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环境污染现状以及修复技术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
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还对区域乃至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鄱阳湖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鄱阳湖水环境特征(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雨量充沛。
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二)水文特征鄱阳湖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水位变化大、水质清澈。
湖泊的水位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此外,湖泊的流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三)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鱼类、鸟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其中,以候鸟越冬和繁殖为主要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享有盛名。
三、鄱阳湖的演化趋势(一)水位变化趋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水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污染等也导致湖泊水位发生波动。
(二)水体污染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鄱阳湖面临着严峻的水体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湖泊水质恶化,严重威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趋势针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
主要包括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鄱阳湖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其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临着水位变化、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
鄱阳湖流域水污染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鄱 阳湖湖体水质在 2 0 0 8~ 2 0 1 1 年间也发生 了
明显 的变化 ,监测数据见表 2 。通过水质变化表可 以发现 ,除 2 0 1 1 鄱阳湖出现异常低枯水位 ,造成 水质较常年下 降 比较 明显,全年劣于 Ⅲ类 的面积 比例达到 6 2 . 1 %外 。2 0 0 8 年 以来 ,全年 的湖体水 质劣于 Ⅲ类 的面积 比例逐渐下 降。然 而对 于类 似 鄱阳湖等吞吐性 湖泊而言 ,简单地取全 年平 均值
到6 8 . 7 % ;低于Ⅲ类河长 比例增长 了近 2个百分
点 ,而劣 V类水所 占河长从 2 0 0 8 年的 2 2 1 k m上升 到了 2 0 1 1年 的 2 6 1 k m。从 主要 污染 指 标 来 看 ,
从水体 富 营养化 评分值来 看 ,其 数 值稳 中有 升,
到2 0 1 1 年达 4 9 ,接近富营养化。
2 0 1 3年第 2期
No . 2,2 0 1 3
九江学院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 J o u mM o f j i u j i a n g U n i v e mi t y( n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i t o n )
( 总第 1 0 1期 ) ( S u m N o . 1 0 1 )
鄱阳 湖流域水污 染现状成因分析及防 治对策研究
王 慧娟 杨期 勇 ' 2
( 1九江 学院化 学与环境 工程 学院 ;2鄱 阳湖生 态经 济研 究 中心 江西九 江 3 3 2 0 0 5 )
摘要 :根据江西省 2 0 0 8 — 2 0 1 1 年水质资料 ,笔者 分析 了鄱 阳湖流域近几年 来水质 变 化趋势,并对其产生水质下降、水体 污染的原因进行 了分析 ,提 出了保护水质的对策。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水体污染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X 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5 4 5( 2 0 1 3 )0 2 — 0 0 0 1 一( o 4 ) 鄱阳湖位于长江 中下游南岸 、其流域 面积 的 9 6 . 8 5 %在江西境 内… 。鄱 阳湖汇纳流域 内赣江、 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来水 ,经调蓄后 , 盐指数 ,自2 0 0 9 年开始主要污染指标 为氨氮和总 磷 ,因而鄱阳湖水系 污染 防治 的重 点是对排放到 水体的氨氮和总磷进行严格控制。从污染河段数 量来看 ,其数 量没有 明显 变化 ,在不 同年份污染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

02 水位受长江和周边河流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明 显。
02 湖泊形态呈南北狭长状,湖岸线曲折复杂。
生态系统
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包括鱼类、贝类、水生植 物等。
湖泊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易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的影响。
是候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 冬。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 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可能发生变 化,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应对策略
01
02
03
强化水质监测
加强鄱阳湖的水质监测力 度,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为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推进生态修复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恢复湖泊湿地功能,提高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严格环境执法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污 染源进行严格监管,严厉 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可持续发展
促进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 构和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湖泊保护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挑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03
建立公众参与平台,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决
策中来。
05
未来展望
预期变化
水质改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治理 措施的落实,鄱阳湖的水质有望 得到改善,减少污染负荷,恢复
湖泊生态功能。
生态恢复
