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刺的朋友
23、带刺的朋友

①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②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③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
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④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⑤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
荆棘 豪猪
仙人掌 刺猬
23 带刺的朋友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带刺朋友 的什么事?
zhú
逐个 枣树
chán
眼馋 缓慢
jiān
监视 惊讶
huǎnɡ wù
恍然大悟 猜测 聪明
打了一个滚儿
xīnɡ
兴许
sàn
散落
水沟眼儿
多音字
zā
扎
zhā
扎头发 扎针
扎在背上 包扎
•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 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 落了一地。 •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 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 重呢! •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我能将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讲给更多的人 听,还能演一演。
2、我能画一画小刺猬,摘抄词句,完成小 档案。
_______________
一个滚儿。
_______________
⑥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
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_______________
⑦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 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部编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23课《带刺的朋友》课件

斑斑驳驳
想一想小刺猬是怎样偷 枣的。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 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 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刺猬偷枣的动作? 爬
刺猬是怎样爬的? 诡秘
说明了什么?
说明刺猬偷枣非常小心谨慎。
爬
摇
掉
归
这只小刺猬先 爬树摇枣 , 接着落地归枣,再 打滚扎枣 , 最后驮枣快跑,它偷枣的本领 可真 高明 。
体会作者对小刺猬的 感情。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儿远不远?窝里还有 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 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我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 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 呢!
小刺猬为什么从树上掉了下来?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 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 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 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他的身 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 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四日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3320:33:25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小刺猬爬上树干嘛呢?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 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 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 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 落了一地。
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知识点一、我会写刺cì(刺猬、鱼刺、讽刺)枣zǎo(枣树、枣子、囫囵吞枣)颗kē(颗粒、一颗、两颗钉子)忽hū(忽然、忽略、忽高忽低)乎hū(圆乎乎、胖乎乎、出乎意料)暗àn(黑暗、暗号、柳暗花明)伸shēn(伸出、伸冤、能屈能伸)匆cōng(匆匆、匆忙、来去匆匆)沟gōu(水沟、沟渠、山沟)聪cōng(聪明、失聪、耳聪目明)偷tōu(偷枣、小偷、偷偷摸摸)追zhuī(追到、追问、追逐打闹)腰yāo(弯腰、腰部、点头哈腰)二、我会认馋chán(馋猫、嘴馋、眼馋)缓huǎn(缓慢、缓和、缓冲)讶yà(惊讶、怪讶、猜讶)测cè(猜测、预测、变幻莫测)监jiān(监视、监察、监守自盗)恍huǎng(恍然、恍惚、恍然大悟)悟wù(觉悟、醒悟、大彻大悟)逐zhú(逐个、追逐、笑逐颜开)扎zhā(扎刺、扎针、垂死挣扎)三、多音字扎zhā(扎针)zā(扎辫子)zhá(挣扎)散sǎn(散落)sàn(散场)兴xīng(兴旺)xìng(兴趣)四、近义词摆动——晃动朦胧——模糊惊讶——惊奇猜测——预测监视——监督诡秘——神秘归拢——聚集钦佩——敬佩踪影——踪迹恍然大悟一茅塞顿开五、反义词朦胧——清楚缓慢——快速归拢——分散钦佩——轻视聪明——愚笨蹑手蹑脚——大摇大摆六、理解词语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朦胧:月光不明;看不清。
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缓慢:不迅速;慢。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监视: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恍然大悟: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归拢:把分散着的东西聚集到一起。
钦佩:敬重佩服。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件

我会认
zǎo chán huǎn yà
cè jiān
枣馋缓讶 测 监 监
huǎng wù zhú zhā cōng
恍 悟逐 扎聪
我会写
监
jiān (监督) jiàn (监生)
zhā (扎营) 扎
zā (扎辫子)
刺(刺猬) 忽(忽然)
枣(红枣) 乎(圆乎乎)
颗(颗粒) 暗(昏暗)
伸(伸展) 聪(聪明) 腰(弯腰)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刺猬偷枣的技术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第5~10自然段。 思考:小刺猬的“高明”具体表现在哪里?
刺猬“用力摇晃”,是为了让枣落到地上。 刺猬“径直”掉下来,是为了节省时间。 刺猬“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是为了让枣都扎在刺上。 刺猬“驮着满背的枣”跑了,是怕被人发现。 刺猬“偷枣”敏捷、聪明、灵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23 带刺的朋友
(第一课时)
手
引入新课
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 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在我 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引入新课
“带刺的朋友”是谁呢? 刺猬。 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对刺猬怎样的态度? 喜爱刺猬,作者把刺猬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课文讲解
要求:默读第2~4自然段。 思考:“我”为什么非常惊讶?
