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总黄酮研究进展_周雷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成分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成分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黃蜀葵花中富含黃酮类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该文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异槲皮苷(HY)、金丝桃苷(JY)、槲皮素(QT)、槲皮素-3′-O-葡萄糖苷(QG)、棉皮素-8-O-β-葡萄糖醛酸(GG)给药组,BC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荧光定量qPCR检测PPARγ,C/EBPα,SREBP-1,脂联素,内酯素,抵抗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5种黄酮类化合物5 μmol·L-1浓度时可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0 μmol·L-1时可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5种黄酮类化合物100 μmol·L-1 给药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显著上升(P<0.01),PPARγ,C/EBPα,脂联素表达明显增加(P<0.01),SREBP-1,抵抗素,内酯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促使脂肪细胞分化。
研究表明,HY,JY,QT,QG,GG能调控前脂肪细胞增殖,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因子PPARγ,C/EBPα,SREBP-1,脂联素,内酯素,抵抗素的表达,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葡萄糖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标签:锦葵科;黄属葵花;胰岛素抵抗;黄酮类成分;3T3-L1脂肪细胞[Abstract] Abelmoschus manihot was rich in flavonoids,which has been reported the activity on protecting angiocarpy and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five flavonoids from A. manihot on how to ameliorating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the glucose and expression of PPARγ,C/EBPα,SREBP-1,resistin,visfatin,adiponectin in 3T3-L1 adipocytes. After the 3T3-L1 preadipocytes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mature adipocytes,insulin resistance model was built. Insulin resistance adipocytes were treated with 5,100 μmol·L-1 quercetin,isoquercitrin,hyperoside,quercitrin-3′-O-glucoside,gossypetin-8-O-β-glucoside. The glucose was indirectly determined by BCA kit.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PPARγ,C/EBPα,SREBP-1,resistin,visfatin,adiponectin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flavonoids at 5 μmol·L-1 could accelerate preadipocytes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 that at 100 μmol·L-1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glucose uptak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model group (P<0.01). With the treatment of five flavonoids at 100 μmol·L-1,glucose consump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The high expression of PPARγ,C/EBPα,adiponect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and low expression of SREBP-1,resistin,visfatin after respective administration with five flavonoids at 100 μmol·L-1 promoted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HY,JY,QT,QG,GG can control preadipocytes proliferation,promote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relative factors with lipid metabolism,such as PPARγ,C/EBPα,SREBP-1,adiponectin,resistin,visfatin,increasing glucose utilization and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in 3T3-L1 adipocyte.[Key words] Malvaceae;Abelmoschus manihot;insulin resistance;flavonoids;3T3-L1 adipocytedoi:10.4268/cjcmm20162424黄蜀葵花为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的干燥花冠,始载于《嘉佑本草》,先后收录于《本草纲目》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
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黎晶晶徐柏颐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7期摘要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干燥花冠,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现代药理学证实,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的活性物质。
对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S5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120-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l Compos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Flavonoids i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LI Jing-jing1, XU Bai-yi2(1.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315000;2.SZYY Group Pharmaceutical Limited, Taizhou, Jiangsu 225500)Abstract The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 has a long history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folk. Modern pharmacology confirmed that flavonoids were the main active par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flavonoids i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were reviewed, it w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lavonoids i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Key words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Flavonoid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1],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的开题报告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作用机
理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脑缺血是导致脑中风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具有较
