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昆明导游词范文3篇
介绍昆明的详细导游词

介绍昆明的详细导游词介绍昆明的详细导游词介绍昆明导游词篇一: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最近,故又名昆阳湖,即人们熟悉的五百里滇池。
灵官殿 ? 山门所对是灵官殿。
殿内供奉着王灵官:三目,赤面,披甲执鞭,左右有灵童捧卷执印,勇猛威武,气势逼人。
他是道教的护法神,类似佛教中的韦驮。
王灵官姓王名善,宋朝人,因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死后玉皇大帝封其专司天上和人间纠察。
请看殿前这副对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上联出自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
这是一幅集句联,借古人的名句,来写三清阁的湖光山色,说明滇池是汇聚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风景之美。
上联写皎洁月光,滇池波光粼粼,若碎金散银;月光辉映,如圆圆碧玉沉入湖水。
殿前横匾是将下联的后四字飞阁流丹进一步突出。
飞阁指灵官殿及三清阁等凌空构建的殿宇;流丹则形容这些楼阁1/ 12殿宇的红柱在阳光的照映下流光溢彩,灿若红霞。
朋友们,从灵官殿到三清阁有三十六级台阶,刚才我让大家登石阶时数共有多少级台阶,不知道大家数的数字是多少?对,有的朋友认真数了,七十二级。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七十二级台阶代表了七十二地煞,我们正在登的这三十六级台阶则代表三十六天罡,这是道观中常见的建筑数目。
三清阁 ? 在路边有两个平台,一个平台上就是玉皇阁,相传这里原为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的避暑行宫,现在改为茶室。
在三清阁的九层十一阁建筑群中,只有这里是一个宽敞的作息之处,在此可以品茗赏景。
请看这副对联: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荡胸滇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联语意兴横飞,状物写景,气势宏大。
有人说它以太华山喻梁王权势,支撑元朝半壁江山;以滇池象征宽阔胸怀,任凭风云激荡。
另一个平台原为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
殿前有蛇龟石雕,叫青蛇缠龟,龟蛇代表长寿,据说用手摸一摸就能延年益寿,你看整个石雕已被摸得光亮如镜了。
昆明景区导游词(3篇)

昆明景区导游词(3篇)昆明景区导游词(通用3篇)昆明景区导游词篇1昆明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气候四季如春,鲜花长开不谢,风景四季如画,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誉。
昆明各类旅游设施齐全,是国际著名的风光旅游城市、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昆明全市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44.9万公顷,湖泊面积377平方公里。
全市范围是高原红壤地区,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烤烟、花卉、蔬菜、油菜等经济作物和桃、梨、苹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经济林木。
市域内有林地面积102.6万公顷。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0°45′、北纬25°2′。
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城枕群山廓面湖,山川风景堪画图”。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度。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
”昆明气候湿润,终年苍翠满城,花枝不断,四时如春。
优越的气候条件使400多种花卉在昆明1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竞相开放,其中尤为茶花、兰花、杜鹃花、报春花驰名中外。
昆明植物园是植物花卉荟萃之地,有近4000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以茶花最为著名。
土特产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酱、香蕉、菠萝及菠萝蜜等。
昆明作为一座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也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昆明必游景点有:滇池、石林、翠湖公园、云南民族村、金殿公园、西山森林公园、九乡风景区、圆通山、大观楼、筇竹寺、世界园艺博览园等。
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园、海口儿童公园、万绿园、假日海滩、寰岛游乐城共十一个景点,还有金牛岭烈士陵园、滨海公园、海口体育馆等景点。
介绍昆明导游词范文3篇

