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自然情况
鄱阳湖

一、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现状概述1.旅游资源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以其拥有的湿地生态、候鸟资源而举世闻名,湖区拥有众多的山岳风光、水域景观、历史古迹和民俗风情资源,具有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鄱阳湖区现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三清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梅岭—滕王阁、龟峰、云居山—柘林湖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等;39个国家森林公园:庐山、梅岭、鄱阳湖口、三叠泉、柘林湖、上清等。
将鄱阳湖与庐山、长江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水陆互存、山水相依、城乡共荣、自然和人文合一的环湖大旅游网络,是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现状目前鄱阳湖区旅游业的发展呈现“F”型产品布局 :西强东弱、北重南轻,上下两头大,中间小。
西部沿九江、庐山、星子、共青城、永修(云居山、柘林湖)、吴城、南昌一线,已经有很成熟的旅游产品,是江西旅游发达的地区;而东部都昌、鄱阳、余干目前无成熟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旅游基础设施也不具备,旅游业还未启动发展。
北部有湖口石钟山、庐山、星子秀峰等成熟的景区(点) ;南部除南昌市区外,新建、南昌、进贤三县的旅游开发力度还很小,产品知名度较低。
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区的旅游资源管理仍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不能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市场上强有力的投资主体,从而难以发挥出更大的收益。
1)资源优势鄱阳湖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人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有庐山风景名胜区、青山风景区、梅岭风景区、琵琶洲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等,部分景区已成为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文化底蕴厚重的庐山、有号称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钟山、有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一处采铜冶铜遗址———铜岭殷商矿冶遗址、孙虑城遗址、陶渊明故居、黄庭坚故居、白鹿洞书院、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真如寺、明朝魏源墓塔、紫阳堤、老爷庙、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腾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西山万寿宫、绳金塔、佑民寺、九江的寻阳楼、余干的宋代石刻、鄱阳的荐福寺和芝山寺、彭泽的龙宫洞、七子坟、将军墓、红军后方医院等,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星光璀璨。
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它蕴藏着丰富的土地、水、生物和气候资源,但是,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分析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其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再研究必要的解决方案,这些对鄱阳湖的整治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其主要问题有:(一)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情恶化较严重、洪涝灾害上升因鄱阳湖区地势的原因,属于平原,三面环山,地势低洼,形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集雨面积很大,且由于鄱阳湖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造成鄱阳湖区在每年的7-9月份降水量太多,洪水泛滥。
“据相关记载,20世纪9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7次,相对以前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加。
”鄱阳湖区湖口水位也在逐渐上升,洪涝灾害淹没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洪涝几乎每年都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鄱阳湖水质较好、但是已经受到了污染根据对鄱阳湖水质的检测,湖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酚、总硬度等各项指标评价来看,鄱阳湖的水质从总体上来讲是较好的,其蓄水量多、容积大,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较强,总体上能够保持清洁的水质。
但是,鄱阳湖水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湖水中有部分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标准,这些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二)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鄱阳湖地区水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较好,生物资源丰富。
在湖区不仅生物种类多且数量也多,资源很丰富。
鄱阳湖是一个较完整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湖滩草洲生态系统。
但近年来,湖区生物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有:1、钉螺、血吸虫危害大、治理困难鄱阳湖区湖滩草洲多,因植物生长得时间、速度不一样,以及被水淹没的时间也不同,一般在淹没时间达到8个月以上或者淹没时间不到2个月的湖滩草洲没有钉螺,而其他草洲就出现很多钉螺,所以说,湖区的水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且钉螺密度大、影响范围大。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高当地居民的素养,培养他们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的
意识,防止对湖泊里的鱼进行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物种
减少。最后,要加强管理,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要进行
惩罚,强化管理效果。
2.3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 对鄱阳湖湿
地生态进行保护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其生态系
统的恢复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利用经济和技
2019 年第 17 期
现代园艺
生态绿化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刘谱阳 (北京农学院,北京昌平
102206)