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因此,寻找有效的脑缺血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
黄蜀葵是一种常见的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
中药制剂中。
黄蜀葵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总黄酮、芦丁、山奈酚等,现有的研究已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
作用。
因此,本研究将探究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
其作用机理,为寻找新的神经保护药物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实验动物选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的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组。
2. 实验前一周,对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分别灌胃黄蜀葵花总黄
酮100、200、400mg/kg,每天两次。
3. 在建立脑缺血模型后,对实验组和正常组的大鼠进行各项生化指
标的检测,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GPx)和氧化氮(NO)等。
4. 采用组织切片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变化以及细胞死亡情况;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的表达情况。
三、研究预期结果及意义
1. 预处理后黄蜀葵花总黄酮能够明显减少脑缺血造成的神经损伤,并改善生化指标的异常情况;
2. 黄蜀葵花总黄酮保护作用的机理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和神经元凋亡等多个途径有关;
3. 结果将为开发新的脑缺血保护药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蜀葵花总黄酮定量研究

黄蜀葵花总黄酮定量研究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方法:色谱柱:依利特-C-18-柱 2.4 线性关系考察取上述对照品溶液,用甲醇分别稀释至364.99、182.495、91.2475、45.6238、22.8119、11.4059μg/ml,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注入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10μl,测定。
经线性回归,得金丝桃苷回归方程y=21.93x+27.36,r=1.0000,金丝桃苷在11.4059~364.99μg/ml范围内,同峰面积的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试验同一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后,注入液相色谱仪,重复测定6次,以峰面积计算,RSD为0.58%(n=6)。
2.6 稳定性试验同一供试品溶液,于0、2、4、6、8、12h进样,测定峰面积,RSD为0.84%(n=6),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12h内稳定。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141009)的黄蜀葵花总黄酮,约100mg,共6份,精密称定,依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以金丝桃苷含量计算,RSD为1.21%(n=6)。
结果表明,重复性较好。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根据加样回收率试验的要求,取已知含量的黄蜀葵花总黄酮(141009)约50mg,共6份,精密称定后,加入金丝桃苷对照品,依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液相色谱仪中注入精密吸取的10μl,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7.14%,RSD为1.86%。
2.9 样品含量测定取3批黄蜀葵花总黄酮,每批2份,根据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结果如下。
见表2。
3 讨论试验中曾参考药典[9] :以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结果分离效果不好,又尝试乙腈-0.1%磷酸溶液,不同比例等度洗脱系统,金丝桃苷未能有效分离,且分析时间过长。
通过反复试验,最后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35min(16∶84),35~37min(30∶70),37~53min-(30∶70)-,53~55min(16∶84),55~60min(16∶84),实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高雷1,张平1,2,程钢2(1.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22)摘要: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 bel m oschus m anihot(L.)M e d ic.的干燥花,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蜀葵花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对黄蜀葵花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蜀葵;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tudies on flower of Abelmoschus mani hot(L.)M edic.GAO L ei1,Z HANG P i ng1,2,C H E NG G ang2(1.School of P har m acy,A nhu iM e d ical University,H e f ei230032,China;2.Pharmacy D epart m ent,T he F irst A ff ili ated H osp it al of A nhu iM e d ical University,H e f ei230022,China)Abstrac t:F los A bel m oschus m ani hot has a long h i story of app licati on.R ecen t st udies sho w t hat flavono ids of A bel m oschus m anihot(L.) M e d ic.have a w i de range of phar m acolog i ca l ac tiv ity.T his artic l e is a rev ie w m a i n l y on chem ica l co m pos iti on,ex tracti ng m ethod,assay i ng and phar m aco l og ic acti on o f A bel moschus mani ho t(L.)M edic,and it ra i ses research and deve l op m ent directi on.K ey word s:A bel mo schus m aniho t(L.)M e d ic.;st udy advance黄蜀葵花最早记载于5嘉佑本草6,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5本草纲目6记载:其花气味甘、寒、滑、无毒,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油涂汤火伤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l f a v o n o i d s , r e d u c i n g s u g a r s , t a n n i n s a n d l o n g c h a i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 e t c . F l a v o n o i d s i s t h e ma i n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s r e —
e f f e c t , a n t i p y r e t i c a n l a g e s i c a c t i o n , p r o t e c t i n g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i s c h e mi c i n j u r y , p r o mo t i n g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 h y p o g l y c e mi c a c t i v i t y a n d a n t i — i n —
,
( 1 C o l l e g e o fP h a r m a c y , 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i z h o u 5 5 0 0 2 5 , C h i n a ; 2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i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C r e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e r ,
f e c t i o n e fe c t .