介绍昆明导游词范文3篇介绍昆明导游词范文3篇介绍昆明导游词篇一: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最近,故又名昆阳湖,即人们熟悉的五百里滇池。
以往诗人对她描写是:昆池千顷浩溟漾,浴日滔天气量洪,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六河入胸中。
坐落在这美丽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六河纵横,中间一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坝子。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为此前人有诗描写它的特点是: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
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西山龙门各位朋友,西山景区历史文化悠久,有近千年的开拓史,素以雄、奇、险、秀的瑰丽景色享誉滇中,有云南第一风景名山的称号。
西山山峦起伏,形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
隔水相望,西山宛如一丰盈女子躺卧滇池岸边,又有“睡美人”之美称。
西山有国家、省、市级文物9处,集自然山色、佛寺道观、庭院别墅、佛像石雕、古树名木为一园。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使西山景区名列全国的奇观胜景。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西山冷门游览区,昆明有句俗话:“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现在我们将一起去探寻这种“身价百倍”的感觉。
龙门概况各位朋友,绕过一个小山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崖名叫罗汉崖,西山龙门风景区就位于其上。
现在迎面而来的就是见到山崖陡峻、峭壁千仞,掩映在古树林荫中的金色屋顶是三清阁建筑群。
西山龙门风景区是由“三清阁”和“龙门石窟”两部分组成。
“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有三清阁、灵官殿、真武殿等殿阁;“龙门石窟”则是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部分组成,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
昆明市导游词(精选9篇)

昆明市导游词昆明市导游词(精选9篇)昆明市导游词篇1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有2400多年的历史。
市中心海拔1891米。
滇池在南面,三面环山。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日照长,霜冻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气候温和,没有酷暑,冬天不冷,四季如春,天气宜人,非常有名春城。
为此,前人的诗对其特点的描述是:昆明腊月可无皮毛,三伏轻则绵汗不流,冬香梅花满,新年柳叶浓。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一群群红嘴鸥躲避北方水域的寒风,从远方飞来,定居昆明。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积15942平方公里,建成区98平方公里。
直属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及呈贡、晋宁、安宁、富民、嵩明、彝良、鲁南、鹿泉八县。
人口3635212人,有汉、彝、回、白、苗、蒙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12.6%,城市人口1611969人。
25万年前,古代人类活跃在昆明。
13世纪以来,昆明成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它是连接东南亚的中国大陆。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
以及川滇越的枢纽和通道。
昆明是伟大航海家郑和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
国防运动。
121这种爱国民主运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形成了今天的昆明。
它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名人众多,开发较早,人脉众多。
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先进行列。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卷烟、机电、生物资源、信息、贸易、旅游五大支柱产业。
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突出。
斗南花呈贡蔬菜有限公司。
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工业已形成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商业、旅游、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推动作用。