通过湖泊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程, 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将得到保护和 恢复,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是中国的最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2.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湿地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保护区设立、湿地生态补偿等,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功能。
3.生态修复: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被恢复等,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4.水资源管理:制定鄱阳湖水资源管理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湖泊水资源,保障湖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5.水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湖泊水环境污染。
6.生态保护教育: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
7.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鄱阳湖保护的法律监管,依法惩治湖泊资源破坏者。
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然而在人们享受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确是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恶化。
严峻的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的威胁着经济的发展。
鄱阳湖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抚河、信江下游,东临抚州市东乡县,南接抚州市临川区,西隔抚河与南昌县、丰城市相望,是江西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境内绿色葱葱,山峦起伏,湖泊星罗棋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自古享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关键字:提高素质;投身环保一、固体污染首先我们探访了进贤县的一个大型的垃圾场,一到垃圾场的时候,我们都被这“壮大“的场面震撼到了,垃圾成堆堆放在田地里,像一座座小山似的,还发出阵阵臭味,简直让人有点窒息,随处可见的塑料袋、烟头、以及各种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
我们向一个当地运输垃圾的叔叔了解了一些情况,并发现了一些问题:1、垃圾运输过来就直接堆放在田间,并没有做任何处理,病毒滋生,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2、垃圾没进行分类,而是各种垃圾全部混在一起堆放。
据了解这里已经堆放了十一年的垃圾,可能还能堆放十年左右。
3、由于垃圾堆放在田地上,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导致该处一大片田地都不能种植农作物。
农民也因此少了一份收入来源。
4、每天至少会往这里运60大卡车的垃圾,造成垃圾堆成山的情况日趋严重。
另外,我们还发现有些村民会在垃圾堆里捡一些有用的东西。
还有两三岁的小孩子被奶奶带到这垃圾场来捡东西,他们是那样的童真与可爱,他们快乐的蹦跳着、小脸上露出迷人的笑容,可是让我们心痛的事情是他们却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成长,过早的与恶臭的垃圾为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质污染现状调研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质污染现状调研——保护赣鄱一湖清水生态环境现状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国际重要湿地,具吞吐型通江湖泊和季节性湖泊特点,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至2007年底,鄱阳湖区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20253公顷。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
位于鄱阳湖九江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修、星子、新建县)、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鄱阳县)、江西省鄱阳湖河蚌保护区(新建县、星子县、南昌县)、江西省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新建县、南昌、永修县)。
鄱阳湖湿地约有61%在九江市境内,面积达20余万公顷。
湿地类型共有6种,以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为主。
滨湖7县区已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分别为共青开发区和星子县。
其中,共青已获得国家批准,星子县已获得试点县称号。
鄱阳湖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水生植物约有一百余种,水草丰美,每年到鄱阳湖湿地越冬的鸟类约有三百余种,几十万只。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3万只以上。
是全国最大淡水水产养殖水域,有鱼类122种、浮游植物50种,是长江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
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江豚在鄱阳湖也有分布。
以上为我们对现鄱阳湖生态的了解。
水质污染现状根据近5年鄱阳湖九江水域2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系统分析,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体水质标准。
监测数据显示除07年没有污染物超标外,其余年份总磷、总氮均出现超标现象,说明鄱阳湖水质呈现有机污染特征。
其中,枯水期污染状况重于丰水期,丰水期又重于平水期。
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占总负荷的78.14%,其它污染物占21.86%。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

第 2 第 4期 3卷 21 00年 8月
江 西 金 融 职 工大 学 学 报
J u N o in x F n n e C l g o m f a g i i a c ol e J e
Vo | l23 NO. 4 Aug 2 0 . 01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
的角度提 出了一些措施 , 力图通过流域综合 治理 的方式彻底 解决鄱 阳湖 的生态环境 问题 , 寻求一条经济社会 和环
境 和谐 发 展 新 路 子 。
关键词 : 鄱阳湖 ; 流域 ; 综合治理 ; 态环境 生 中图分类号 :145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5 7 2 1 )4— 04一o 17 55 (0 0 0 0 6 4
、
鄱 阳湖 湖 区生 态环 境 现 状
( ) 一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从5 0年 代 末 到 8 代 中期 , 阳湖 区周 围 森 林 植 被 连 0年 鄱
续3 0多年不断被砍伐 , 森林资源遭受 严重破坏 。8 代 以 0年
后, 虽然有所 好转 , 是 , 但 在经 济利润的驱动 下, 砍滥 伐现 滥
同时 , 由于森林植 被覆 盖率低 , 阳湖 流域水土 流失严 鄱 重, 滨湖地区现有 水土 流失 面积 约 5万公 顷 , 中轻 度有 其