Ke y Wo r d s T o t l a l f a v o n e o f Ab e l mo s c h u s ma n i h o t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Re v i e w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综 述·黄蜀葵花总黄酮对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潘 武1,2,蒋 萌1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沭阳县人民医院 消化科,江苏 沭阳 224600)摘要:黄蜀葵花总黄酮是中药黄蜀葵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实验研究显示其对缺血性疾病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对心脑缺血性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抗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关键词:黄蜀葵花总黄酮;缺血性损伤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826.2010.03.046 文章编号:1671⁃3826(2010)03⁃0446⁃03 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l manihot L. medic,TFA)是从黄蜀葵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成分。
黄蜀葵花最早记载于《嘉佑本草》,《本草纲目》记载:其花气味甘、寒、滑、无毒,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油涂汤火伤等。
TFA作为黄蜀葵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在缺血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
现对近年来TFA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实验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药学概况作为黄蜀葵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对TFA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比较集中。
近30年来,不同的学者[1-4]应用多种研究方法从黄蜀葵花中提取黄酮类成分并进行分析,目前比较明确的黄酮类单体有槲皮素⁃3⁃洋槐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素、杨梅素、棉皮素⁃3’⁃0⁃β⁃葡萄糖苷及异槲皮苷、木槿苷等。
对TFA及单体化学成分及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对TFA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程钢等[5]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优选出TFA的提取工艺,提取液总黄酮得率为4.84%,RSD=1.6%,提取较完全,稳定性好。
李琳等[6]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曲延伟等[7]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蜀葵花药材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快速控制药材质量。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
药 物 研 发
・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陈淑娴 柴程芝 葛海涛 ” ( 1 . 中国药科大 学 南京 2 1 0 0 0 9; 2 . 南京苏 中药物研 究有限公 司 南京 2 1 0 0 0 9 )
摘 要 黄 蜀葵花 为锦葵科植物黄 蜀葵 的干燥花冠, 药用 历史悠久。化 学研究表 明,黄 蜀葵花的主要活性成分 为黄 酮类化合物,其 中以金 丝桃苷,槲皮素,异槲 皮苷三者含量最高。近年来的药 ̄T L r l # , 床研究表明,黄蜀葵花具有广泛的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5 3 3 ( 2 0 1 7 ) 0 5 — 0 0 7 5 0 4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t he t o pi c a l p r e pa r a t i o ns c o nt a i ni ng a be l mo s c hus c o r o l l a
p r e pa r a t i o n.
KEY W ORDS a b e l mo s c h u s c o r o l l a ; e x t e r n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u l c e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水解以及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分别鉴定为槲皮 素 -3- 洋 槐 糖 苷、槲 皮 素 -3'- 葡 萄 糖 苷 (Quercetin3'-glucoside)、金丝桃苷 (Hyperin)、槲皮素 (Quercetin) 及杨梅素 (myricetin)。这是国内最早对黄蜀葵花的 研 究,后 王 先 荣 等 利 用 色 谱 和 分 部 结 晶 方 法 对 黄 蜀 葵 花 进 行 成 分 分 离,根 据 物 理 化 学 性 质 和 波 谱 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新发现 2 个黄酮醇单糖苷,分别鉴定为棉皮素 -3'-O-β- 葡 萄 糖 苷 (Gossypetin-3'-O-β-glucoside )、异 槲 皮 苷 (Isoquercetin) [7]。
第14卷 第6期 2012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6 Jun .,2012
