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一览表(各朝大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夏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禹治水:禹获封夏王后,致力于治理洪水,成功平定大洪水,被封为夏王,建立夏朝。

- 夏朝王朝的建立:夏朝从此正式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

- 蚩尤之战:禹平定蚩尤之乱,巩固了夏朝统治地位。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 家天下:商汤继位,建立商朝,结束了夏朝的统治,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商代王陵:商代兴盛时期,王陵规模丰富且较为庞大,代表着商王的权威和财富。

- 商周青铜器:青铜器在商朝达到了高峰,成为了商代文化的代表。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至约公元前771年)- 周公祭酒:周公(姬伯禽)为商朝末年元老,协助姬昌(周武王)建立了西周朝代。

- 商鞅变法:商鞅在楚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楚国得以强大,为商代制度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

- 周公西征:周公在消除了内乱后,主持了对西戎的征讨,恢复了周朝的国威。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分别在春秋时期的五个时段,实现了在一段时间内的霸主地位。

- 孔子创立儒家:孔子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对后世很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刘邦称帝:刘邦起兵反秦,以汉代商代,自号“汉高祖”,建立了西汉王朝。

- 西汉文化繁荣:西汉时期文化较为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皇家记载的编年体历史书《汉书》。

- 王莽篡汉:王莽武帝篡夺汉朝的皇位,建立新朝,标志着西汉的终结。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280年)- 三国鼎立:在东汉末年由于内乱和宦官之争导致中央政权分裂为三个割据的政权,分别是魏、蜀、吴。

- 诸葛亮辅佐刘备:诸葛亮以智谋和才能辅佐刘备,有很多赞誉的称号,如“诸葛孔明”、“卧龙先生”等。

- 三国统一失败:三国时期历经多次交战和争夺,最终未能统一中国,导致了持续的纷争和战乱。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 公元前1600年:商朝兴起,商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3世纪:- 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开始,中国进入分裂状态。

-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七大国争霸。

-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

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 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开始,魏、蜀、吴三国分立。

- 公元280年:西晋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

- 公元420年:南北朝时期开始,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交替统治。

公元6世纪至公元10世纪:-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统一中国。

-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 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中国分裂为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

公元10世纪至公元14世纪:-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中国进入宋朝时期。

- 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蒙古人统治中国。

-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结束了元朝统治。

公元14世纪至20世纪:-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公元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

-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清朝统治。

-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20世纪至今:- 1949年-1976年:毛泽东时代,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

-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这是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简要概述,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中国历史的大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一定要背熟的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

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一定要背熟的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

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一定要背熟的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中国古代朝代大事时间表

中国古代朝代大事时间表

中国古代朝代大事时间表中国古代朝代大事时间表如下: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启建立夏朝,中国进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4.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5.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魏国李悝将变法首次付诸实践。

6.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7.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刘邦建立汉朝,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8.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崩溃。

9.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刘秀建立东汉,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建设,再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0.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经过多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被西晋统一。

11.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2.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经过多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被刘裕所灭。

13.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和北朝对立,经过多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被隋朝统一。

14.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杨坚建立隋朝,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5.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李渊建立唐朝,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6.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79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这五个中原政权,以及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年表: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东汉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魏、蜀、吴)
公元386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
公元1644年-1912年辛亥革命:清朝
这只是一个简要的年表,其中还有很多重要事件没有列出。

中国古代历史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如有需要,您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个朝代的具体事件和发展。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重大事件中国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几千年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朝代和重大事件。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历史的朝代发展及其中的重要事件,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但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传说中的朝代。

夏朝的主要事件包括大禹治水和夏启的推翻。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主要事件有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王朝,商朝后期的贡禹和盘庚的政治改革。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主要事件包括周武王率军推翻商朝建立西周,杜牧的政治改革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的主要事件有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武帝的国家统一和文治政策,以及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三国时期的割据局面。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等时期。

重大事件包括三国时期的兵戈割据、西晋内乱和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等。

7.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隋文帝统一南北并修复了大运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壮观的运河交通系统。

8.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的主要事件有太宗的征服和统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安史之乱的发生和唐玄宗后期的衰落。

中国历代大事年表

中国历代大事年表

中国历代大事年表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在约公元前2070年终结了大洪水,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君主制度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夏朝的君主通过世袭方式继承王位。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商朝的国王使用玉牒来进行统治,商朝的政治制度逐渐趋向集权化。

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分封制王朝。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他在约公元前1046年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国家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君主通过封赏土地来维持统治。

四、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约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特点是分封制度的衰败和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如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最著名的事件是修建万里长城和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六、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一个王朝。

汉朝的创立者是刘邦,他在公元前202年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制为基础,实行科举制度,推行儒家思想。

七、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有三个主要的国家,分别是魏、蜀、吴。

三国时期的最著名的事件是赤壁之战,这场战役改变了三国格局。

八、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

这个时期有南朝和北朝两个政权,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完整word版)中国大事年历表

(完整word版)中国大事年历表

文学常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夏(前2070—前1600),商(—前1046),西周(—前771),春秋(—前476),战国(—前221),秦(—前202),西汉(—9),东汉(25—220),隋(581—589),唐(618—906),五代十国(—979),北宋(960—1127),南宋(—1276),元(—1368),明(—1644),清(—1912),中华民国(—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西周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官制④刀耕火种⑤井田制(土地国有制)⑥官营手工业(主导)⑦青铜铸造业繁荣二.春秋①世官制②铁犁牛耕③私田,井田制遭破坏,鲁国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④小农经济⑤老子(道家),孔子(儒家)《诗经》三.战国①世官制②铁犁牛耕③商鞅变法,废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④庄子(道家),荀子和孟子(儒家),墨子(墨家),商鞅和韩非子(法家),楚辞《离骚》屈原,⑤发明“司南”四.秦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世官制(先秦)⑤小篆,隶书⑥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五.汉①郡国并行制②推恩令③察举制④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⑤东汉杜诗,冶铁工具,水排。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⑥青瓷⑦素纱禅衣(丝织技术高超);陆上丝绸之路,被称“丝国”⑧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⑨汉武帝,太学⑩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1汉末,楷书○12汉赋,西汉华丽恢弘,东汉清新活泼。

○13商品买卖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魏晋①九品中正制②草书,行书③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隋①科举制②白瓷③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耕犁技术的成熟)④雕版印刷八.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筒车③南青北白,唐三彩,秘色瓷④草市遍布,夜市繁荣⑤唐诗⑥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造纸术外传九.宋①分割相权: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②髙转筒车③五大名窑,海上丝绸之路④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⑤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创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陆九渊(心学开创者)⑥毕昇,活字印刷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

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

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

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

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po)负荆请罪。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

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

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

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

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

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

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

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

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