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文与水资源

合集下载

鄱阳湖区水资源分布与空间格局

鄱阳湖区水资源分布与空间格局
G O Quzog, inseg , n1 C I a. eg , UK 4 U i— n UN La—hn HEWe. h . A ihn3H a i, H s .
( . et r e o e s go i gi rv c , agi ae ag30 4 R 1C n r o m t S ni f a x Poi e J nx N nh n 3 0 6P C; ef R e n Jn n i
3 .江西农 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 院, 江西
摘 要 : 阳湖是我 国最 大的 淡水 湖泊, 区水资 源的分布及其 空间格局 , 鄱 该 对鄱 阳湖生态经济 区规 划的实施有 着
重要 的影响和制约 。针 对该 区 没有分县水资 源数 据的 实际, 域 采用面积分摊 的计算方法 , 各县的地表水、 获得
4 J nx Istt o o p t gT c nl y J n x N nhn 30 2P C .i gi ntue f m u n eh o g ,i gi ae ag30 0 R ) a i C i o a
Ab t a t T e P y n a e i h n a g s r s w trl k , n tSwa e it b t n a d s ai l s r c : h o a g L k s C i a Sl r e tf h a e e a d i t rd s i u i n p t e a r o a
Ke r s Wae sucs ir u o ,p t l a e ,o agL k e o ywo d : t ro re s i t n S ai t r P yn erg n re d tb i a p tn a i
2 O f eo . fi fMRL Deeo me tC mmie in x rvn e,in x n h n 3 0 6P c v lp n o t e o Ja giP oic Ja giNa e a g3 0 4 RC; t f 3 C H g fL n su csa d E vrn n ,i g iAgiutrlUnv ri ,in x n h n 3 0 5 P C; . o e e o a d Reo r e n n o me tJa x rc l a iest Ja g iNa e a g3 0 4 R i n u y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总磷、总氮
III
总磷、总氮
IV
总磷
IV
总磷
2008
III
总磷、总氮
IV
总磷、总氮
V
总磷
IV
总磷
鄱阳湖监测点位水质状况
年份
评价面积/km2
达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达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劣于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富营养化评分值
富营养化程度
1999年
2184
85.9
19.9
27.24
32.91
293.95
2008年
189.67
47.49
24.42
25.58
28.07
35.81
351.04
鄱阳湖湖区水资源现状
分区名称
平原丘陵地区
湖区水面水量(亿m3)
水资源总量(亿m3)
地表水资源(亿m3)
地下水资源(亿m3)
重复水量(亿m3)
水资源量(亿m3)
湖东北区
13.35
3.92
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水问题
水资源评价结果
鄱阳湖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准则层
指标层
参照值
2008年实际
赣江流域
抚河流域
信江流域
饶河流域
修河流域
鄱阳湖区
外河流域
水资源条件
人均水资源量(m3)
>1700
2908
3535
2980
4304
4831
2654
1871
产水模数(104m3/km2)
>80
75.77
81.73
面源污染

鄱阳湖概况【全】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是中国的最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2.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湿地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保护区设立、湿地生态补偿等,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功能。

3.生态修复: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被恢复等,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4.水资源管理:制定鄱阳湖水资源管理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湖泊水资源,保障湖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5.水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湖泊水环境污染。

6.生态保护教育: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

7.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鄱阳湖保护的法律监管,依法惩治湖泊资源破坏者。

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预测未来发展趋 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鄱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研究,探讨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原 因和修复措施,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
研究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 高,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污染
水环境问题成因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 因素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环 境容量下降,加剧了水环境问题的发 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 药等污染物排入鄱阳湖,导致水质受 到严重污染。
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政策建议与决策支持
基于研究成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有关鄱阳湖水资源与 水环境管理的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推动了湖泊科学研究 的成果应用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04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 环境管理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01
制定严格的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 境保护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 业的责任与义务。
02
完善水资源与水环境执法监督机 制,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加强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 测网络和评估体系,为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发展目标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应致 力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保障水资源安全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 鄱阳湖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

中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

中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

中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中国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下面将从鄱阳湖的地理位置、湖泊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0′至29°45′,东经115°50′至116°55′之间。

湖泊周围地势较为平坦,呈东北-西南走向,总面积约为378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1162千米。

湖区主要包括湖面、河网、沼泽以及小岛等组成。

鄱阳湖水域深度较浅,平均水深约为2.5米,最深处为8.2米。

二、湖泊特点1. 流域面积广阔:鄱阳湖的流域面积达到了16.7万平方千米,涵盖了江西、湖南、安徽以及湖北等四个省份。

流域内河流众多,湖泊水源充沛,充分保证了鄱阳湖的水量。

2. 水域丰富多样:鄱阳湖由于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成为丰富的水生生物栖息地。

