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第四十七讲 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治理

高考地理第四十七讲 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治理

第四十七讲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治理(2021·全国卷新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以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域六大名泉散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最近几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份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域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缘故。

解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

生活方面: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污染土壤和阻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样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生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方法生效慢,成效差。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躯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浇灌,会污染土壤,致使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缘故: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域广,需区域联动一起治理。

(2021·福建文综卷)以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份组成。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份组成的地域不同,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缘故。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要紧危害。

解析:第(1)题,南方地域不可回收的有机物(菜叶等)比重大,这与南方蔬菜生产、消费量大有关;北方地域不可回收的无机物(煤灰等)比重大,这与北方冬季燃煤取暖有关。

第(2)题,城市生活垃圾会占用土地、造成各类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地域不同: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缘故: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1.(2021·淄博联考)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21年12月22日报导,中国拒绝了英国几百吨生活垃圾的入关,这些垃圾已被运回英国。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选修地理第二讲环境保护课件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选修地理第二讲环境保护课件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 (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 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 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 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 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7、8 月份,此季节 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 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 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第二讲 环境保护
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差异 (1)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 问题,其成因、危害及分布具体如下表所示:
(2)人类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形成的环境污染, 其成因、危害及分布如下表:
例题 (2019·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修坝蓄水
开发水源 修渠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 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 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 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推广喷
采取全面 节水措施
[解析] 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 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 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 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 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 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 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 态系统受到影响。

第21单元 环境保护复习课件-2021年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一遍过(通用版27张)

第21单元 环境保护复习课件-2021年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一遍过(通用版27张)

第一节 环境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 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的 性质、组成、性状。
土壤污染
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类积 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健康。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
工业固体废弃物 农业固体废弃物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
固 分类 体
废 弃 物
危害
污染大气 污染水源 污染土壤 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播疾病
第一节 环境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
常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第二节 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知识点1: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项目
内容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据《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用 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 环境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 低,土地荒漠化加剧;工 业烟尘;建筑尘土
危害
污水酸化,鱼类死亡。土 壤酸化危害农作物,腐蚀 建筑和文物古迹,危害人 体健康。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 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 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 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人体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 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 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 害健康。
第一节 环境污染问题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2021/4/17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 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13
5.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土地荒漠化
2021/4/17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 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14
给水过多导致土壤盐渍化
2021/4/17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 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建立湿地自然保 护区、停止围 垦、退田还湖
林区、草原、近 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 集、环境污染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 发生、发育和消 亡的过程
扩大自然保护区, 建立生态走廊、 采育结合、合理 放牧、实行禁渔 期制度
2021/4/17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 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2021/4/17
江苏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八生 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课件
6
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⑨ 自然保护区 等;生
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知识2 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1.水污染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
深耕,科学灌溉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 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 灌等
沼气池,省柴灶,燃料
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 料等
调结构,转型 移民,投入,规划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 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 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 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动)。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9 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 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 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 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率,开发新能源,发展 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 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 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
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业生产等
环境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
染 噪声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成因
危害
措施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
产生的生活垃圾和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填埋、焚烧、堆肥、
3. 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 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等。 4. 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 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2.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 年我国快递业 务量完成 206 亿件,同比增长 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 2 760 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 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 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 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2021年新课标版地理高考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环境保护

2021年新课标版地理高考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一 环境保护

3.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
目的
对象
个人
企业 政府
执行主体 手段
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 行为 生产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 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国家和政府 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2)公众参与 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与义 务。
固体废弃 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产 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 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 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 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 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 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 产、建筑施工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 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 制,接受者的防护
2.水污染 (1)水污染的类型
类型 含义
污染 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 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 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 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 铅、铬)等进入水体经 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 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 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 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 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 象
知识拓展 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 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a.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 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b.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c.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势平坦开 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二十三 环境保护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二十三 环境保护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方面有物种有16 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人为原因包括狩猎、 17 采集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宜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 理;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
结构
气候干旱、降水减 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降低草场的生产力,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

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 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 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 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填充湖 丧失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 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导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
多暴雨
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 梯
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土地荒漠 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过度放牧
降水少、气候干旱
土地荒漠化不但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 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考查难度
中等
中等
中等
常考题型及分值
非选择题,10分
非选择题,10分
非选择题,10分
命题 高考多以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切入,主要考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培养学生保护 趋势 环境的意识。近年来高考试题主要考查我国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入侵、水土流失等。
考点梳理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共15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共15张PPT)

