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资料

合集下载

鄱阳湖

鄱阳湖
0 150 150




年内变化:蒸发强度8月份最大(5.93mm/d ),l月份最小 (l.15mm/d);2一7 月逐渐增大,9 一12 月逐渐减小,其过程线 呈单峰型。 年际变化:湖面蒸发量年际变化的总趋势是60年代大于70 年代 ,70 年代大于80 年代。年蒸发量以1963年的1396.7mm最大 ,1984年的945.0mm最小,年际较差451.7m m,倍比值1.48 ,变差系数0.11,说明年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月蒸发量的 年际变化远远大于年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倍比值1.67 一2.73, 变差系数0.16~0.27。冬春季大于夏秋季。 面上变化:年蒸发量是湖中大于四周,5一8月自东南向西北递 减,9一4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与风速的面上变化趋势一致, 也符合背风岸的蒸发量大于迎风岸的蒸发量的分布规律,表明 水面蒸发量的面上变化主要受风向风速的制约。 频率特征:年蒸发量的频率分布见图7 , 绝大多数年份的蒸发量 在1000mm—l l00m m和1150m m ~ 1250mm之间,其累积频 mm、 0.10、Cs 2Cv的 与分布频率曲线相仿, 各 率图E年 1145 频率对应的年蒸发量见后文表6。
九江上地处江西 北部大京九铁路 与万里长江交汇 点上,为长江黄 金水道沿岸十大 港口城市之一。 集名山(庐山)、 名江(长江)、名 湖(鄱阳湖)于一 体,是一座具有 2200多年历史 的江南文化名城 和旅游城市。
景德镇坐落在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 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 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 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出处:江西省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鄱阳湖区 的水文特征[J]. 马逸麟,熊彩云,易文萍.鄱阳湖泥沙淤积特征及 发展趋势[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鄱阳湖物种资源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鄱阳湖物种资源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鄱阳湖物种资源
【—之鄱阳湖物种资源】,鄱阳湖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并保存了一定数目,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方,保护区最为人们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鸟类。

物种资源
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白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3,000只。

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

白枕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
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

珍贵、濒危鸟类还有白鹳、黑鹳、白鹤、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冠鹃隼、鸢、黑翅鸢、乌雕、凤头鹰、苍鹰、雀鹰、白尾鹞、草原鹞、白头鹞、游隼、红脚隼、燕隼、灰背隼、
灰鹤、白枕鹤、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辽阔的鄱阳湖在雨季将江河湖泊融为一体。

水和天空是一样的,人们在其中就像在海
里一样;旱季,海水从沙滩上泻下,形成了广阔的湿地和草原,形成了江南美丽的草原;
该地区的沙山起伏绵延10多英里,形成了一个壮观的水镇沙漠。

总结: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近年鄱阳湖几经干旱,鄱阳湖水大起大落,严重影响鱼类
之繁殖。

鄱阳湖概况【全】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概况(资料来源:江西鄱阳湖网、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一、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北纬28 ° 22 ′至29 ° 45 ′,东经115 ° 47 ′至116 ° 45 ′。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 40 公里,宽 3 至 5 公里,最窄处约 2.8 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 133 公里,最宽处达 74 公里。

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鄱阳湖南北长 173 公里,东西最宽处达 74 公里,平均宽 16.9 公里,湖岸线长 1200 公里,湖体面积 3283 平方公里(湖口水位 21.71 米),平均水深 8.4 米,最深处 25.1 米左右,容积约 276 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

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 -- 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 16.22 万 km2 ,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 97% ,占长江流域面积的 9% :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 1525 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 16.3% 。

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 12.86 米,最高水位为 1998 年 7 月 31 日的 22.59 米,最低水位为 1963 年 2 月 6 日的 5.90 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

年内水位变幅在 9.79 —15.36 米,绝对水位变幅达 16.69 米。

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

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

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

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四、历史沿革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泽、官亭湖等多种称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波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

走进鄱阳湖正稿(PPT正版)

走进鄱阳湖正稿(PPT正版)

·1.认识鄱阳湖
形成演变: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下陷成为盆地,盆地范围广及今江西北部、 湖北黄梅地区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带。至1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时,断 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而盆地内则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 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并成为长江的宽阔河段。((尚书·禹贡》 已记有“彭蠡”,《汉书》则记为“彭泽”。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 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 和泊湖。南湖则逐渐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汉初设置的鄡 阳县大部分和海昏县一部分被淹没,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隋时因湖 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而称鄱阳山。据考, 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阳湖。 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渐北撤,明清时又南侵。此时湖形似葫芦,北段别称落 星湖(因入们以为湖中一小岛是陨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别称官亭湖(据说 因庐山脚下有一官亭庙而名)、族亭湖。近代,由于淤积和围垦等原因,湖面 日益缩小,到20世纪末,湖形已不象葫芦,而像一只昂首欲飞的天鹅。
·3.鄱阳湖特点
二、秋水一线: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m,最高 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22.59m,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 6日的5.90m(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随水量变化,鄱 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 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 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 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 一片”的自然景观。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 中国第二大湖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鄱阳湖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终极版

鄱阳湖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终极版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鄱阳湖贵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就引起国际上的持续关注。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日益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1鄱阳湖简介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7′~116°45′、北纬28°22′一29°45′,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是与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闾相接的类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的制约使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十几倍,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 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 070平方千米。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 400~1 9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2℃,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79天。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其东西衔接、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浙赣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鄱阳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水位变化