湖泊中物种众多,包括鱼类、鸟类以及植物等。

其中,鄱阳湖以渔业资源最为著名,是中国四大淡水渔场之一。

3. 生态环境独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并为许多候鸟提供了迁徙和栖息的重要地点。

每年秋冬季节,大量候鸟会迁徙至鄱阳湖湿地,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白鹤、白眉鹤等。

同时,鄱阳湖还有大量的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形成了优美迷人的湿地景观。

4. 丰富的人文历史:鄱阳湖周边地区有悠久的人文历史。

湖区以及湖岸线上分布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和龙虎山。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周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故居,文化底蕴深厚。

龙虎山是道教胜地,自古以来就有众多信众前来朝拜。

三、保护与开发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是当前首要任务。

政府加大了对污染物的排放和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行湖泊的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以保护湖泊的生态平衡。

同时,鄱阳湖还开展了一系列旅游开发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游玩。

总之,作为中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以其广阔的水域、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于世。

鄱阳湖水位变化

鄱阳湖水位变化

1.4 季节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1.4.1 1—3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鄱阳湖 1959—2009 年 1—3 月入湖总水量 年代距平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90 年代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说 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但是距平百分率只有 0.08%和0.030%,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 正常值,增长趋势缓和。虽然,20 世纪 60、7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 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并且目前处于湖总水量偏少时期。 但是,从它们 的距平百分率看,入湖总水量接近正常值。

但无论是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还是年 平均水位,进入21世纪以来均呈下降趋势,相对 于55年的总体(直线)趋势而言,以年最高水位 的下降最剧烈,其次是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 的下降相对较为平缓。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 星子站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均呈显著下降变化 趋势,大洪水明显减少、严重枯水明显增多,水 情朝偏枯方向快速发展。近9年(2000~2008年) 来鄱阳湖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延长的趋势, 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创新低, 枯水期不断延长。
1.1资料与方法
1.1.1资料
资料简介

采用鄱阳湖1959—2009年日入湖总水量序列资 料,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年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月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1月—3 月和4月—6 月和7 月—9 月和10 月—12 月,4个季节入湖总水量序列。 为了反映年入湖总水量的总体趋势,应用 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和5点滑动平均对其变化趋势进行 分析。为研究方便,对基本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 后对相应的距平值进行莫莱( Morlet) 连续小波变 换,分析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周期规律。
1.4.2 4—6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以得出,20 世纪 70、90 年代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正,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而 20 世纪 60、8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少期; 但是它们的 距平百分比都很小,表明入湖总水量与正常值相接近. 1.4.3 7—9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80 年代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 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除 20 世纪 60 年代和 90 年 代的距平百分比相对较大,其它年代距平百分比绝对值仅为 0.07%,都基本上接近正常 值. 1.4.4 10—12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的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其它年代的入湖总水量距平值均为正,说明其间 入湖总水量偏多,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距平百分率较小,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正 常值,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入湖总水量年代距平百分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鄱阳湖生态现状图解

鄱阳湖生态现状图解

资料图:2006年11月16日,在鄱阳湖星子水域,洲滩裸露,渔船搁浅湖滩,渔网暴露在外。

受长江罕见低水位和江西境内降雨偏少的影响,2006年9月份以来鄱阳湖一直持续低水位状况。

位于江西北部的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2006年11月26日水位为八点四九米,一九五七年一月,鄱阳湖的水位为七点一九米。

因此,此时鄱阳湖水位处五十年来同期的最低水位。

持续的低水位已对湖区鱼类、水生植物、船舶航行以及任命的生活等带来不利影响。

日前,德兴市开展“保护鄱阳湖,从源头做起”活动,组织200多名中学生来到鄱阳湖三大江河水源流入支流源头之一的乐安河占才段,清理河岸两边的污染物。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

“历年湖体面积最大相差31倍,鄱阳湖水位涨落受五河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汛期4~9月长达半年之久。

”熊小群,江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依据鄱阳湖湖水特点,他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议。

在这份设想中,鄱阳湖入江水道的屏峰山—长岭断面上将架设综合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同时运用拦、排、蓄等手段,达到“江湖两利”的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效果;通过控制相对稳定的内湖水位和建立生态防护区,达到湖区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血防、水产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鄱阳湖畔的新能源:风力发电(资料图)。