:鄱阳湖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非常大,且生态湿地物种较多,具有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也被人们称为“长江下 游气候的肺脏”。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鄱阳湖区湿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矛盾,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分 析了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保护鄱阳湖区湿地生 态环境,促进鄱阳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术优势来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鄱阳湖生态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得鄱阳湖区湿地更加美丽,水
质更加清澈,生物更具多样性。
3 结语
总之,鄱阳湖作为我国的淡水湖之一,承任着多种
生态功能。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导致鄱阳湖
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通过退田还
湖,恢复原有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加强管理工作;优化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措施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 湖泊面积高达 4125km2,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 区,承担着多种生态功能,包括调洪蓄水、调节气候和 降解污染等功能,而且鄱阳湖作为长江的重要蓄水湖 泊,其水质直接会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目 前,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物多 样性锐减,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鄱阳湖区 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非常有必要。 1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 近几 年,人们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过度开发的行为导致鄱阳 湖水体污染,湿地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原来丰富多 样的物种也逐渐濒危,导致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系统的 生物多样性锐减。据调查,当地居民大量的围湖造田, 导致很多食草性的鱼类产卵场地减少,鱼类数量也在 不断减少[1]。湖泊水质也遭受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 化造成水体生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濒危物种越来越多。 1.2 湿地水情恶化,洪涝灾害增加 鄱阳湖区位于 江西北部,鄱阳湖的平原中部,众山环抱,地势低洼容 易淤积大量的泥沙,使鄱阳湖的河床不断增高。而且江 西属于季风气候,雨水充足,会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尤 其是 21 世纪以来,鄱阳湖的泥沙淤积问题和洪涝灾害 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打破了生态 系统的平衡。 1.3 管理工作不到位,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 鄱阳 湖区横跨江西的多个市区,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当地村民素质文化较低,缺乏鄱阳湖区湿地的管 理和保护意识。人们在大量的捕捞鱼类时,会使用一些 有毒的农药或化肥,导致鄱阳湖湿地的水质受到严重 的污染,打破了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2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退田还湖,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由于当地居民过 度开发,围湖造田,导致泥沙流入湖内,鄱阳湖湿地面 积不断减少,地势低洼容易淤积大量的泥沙,且常常发 生洪涝灾害。因此,要对一些低洼地势的防洪设施进行 维护,还要防护一些湖边的湿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
鄱阳湖名词解释

鄱阳湖名词解释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下面是关于鄱阳湖的名词解释:
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是鄱阳湖平原的主要水体。
它以湖泊面积广阔、水域丰富和自然风光优美而闻名。
湖泊面积:鄱阳湖的湖泊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是中国内陆湖泊中面积最大的之一。
湖岸线:鄱阳湖的湖岸线长约1,700多公里,蜿蜒曲折,分布着许多湖湾和半岛,形成了独特的湖岸风光。
自然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湿地、河流、湖泊、植被和野生动物。
这些资源为湖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渔业资源: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如鱼类、虾类和蟹类等。
渔业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生态系统:鄱阳湖的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包括湖泊、河流、湿地和植被等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生态保护:由于鄱阳湖的重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对湖区的生态保护成为当地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水质治理和湿地保护等措施,努力维护鄱阳湖的生态平衡。
这些名词解释帮助我们了解鄱阳湖的基本情况、地理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和保护工作。
鄱阳湖作为中国的重要湖泊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关注和保护。
鄱阳湖介绍(详).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4125㎞²,库容量27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636mm。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
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
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
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1基本信息概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鄱阳湖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能达到30米。
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五月份,由于持续干旱,湖底干涸无水,揪动国人之心,严重影响鱼类之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大幅减少,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位,不仅仅是渔业的收益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鄱阳县,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湿地之一。
鄱阳湖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一、地理位置和特点鄱阳湖位于江西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53'~29°53',东经115°55'~116°39'。
湖面面积约为405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约1161千米。