鄱阳湖水位变化

1.4 季节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1.4.1 1—3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鄱阳湖 1959—2009 年 1—3 月入湖总水量 年代距平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90 年代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说 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但是距平百分率只有 0.08%和0.030%,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 正常值,增长趋势缓和。虽然,20 世纪 60、7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 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并且目前处于湖总水量偏少时期。 但是,从它们 的距平百分率看,入湖总水量接近正常值。

但无论是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还是年 平均水位,进入21世纪以来均呈下降趋势,相对 于55年的总体(直线)趋势而言,以年最高水位 的下降最剧烈,其次是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 的下降相对较为平缓。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 星子站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均呈显著下降变化 趋势,大洪水明显减少、严重枯水明显增多,水 情朝偏枯方向快速发展。近9年(2000~2008年) 来鄱阳湖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延长的趋势, 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创新低, 枯水期不断延长。
1.1资料与方法
1.1.1资料
资料简介

采用鄱阳湖1959—2009年日入湖总水量序列资 料,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年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月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1月—3 月和4月—6 月和7 月—9 月和10 月—12 月,4个季节入湖总水量序列。 为了反映年入湖总水量的总体趋势,应用 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和5点滑动平均对其变化趋势进行 分析。为研究方便,对基本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 后对相应的距平值进行莫莱( Morlet) 连续小波变 换,分析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周期规律。
1.4.2 4—6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以得出,20 世纪 70、90 年代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正,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而 20 世纪 60、8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少期; 但是它们的 距平百分比都很小,表明入湖总水量与正常值相接近. 1.4.3 7—9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80 年代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 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除 20 世纪 60 年代和 90 年 代的距平百分比相对较大,其它年代距平百分比绝对值仅为 0.07%,都基本上接近正常 值. 1.4.4 10—12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的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其它年代的入湖总水量距平值均为正,说明其间 入湖总水量偏多,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距平百分率较小,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正 常值,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入湖总水量年代距平百分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江西鄱阳湖导游词5篇_导游词

江西鄱阳湖导游词5篇_导游词

江西鄱阳湖导游词5篇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

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

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 [2] 据20xx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 平方公里。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江西鄱阳湖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江西鄱阳湖导游词5篇(一)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

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南北长17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洪水面积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5000亿立方。

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阳(波阳)、余干、南昌、新建、庐山区等八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

传说中的黄帝时1 / 15期,“彭蠢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

在彭蠢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300 亿立方米。

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

水域中有鱼类122 种、浮游植物50 种。

鄱阳湖还有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

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

保护区栖息着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

湖区著名的景点有落星墩、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

a.紫阳堤,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堤坝,为宋朝朱熹任南知军时修建,因朱熹号“紫阳”,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取名“紫阳堤”。

b.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两公里的湖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

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c.湖滨沙滩,由落星墩乘快艇向东南行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十里金滩”。

这里坡平沙细,阳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阳光浴、沙浴、湖浴场所,湖滨沙滩将以自然、纯朴的丰姿,使广大的内地游客尽情享受沙滩而不必去沿海。

沙滩旅游,将一扫您旅途劳顿,感叹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d.火焰山,位于旅游码头东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砾岩组成的石群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且呈赤色,所以当地百姓皆称此景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尽享神秘、幽静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爷庙,又名“显应宫”。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战于鄱阳。

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环,返顾之则鼋也。

是夕,宿祠中,题诗于壁。

”之后,明太祖御封之为“元将军庙”。

老爷庙门前的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水流湍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更使老爷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旅游码头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鸟观赏区。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顶目,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滩出,面积广大的草洲与湖池成为各类越冬鸟类最为理想的栖息之地。

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越冬候鸟达150多种,近11万只。

其中白鹤1350只,当候鸟群飞来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因此,鄱阳湖候鸟区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

水上旅游线路及价格
紫阳堤·落星墩紫阳堤·落星墩·湖滨沙滩·老爷庙紫阳堤·落星墩·火焰山25元/人40元/人35元/人
水上娱乐中心(即旅游码头)至各风景点距离
周瑜点将台观音桥爱莲池白鹿书院秀峰庐山
0.5公里6公里0.5公里10公里6公里50公里
落星墩老爷庙火焰山鞋山湖滨沙滩候鸟区
2公里15公里8公里38公里12公里40公里
鄱阳湖正在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近些年来,由于长江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白鳍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它们的数量骤减。

现在这些珍稀动物在长江流域已经很难见到,在鄱阳湖等少数几个地方偶而会出现。

在鄱阳湖,过去白鳍豚很常见,现在也难觅芳踪;而江豚的数量还保持相当的规模。

据鄱阳湖管理局的周局长介绍,最近两年只发现一到两头次白鳍豚在江中活动,但发现了江豚300多头次。

白鳍豚等野生动物数目减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鳍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较低,生长周期比较长,发展能力比较弱;二是进入70、80年代以后,由于捕捞强度加大,渔类资源有所减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长江航运的影响;四是环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对些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动物,当地政府在鄱阳湖地区设立了江豚等动物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每年都进行几个月的休渔,以便使这些动物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

当地政府还致力于唤起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现在鄱阳湖地区渔民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正在增强。

鄱阳湖不仅仅为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提供了广阔而安全的生存空间,它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鹤类、鹳类、天鹅等大量珍稀候鸟来这里越冬。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世界白鹤最重要的冬季栖息地之一。

每年到江西潘阳湖来越冬的白鹤大概有2900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
据介绍,为了给这些珍稀候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早在1988年中国政府就在鄱阳湖设立了候鸟保护区。

通过多年来的宣传和管理,珍稀候鸟被捕杀、走私的现象明显地减少。

与此同时,保护区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渔民也就告别了靠捕渔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样就使人与鸟争鱼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太湖资料: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

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

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

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