鄱阳湖生态经济去,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重点是把好项目准入关,我省将成立省节能中心,尽快开展项目节能评审工作,并与环评、用地、规划等一并作为项目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它是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

目前,世界上约有一百多万台风力提水机在运转。

澳大利亚的许多牧场,都设有这种风力提水机。

在很多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科学家们还利用风力发动机铡草、磨面和加工饲料等。

10月24日,美丽的鄱阳湖湿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

随着近年来禁牧、退田还湖等措施在鄱阳湖地区实行,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呈现水清、草绿、花红的壮美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位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5条河流的来水,调蓄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是一过水性,吞吐型湖泊,其南北长173km,东西平均宽约16.9km,最宽处约74km,最狭处约2.8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东)、北(西)两部分,南西湖面宽阔,为一主湖区,北部湖面狭长,为湖水入江水道
区[1]。

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万km2 ,占长江汉域面积的9.0%,平均年径流量1450亿m3 占长江流域的15.2%,水量非常丰富。

鄱阳湖区包括沿湖12个县(区),即隶属于南昌市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隶属于九江市的永修县、庐山区、星子县、德安县、湖口县、都昌县及共青城和隶属于上饶市的余干县、波阳县,土地面积为19910.4km2 ,截至2000年底,鄱阳湖区人口为646.6万人[2] 。

2、鄱阳湖水资源
2.1地表水资源
鄱阳湖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74.6mm,年径深719.0mm,年蒸发量1080mm。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总量610.3亿m3 ,产水量为278.2亿m3 。

2.2地下水资源
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年总量为47.0亿m3 ,约为本区地表径流量的16.9%。

但分布不均,可供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可开采地下水资料总量为23.6亿%。

2.3 入湖、入江水量
鄱阳湖多年平均由湖口入长江的水量145.7亿m3 ,赣、抚、信、饶、修5条河入湖水量126.6亿m3 ,占入长江水量的86.8%。

入湖、入江水量的变化系数分别为0.26和0.27。

一般每年的2~6月份,5条河入湖水量大于入江水量,是鄱阳湖的蓄水期,总蓄水量17.8亿m3,7月至次年1月均为鄱阳湖主要排水期,多年平均入湖、入江水量均为145.7亿m3 ,达到平衡,多年平均入湖、入江水量均为145.7亿m3 达到平衡。

最高水位多出现在5~7月,入江最大流量在6~9月。

3 水文
鄱阳湖区的九个湖均处在赣江西支、修河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河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
3.1 水位
鄱阳湖区水位与鄱阳湖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月平均水位以7月最高,其次是8月最高,以1月最低,12月次之。

赣江吴城站历年最高水位为22.29m;历年最低水位为10.46m。

都昌历年最高水位为21.78m;历年最低水位为8.84m。

修河吴城水位与赣江水位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枯水时期差异较小。

3.2 水量
赣江西支和修河来水直接进入鄱阳湖区,再经鄱阳湖北部湖面进入湖口水道汇入长江。

其中赣江西支来水量约占赣江入湖总水量的1/4,占“五河”入湖总水量的14%;修河来水量点“五河”总量的9.2%,赣江西支与修河年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3.3 湖流
鄱阳湖区水体基本属于静态,其周围湖区水体流向与河槽一致,流速0.3m/s~0.8m/s。

在汛期,鄱阳湖区的湖泊与草洲被洪水淹没,与大鄱阳湖副为一体,湖流以吞吐流为主,其中中低水位期以重力型湖流为主,中高水位期以顶托型湖流为主,也经常出现倒灌型湖流。

顶托型湖流的流向与重力型湖流基本相同,倒灌型湖流的流向则与些相反,流速均小,在0.1m/s~0.2m/s之间。

3.4 泥沙
赣江西支和修河是鄱阳湖各入湖河流中含沙量较大者,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126g./ m3 和145g/m3 ,年输沙量分别为284.0万t和蔼224.6万t(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湖水含沙量随水位的变化而改变,两者关系密切.吴城(赣江)水位13m时,含沙量最大,约120g/m3 ;水位超过13m时,含沙量随水位升高而减小。

如水位16m 时,平均含沙量约50g/m3 ,水位20m时,平均含沙量仅10g/m3 。

水位低于13m 时,含沙量随水位上升而增大。

如水位9m时,平均含沙量约90g/m3 ;水位11m,
平均含沙量约100g/m3 。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鄱阳湖泥沙淤积较严重的区域,赣江西支尾闾河床平均每年约淤高20mm;自然提淤高速度相对慢些。

平均每年约淤积10mm~15mm;自然河堤内的洼地泥沙淤积速度很慢,均在1.5mm/a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