黄蜀葵花总黄酮研究进展
周雷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 的干燥花,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D 法所测定的结果相对准确,所以 D 法值得推广。 采收时间的不同对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含量会
有影响 [16],黄蜀葵花的花期可分为花蕾期、开放期 和凋谢期。在不同的花期内采收,其总黄酮含量变 化很大,开放期的含量最高,凋谢期的含量最低,其 总黄酮含量约为开放期的 1/5。但在同一花期内任 一时间内采收,其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不大。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含量也 有影响。采收后如果采用自然干燥法,即将开放的 花置阳光下晒干后使用,晴天条件下的含量较高,阴 天则较低。如果采用烘干法,即把花放在热风循环 的烘房或烘箱烘干,须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过高,药 材干燥速度快,容易烘焦、变色,影响外观 ; 温度过低 则干燥时间长,总黄酮的含量低。所以,黄蜀葵花应 在开放的当天采收,采摘后立即干燥,用热风循环烘 箱或烘房于 60~80℃烘干,这样提取的总黄酮含量 较高,否则药材极容易变质,使总黄酮的含量降低。 3 药理作用
池玉梅等 [9] 以黄蜀葵花为分析对象,采用高效 液相 - 电喷雾 / 四极杆 - 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HPLCESI/Q-TOF MS/MS),首 次 对 黄 蜀 葵 花 的 黄 酮 类 成 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解析紫外光谱和二级 质谱,推测 HPLC 分离的黄蜀葵花中有 19 个黄酮醇 类 化 合 物。 其 中 HPLC 分 离 的 7 种 化 合 物 ( 金 丝 桃 苷、异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 -3'-O- 葡萄糖苷、槲 皮素、棉皮素、木槿苷 ) 均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而 李春梅等 [10-13] 从黄蜀葵花体积分数为 95% 的乙醇 提取物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物中先后分离鉴定了
黄 蜀 葵 花 总 黄 酮 的 含 量 测 定 方 法 有 多 种,周 正华等 [15] 采用 4 种方法测定了黄蜀葵花总黄酮含 量,并且分别比较了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A 法 : 以 芦 丁 为 对 照 品、NaNO2-Al(NO3)3-NaOH 显 色 后 于 510nm 比色法测定 ; B 法 : 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 NaNO2-Al(NO3)3-NaOH 显 色 后 于 510nm 比 色 法 测 定 ; C 法 : 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于 258nm 测定 ;D 法 : 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加入 HACNaAC 缓冲液和 AlCl3 溶液显色,于 398nm 测定。由 于 以 NaNO2-Al(NO3)3-NaOH 显 色 时,槲 皮 素 -3'- 葡 萄糖苷、棉皮素 -3'- 葡萄糖苷和杨梅素这三个黄酮 类化合物不显色,在 510nm 处测定黄蜀葵花药材中 总黄酮的含量时,这 3 个成分的含量就没有计入总 黄酮的含量之中,而黄蜀葵花中槲皮素 -3'- 葡萄糖 苷的含量较高,所以 A、B 两法所测得的总黄酮含量 偏低,C 法测定的结果偏高,是因为黄蜀葵花所含鞣 质的量也较多,它们在 258nm 处有很强的紫外吸收, 会影响黄蜀葵花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最后得出结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文章对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药理作
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黄蜀葵花总黄酮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方法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42X(2012) 06-0042-03
赖 先 银 等 [8] 从 黄 蜀 葵 花 乙 醇 提 取 物 中 石 油 醚 萃 取,后 又 经 硅 胶 柱 色 谱、SephadexLH-20 柱 色 谱、制 备 TLC 及 重 结 晶 等 多 种 方 法,分 离 得 到 新 的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杨 梅 素 -3'-O-β-D- 葡 萄 糖 苷(cannabiscitrin)、杨 梅 素 -3-O-β-D- 葡 萄 糖 苷 (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Key words :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TFA) ;chemical composition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黄蜀葵花 [Abelmoschl manihot (L.) Medic],又名 黄葵 (《说文》)、侧金盏、秋葵 (《群芳谱》)、棉花葵 (《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 花七、棉花篙、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1] 等,为 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的干燥花冠,最早记载于 北宋掌禹锡所著《嘉佑本草》,其分布广泛、资源丰 富,主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河北、河南、甘肃、山东、 四川及云贵地区。