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测项目
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的检验

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的检验发表时间:2017-09-21T15:09:20.3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作者:彭凤英[导读] 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
(湖南省旺旺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
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
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关键词:仪器法;血小板计数;检验血小板数量是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与部分的内科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有关系,是确诊疾病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准确的检验血小板数量,本文对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血小板计数的34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在这343例患者中,男179例,女164例,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1±7.36)岁;这343例患者的疾病科室包括血液科、骨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妇科、肿瘤科、儿科以及神经科等。
分别采集这343例患者的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血液标本。
本次血小板计数检验中所用的草酸铵稀释液选用的是由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溶血剂采用的是济南东亚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血小板减少证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证诊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是血常规中的血小板值低于正常值、受伤后血流不止、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等。
1、血常规中血小板值低于正常值:
在血常规检测时血小板值的正常范围为100×10^9/L~300×10^9/L,当血小板低于血小板数值最小范围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2、受伤后血流不止:
血小板在机体出现血管破裂后起到修复伤口的作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划伤皮肤后,伤口较小但血流不止,按压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可能会判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3、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会发生碰撞的情况,造成皮下血管或内部毛细血管等血管的破裂,如血小板正常人体可快速修复,如果人体血管修复速度减缓就会出现内出血情况,此时因为没有伤口,血液会在皮下堆积形成紫色板块,此时很可能会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会对人体凝血机制造成较大影响,此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方式治疗。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全文)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全文)一、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
目前国内尚无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外报道的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略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该病临床表现变化较大,无症状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发生。
老年患者致命性出血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部分患者有乏力、焦虑表现。
ITP主要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分别于2009、2011、2012、2016年对"成人ITP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4次更新,2018年发布了中国成人ITP治疗指南。
ITP国际工作组及美国血液学会(ASH)在2019年均对其既往发布的共识、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
结合国内临床研究进展及实际情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召集国内专家对中国成人ITP诊治指南(2018版)进行修订,旨在为成人ITP诊治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
二、诊断要点ITP的诊断仍基于临床排除法,须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
除详细询问病史及细致体检外,其余诊断要点包括:1.至少连续2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外周血涂片镜检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ITP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各种恶性血液病、肿瘤浸润、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感染、疫苗接种等所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消耗性减少;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及假性血小板减少。
itp诊断标准

itp诊断标准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
以下是ITP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临床表现。
ITP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和黏膜出血(如皮下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淋巴结、脾脏和肝脏肿大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疲乏、乏力、头晕、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小板计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正常范围(<10万/μL),但也有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在10-15万/μL之间。
2.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
3. 凝血功能检查,ITP患者凝血功能一般正常,但在严重出血时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三、排除其他疾病。
ITP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对于确诊ITP至关重要。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排除其他疾病的过程,ITP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结果和排除其他疾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ITP:1. 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万/μL,排除其他疾病;2. 血小板计数在10-15万/μL之间,且存在典型的出血症状,排除其他疾病;3. 骨髓穿刺结果符合ITP的特征,且排除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
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ITP。
ITP的诊断标准有助于规范诊断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血小板计数是衡量一个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测量血小板计数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机器自动计数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并以每立方毫升血液中的计数来表示。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通常为150,000-450,000个/微升。
2.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通过从骨髓中取样来验证和评估血小板计数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情况,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任何骨髓异常导致血小板计数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通过测量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来评估血小板计数的方法之一、高血脂症的患者往往有较高的血小板计数,因为血脂异常可以导致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4.家族史:有些遗传病和疾病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遗传因素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5.疾病病史:一些疾病和病症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例如,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通常伴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另一方面,感染、炎症和创伤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
6.生活方式和饮食:生活方式和饮食也可能影响血小板计数。
抽烟、饮酒、使用一些药物和摄入不平衡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总之,血小板计数是评估一个人血液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血脂检查、家族史和疾病病史等方法,可以对血小板计数进行评估,并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异常或疾病。