“我”是如何猜测的?
在朦胧的月光下,“我”发现枣树旁有个圆 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感到疑惑。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
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小刺猬爬上枣树、摇 晃树枝,重重摔下、归拢散枣、打滚 扎枣、驮枣逃跑的“偷枣”的故事, 抒发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 带刺的朋友

朗读示例:可是,它/住在什么/Fra bibliotek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
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 小刺猬./已. 经. 没了踪影↘。
参考答案: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 1.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 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2.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 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3.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
kē
无数颗 颗
结构:左右 音序:K 部首:页 组词:一颗 两颗钉子 造句:树上结了无数颗果子。
书写指导:“果”要窄, “页”横下有一短撇,最后 一笔点稍大。
我会写
hū
忽然 忽
结构:上下
音序:H 部首:心
组词:忽地 忽高忽低
造句:忽然,一只小猫窜了出来 。
书写指导:两部分都要扁 一些,上边横折钩的折稍 向左收。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带刺的动植物吗?
荆棘
仙人掌
豪猪
刺猬
zǎo
chán
带刺 枣树 一颗颗 眼馋 忽然
huǎn
yà
cè
圆乎乎 缓慢 惊讶 暗暗地 猜测
jiān
huǎnɡ wù 状元成才路
zh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监视 伸出 恍然大悟 匆匆 逐个
状元成才路
zhā
cōnɡ
扎在 水沟 聪明 偷枣 追到 弯腰
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
➢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
事可真高明啊! ···
参考答案: 第一句中“我”称刺猬为“那个东西”
是因为新月朦胧,“我”看不清楚那是什 么东西,觉得那个动物上树上偷枣,所以 “我”鄙视地称它“那个东西”。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可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课件出示1)2.(课件出示3)刺猬的资料,学生阅读了解。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
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江苏又被叫做“偷瓜獾”。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
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3.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2.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刺猬夜晚在我家后院偷枣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

● 教学目标设定 ●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设定
诡计:狡猾的计策。
刺猬:一种哺乳动物, 身上长满了刺。
枣:一种水果,可以食 用。
掉:掉下来。
引诱:诱导,Βιβλιοθήκη 引。聪明:智力发达,理解 能力强。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 重点词语与含义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蕴含的情感
●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设定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本课重点知识设计练习题 形式多样,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等 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及拓展延伸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 重点语句和段落,体 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优秀课件

拓展发散
《带刺的朋友》——击退黑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 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 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 狗——大老黑来了。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 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
23 带刺的朋友
小货郎,
猜谜语:刺猬
(打一动物)
不挑担,
背着针,
满地窜。
地里走, 沟里窜, 捎着针, 忘了线。
猜谜语:刺猬
(打一动物)
刺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于 山林、草丛、平原、农田中,也到城郊农村 菜园中活动。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 求不高,昼伏夜出。它会爬树,还会游泳。 它是大型的食虫动物,主食昆虫和蠕虫,有 时也吃瓜果。
偷枣过程
爬树摇枣 (往树上爬,爬向老树杈,爬向 伸出的枝条,用力摇晃)
落地归枣 (掉了下来,爬来爬去,归拢) 打滚扎枣 (打了一个滚儿,扎在背上) 驮枣逃跑 (驮着,跑去了)
本事高明
看不清楚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 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月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地面上的样子
环境朦胧、安静,会选时机——聪明
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 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 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我追上大老 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