昆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聚集地。
云南省昆明导游词(精选5篇)

云南省昆明导游词(精选5篇)云南省昆明篇1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有花卉之乡、水果之乡、蔬菜之乡美誉的呈贡县境内了。
说到“呈贡”朋友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
也许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过呈贡斗南的鲜切花呢。
现在呈贡县斗南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这里的鲜花行销全国,远销海外。
这里传统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等。
现又引种了百合、鹤望兰(又称天堂鸟)、非洲菊、红掌等等名贵花齐。
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斗南花卉买卖不论支而论斤,各位回家前别忘了买几斤鲜花带回去。
除花卉外,呈贡的果蔬也非常有名。
而水果中又以宝珠梨最负盛名,传说呈贡之名就是因宝珠梨而得来的。
相传在宋代大理国时期,大理宾川鸡足山高僧宝珠和尚到都阐城(今昆明)讲经,随身带来几株大理雪梨树苗,并将苗与呈贡的优质梨种嫁接,河南导游词,不想结出的果实个大、味甘、肉嫩、水多。
由于梨树苗是由宝珠和尚带来的,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宝珠梨。
据说在元代此梨是专供梁王食用的,还曾经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皇上吃后赞不绝口,要求年年进贡,并下令把原千户所改名为“呈贡”。
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宝珠梨史籍中无据可查,但我要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我们的宝珠梨。
俗话不是说吗:“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云南省昆明导游词篇2呈贡的名字真是因梨而来的吗?其实“呈贡”一词源于彝语“柴谷”,意为:盛产稻谷的海湾坝子。
有朋友问“海湾?哪来的海?”别急,各位请往您的正前方极远处眺望,一线水光若隐若现,那就是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
有人说那应该是“湖”湾,怎么会是“海”湾呢P这个问题等一会我们见到另一个湖的时候我再给大家解答。
各位是否注意到车窗外果树下土壤的颜色。
对,红色。
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红土高原上。
这土为何呈红色?云南地处低纬度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条件给云南高原上的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昆明旅游导游词3篇(完整版)

昆明旅游导游词3篇昆明旅游导游词3篇昆明旅游导游词范文1:七彩云南七彩云南,位于昆明至石林公路旁,距昆明12公里。
它是诺仕达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和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企业。
是云南唯一零售商场示范单位。
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几乎都会被导游带到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庆沣祥茶庄,还有各类购物馆:银饰、玉器、土特产、中药材等。
在那里,商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开具发票。
七彩云南是三国时诸葛亮带蜀军安营扎寨的地方。
有《题七彩云南昔日武侯扎营处》诗云:渡泸兵势压南圻,诸葛神机此指挥。
柔远从来非好杀,信需谷德助军威。
传说诸葛亮第一次擒拿孟获时天边突然出现七彩祥云,诸葛亮观之以为这是老天暗示:须得七次拿得孟获,才能真正收服此地人心。
于是有了这七擒孟获的典故,也有了七彩云南的由来。
如今武侯扎营处成了七彩云南一景。
还有一种说法:云南,意为云岭之南,又称滇。
相传在远古时候,上苍在中国的西南方向撒下一把热土,形成绵绵群山;倾倒一碗琼浆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呵了口仙气形成七彩云朵。
七彩云南是昆明七彩云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是集旅游商品生产、购物、餐饮、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企业。
七彩云南位于昆明市东南约20公里处,是一个占地36000平方米的大院。
院的中间是许愿池,池畔绿树掩映,池水清澈见底,池中有七尊三国人物的雕像,从北到南分别为赵云、关羽、刘备、张飞、诸葛亮、孟获和关兴。
许愿池的南北西三面环池而立的分别是庆沣祥茶庄、翡翠珠宝商城、工艺品馆、土特产馆、名药馆、植物精馆和怡心园大酒店七处餐饮购物店,都是金顶白墙傣族风格的建筑。
东面则是流光溢彩,独具云南特色的七彩云南的大门楼,上面有启功的题词七彩云南。