1.9万公顷 , 13 中度有 l.9万公顷 , 9o 强度有 3 8 .6万公 顷 , 极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组员:周玉星(2009100772)鄱阳湖闻明于全国,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宝。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但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历史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
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鄱阳湖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千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直在变化中。
近年来,由于不断的围垦、“五水”的泥沙淤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出现萎缩,河道淤积相当严重,水质量不断下降,湖区水资源、水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鄱阳湖湿地,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著名的“珍禽王国”,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由于不断的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捕涝量上升等,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从20世纪60年代的119 种减少到80年代的101 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 种,一些物种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绝灭。
鄱阳湖自然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湿地植被和沙生植被。
鄱阳湖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
鄱阳湖区现存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同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鄱阳湖区周围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有的成了疏林地,有的演替为灌草丛,甚至有些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
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2262km2,自岸向湖心,植被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但近50多年来,因受人类和自然因素干扰,湿地植被带完整性遭破坏,湿地植被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量逐年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鄱阳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的污染物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人湖河道等,污染物主要来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汇集于鄱阳湖,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以赣江和信江、乐安河水系为甚,湖区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比较严重,目前鄱阳湖水质的无机总氮含量大于0.2毫克/升,磷酸态磷的浓度大于0.015毫克/升,鄱阳湖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流域环境污染现状以及修复技术1.鄱阳湖流域概况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部、长江南岸。
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积为16.22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西境内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占我省国土面积的94.1%。
鄱阳湖水系的年径流总量为1460亿m3,占长江流域的14.5%,占全国的5.1%。
入湖水量中,赣江比重第一,占55.0%;信江第二,占14.4%;抚河第三,占12.1%;饶河、修水分别占9.3%、9.2%。
鄱阳湖区是鄱阳湖流域主要的平原区,有大片的低丘岗地和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河流三角洲,著名的赣抚平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河流三角洲,面积达4000k㎡以上。
其中绝大部分是耕地,是中国的中国重要的产粮基地。
不仅如此平原岗地间河网密布,加上鄱阳湖水域,形成了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区域,鄱阳湖湿地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湿地,也是世界重要的湿地之一。
鄱阳湖区2003年人口1112.51万人,人口密度为412.8人/k㎡,是鄱阳湖流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是流域平均密度255人/k㎡的1.62倍。
所以说鄱阳湖的环境状况不仅关联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都有较大的影响。
2.鄱阳湖流域污染现状由上可知,鄱阳湖主要集中了赣江、抚河、修水、信江、饶河五大河流的河水,河水的水质也决定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状况,就以赣江为例,赣江作为鄱阳湖的最大注入河流,同时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东源贡水是出自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章贡区汇合称赣江。
曲折北流,经吉安市万安县、泰和县、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宜春市、樟树市、清江县、丰城市到南昌市新建县、南昌县、九江市永修县分四支注入鄱阳湖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2/3。
所流经之处多为江西省重要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且人口稠密,所以赣江河水极易受到污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赣江水污染呈加剧趋势,城区河段污染严重。
赣江的污染状况可以用“两头重,中间轻”来概括,上游赣州、下游南昌较为严重,而吉安、宜春段则较为良好。
对于江西整体来说,江西属于农业大省,而鄱阳湖流域和赣江流域又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农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更是不断的增加,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农民老百姓只好不断的施用各类化肥,以及喷洒大量的农药,来保证产量。
然而农田灌溉与河流湖泊的水系实则一体的。