⑤连续用3个问句,表明“我”心里更 好奇 了,
对这只小刺猬有了无比浓厚的兴趣。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我”对小刺 猬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带刺的朋友》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执教:古三小学麦康弟教学实录、评析:古三小学语文科组上课班级:古三小学三(3)班上课时间:2018年11月8日录像拍摄:古三小学一、做游戏,串词说话师:同学们好,知道怎么称呼老师吗?老师先来自我介绍,我姓麦,大家可以叫我麦老师,也可以叫我小麦老师。
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串词说话”。
请看大屏幕,谁能用“我”“孩子”来说一句话。
生:我是个孩子。
师:通顺,完整。
谁还能说一句不同的?生:我是个可爱的孩子。
师:好。
老师增加一个词:父母。
谁能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生1:我是父母的孩子。
生2:父母的孩子就是我。
师:老师增加难度啦!多了一个“宝贝”,谁能说一句话?生: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宝贝。
……师:这几个词难不倒大家,那老师再出另外一组词。
请看:我朋友,能用它们来说一句话吗?生:我有很多朋友。
生:我的朋友是李灵吉。
师:大家造句能力真强,老师增加难度,看我增加了什么词?麦老师,我把自己放进去啦。
谁能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生:麦老师是我的朋友。
师:(与生握手)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
谁还能用这三个词说不同的话?生:我和麦老师成为了朋友。
师:(与生握手),你好!我的朋友。
老师又要增加难度了,这回增加了“小麦老师”,谁还能说?生:麦老师是我的朋友,大家喜欢叫她小麦老师。
师:小麦老师和麦老师,听起来感觉真不一样。
感觉我们的关系亲近了好多。
这节课有这么多朋友和小麦老师一起上课,相信我们会很开心的。
(评析:在串词说话的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感受对同一个人不同称呼当中的情感不同。
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揭题导入,质疑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生:带刺的朋友。
师:(给刺字标上拼音)刺是课文的生字,我们标上拼音再读一次题目。
生:带刺的朋友。
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生:带刺的朋友是谁?生:带刺的朋友长什么样?生:写了带刺的朋友什么事?……师:看来同学都很好奇,带刺的朋友是谁?(板书:谁?)它做了什么事?(板书:干什么?)那我们打开课本,在文中寻找答案吧。
在阅读之前,请看老师的阅读要求。
(出示课件)(生自由读文。
)(评析: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让学生学会发问是何等重要的事情!课伊始,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大量疑问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妙招。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一)初读课文,识记字词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有些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圈画,真正做到了“不懂笔墨不读书”。
现在老师检查大家的生字识记情况。
第一行,谁读?(出示课件)生1:枣树、眼馋、缓慢、惊讶师:读得很响亮,最后一个词能再读一次吗?生1:惊讶。
师:读的很清楚。
第二行,谁来读?生2:猜测、监视、逐个、扎在。
师:最后两个翘舌音读得很准。
第三行,谁来?生3:聪明、恍然大悟。
师:看来字词难不倒大家。
那我们去掉拼音全班一起读。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师:现在大家知道带刺的朋友是谁吗?生:小刺猬。
师:小刺猬做了什么事?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生:偷枣。
师:你说的和老师想的一样。
课文写了小刺猬偷枣。
大家见过枣树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枣树图片。
说说你的发现。
(课件出示)生:我看到了很多红枣。
生:我看到了一颗颗红红的红枣。
师:看来大家都被枣树上的红枣吸引住了。
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枣树上的红枣的?谁来读?(课件出示)生: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师:读得很流利,通顺。
眼馋是什么意思?生: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师:你理解得真好!这些红枣像什么?生:玛瑙。
师:谁知道玛瑙是什么?生:玉石。
师:看来你对这两个生字的王字旁理解很到位。
是的,玛瑙指的是一种名贵的玉石。
红枣这么吸引人,怪不得把小刺猬吸引来了。
刚才我们观察枣树,上面除了有红枣和绿叶,还藏有什么?生:枣树有刺。
师:大家真会发现。
没错枣树上有刺。
大家再看这幅带刺的图。
我们古代的象形文字很多都是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象来创造的,像这个表示荆刺的象形字。
大家再看“枣”和“刺”字,它们都有表示荆刺的部分。
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两个字的结构不同。
枣字是上下结构,上面部分第三笔是横折。
刺字是左右解构了,左边部分的第三笔是横折钩。
生2:我还发现了枣字上面部分的最后一笔是捺,而刺字左边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点。
师:大家都是火眼金睛。
在写枣字时,我们要写得宽而扁,撇捺要舒展。
在写刺字时,要注意左窄又宽。
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书空,一起说出笔顺。
(师范写:枣、刺)(学生书空)师:请同学们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这两个生字。
注意身正脚平。
(学生书写)(评析:通过看图知道枣树有刺,渗透古代传统文化象形文字的演变,加深对“枣”和“刺”字的印象。
)(二)再读课文,了解刺猬偷枣过程。
师: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大家想知道吗?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刺猬偷枣的动词。
(出示要求)(生默读课文圈画。
)师:小刺猬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生: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师:爬。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是描写了小刺猬的爬的?生: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纸条……师:你都找到了。
课件出示。
