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 .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进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念。

【学习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学习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

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二、新课导入1 .想一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差异?通过学习P6页——8页内容后,考考你会做以下问题,祝你好运!2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一线。

2 .我国北方地区有两大著名的平原,它们是_____和_____。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

4 .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_0℃,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0℃。

二、选择题1 .下列河流中,不流经北方地区的是()A、海河B、黄河C、辽河D、塔里木河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山东丘陵4 .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5 .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人为因素D、气温和降水6 .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7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大兴安岭C、巫山D、武夷山8 .下列地形区、山脉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阴山、东北平原C、山东丘陵、松嫩平原、D、小兴安岭、云贵高原9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是()A、山地、丘陵为主B、以盆地、高原为主C、平原、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要点归纳】1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方面有那些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和植被等);2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人文方面有些什么差异(耕地、耕作制度、农作物、生活习惯、交通运输、娱乐活动等)4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人文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一地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要紧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3.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学会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内容,抓住生活中的地理,在教学中,改变了课本教学内容的顺序,把北方和南方的人文环境的差异提到前面。

目的一是调动学生的爱好,提供学习动力。

目的二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鼓舞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比较、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教学流程上一节课,我们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大伙儿回忆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和划分依据?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有哪些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什么呢?尽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季风区,然而两地区也存在专门大差异。

今天我就带领大伙儿走进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一,我带领大伙儿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村去看一看。

你们发觉了什么?读图: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回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异?区?? 域方?? 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注明:由学生观看景观图片比较差异,并总结属于哪方面的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这属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延展: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发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异?(南矮北高(身高)、南繁北齐(语言)、南轻北重(工业)、南拳北腿(武术)、南甜北咸(饮食)、南软北硬(姓名)等)设疑:什么缘故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环境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教师引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阻碍因素:气候、地势等自然因素)。

学生活动探究:前后桌为一个讨论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利用教师提供的图表和资料,分析什么缘故会产生如此的差异?(鼓舞学生大胆猜想,利用资料进行验证)(学生依照需要,选择教师提供资料和图表)资料一: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年内各月气温顺降水量图(课本第7页图)①四个都市分别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②比较北方都市和南方都市气温顺降水的情形。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2. 难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两地地理位置、范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阐述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讲解: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分析两地差异及其成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让学生了解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区域差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地形区、气候区。

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资料,分析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的差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提问回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过程,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收集资料、绘制地图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各种资源的分布和农业生产的情况(北方地农业区、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及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加以理解记忆的能力2.由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节阅读材料较多,有些材料只要读一读即可,如“黑土地”等,这就需要锻炼学生比较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2.通过学习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教学重难点北方地区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比较分析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学习和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一些情况?(学生回答: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还有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等方面)承转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我国的北方地区,我们了解一下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讲授新课)板书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提问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学生可根据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答出:400~800毫米之间,教师引导得出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板书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承转本区以长城为界,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分成两部分来学习。

讲述长城以北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作物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东北地区的小麦一般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故称春小麦。

甜菜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系等;二是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差异,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人民生活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性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来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热爱,提高其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差异。

2.难点:对两个地区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对地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性。

2.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差异的PPT。

2.案例资料:准备相关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差异,让学生对两个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结合PPT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差异性的认识。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教案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案历山中学地理组:鹿美华一、教学目标:1.识记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2.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三.自学指导:1. 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南、北方的位置、范围。

3.列举南、北方主要地形区,并能在图中相应位置找到。

4.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南、北方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结合课本P7图5.9二幅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图,从水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南北方河流特点,并分析产生特点的原因。

6. 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景观图,分析南、北方的主要植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小民和小红的对话:小民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

