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保护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30•【字号】赣府厅字〔2018〕56号•【施行日期】2018.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8年5月30日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进一步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提升鄱阳湖水质,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入手,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着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依法治湖、科学治湖、社会治湖,形成科学合理湖泊治理和保护工作格局,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二、主要目标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7个方面重点工作,到202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4 3%、3 8%以上。
(一)工业污染防治方面。
依法依规清除距离长江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未入园的化工企业,依法关闭“小化工”企业,全面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监管。
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宝阳湖位于我国江西省境内,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在保持地区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多种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也是包括濒危西伯利亚鹤在内的候鸟的重要繁殖地。
保护宝阳湖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的福祉至关重要。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该湖拥有丰富的湿地生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支撑着多种动植物物种,其中许多是该地区特有的。
我国河豚,又称白居易,曾经是长江和宝阳湖的常见景点。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贝吉人现已在功能上灭绝,突出了保护剩余物种及其栖息地的迫切性。
宝阳湖除支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外,也是候鸟的重要停泊和繁殖地。
每年有数百万水禽,包括鸭子,鹅,天鹅,从北方的繁殖地出发,到宝阳湖过冬。
其中西伯利亚鹤突出为象征湖生态意义的标志性标志。
由于野外只剩下几百个人,保阳湖边的寒冬地的保护对于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宝阳湖的生态健康直接影响到当地社区的生计。
湖水不仅支持传统渔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收入来源和食物,而且在调节区域气候和供水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湖泊生态环境的任何恶化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后果,包括丧失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破坏当地经济。
波阳湖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相互关联的一个显著例子是2007年影响该地区的干旱。
由于水位降至历史最低点,当地渔业受到影响,候鸟的栖息地大大减少。
这一事件明确提醒人们注意湖水的脆弱性,以及需要协同努力保护其生态完整性。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维护当地社区的生计,维护本地区的整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识湖的重要性,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自然资源,我们就能确保宝阳湖和一切依靠它的人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鄱阳湖南矶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对策

吉 林 农 业
J LI I N AGRI CUL TUREuaie N 至 C m l vt Q!鱼 ) t y
鄱 阳湖南矶湿 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与对策
辛 勇’ ,郭恢财 ,刘 颖 万松 贤 ,
种 、水 生 昆虫 18 、哺 乳动 物2 种等 多种 生物 。 6种 2 南矶 湿 地 自然 保 护 区复 杂 多变 的 水文 过 程 导致 了一 定 的湿 地 空 间在 不 同 时间 出现 多种类 型 生 境 ,从 而 增加 了生 境 的异 质性 , 形成 了保护 区 内丰 富 的生 物 多样 性 。据 调 查 结果 表 明底 栖 和鱼 类 单 位 面积 最 高生 物 量达 9 8g m和 7 . 7/ 1. 9 / 3 6 gm,江 湖洄 游 型 鱼类 7 占现 已统 计鱼类 的4% 。 0 13 南 矶 湿地 的 生态 功 能 .
( . 江 西鄱 阳湖 南矶 湿地 国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管理 局 ,江 西 南 昌 3 0 3  ̄2 南 昌大 学生命科 学学 院, 江西 南 昌 30 3 ) 1 30 8 30 1
摘 要 : 南矶 湿 地保 护 区是 鄱 阳湖 面积 最 大 的 国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是 我 国湿 地 生 态 系统 中生 物 资 源孕 育 最 为丰 富的 区域 之一 。 长 期 以 来 由 于人 为 不 合理 的 开发 利 用 , 导致 了保 护 区湿地 面积 、生 物 多样 性 和 生 态 环境 遭到 严 重破 坏 。 文章 分 析 了鄱 阳湖 南矶 湿地 保 护 区产 生 的 生态 环境 问题 和 面临 的威胁 ,提 出 了湿地 生态 系统可持 续 发展 及 其 对 策 。 关 键词 :鄱 阳湖 : 南矶 湿地 ; 可持 续 发展 ;对 策 中图 分类 号 :S5 . 16 8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17 —4 2 (0 1 1— 19 2 6 40 3 2 1 )一 20 9—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发文字号】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发布部门】江西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11.27【实施日期】2004.03.2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已由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11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20日起施行。
2003年11月27日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11月27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鄱阳湖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鄱阳湖湿地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鄱阳湖湿地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与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鄱阳湖湿地,是指天然形成的具有调节周边生态环境功能的水域、草洲、洲滩、岛屿等。
本条例所称鄱阳湖湿地区域,是指鄱阳湖丰水期水体所能覆盖的区域范围,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保护鄱阳湖湿地资源应当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确定鄱阳湖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
具体组织本条例的贯彻实施,协调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湿地保护职责。
省人民政府鄱阳湖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及其所属的沿湖县、区人民政府和共青开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鄱阳湖湿地区域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
鄱阳湖的生态现状及其保护与管理

鄱阳湖的生态现状及其保护与管理姚忠;戴年华;张杰;尤鑫【摘要】The ecological status in Poyang Lake so far is overall good,but some crucial ecological problems existed should be looked into investigating and solving,such as the abnormal variations of hydrogeology conditions,eutrophication trend,biodiversity loss,and decline of fisheries,plant and other wetland resources.The principal causes consist in the fact that the legal system on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the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has yet to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Therefore,form these four aspects,measures must be taken effectivel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yang lake.%目前鄱阳湖生态现状总体相对尚可,但存在的一些重大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如水文情势异常变动、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资源衰退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引言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是赣江的最后一段天然河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