在西南两面购物店的身后还有一处名园七彩云南孔雀园,园中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驯养孔雀千余只。
七彩云南被誉为亚洲最富丽的旅游胜地,是云南省旅游局重点推介的景点之一。
云南昆明导游词(15篇)

云南昆明导游词(15篇)云南昆明导游词1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
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
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彝族火把节,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则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
密祉龙灯盛会,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抬着灯具到村外的井边或河水源头烧香磕头,又唱又跳,耍龙舞狮。
元宵节踩街文化活动,踩街文化活动自1990年开展以来,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全八街镇4.2万人,参加活动的近3万人,很受百姓欢迎。
云南昆明导游词2龙门是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往我们都是用历史、诗词歌赋的眼光去欣赏它,现在我们不妨换个方式,从风水的角度去观察龙门。
何为“风水”?从表面上看,是指风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现象,因此古往今来对“风水”一词又有种种不同的解释。
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昆明导游词15篇

昆明导游词15篇昆明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明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昆明导游词1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
中国云南省大湖。
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风景名胜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
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
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
在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
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
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
滇池一角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等。
最佳旅游时间滇池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四季皆适宜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昆明导游词范文3篇介绍昆明导游词篇一: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最近,故又名昆阳湖,即人们熟悉的五百里滇池。
以往诗人对她描写是:昆池千顷浩溟漾,浴日滔天气量洪,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六河入胸中。
坐落在这美丽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六河纵横,中间一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坝子。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为此前人有诗描写它的特点是: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
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西山龙门各位朋友,西山景区历史文化悠久,有近千年的开拓史,素以雄、奇、险、秀的瑰丽景色享誉滇中,有云南第一风景名山的称号。
西山山峦起伏,形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
隔水相望,西山宛如一丰盈女子躺卧滇池岸边,又有“睡美人”之美称。
西山有国家、省、市级文物9处,集自然山色、佛寺道观、庭院别墅、佛像石雕、古树名木为一园。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使西山景区名列全国的奇观胜景。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西山冷门游览区,昆明有句俗话:“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现在我们将一起去探寻这种“身价百倍”的感觉。
龙门概况各位朋友,绕过一个小山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崖名叫罗汉崖,西山龙门风景区就位于其上。