对于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维持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健康。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以防止大量出血。
因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易出血并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
虽然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健康人群患有,但诊断标准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Diagnostic Criteria有几个临床诊断标准可以用来确定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每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个是血小板颗粒比率。
血小板颗粒比率指的是患者的血液中血小板颗粒数量与血小板总数之间的比率。
根据《国际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IPTDS),正常血小板颗粒比率应为至少50%。
其次是血小板大小分布宽度(MPV)。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大小分布宽度应该在7.5-11.5μm之间,但在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MPV通常会偏低,比正常水平低2.5μm或更多。
第三个是血小板形态指数(PDW),PDW是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形态统计分析的指标,它是血小板的大小指标。
根据IPTDS,正常PDW水平应该在13-15%之间。
最后一个诊断标准是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可以帮助医生定性血小板是否正常。
根据IPTDS,正常MPV水平应该在7.5-11.5μm之间。
血小板减少症的其他诊断标准除了上述常见的四个临床诊断标准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诊断标准可以用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这些标准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沉淀试验,血小板膜碎裂试验和板血浆比率,以及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抗原(HPA)的血清学检测。
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由疾病(如癫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IV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由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骨髓移植引起的毒性反应;和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Conclusion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易出血并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因此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十分重要。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检验方法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检验方法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Antibodies, HIT)是一种由于对肝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而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现象。
HIT抗体通常是由治疗中使用的肝素或其他肝素类药物引起的,而这些药物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和预防血栓形成的。
检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验方法:1.血小板因子检测法:这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它基于病人的血小板被肝素诱导的抗体所激活后的凝集现象。
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样与肝素加入的血小板因子混合,然后观察血小板是否发生凝聚的现象。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2.血浆因子检测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特定的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中是否存在肝素诱导的抗体。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和专业的实验室操作。
3.免疫阻断试验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它基于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原理。
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样与已知抗原进行反应,然后观察是否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免疫阻断现象。
这种方法对于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4.血小板活化试验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它基于病人的血浆与血小板共同反应后的凝集现象。
医生通过特殊的试剂盒将病人的血浆与血小板共同反应,然后观察血小板是否发生凝聚的现象。
这种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专门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的来说,检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临床医生在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条件来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病人在接受检测前也需要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具体检测方法,并按照医嘱进行检测。
希望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问题,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血小板(简称血板)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细胞,它可以帮助人体抗击伤害和感染。
血板的计数可以帮助诊断病人是否有血小板缺乏、血液凝结障碍等疾病。
因此,对血板计数有一定的参考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血板计数参考范围是指在正常范围内血板的计数结果,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血板计数范围一般在150-400 * 109/L之间,其中150 * 109/L是低血板计数的下限,400 * 109/L是高血板计数的上限。
然而,根据不同的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条件,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也略有不同,一般介于130-440 * 109/L之间。
低于150 * 109/L的血板计数被称为低血板计数,也称为血小板缺乏(也称血小板减少症),这可能是由于血液疾病、细胞损伤、感染和药物毒副作用等原因所致。
如果检测到低血板计数,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定原因,并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高于400 * 109/L的血板计数被称为高血板计数,也称为血小板增多症。
高血板计数可能是由于血液疾病、感染、某些炎症疾病和细胞损伤等原因所致。
如果血板计数过高,可能会提高患者出血风险,也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还取决于被检查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例如,婴儿出生时血板计数较高,在此情况下正常血板计数范围较高;老年人则可能血板计数较低,此时正常血板计数范围较低。
此外,如果患者有疾病或者正在另外的治疗,也可能会影响血板计数。
因此,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不仅受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影响,还受检查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会有所不同。
血板计数是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有低血板计数、血液凝结障碍等疾病,从而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因此,每当患者需要检查血板计数时,最好同时了解参考范围,以便更好地了解检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涂片检查:
检查目的是寻找破碎红细胞、原始细胞、 其他幼稚细胞或异常细胞。检查结果有破 碎细胞,则提示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或其他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测项目
全血细胞计数: 检查结果有白 Nhomakorabea胞计数异常或贫血(轻度除 外),提示有严重的血液学疾病可能,如急 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障碍。我以前血小板 只有6比较低,后来坚持用了四五个月的康 髓诺汤药恢复得很好,昨天去检查血小板 157,感觉很好。
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 测项目
检查结果有破碎细胞,则提示有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微血 管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测项目
HIV检测: 任何有危险性的患者都要行HIV的血清学检 查。(有关人士建议任何初发的血小板减少 患者都要做HIV的血清学检查)
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测项目
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测项目
生化检查:
检查肝酶谱以排除患者有病毒性肝炎。肝 酶谱(血清酶)主要是用来判断有无肝实质细 胞损伤、肝内外胆汁淤积等肝胆疾病,并 可以引起大多数酶指标不同程度升高,其 高低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疾病的严重性相 一致。
确诊血小板减少的检测项目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查:
如果在初步检查和进一步检查中,发现血 小板减少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或体 征,则需要检查抗核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