本条例旨在规范和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维护鄱阳湖生态平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其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三条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并落实相关的环境保护预算。
第四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环境保护责任制,明确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并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居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建设绿色生态环境。
第三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六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当设立环境监测站,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第七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配备环境监测设备,定期对排放物和污染源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
第八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评估应当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结果应作为决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生态保护第九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当设立生态保护区,对鄱阳湖及其周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并划定生态红线,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十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禁止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驻,鼓励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
第十一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生态保护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循环化。
第五章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十二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当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
第十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湖泊和水系应当进行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
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

湖泊环境与生态”专题专题PSPECIAL T O P IC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0张奇鄱阳湖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应加强江湖水系连通管理和湖泊水文生态过程研究.充分评估鄱阳湖干旱化村水s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预估未来变化趋势.科学论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工程调度的生态环境效应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7在新时期我国 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下,保护长江 中游大型通江湖泊、维护其水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 重大意义3鄱阳湖牛态环境现状地处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一个通江湖泊。
近20年来,鄱阳 湖出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表现在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低枯水位加剧,枯水期延长等。
同时,湖泊环境 质量下降明显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持续增加;2013年以来的观测数据显示,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总 体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在2016年之后呈加速态势,目前 已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局部水体出现较严重的 蓝藻水华暴发,在一定的气候和湖泊水情条件下,发生 大规模蓝藻水华成大概率事件鄱阳湖水生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调查发现,鄱阳张奇:研究员,中W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 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cnZhang Qi: Profess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物种丰富度下降,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软体动物密度呈降低趋势,优势 种从1990年代的大型软体动物(包括多种蚌类)转变 为当前软体动物与耐污能力较强的寡毛类(主要是霍 甫水丝蚓)共存的格局n_2i。
鄱阳湖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终极版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鄱阳湖贵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就引起国际上的持续关注。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日益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1鄱阳湖简介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7′~116°45′、北纬28°22′一29°45′,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是与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闾相接的类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的制约使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十几倍,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 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 070平方千米。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 400~1 9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2℃,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79天。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其东西衔接、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浙赣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鄱阳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生态保护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鄱阳湖位于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116°46′、北纬28°24′~29°46′,是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阊相接的类似盆状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l0多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
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070平方千米。
鄱阳湖及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400~19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80天。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引作为通江湖泊的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东、西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由于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4.1%,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湖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直击鄱阳湖五十年大旱