由于没有任何管控措施,这样大量残存下来的化肥和农药就进入的河流和湖泊中,这是鄱阳湖流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不仅如此,随着城镇化的增加,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而对于江西来说,几个重要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仅在赣江沿岸就盘踞着省会特大城市南昌;吉安,宜春,赣州等,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增加,这样赣江的水量急剧的减少,并且同时又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还没来得及提升的情况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赣江,这个也是赣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上面提到江西还属于农业大省,其工业还欠发达。
许多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普遍的特点是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较高。
而且许多私人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不惜违法偷排污水,省去污水处理的最后阶段,并且这些小型企业实难查处,虽规模很小,但数量却多,实乃大患也。
其产生的污水对河流湖泊的污染也是不言而喻的。
除污染物的排放以外,我还注意到我们还在不断的破坏一些对环境的自我修复有益的东西,例如:赣江上游的滥砍滥伐,导致水土不稳定,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赣江水处于长期浑浊状态。
下游南昌段则疯狂的采砂,导致河床及其不稳定,河水渗入地下,流量减少,河床干涸。
等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做法更会加剧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环境的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采取的措施(修复技术)(1).农业废水治理农业废水是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废水。
废水主要分为农田排水,饲养场排水,农产品加工废水等。
农业废水水量大,影响面广,据美国1977年统计,它比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因污染而引起水体的BOD增多要大5~6倍,影响水域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68%。
农业废水一般的主要处理方法为微电解法,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
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Fe2+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进一步氧化成Fe3+,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
该方法对色度、COD去除率高,反应速率快,工艺流程简单、使用寿命长、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
并且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该方法还可以达到化学沉淀除磷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还原除重金属。
(2).生活污水治理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
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
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一般有:曝气生物滤池:就是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
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
强化生物除磷: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以除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各种形态的磷为主,此污水处理工艺将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一体化,通过厌氧消化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产生挥发性有机酸,作为聚磷菌生长的基质或称之为营养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选择性增殖,并将其回流到生物系统中,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工作在高效除磷状态;同时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磷释放,通过化学除磷消除。
旋转接触氧化: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在生物转盘技术基础上,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处理技术。
SPR除磷工艺:其主要运用范围为2000~10000吨/日以下的小城镇污水处理。
流程如下:(3)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 )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一般的处理原则为:1.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害废水的产生。
2、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3、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4、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5、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6、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
7、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
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个人意见:其实凭借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西方先进的治理经验,我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治理好我们的鄱阳湖流域,只是正处于发展阶段,并且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极其的不均衡,我们不能说要发展就必须要污染环境,这是片面之词。
环境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家企业两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作为,我想即使我们有再先进的治理手段,再方便的治理办法,也无法从根本治理好环境。
根据各方面资料我个人总结,对于这些污染治理又如下难处:1.人口的增加导致污水的大量的增加2.发展的加快,急需资金3.用于处理环境的资金,来源十分的困难4.政府法律不完善,执法人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以上四点我认为可以完全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要引起整体人民的“重视”,对于鄱阳湖流域相对中国其他地方来说,整体环境还算良好,但良好不要代表没有问题,千万不要等到一发不可收拾之际,我们再来重视。
恐怕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我们,那时候就算治理好了,我认为其状况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
最后愿我们的鄱阳湖永远如明镜一般,滋润着我江西人民健康快乐在这片土地繁育生息。
裘文杰环境工程1220801201220080117题目:鄱阳湖流域环境污染现状以及修复技术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220801姓名:裘文杰学号:201220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