 国家 统 计 局
美 元 ,而 目前 却 达 2 . 亿 。 这 种 超 乎 寻 常 的 增 长 过 5万
程 可 以 大 致 分 为 3个 阶 段 : 1 9 - 1 9 9 0 9国外 债 余 额 的 3 % 。笔 者 认 为 ,分 析 某 国外 汇 0
储 备 不 能 仅 仅 看 其 规 模 ,往 往 还 需 看 其 结 构 。 同 时 , 也必 须 分 析 该 国外 汇 储 备 来 源 以及 风 险 。 我 国外 汇 储 备 在 1 9 9 2年 汇 改 之 前 只 有 2l .9亿 1 9
Ab ta t Th sp p ra a y e h e ai n h p a n DI f r i n e c a g e e v n n n i l ik T e c n l so sr c : i a e n l s s t e r lto s i mo g F , o eg x h n e r s r e a d f a c a s . h o c u i n i r
收稿 日期 :2 1 — 1 5 0 01— 2
基 金 项 目 :海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0 0 0 。 8 7 6 )
作 者 简 介 :徐 新 华 ,复 旦 大 学 经 济 学 博 士 ,海 南 师 范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副 教 授 ,金 融 研 究 所 主 任 ,研 究 方 向 :金 融 管 理
我 国 F ◆ 汇 储 备 与 金 融 风 险 外 DI
徐新 华 陈洋 林 (. 1海南 师范 大 学 ,海南 海 口 5 1 8:2海南 大 学三 亚学 院 ,海南 7 5 1 . 三亚 522 ) 7 0 2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外汇储备基本理论包括:外汇储备的危机预防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和国家信用及汇率调节理论。
(一)危机预防理论1997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由于短时间内的大量资本流出,使得国家外汇储备的预防性需求凸现,其核心在于一国为了防止潜在的货币危机或是大量资本外流而需要持有相当规模的储备,各种学者对外汇储备的危机预防(precautionary demand)理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预防危机理论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成本—收益理论,其考虑的是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突然减速、资本流入逆转)发生所产生的损失与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之间的均衡。
其中包括:国际储备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1、国际储备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包括国际储备规模理论和国际储备结构理论。
(1)国际储备规模理论国际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是指适度规模理论和国际储备需求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适度,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既满足一国国际收支和干预市场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否则会导致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造成储备资产浪费和低效运行。
该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
之后,学术界又出现了用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来计算适度外汇储备规模。
该理论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国际储备结构理论国际储备结构理论主要是储备结构的优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现行多元化储备体系的形成,外汇储备货币出现了从单一的美元转变为美元、马克、日元、英镑、法郎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下,各主要储备货币频繁变动,一国的外汇储备会面临汇率风险,如果一国的外汇储备中软通货占的比例过高,当储备货币贬值时,该国储备资产的价值就会变小;另一方面,持有不同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利率高低不同,持有储备的收益率因储备货币的不同而有差别,见储备货币的选择会影响储备资产的增值能力。
各国贸易和资本流动、外债结构和期限的不同,也需要相应的储备货币结构来匹配。
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我国规模不断扩大的外汇储备面临巨大风险,外汇储备管理尤其是外汇储备币种的选择已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发布外汇储备余额的数据,但外汇储备的就具体构成却是没有披露的。
本文以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为指导,利用影响外汇储备相关因素的分析,合理探究我国目前外汇币种构建情况。
最后,结合国际金融市场局势和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提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调整思路,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应适当降低美元持有比例,保持日元现有持有水平,并适当增持欧元资产。
标签:Heller—Knight模型Dooley模型外汇储备币种结构2006年2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总体规模达8527亿美元。
截止至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增长速度高达43.3%。
巨额的外汇储备规模及惊人的增长速度,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尤其是外汇币种结构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但从2007年7月起,至2008年2月,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由88.73点跌至83.61点,8个月的贬值幅度为5.77%。
与此同时,欧元却持续升值。
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欧元兑美元升值17%,兑日元升值20.4%。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明显变化,如何合理安排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以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为基础,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做出适当修正,引入相关数据,试图从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因素出发,探究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币种构建情况。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历史发展情况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
在金本位时期,黄金充当世界货币,加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黄金—英镑的国际储备体系。
199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黄金国际储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外汇储备计量模型2004级金融工程一班小组成员:共同搜集阅读论文,定选题,建立模型。
张园芳40421051模型检验赵佳琦40421052主讲,数据搜集周玉洁40421053数据搜集,整理定稿2007.6.24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摘要:近两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超乎寻常的增长以及与之相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使得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