现在迎面而来的就是见到山崖陡峻、峭壁千仞,掩映在古树林荫中的金色屋顶是三清阁建筑群。
西山龙门风景区是由“三清阁”和“龙门石窟”两部分组成。
“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有三清阁、灵官殿、真武殿等殿阁;“龙门石窟”则是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部分组成,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
三清阁原是元代梁王的避暑行宫,后因战乱废弃,明正德、嘉靖年间,在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氏家族的支持下,由无边阐释经手重建。
到清朝末年,悬崖上的寺庵,已如蜂房燕窝,层层累累。
三清阁经过几百年的开拓整修,以及仍存,新景倍增,古松重叠,殿阁飞檐,上有彩云蓝天,下有白帆碧水,景、色、情、趣四美俱全。
三清境三清阁牌坊上书四个大字“苍崖万丈”,这写的就是罗汉崖的景色。
我们走到牌坊下,抬头可见道教的太极图,表明从这里开始进入道家之地。
牌坊后就是陡峭的石台阶,在登石阶时请朋友数以下所登的台阶数。
登上这段石阶就是山门,山门称为“三清境”,何为“三清境”呢?道教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三重之上的就是“三清天”,就是神仙居住的最高仙界。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
据道教传说,这三重最高天境分别居住着三位地位最高的仙人。
最高层玉清境居住着元始天尊,也称天宝君。
第二层上清境居住着灵宝天尊,也称太上道君。
第三层太清境居住着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
三位天尊是道教地位最高的教主,所以道教用“三清”作为宫、观、阁、殿的名称,三清阁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进了三清境就是进入了道教的天堂。
请看山门正面这副对联:“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
”这副对联是对三清阁风景的绝妙描述。
大家看,云雾飘逸,铺至下届,大地时隐时现,碧波万顷的滇池和广阔的昆明坝子就在我们脚下。
夜幕降临后,万籁俱寂,这三清阁钟磬之声,清远悠长,响彻天际,人们仿佛置身仙界。
请再看山门背面的对联:“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
”这副对联说的是在欣赏了远处的湖光山色和山门正面的对联后,朋友们又得起步攀登了,因为这里还不是最高之处,抬眼上望,前面的石阶已有许多人在攀登,这是鼓励人们不要停顿,要勇攀高峰。
这其中又寓含人生哲理,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不能自满,要力争置身于最高的地方。
对联一语双关,催人奋进,就让我们按照对联所说的努力向上攀登吧!灵官殿山门所对是灵官殿。
殿内供奉着王灵官:三目,赤面,披甲执鞭,左右有灵童捧卷执印,勇猛威武,气势逼人。
他是道教的护法神,类似佛教中的韦驮。
王灵官姓王名善,宋朝人,因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死后玉皇大帝封其专司天上和人间纠察。
请看殿前这副对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上联出自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
这是一幅集句联,借古人的名句,来写三清阁的湖光山色,说明滇池是汇聚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风景之美。
上联写皎洁月光,滇池波光粼粼,若碎金散银;月光辉映,如圆圆碧玉沉入湖水。
殿前横匾是将下联的后四字“飞阁流丹”进一步突出。
“飞阁”指灵官殿及三清阁等凌空构建的殿宇;“流丹”则形容这些楼阁殿宇的红柱在阳光的照映下流光溢彩,灿若红霞。
朋友们,从灵官殿到三清阁有三十六级台阶,刚才我让大家登石阶时数共有多少级台阶,不知道大家数的数字是多少?对,有的朋友认真数了,七十二级。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七十二级台阶代表了七十二地煞,我们正在登的这三十六级台阶则代表三十六天罡,这是道观中常见的建筑数目。
三清阁在路边有两个平台,一个平台上就是玉皇阁,相传这里原为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的避暑行宫,现在改为茶室。
在三清阁的九层十一阁建筑群中,只有这里是一个宽敞的作息之处,在此可以品茗赏景。
请看这副对联:“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荡胸滇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联语意兴横飞,状物写景,气势宏大。
有人说它以太华山喻梁王权势,支撑元朝半壁江山;以滇池象征宽阔胸怀,任凭风云激荡。
另一个平台原为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
殿前有蛇龟石雕,叫“青蛇缠龟”,龟蛇代表长寿,据说用手摸一摸就能延年益寿,你看整个石雕已被摸得光亮如镜了。
平台上建有真武传奇堂,里面有真武大帝从出家到得到的配图故事,大家如有兴趣可进屋参观。
绕过真武殿我们能看到一眼泉,这眼泉叫“孝牛泉”。
关于此泉还有一个传说:昆明有个姓赵的屠夫,买了一头母牛和一条牛犊。