鄱阳湖呈长方形,东西宽约60千米,南北长约90千米。
湖水主要来自于赣江和抚河的输入,湖中水量丰富而稳定。
二、自然生态环境鄱阳湖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水质清澈,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
湖中有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为八公山。
湖区周边是延绵不断的湿地,为多种珍稀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地。
每年秋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北方飞抵鄱阳湖,形成了震撼人心的鸟类迁徙景观。
三、文化及人文景观鄱阳湖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庐山因其秀丽的山水、奇特的云雾和众多的古迹而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庐山与鄱阳湖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此外,鄱阳湖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庙宇和民间艺术表演,如鄱阳雷舞等,这些都是江西文化的瑰宝。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沿湖地区设有多个旅游景点和度假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设施,如游船观光、湖滨度假、渔家乐等。
同时,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在湖区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宣传和保护活动,确保了湖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综上所述,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推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欣赏和保护这片美丽的湖泊,共同共享鄱阳湖的宝藏。
中国五大湖常识

中国五大湖是指位于中国境内的五个最大的淡水湖泊,它们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和巢湖。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五大湖的基本情况。
一、鄱阳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358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93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水乡之一。
鄱阳湖地处长江中游,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
湖区内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其中包括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鄱阳湖还是重要的渔业、养殖业和农业生产基地,是江西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二、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269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
洞庭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十大水乡之一。
湖区内有大量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
洞庭湖还是重要的渔业、养殖业和农业生产基地,是湖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三、太湖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023平方公里。
太湖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也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
太湖周边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苏州园林、无锡惠山等。
四、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3875平方公里。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湖区内有大量的特有生物和珍稀植物,是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五、巢湖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173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1383平方公里。
巢湖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和水稻种植基地,也是著名的渔业、养殖业和旅游胜地。
巢湖周边地区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庐山、九华山等。
综上所述,中国五大湖泊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它们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让它们继续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谢
鄱阳湖区自然情况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候鸟栖息地和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北部,115°49′~116°46′E、28°24′~29°46′N之间。
湖面似葫芦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宽浅为主湖体;北部窄深,为入江水道区。
湖南北最长173km,东西最宽74km,最窄处2.8km。
平均宽18.6km,平均水深7.38m,岸线长1200km。
湖盘自东向西,由北向南倾斜,湖底高程由12m降至到湖口约1m。
湖中有25处共41个岛屿,总面积1032
km,岛屿率为2.5%。
鄱阳湖流域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均高,中部及北部地势较低,由南向北、由外向内倾斜,形成以鄱阳湖平原为底的向北开口的箕形地形。
湖区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
赣江南昌市以下分为四支,主支在吴城与修河汇合,为西水道,向北至蚌湖,有博阳河注入;赣江南、中、北支与抚河、信江、饶河先后汇入主湖区,为东水道。
东、西水道在渚溪口汇合为入江水道,至湖口注入长江。
洲滩有沙滩、泥滩、草滩三种类型,共3130km2。
全湖主要岛屿共41个,面积约103km2,主要汊港共约20处。
气象简况:湖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汛期暴雨频繁。
年均气温16~20℃。
由于地处赣东北暴雨区,年均降水量约1500mm,年降水变化较大,1954年平均降水量2300mm,而1963年为1150mm,分别为实测的最大最小值。
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左右。
7、8月雨量相对少一些,这时期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仍较为频繁,因而引起气旋暴雨。
可见鄱阳湖平原圩区从4月至8月或9月都有洪与涝的问题。
本区永修一带则全年12个月都可能出现暴雨,这是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所罕见的。
但从10月至次年的3月都不会发生重大的洪涝。
湖区各站日均暴雨值100mm~117mm,计算10年一遇日暴雨为155~179.1mm;3日点暴雨值579.6~282.8mm、10年一遇3日暴雨328~270mm;5年一遇3日暴雨254~202mm,在长江流域都是比较大的。
鄱阳湖区无霜期约240~300余天,在长江流域是比较长的。
该区汛期早,为长江流域早汛区,有的年份可能在3月下旬涨水。
4~6月暴雨频繁,江湖水位上涨,正值作物生长旺季,这是最容易致涝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