小刺猬的爬有什么特点?生:缓慢。
师:谁能读出缓慢爬的感觉?生:(放慢语速读)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师:缓慢的感觉出来了。
谁还想读一下?生:(放慢语速读)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师:你爬得可真慢。
大家想像一下,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加快语速)忽然,你看到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放慢语速)正缓慢地往树上爬……你会有什么感觉?生1:很害怕。
生2:我会觉得很紧张。
师:是呀,作者也跟你们一样有同样的感觉。
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爬。
谁找到了?生:诡秘师:你找得真准!谁尝试一下读出诡秘的感觉?生:(轻声、放慢语速)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纸条……(学生听完纷纷瑟瑟发抖状。
)师:你读得可真好!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生:(响亮地读)那个东西……师:嘘……这么大声,惊动了它。
生:(压低声音)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纸条……师: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生:这是一只很小心的刺猬。
师:你读出来了,小刺猬很小心谨慎。
小刺猬爬上枣树后,接着做了什么动作?生:停住。
师:停住?停住不是动作,我们找它接下来的动作。
生:(再看书)摇晃。
师:你找得很准。
它摇得怎么样?生:摇得哗哗作响。
生:枣子掉得噼里啪啦。
师:对呀!好多声音,课文是这样描写的。
(出示课件)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句子。
师:听声音,枣子掉得多不多?生:多。
师:谁来读出枣子掉了很多的感觉?生:(响亮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真用力!我听到了大颗大颗红枣落地的声音。
我现在还听到了大颗小颗红枣掉下来的声音。
谁来读?生: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大声地)噼里(小声地)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读得真好!我还听到了一阵红枣雨落下的声音。
你读!生:(欢快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我听到了一阵又一阵红枣雨落下的声音,全班读。
全班欢快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这么多枣子掉下来,小刺猬摇晃时肯定——(很用力)。
大家想象一下,小刺猬会怎样用力地摇晃枣树?课件出示练说要求。
生:小刺猬用力摇晃着,它上窜下跳,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落了一地。
生:(笑着说)小刺猬用力摇晃着,它扭扭屁股,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落了一地。
……(评析:设计练说环节,学生由此语境,打开思维,联想出诸如“扭扭屁股、跳来跳去”等词汇。
一下子,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又鲜活了起来。
)师:听到这些声音,小刺猬可乐坏了。
同学们请看,像“哗哗”“啪啦”这些带有口字旁又表示声音的词语,我们叫做拟声词。
谁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带有口字旁的拟声词?生:噗师:什么声音?生:(大声地)噗师:发生了什么事?生纷纷回答:刺猬掉下来了。
师:哎呀!情况怎么样?生纷纷回答:摔得挺重的。
师:出示课件。
你们都听出来了是吧。
摔得挺重的。
谁来读出摔得重的感觉?生: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师:有点感觉了。
全班一起来读“噗的一声”。
全班读:噗的一声师:读的再快一些。
全班(加快语速):噗的一声!师:读的再大声一些。
全班(响亮地):噗的一声!师:很好,我们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全班: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又快又响)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师:摔得真重!为什么刺猬一开始是缓慢地爬,现在却是摔下来?生:刺猬不小心?师:看看下文再想想,为什么?生:他急着归拢枣子。
掉下来省时间。
师:掉下来省时间,这样的方法都能想出来。
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刺猬。
生:聪明的刺猬。
师:掉下来的刺猬又做了哪些动作?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10自然段,把其中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汇报:归拢、打滚、扎、驮、跑师依次板书。
(三)回忆刺猬偷枣经过,练说刺猬偷枣过程。
师:(指着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刺猬偷枣的过程。
(导说)刺猬先是缓慢地爬上枣树,用力摇晃枣树,接着它掉下来,把枣子归拢在一起,然后它在地上打了个滚,背上扎满了枣子。
最后它驮着枣子逃跑了。
师:(出示要求)你能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吗?可以按照“先是……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说。
来,小组里面练一练。
学生练说时间。
师:谁来说一说?生:小刺猬先是爬上枣树,用力摇晃了枣树,接着他掉了下来,把枣子归拢在一起,他在地上打了个滚,然后他把红枣扎在背上,驮着红枣逃跑了。
师:你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
真不错!我们能不能一边说,一边加上动作,这样可好玩了。
谁来挑战一下?生:(在座位上)表演说……师:(指着讲台上)小刺猬,枣树在这里呢!生:(上台边加动作边说)小刺猬慢慢地爬上枣树,它用力地摇晃枣树,红枣噼里啪啦掉了下来,小刺猬也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它又慢慢动起来,把地上的枣子归拢到一起,他打了个滚,把枣子扎在背上,小刺猬驮着枣子向着水沟眼儿跑走了。
师:小刺猬,你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评析:课后第二题提出了复述刺猬偷枣过程的要求,这里我主要分为两次教学。
这是第一次,在梳理了刺猬偷枣的大致过程并列出关键词语后,让学生借助板书和插图,简要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进行表达训练和积累。
)师:小刺猬偷枣的本事这么高明,你读完后有什么感受?生1:小刺猬很聪明机智。
生2:我觉得小刺猬很可爱。
四、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师:看来小刺猬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生动的语言,走进课文了解了刺猬偷枣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