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
《先秦两汉散文史》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讲究章法结构,条理清晰,出现了不少成熟的辞格。
A.《商书》 B.《尚书》 C.《周书》 D.《春秋》答案:B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是(),它在写法上有着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的特点。
A.《尚书》B.《论语》C.《春秋》D.《国语》答案:C3、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A.《春秋》B.《左传》C.《尚书》D.《国语》答案:D4、以下作品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的是()。
A.《列子》B.《孟子》C.《荀子》D.《礼记》答案:A5、()表现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言论与活动,既有真实的历史内容,也有许多编造的成分。
A.《春秋》B.《国语》C.《吕氏春秋》D.《战国策》答案:D6、《左传》和《国语》都被认为是()所著,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左传》长于叙事,而《国语》长于记言。
A.左丘明B.孔子C.韩非子D.荀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先秦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世散文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其具有()的特征。
A.创始性B.综合性C.抒情性D.实用性E.随意性答案:ABDE2、战国时期,散文得以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有()。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士族阶层的兴起C.诸国并立,竞相揽才的风气D.战事频繁E.各家学派为宣扬和捍卫自己学说展开论争答案:BCE3、战国时诸子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影响深远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E.杂家答案:ABCD4、《春秋》三传指的是()。
A.《仲尼弟子列传》B.《公羊传》C.《左传》D.《榖梁传》E.《老子韩非列传》答案:BCD三、判断题1、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都非常简略,既是由于当时的文章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因为在甲骨和铜器上刻字十分困难。
答案: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其中,《春秋》、《论语》、《庄子》、《墨子》等都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则是史传散文的代表作。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吕氏春秋吕览杂家2. 吕氏春秋先王之法不可法循表夜涉引婴投江刻舟求剑3. 谏逐客书上秦王书逐客对秦不利4. 新书过秦论论治安策西汉宏文5.《论贵粟疏》6.《新序》《侯苑》《列女传》7.狱中上梁王书极任安书司马迁极任安书8. 骚体赋汉大赋小赋(抒情小赋)大赋9.楚辞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服鸟赋10、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11.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司马相如12. 张衡 13.纪行赋述志赋幽通赋张衡归田赋刺世疾邪赋14.司马迁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5.本纪世家列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选择题、1.A2.A3. C4.A.5.B6.B7.A8. D9.C 10. A 11.D 12.B三、名词解释1.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
2.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3.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4.“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18秋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____和应劭。
A.王充
B.司马相如
C.张衡
D.班固
正确答案:A
先秦诸子散文中以论证详密著称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D
()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A.《秦风?蒹葭》
B.《周南?桃夭》
C.《橘颂》
D.《蚕赋》
正确答案:C
李斯的《谏逐客书》产生于()
A.春秋末期
B.战国末期
C.秦朝初期
D.秦朝末期
正确答案:B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中关于生死观的一段名言。
A.《报任安书》
B.《史记》
C.《汉书》
D.《吴越春秋》
正确答案:A
“兼爱非攻”是____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正确答案:D
韩非子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
A.儒
B.道
C.法
D.杂
正确答案:C
《国语》二十一卷,其中____九卷,占全书将近一半。
A.齐语
B.鲁语
C.晋语
D.秦语
正确答案:C
赵晔的____ 是东汉后期一部有价值的载记野史。
A.《淮南子》
B.《战国策》
C.《吴越春秋》
D.《春秋左传》
正确答案:C
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的作品是()
A.《离骚》
B.《哀郢》
C.《秋声赋》
D.《九辩》。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一、1.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2.《道德经》《道经》《德经》 3.《国语》4.表本纪书列传诸侯王以及辅汉有功之臣的事迹 5.32 刘向《孙卿书》《孙卿子》杨倞 6.晁错贾谊二、1.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其中《左传》的影响最大。
2.出自《墨子·非命上》,是墨家提出用作为立言的依据,三表即“有本之者,有言之者,有用之者”,又称作三法,墨子把它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标准。
三表法标志着古代论证方法的进步。
3.西汉中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定的一本杂家著作,也称《淮南鸿烈》内容方面吸取了老、庄、荀、韩诸家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即重视说理,又运用形象思淮使文章具有很浓郁的文学色彩。
成为西汉中后期论说文的代表作。
4.是西汉前期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其主旨就是通过总法秦朝来灭的覆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史论文章,奠定了史论文借古论今,以史为鉴的写作传达统。
5.是孔门弟子和后学编篡而成的,大约成于战国初年,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散文集。
是语录体散文。
三、1.①—《新书》②—《烈女书》③—《法言》④—《越绝书》⑤—《潜夫论》2.①—《战国策》②—《孟子》③—《韩非子》④—《庄子》⑤—《吕氏春秋》四、1.译文:苏秦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理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为与他说话。
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得到一部姜太公的《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
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经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说:“哪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得到金玉锦缎、获得卿捆的尊贵地位的呢?”出自:《战国策·秦策—苏秦将连横》2.译:限制人民使人民安居而不迁到别处去,不能凭借封疆的地界;巩固国防不能单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有人帮助,很少有人帮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的,所以君子或者不打仗,打起来就一定胜利。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课程: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专升本)期末考试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课程: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专升本)期末考试答案1. ( 单选题) 《汉书》的写作图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本题3.0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2. ( 单选题) 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关于诗歌的语言和意旨之间的关系。
( )(本题3.0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3. ( 单选题)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南朝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
( )(本题3.0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解析:4. ( 单选题) 《诗经》全集分为( )部分。
(本题3.0分)A、三B、五C、六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5. ( 单选题) 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是( )。
