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备课

合集下载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卖油翁》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2.思维发展与提升: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交锋过程,感受小人物不卑不亢、坚定自信,充满智慧的优秀品格的光辉与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词句,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质疑陈康肃与卖油翁的技艺,结合补充材料,探究文章主旨,感受文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之道。

三、教学设想《卖油翁》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涉及到了保姆、车夫、平凡的父辈、卖油翁等,他们都是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却折射初了人性的光芒。

本文中的卖油翁就是一个平凡中折射出伟大的小人物,也是一位身怀绝技、谦虚低调的智者,凭借着高超的倒油技术,让骄傲自矜、刚愎自用的陈康肃无言以对。

本文言简意赅,仅133字,却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七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了解文章的内容,但缺乏对与文言文语言细细品味的能力。

本文语言简洁,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文意。

此外,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蕴含的道理较为深刻,如果不细读文本,对文章对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深入体会文中人物形象之丰富及蕴含的道理之深刻。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品读文章,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之美。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教学重点:1.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2.略读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感知文章自然真切、沉稳平实的“写话”风格。

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本来自于哪家出版社?生:人民教育出版社。

师:这家出版社大名鼎鼎,看它的社名,这是当年毛主席亲自题写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长,第一位总编辑同样了不起,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张中行一起来认识教育大家、语文大家叶圣陶老先生。

(教师板书)一、预习检查(一)叶圣陶与作者简介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来朗读课下注释一(叶圣陶先生和作者简介)。

教师明确:注释字音,倪(ní)焕之。

提醒学生将叶老的身份、代表作以及作者的代表作用红笔划出来。

师补充背景简介:在叶圣陶先生出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后,他调任当时还是教师的张中行到出版社任职,两人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叶圣陶去世之后,作者张中行写下了这篇追念故人的文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出示学习目标(PPT展示)。

(二)字词读音草率( ) 生疏( ) 商酌 ( ) 恳切( ) 譬如( ) 朦胧 ( ) 累赘( ) 拖沓( ) 妥帖( )诲人不倦 ( ) 不耻下问 ( )鞠躬尽瘁 ( ) 颠沛流离 ( )请同学来读本课的生字词。

教师明确读音:1. 诲(huì)人不倦,2. “赘”这个词在“累赘”一词中读轻声,以及“别扭(niu)”同样也读轻声。

明确字形:需要注意的是成语“颠沛流离”的“沛”是一竖,不要写成“点、竖”。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难点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知识小窗1.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七年级下册语文13课《卖油翁》教案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13课《卖油翁》教案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13课《卖油翁》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卖油翁》。

本课主要讲述了卖油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从一个富家子弟手中夺回了被夺走的油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领会到卖油翁的聪明才智和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 卖油翁为什么要夺回被夺走的油?2. 卖油翁是如何巧妙地夺回油的呢?3. 课文中的富家子弟有何特点?3. 分析讨论:4.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故事,类似卖油翁这样聪明才智的人。

六、板书设计卖油翁1. 夺油原因2. 夺油过程3. 富家子弟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2. 写一篇关于身边聪明才智的人的短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卖油翁的故事,让学生领会到了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部分,学生分享了自己身边的故事,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今后可以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插图的选取与展示:插图应能够体现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如卖油翁与富家子弟的对话、卖油翁巧妙夺回油的场景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问题应涵盖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修辞手法等方面,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

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

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

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

但纪念文是还要写。

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第13课《卖油翁》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卖油翁》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卖油翁》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继续训练朗读,通过朗读文本,熟悉文本故事内容。

结合以往所学,利用文下注释,理解文言句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和文言虚词用法。

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并从中体会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结合以往所学,利用文下注释,理解文言句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和文言虚词用法。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并从中体会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一居士传》提问:“六一居士”是谁呢?【学生结合日常积累,猜测六一居士的相关信息。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文学创作: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散文成就最高,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史学著作:与宋祁合著《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

金石学著作:《集古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和日常积累,自行介绍作者信息,并结合教师介绍补充自己的笔记】三、作品介绍(一)《归田录》《卖油翁》选自笔记小说集《归田录》。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归田录·自序》欧阳修提问:请阅读材料,猜测《归田录》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猜测《归田录》的成书背景和其内容】明确: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所作,故书名归田。

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笔记小说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完成导学卡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点同学,并且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

四、小组交流,开拓思维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导学卡上的问题,教师走动查看小组情况。

教师对小组的表现,小组的问题做好记录。

学生群学完,教师对群学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

五、学生主导,教师助推学生有序分组上台展示所学成果。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明确:善:擅长;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但:只是;颔:点头;忿然:恼怒的样子;重点实词:古今异义:1、尔安敢轻吾射,古意:怎么,表反问;今意:安静,安全2、但微颔之,古意:只是;今意:但是,表转折连词;词类活用:1、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2、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一词多义文言虚词:以尔之而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善射的陈尧咨和善酌的卖油翁的古诗,从文中我们又积累了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了文言文的魅力,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为人要谦虚低调的品格。

七、课后作业1、课后完成新课程辅导;2、熟读全文,试着背诵。

课题第11课《卖油翁》第二课时欧阳修目标1、感悟作者以“小故事”述“大道理”的写作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开始篇中的环节在括号中打对号,具体操作为:插入→特殊符号→数学符号→选择“√”→确定。若选择作业讲评,可在批改作业后,上课前手写。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是否使用课件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巩固检测
一、 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课堂小结
作业设置








说明:1、本文档受保护,只能在允许编辑的区域进行编辑。
2、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栏、教学反思栏、上课日期及个备人手写,板书设计栏可打印也可手写,其他栏目打印。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三、自主探究: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上课日期:2018年 月 日
课 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个备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
4、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