《本草纲目》记载 :其花气味甘、 寒、滑、无毒,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 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油涂汤 火伤等 [2]。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蜀葵花主要含有黄酮 类、还原糖类、蹂酸类、长链烃类等化合物,黄酮类化 合物是其主要成分,其中又以金丝桃苷、异槲皮苷、 槲皮素 -3'- 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 [3-5]。目前对黄蜀 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黄蜀葵花总黄酮 [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TFA] 及其单体,近年来,随着分离提取方法的不断更新, 对黄蜀葵花总黄酮的研究日益深入,有关黄蜀葵花 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 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黄蜀葵花总黄酮潜在的临床应 用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本文对上述研 究成果作简要概述,为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 考资料。 1 化学成分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Flos Abelmoschusmanihot has a lo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 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mainl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logic action of total 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 and it rais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收稿日期 :2011-12-10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490) 作者简介 :周雷(1983-),男,江苏连云港人,医师,2009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内分泌疾病。
Hale Waihona Puke 4214 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1 个黄酮类化合物单体,根据其理化性质以及光 谱学方法,特别是 NMR 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包括 10 个以槲皮素为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 为 槲 皮 素 (quercetin,1)、金 丝 桃 苷 (hyperoside,2)、槲 皮 素 -3-O-β-D- 葡 萄 糖 苷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槲 皮 素 -3-O-β-D-6''- 乙 酰 葡 萄 糖 苷 (quercetin-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 -3-O- 刺槐糖苷 (quercetin-3-Orobinoside,5)、槲 皮 素 -3-O- 芸 香 糖 苷 (quercetin3-O-rutinoside,6)、槲 皮 素 -3-O-β-D- 木 糖 基 -(1 → 2)-β-D- 半 乳 糖 苷 [quercetin-3-O-β-Dxylopyranosyl(1 → 2)-β-D-galactopyranoside,7]、槲皮 素 -3'-O-β-D- 葡 萄 糖 苷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槲 皮 素 -7-O-β-D- 葡 萄 糖 苷 (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9) 和 槲 皮 素 3-O-[β-D- 木 糖 基 (1 → 2)-α-L- 鼠 李 糖 基 (1 → 6)]-β-D- 半 乳 糖 苷 {quercetin 3-O-[β-D-xylopyranosyl(1 → 2)-α-L-rhamnopyranosyl(1 → 6) ]-β-Dgalactopyranoside,10} ;8 个 以 杨 梅 素 为 母 核 的 黄 酮 类 化 合 物,分 别 为 杨 梅 素 (myricetin,11 )、杨 梅 素 -3-O-β-D- 葡 萄 糖 苷 (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2)、杨梅素 -3'-O-β-D- 葡萄糖苷 (cannabiscitrin,13)、杨 梅 素 -3-O-β-D- 半 乳 糖 苷 (myri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4)、杨梅素 3-O- 芸 香 糖 苷 (myricetin -3-O-rutinose,15)、杨 梅 素 -3-O- 刺 槐 糖 苷 (myricetin-3-O-robinoside,16)、 myricetin-3-O-β-D-xylopyranosy- ( 1 → 2) -β-Dglucopyranoside ( 17 )、myricetin-3-O-β-Dxylopyranosyl-(1 → 2) -β-D-galactopyranoside (18) 以 及 棉 皮 素 8-O-β-D- 葡 萄 糖 醛 酸 苷 (gossypetin 8-O-β-D-glucuronide,19)、棉 皮 素 -3-O-β-D- 葡 萄糖 -8-O-β-D- 葡萄糖醛酸 (gossypetin -3-O-βglucopyranoside-8-O-β-glucuronopyranoside,20)、 棉 皮 素 3'-O-β-D- 葡 萄 糖 苷 (gossyp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21)。加上棉皮素与木槿苷,所以 迄今为止,黄蜀葵花中共发现了 23 个黄酮化合物单 体。 2 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