(本题3.0分)A、《与杨德祖书》B、《典论·论文》C、《诗品》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6. ( 单选题) “才秀人微”指的是( )。
(本题3.0分)A、谢眺B、鲍照C、左思标准答案:A解析:7. ( 单选题)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
(本题3.0分)A、《庄子·外物》B、《汉书·艺文志》C、《左传》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8. ( 单选题) 《论语》是一部( )著作。
(本题3.0分)A、语录体B、编年体C、国别体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9. ( 单选题) 文学史上所称正始文学,实际上指曹魏(220-265)后期的文学现象。
( )(本题3.0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10. ( 单选题) 《枯鱼过河泣》采用了寓言的形式来表现乡愁。
( )(本题3.0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1. ( 单选题) 《郑风·出其东门》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本题3.0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12. ( 单选题) 《古歌》和《悲歌》是抒发思乡之愁的作品。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先秦两汉散文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先秦两汉散文》期考试题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二)考试时间:120分钟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班级:学号:姓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神话是古代人民以自觉的先古方式创作的神异故事,我国古代记载神话较多的书籍是。
2.《诗经》原名,或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总集。
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断代简史,《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4.《论语》是一部记叙,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5.汉乐府民歌与《诗经·国风》一脉相承,继承发扬了传统;叙事性是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汉乐府最杰出的叙事诗。
二、简述题(40分)1.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2.简述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散文的艺术成就。
3.简述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及文学史地位。
4.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事项内容及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20分)为什么《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四、阅读理解(30分)阅读《诗经·蒹葭》,回答下面问题:1.体会本诗所创造的朦胧意境。
2.分析二、三两章字词之间更换在表现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秋水伊人”的特定含义。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先秦两汉散文》参考答案(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题:1.口头创作;《山海经》2.《诗》;《诗歌》3.编年体;国别体4.孔子;语录体5.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第二题:(一)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
现存者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
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共五篇]
![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e36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8.png)
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共五篇]第一篇: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先秦部分第一章1、简析战国散文繁荣发展的原因。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散文崛起的黄金时期,著者众多,百家纷呈,历时两个半世纪,后来散文的各种文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其原因如下:(1)社会原因。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都想“王天下”,不断争斗,他们一方面需要对历史上的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另一方面需要能够使他们“王天下”的理论指导,包括具体的施政措施,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各个学派应运而生。
(2)文化的普及及解放。
随着奴隶制的解体,贵族和官府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了,掌握文化的人越来越多,私人讲学之风盛行,统治者为统一天下,扩张版图,广泛招揽人才,罗致贤能。
(3)经济对文化的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大城市的出现以及交通的进一步便利,使各诸侯国的交往和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和广泛;各派著书立说,虽无意于以文采取胜,但不得不重视文采和作文技巧提高了散文质量。
(4)为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
文学中的任何体裁都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质向文的发展过程,在前述种种因素的促进下,散文发展的内因遇到了有利的外因条件,迅速出现一个高峰。
2、先秦散文总体上的特点。
先秦散文就其总体而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功利性,无论哪一部著作都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而创作的,还没有出现后世那样单纯的抒情写景而供人怡悦心情的散文。
(2)创造性,先秦的散文作家无处模仿和继承,因而各成体系,各具特色,各有秉性,成为后世各种体裁之源。
(3)综合性,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均未独立,往往统一存在于一部著作中,即这些著作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4)殊途同归,尤其是战国时期,尽管史家的各自观点并不一致,但都在记述史实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当时和后世统治者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单是为了史实本身;哲学家思想各异,但都是为了治理乱世,为了追求一个虽然各自不同但都是太平盛世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性格特征是()。
A. 有计谋、城府深
B. 斯文、淡泊
C. 沉稳、老实
D. 愚蠢、贪婪
【正确答案】 A
2.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 武姜
B. 公子吕
C. 京城大叔
D. 郑庄公
【正确答案】 C
3.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 《左传》
B. 《国语》
C. 《史记》
D. 《汉书》
【正确答案】 B
4. 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项是()。
A.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C. 晋人御师必于殽
D.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正确答案】 D
5. 下列成语出自《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
A. 夙兴夜寐
B. 信誓旦旦
C. 其乐融融
D. 道路以目
【正确答案】 D
6.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之嫂前倨后卑的举止反映了()。
A. 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
B. 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C. 反对连横、赞成合纵的政治态度
D. 苏秦远离亲人、落魄他乡的窘态
【正确答案】 A
7. 《秦晋崤之战》中认为秦国偷袭郑国必败,并两次哭师的是()。
A. 弦高
B. 蹇叔
C. 孟明
D. 阳处父
【正确答案】 B
8. 《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
A. 《左传》
B. 《战国策·赵策》
C. 《国语》
D. 《战国策·魏策》
【正确答案】 B
9. 《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表达的曾晳的志向是()。
A. 以礼治国
B. 甘于淡泊
C. 制礼作乐
D. 专心诗书
【正确答案】 B
10.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A. 以武力手段去称霸
B. 以羊易牛表达自己的不忍之心
C.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D. 邹人与楚人战
【正确答案】 A
11.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朕”是指()。
A. 楚王
B. 秦始皇
C. 屈原
D. 父亲
【正确答案】 C
12. 《齐桓晋文之事》提出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