鄱阳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可现在却因持续的干旱严重“瘦身”。
占鄱阳湖面积约5%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范围224平方公里,是“世界重要湿地”。
2011年的5月,保护区所辖的九个子湖,有八个干涸。
5月的鄱阳湖,本应是夏季“洪水一片”,却呈现出冬季“枯水一线”的景观。
鄱阳湖曾经那种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的景象已经不再,如今的鄱阳湖面临着湿地锐减、中心湖区变成大草原、生态受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受困等严峻形势。
●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
1.鄱阳湖区植被变化
森林植被:鄱阳湖区现存的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由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湖区森林,鄱阳湖区周围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不少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有的成了疏林地,有的演替为灌草丛,更有不少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森林覆盖率31.8%.,大大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
湿地植被: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水域,由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组成。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鄱阳湖湿地植被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着一系列的演变,其总的趋势是分布面积逐年减少,20世纪50年代鄱阳湖湿地洲滩上芦荻群丛遍地皆是,其植株高大,是洲滩上普生性植物和优势群种,但由于过度放牧、樵采和翻耕灭螺等人为直接破坏和堵支并流、围垦等改变水文条件,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大为减少,仅散见于薹草等群丛之中。
2. 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现状
鄱阳湖区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多、数量大、珍稀濒危物种多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鄱阳湖的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程度也最高。
鄱阳湖区水生生物以藻类、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为主,湖滩、洲地上生长着非地带性的草甸和各种湿地植物。
鱼类是鄱阳湖最重要的经济水生动物,共有122种,占江西鱼类种数的68.29%。
鄱阳湖区生活的哺乳动物共有52种,如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兽类:云豹、獐、河麋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等。
鄱阳湖区内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植物2400多种。
包括大湖池、中湖池等大小湖泊及其周围的湖滩草洲组成的候鸟保护区,据调查,全区有鸟类2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全球约95%的白鹤在此越冬,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越冬鸿雁群体所在地。
但是,鄱阳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
据调查,在20世纪60年代有119种,20世纪80年代只有101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种,物种消失的速度令人震惊!
3.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现状
耕地的数量与结构变化不大,稳中有所增加,但是近年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园地和林地面积20年来平均有所增加。
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近20年来,随着鄱阳湖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居民生活设施建设也随之得到迅猛发展,使得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从1986年到2004年增加了181%。
4. 鄱阳湖水质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全省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湖区地表径流和“五河”携带的面源污染物、工业废弃物排入湖体,造成湖泊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综合功能减退,湖泊老化过程加快。
对鄱阳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综合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观点和全局观点,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以真正实现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管理以实现总体开发和保护鄱阳湖
第一,由于鄱阳湖面积较大,加上局部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眼前利益的冲突等,这就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履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第二,严格进行“强化监督管理”的方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减少开发活动造成鄱阳湖的生态破坏。
2.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保护鄱阳湖森林资源
首先,全面保护,将鄱阳湖流域之“五河”及其支流现有的森林资源划定为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生态保护的法律地位,禁止商业性采伐和林地的非林用流转;其次,加快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迅速恢复“五河”及其主要支流区域的森林植被,尽快构建恢复其水土保持功能;第三,加快鄱阳湖周边区域的森林植被恢复进度。
3.开展植被生态工程,搞好流域水土保持
鄱阳湖泥沙主要来源于五大河流,如果将五河的来沙控制住,就能减少鄱阳湖的淤积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森林植被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密切相关要在鄱阳湖流域内大力开展林业建设四大工程,即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植树造林工程应避免某些大型基建工程(如开矿、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给水土保持带来的负作用。
4.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
第一,加强保护区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工作,尽快在鄱阳湖建成良好的鱼类产卵、越冬场所;第二,坚持季节性休渔制度;第三,要在鄱阳湖区大力发展养殖业,解决休渔期、休渔区和渔业资源保护区内群众的生计问题,促使由天然捕捞向养殖捕捞的转变,使湖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鄱阳湖的渔业资源。
5.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濒危动物的保护
第一,加强基础建设,健全保护机构,整合现有各级候鸟保护机构,增强管理能力,加大保护力度;第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爱鸟、护鸟意识。
6.实施保护措施和政策,切实保护鄱阳湖水质
第一,应严格控制废水排放,以减轻有机物及重金属的污染,切实保护鄱阳湖水质和湖区生态环境,还鄱阳湖水产资源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第二,应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水域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综合开发水产资源,把湖区建成江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以商品鱼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第三,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防治加强湖岸周围经济开发的环境管理;第四,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以生物措施为主体的防治湖区水土流失体系;依据湖区土地利用状况及污染源分布,进行沿湖土地利用限期管理。
结语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恢复和重建鄱阳湖的生态系统,逐步发挥鄱阳湖生态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鄱阳湖的自然资源,切实保护和建设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为鄱阳湖和湖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实施鄱阳湖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湖区的每一个问题,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确保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越变越好,鄱阳湖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