利用相关数据和计量手段对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各因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债规模、进口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货币供给。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的外汇总额称为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
而外汇则是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外币现金)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
这些凭证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期票,息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可在国外兑换的凭证。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化1978 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只有5 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
国家实行的是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不倾向对外举债,也不吸引外资流入,对外贸易往来很少,外汇储备的积累非常有限。
当时国家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所以,国家外汇结存只有很小的余额。
(1)1979——1993 年外汇储备变化这一时期外汇储备开始增长,由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失控,外汇储备出现了大起大落情况。
1981年,外汇储备数量为27 亿美圆。
1983年,由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刺激了出口,使外汇储备增加较快,达到89 亿。
1985年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进猛增,出口增长放慢。
1989年和1990 年,为促进经济回升,国家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增长,同时资本流入继续平稳增长。
到1991 年外汇储备翻了两翻,从55.5亿美元增加到217亿美元。
(2)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1994 年,国家大幅度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使外汇储备迅速增长。
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成倍增加。
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12 亿美圆激增到1997年的1398 亿美圆。
这一点也可从数据的变化中看出。
(3)总体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行汇率体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丧失实际控制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具有明显的被动性。
在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前有很大部分外汇余额以留存形式存在,作为单位外汇存款。
改革后,由于取消外汇留成,进出口用汇和收汇全部采用银行销售汇,同时国家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余额实行幅度比例管理,多余头寸,必须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卖出,当外汇供大于求,央行就必须全部吃进多余外汇,这成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外汇储备决定的几个理论模型国际上,外汇储备方面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段时间内包括Heller(1966),Miller与Orr(1966),Kenen与Yudin(1965),Frenkel(1974), Ivoha(1976),Hamada与Ueda(1977)以及Frenkel与 Jovanovic(1981)等在内的众多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或决定)因素、最优外汇储备做了大量的研究,奠定了外汇储备决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持有较大外汇储备的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危机期间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使得外汇储备(国际储备)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Lane and Burke,2001)。
在外汇储备决定的理论模型中,Heller(1966), Frenkel(1974),Hamada与Ueda(1977)(该模型借鉴了 Miller与Orr(1966)企业现金需求模型)…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1.Heller的小国边际成本模型Heller(1966)模型的基本思路是:(1)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并导致国际收支平衡出现困难时,该国必定会在国际收支方面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新的平衡,为此将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
如果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越多,就可以有更多的储备用于弥补收支逆差,因此就可以减少上述调整成本;(2)如果将外汇储备换成其他资产,将带来一定的收益,这些收益就是一国持有外汇储备时必然要承担的机会成本;(3)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取决于该国政府在上述两种成本之间的权衡,通常最优的储备规模应该是边际调整成本与边际机会成本相等的那一点。
根据上述思路,Heller推导出他的最优储备规模决定模型,即:由于该模型的最核心的思想是最优储备规模下,储备持有的边际成本和由此带来的边际(需求)调整成本的降低这两者应该相等,同时考虑的又是小国的情况,因此,本文将其称之为“小国边际成本模型”。
从公式(1)可以看出,最优储备规模由三个因素决定:(1)进口倾向m;(2)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r;(3)国际收支差额。
此外,式中h表示每次为弥补收支赤字所需耗用的储备额。
2.Frenkel的Cobb—Douglas模型Frenkel(1974)认为:(1)外汇储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充当缓冲器,以缓冲由于对外交易波动带来的国际收支的波动,因此一国合意(最优)外汇储备应该与该国国际收支的变动率(Variability)成正比; (2)尽管从凯恩斯主义的供给调节机制来看,储备需求(最优储备)与外贸部门的规模成反比,而从价格调节机制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
但当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略小于1时,储备持有量与一国的开放度(即进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成正比;(3)一国的外汇储备量与该国的外贸部门的进口规模成正比。
基于上述主张,同时假定一国外汇储备需求函数稳定(即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随意变化)且各国手中持有的储备即是合意储备,Frenkel假定最优外汇储备的形式为Cobb—Douglas函数形式,具体如下:上述公式(2)中,R表示储备需求(最优储备), m表示一国的进口倾向,σ表示国际收支的波动(即国际收支的标准差),M为进口额,其余的α1,α0和α3分别代表储备需求相对于上述三个变量的弹性。
根据定义m=M/Y,Y代表GNP(或GDP),因此上述公式(2)又可以改写为:上述Frenkel模型是基于其对各变量与储备需求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和判断,借用Cobb—Douglas函数形式而直接构建而成的。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函数两边取对数可以转换为公式(4)这样的线性形式,在实证中可以以此为基础直接进行线性回归。