赵屠夫绑了母牛要杀时,听见有人在外面叫,于是放下刀子出门去看,不想回来时刀子却不见了,只见牛犊俯卧在地上。
屠夫很有怀疑,把牛犊打起来一看,刀子果然藏在其腹下。
赵屠夫拿起刀子就要杀牛,不想牛犊双眼流泪,望着母牛哀鸣。
这泪水和哀鸣声深深触动了赵屠夫:牛犊尚有孝母之心,何况人呢?于是赵屠夫放下屠刀,牵着母牛和牛犊到了三清阁出家。
由于三清阁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取饮用的水极不方便。
牛犊为报恩,用牛角穿石,引出甘泉。
这个传说情节动人,反映了儒家“百善孝为先”和道家“善心有善报”的观念。
石隧道从这里开始我们走进石隧道,大家请注意安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了。
请看隧道石壁上的五个红色大字:“长歌怀采薇”,它出自初唐诗人王继的五言律诗《野望》,说的是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齐不愿意吃周食,隐于首阳山中采薇而食,终至饿死的故事。
作者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追怀,表达了自己处于隋唐之际,改朝换代时的感触。
伯夷、叔齐的“气节”历来被儒家赞扬。
儒家思想的诗句镌刻在道家的石窟上,就是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中国文化儒、道融合的特点。
慈云洞隧道中由于有石窗,所以光线十分充足,从石窗中还可以俯瞰滇池的风光。
向下看有“空中楼阁”之感,虽有心悸,但脚踏实地。
这个石窟称慈云洞,是一个姓吴的道人开凿的,正壁原岩上雕刻有一尊观音,膝前一幼童,显然也是把佛教的善财童子移植过来,反映了道、释之间互相对立又互相吸收的特点。
两旁金童合十,玉女捧钵。
左右有骑马跨虎的神像,是青龙星君和白虎星君。
整个石窟及其中的雕像、石道等都是在整块石壁上雕成,可以想象当时工程的巨大和工作的艰辛。
大家看,这个石香炉,在这临滇池的一面镌刻着《曾吴道人》诗二首,作者是昆明乾隆年间进士那文凤,诗写于嘉庆六年(1801年)。
诗中赞颂这位吴道人开山凿洞的不朽功绩。
其中第一首的头四句说:“万钻千锤显巨才,悬崖陡处辟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
”开凿概况“揽海处”的石屋是明代嘉靖年间的道士赵练主持开凿的。
当时从三清阁至此的通道是在石崖上铺架的木栈道。
人们登临过往,木栈道吱吱作响,令人胆战心惊,极不安全。
到了清乾隆年间。
一个贫苦的道士花十五年的心血开凿出现在的石道,这道士名叫吴来请,是滇池边渔村的人。
他广积善德,经常修桥补路,方便行人。
根据人们的建议,吴道子开辟了这条石道取代了木栈道,继而又从旧石室向前,开辟了“普陀胜境”坊,再往前,螺旋蛇道,开慈云洞。
这个工程共历时十五年,全凭一锤一钻造成。
从慈云洞至龙门石窟的石道则是清朝时昆明名士杨汝兰、杨际泰父子组织石工开凿的,从道光至咸丰年间,共历十三个春秋。
现在我们就开始攀登龙门。
达天阁从这里开始到达天阁的隧道被称为“云华洞”,是杨氏父子所修。
顺云华洞往前走四十多米,就登上了我们此行的顶点——“达天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龙门。
“达天阁”也是在原生的岩石上雕凿而成的,包括有:龙门石坊、平台、石室、神像、香炉等,其中石室中间的魁星点斗的雕像最为传神。
“魁星”也称文曲星,是主宰文坛的神,这个雕像形如魁字,高有一米多,你看那鬼头不就是魁字的偏旁,后踢的左脚不就是长长的一勾,脚平抬的金色墨斗就是右边的“斗”字,体现了中国象形文字造字的传神。
魁星右手高悬神笔,左手执元宝,是神笔的黑斗,右足踏鳖头,左足后翘,脚掌抬斗,扭其身躯而点斗。
传说古代就是由魁星来点状元,考生中文运好的被点中便可登科中举,而中状元的则被称做“独占鳌头”,这便是“魁量点斗,独占鳌头”的传说。
再看魁星的形象“英姿勃发,彩带翻飞,活泼跳脱”,与两旁坐像的关圣、文昌相应,一静一动,相得益彰,更显得魁星生动活泼,神采飞扬,主体突出。
大家如仔细看可发现,魁星点斗的笔尖是断的,有关这断笔尖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一个姓李的青年石匠受人指点到西山的峭壁上开凿只道,将一腔热情全部倾注于这有意义的艺术创作之中。
一天天,一年年,不顾寒暑和刮风下雨,十几年如一日,凿完了石路、石洞,刻成了石坊和洞中神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料到最后把魁星手中那支笔的笔尖刻断了,石匠伤心到了极点,自己如此寄情的艺术创作竟不能圆满,悲伤至极的李石匠丢下锤钻,从龙门跳了下去。
这个悲壮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青年工匠对艺术完美追求的精神。
魁星北面是文昌帝君,主宰功名禄位;南面的是关圣帝君,主宰武运。
神像背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两壁刻有琴棋书画,骏马奔驰。
阁顶刻有蟠桃垂挂,仙鹤双飞。
石室外的横额上刻有一个花瓣形石龛,龛内刻有南极仙翁。
整个石窟雕刻精细、生动传神。
石室北面刻有跳跃的鲤鱼,南面为吐水金龙,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传说,大禹治水时,用鬼斧开凿了龙门,令黄河奔腾入海。
龙门据说就是今天的黄河壶口瀑布。
有了龙门,河中鲤鱼就无法返回故乡,善良的禹妻奏请玉皇大帝,凡是能够逆流而上遇过龙门而上越过龙门的拟于便可化为金龙,不能越过的就在额头上记一点,叫点额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