到了冬季,我可以和小朋友滑冰,堆雪人,打雪仗。

”小红说:“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水乡,鱼米之乡。

根据对话,判断1-3小题:1.小民的家乡位于:()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2.下列地形区没有位于小红所在区域的是:()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东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各省区没有位于小民所在区域的是:()A.黑龙江B山东 C.陕西 D.湖北4.下列河流冬季不结冰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海河5.下列河流水量最大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长江6.下列城市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是:()A.武汉B.海口C.济南D.南京7.下列城市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是:()A.武汉B.太原C.济南D.石家庄8.华北平原上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是:()A.青藏高原B.海南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10.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是:()A.青藏高原B.甘肃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1.读北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 山脉 D 平原F ①河④河 c 省d (城市)(2)山脉C东侧为地形区,西侧为第阶梯,东侧为省区,西侧地形区的地表景观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示范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示范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的异同。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识别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

3.运用表格对比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识别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明确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观看视频——《我的南方和北方》。

思考:视频中描绘南方地区哪些地理事物?生:(可能答案)燕子、乌篷船、青石桥、油纸伞、鱼鳞瓦、粤剧、黄梅戏、太湖、西湖、鄱阳湖、洞庭湖、草长莺飞、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等师:展示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复习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分界线主要因素北方与南方地区1月____等温线;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_______生:(可能的答案)秦岭——淮河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板书)一、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师:请同学们,打开在P9图5—14,用红笔描绘南方地区的区域轮廓线。

(板书)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以东;东临_____海、南临_____海。

生:(可能答案)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板书)2.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师:在P9图5—14,找出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行政中心。

临海省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台湾海南内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甘肃(板书) 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板书)1.自然环境特征师: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五大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独特的区域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

难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归纳法: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

2、读图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

3、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

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
图片展示:展示教材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
教师讲述: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分析。

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品读一:“南、北方地形图”
分组活动: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分组竞赛:出示南北方地区空白图,填出主要地形和分界线。

看哪个组填的又对又快。

教师小结: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秦岭——淮河一线既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

品读二:“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识图:哈尔滨和北京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下,降水量在500~600毫米,集中于7、8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而武汉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海口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18℃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各月降水较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

黑龙江的漠河是我国最晚进入春天的;南方的昆明四季如春;而海南省的海口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

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而且雨季时间长。

由此,我们感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品读三:“长江流量过程线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问题情景:长江与黄河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长江、黄河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长江流量比黄河大,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

夏季,南方地区的降水充沛,使和流水量大增,经常爆发洪涝灾害,所以,南方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提高警惕,预防洪灾。

品读四:“北方温带落叶林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东北的林海雪原景观图”、“海南岛热带风光景观图”。

分组讨论:南北方的植被各有什么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与什么有关其内部的植被完全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同在北方地区,东北的森林比华北的森林茂密、高大;同在南方地区,海南的树木比亚热带地区的树木粗壮、高大。

这些都是与降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的。

练习:做学案导引第一题,归纳总结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承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请看情景剧《两个广东人在山东的朋友家做客》,通过语言、行动表现出南北方的语言差异、生活习惯差异、传统民居的差异。

(三)我们来探究——交流合作求发展
探究一:情景剧
6月份,广州的小凯乘火车到济南的同学王成家做客,他们边吃边聊(用方言交谈)。

王成:你来的路上都看到什么
小凯:我沿途看到了麦收的场面,大型收割机正在收麦子;屋顶大多比较平,我感觉这边的空气比较干燥。

王成:你喜欢吃什么饭我给你拿。

小凯:别客气,我自己来,我喜欢吃米饭。

王成:我喜欢吃馒头。

……
问题情景:以上对话中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
教师小结:人文环境比较可以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饮食习惯、语言、民居特点等方面进行。

探究二:精读各图,探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图片展示:“反映农耕制度的图片”
结合学案讨论分析:南北方在农耕制度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综合农耕制度特点、人们饮食习惯特点都与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

由此,我们明确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图片展示:“反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图片”
问题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哪些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南北方的传统民居,传统的交通方式、文化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园林建筑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

长期以来,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造就了南北方的人文特点。

本节小结:依据板书将内容总结。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人文环境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优美的画面。

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行为习惯上必须做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运用好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地和谐发展。

板书设计
六、学案引导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习方案)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掌握学习方法)
1、区域的对比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比。

2、自然环境一般从、、、、等方面来描述。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体验学习过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