3.Hamada与Ueda的存货管理模型存货管理的主要思想:(1)企业为维持日常的正常运营需要持有一定的存货;(2)为储存存货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仓储成本,仓储成本与存货量成正比; (3)一旦发生存货短缺将对企业的生产造成负面影响,或者说增加企业的成本。
另外,企业每次采购时都将发生一笔固定的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的大小与采购次数成正比;(4)企业的最优存货量是在上述几种成本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使得总成本最小。
Miller与Orr(1966)将上述存货管理思想运用于企业的现金管理当中,得出企业的最优现金储备的计算模型。
其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就是:在公式(5)中,M*代表最优的现金持有规模,v代表单位货币每天的利率,γ代表每一次取款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m则代表企业每天平均现金使用量。
公式(5)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平方根法则”。
Hamada与Ueda(1977)对Heller(1966)关于一国储备变动的假设进行了改进,并根据存货管理模型的原理,得出政府最优行为(总成本最小化)下的外汇储备规模:公式(6)中各变量含义与前面相同。
Hamada与 Ueda(1977)存货管理模型得出的结论和Heller的边际成本模型基本相近,即最优储备规模受进口倾向、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国际收支帐户的稳定性这三个因素影响。
但从模型的表达式可以看出两者还是有较大区别的,Heller模型中显示的是最优储备与机会成本和进口倾向都成正比,而Hamada与Ueda模型显示的是与二者都成反比。
从直觉上来讲应该是储备规模与进口倾向成正比而与机会成本成反比。
”三、我国外汇储备量的数学模型(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函数的前提假设本文将使用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的计量方法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函数,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
回归法对储备规模的分析是根据以往的一些数据得出当时储备的变动模式,所以可假定过去时期内储备是适度的,而且储备的适度性在过去的变动趋势也适用于将来的情况。
(2)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函数应该考虑的变量第一,国家外债余额。
我国的外债数额比较大,为了确保偿还能力会为偿还外债而储备外汇。
所以国家外债余额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国家外汇储备数额的大小,两者呈正相关。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大于经常项目顺差,所以仅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应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
第三,货币供应量。
这里的货币采用广义货币M2,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呈现正相关关系。
由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里公布的M, 数值是以人民币记的,所以必须按相应各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将其换算成以亿美元为单位的数据。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的相关度极高,用E-views计算的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9。
第四,进口水平。
进口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储备持有额的下降,进口水平与外汇储备呈反相关。
(3)确定模型的关系形式首先我们设我国外汇储备模型的函数模型为:Y=C+c1*x1+c2*x2+c3*x3+c4*x4其中Y为外汇储备量,X1为国家外债余额,X2为外商直接投资额,X3为货币供应量(M2),X4为进口总额。
有较高的可信度。
样本数据如下:(表1)外汇储备国家外债余额合计外商投资企业年末投资总额货币和准货币(M2)进口总额(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1986 20.72 214.83 214.0438 2104.9 434.2898551 1987 29.23 302.05 264.1308 2414.1 433.9247312 1988 33.72 400.03 378.0628 2940.9 552.4462366 1989 55.5 412.99 469.0829 3045.56744 583.5278515 1990 110.93 525.45 545.737 3199.456067 538.5564854 1991 217.12 605.61 717.8332 3637.199248 638.8533835 1992 194.43 693.21 1784.555 4610.199637 806.4065336 1993 211.99 835.73 3823.8877 6055.520833 1039.270833 1994 516.2 928.06 4907.2446 5443.561485 1155.464037 1995 735.97 1065.9 6390.0854 7275.508982 1323.125749 1996 1050.29 1162.75 7153.2202 9157.027677 1390.78219 1997 1398.9 1309.6 7534.701 10976.51387 1424.1857661998 1449.59 1460.43 7742.2942 12620.59179 1404.118357 1999 1546.75 1518.3 7785.68 14481.647 1659.125772 2000 1655.74 1457.3 8246.75 16296.6586 2256.513317 2001 2121.65 1701.1 8750 19125.51649 2435.568443 2002 2864.07 1713.6 9819 22351.12899 2951.481763 2003 4032.51 1936.34 11174 26750.03628 4134.897219 2004 6099.32 2285.96 13112 30700.37453 5610.221095 2005 8188.72 2810.45 14640 37019.61538 6725.19888四、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1)参数估计:运用OLS 进行参数估计,E-VIEWS结果如下:(y表示外汇储备;x1表示国家外债余额;x2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x3表示货币供应量(M2);x4表示进口总额)(表2)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3/07 Time: 21:54Sample: 1986 2005X1 1.198289 0.694846 1.724538 0.1051X2 -0.137556 0.078103 -1.761205 0.0986X3 -0.024507 0.042416 -0.577786 0.5720X4 1.256714 0.167090 7.521183 0.0000R-squared 0.987629 Mean dependent var 1626.668Adjusted R-squared 0.984330 S.D. dependent var 2195.119S.E. of regression 274.788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28220Sum squared resid 1132631. Schwarz criterion 14.53113Log likelihood -137.8220 F-statistic 299.3685(2)模型检验: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到每个参数的估计值,其中x2前的系数为负,说明外商投资的规模越大,我国的外汇储备反而会越小;x3前面的系数也为负,说明货币供应量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反而会越小;x4前面的系数为正,说明进口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外汇储备持有量的下降,这些与实际的经济意义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