C.盆地底部平原
D.季节性河流沿岸
B 4.以下盐沼植被类型中分布在环带II的是
A.盐壳 B.盐角草、碱蓬 C.芦苇 D.向草甸过渡植被
5.柴达木盆地多盐沼分布,原因之一是底部还加了一层“防渗膜”。
D 这里的“防渗膜”是指
A.盐沼植被 B.季节性积雪 C.永久性冰川 D.季节性冻土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 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 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 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面小 题。
自然恢复的优势
(3)有人建议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提出支持该建议的依据。 (6分) 答案:①自然恢复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少,成本低; ②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更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 ③该流域生态脆弱,应减少人工干预。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 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 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 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 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 —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 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研究发现,丁香林地9月份0~
13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图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
表格表示该地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况。
夏季
收入>支出
降水>蒸发
(1)分析7~8月成为该区域土壤水分积累期的气候原因。(4分)
答案:①该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进入雨季,降雨量大; ②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 分得以补给。
H>1000m
11.“绿桥”上面一般会种上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灌木草本,这样做的主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完成回答问题。
7.②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 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井灌井排”。
井排 就是钻浅层机井抽去机井附近的浅层咸水使得地下潜水位下降;
井灌 就是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用作灌溉,同时淋失地表盐分,以治理 土地的盐渍化。
滴灌
喷灌
明沟排水,暗管排水
传统的盐碱地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之后引水泡田、排水排盐, 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渗管排盐是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 以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治盐渍化的目的。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 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如图为渗管排盐示意图。
耕地日趋减少;耕地退化严重(原因、措施)
3.矿产资源 (1)化石燃料的短缺问题原因及对策
(2)化石燃料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4能、地 热能、核能、可燃冰 (优缺点、丰富的原因、开发利用)
5.土地退化 (1)概念: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
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表现: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 (3)土地退化区的综合整治(问题、原因、措施、危害)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松嫩低平原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上三大苏打(指Na2CO3,又名纯碱)盐 碱地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 有其特殊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及生物作用因素。该区年均降水量为 350~450 mm。20世纪50年代,该区盐渍土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而据最 新遥感数据表明,盐渍土面积为3.937万平方千米。目前该地区正在进行世 界规模最大的盐碱地生态恢复试验,“种稻改碱”是开发治理盐碱地的有效 途径之一,大型灌区正在建设。下图示意松嫩平原西部局部地区。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1
复习回顾
1.当代面临的八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蔓延、
(原因、危害、措施)森 生物林多锐样减性、遭水破体坏污、染垃、圾土污地染荒与漠危化险面废积物扩转大移、
2.耕地资源 (1)现状: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
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耕地质量下降 (2)主要问题:优质耕地少,总体质量不高;
展(经1)济说,明增该加地收入区,盐减碱少地贫面困等积。分(布6分广)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盐碱地面积扩大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6分) (3)分析该地区大规模“种稻改碱”的好处。(6分)
读图,完成回答问题。
6.①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排水不畅,只灌不排
3.土壤盐碱化的治理 关键—脱盐;治理中心—治水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 适应性措施
农田覆盖,抑制水分蒸发 ①打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②井排井灌,引淡淋盐 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 ①种植耐盐碱植物 ②播撒石膏,改良碱土
在浅层地下水为咸水而深层地下水质良好的盐碱地区人们利用竖井 抽出地下水对盐碱地进行淋洗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这种措施称为
(1)说明该地区盐碱地面积分布广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盐碱地面积扩大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6分) (3)分析该地区大规模“种稻改碱”的好处。(6分)
概念: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向表层移动 并积累下来,从而使地表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 。
我国盐碱地的空间分布
土壤次生盐碱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因灌溉不合理, 排水受阻,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 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毛细管 水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引起可溶性盐类 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人为)
水盐运动—(盐随水上,盐随水下)
毛细现象
淋溶作用
返盐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松嫩低平原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上三大苏打(指Na2CO3,又名纯碱) 盐碱地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 育的,有其特殊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及生物作用因素。该区年均降 水量为350~450 mm。20世纪50年代,该区盐渍土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 而据最新遥感数据表明,盐渍土面积为3.937万平方千米。目前该地区正 在进行世界规模最大的盐碱地生态恢复试验,“种稻改碱”是开发治理盐 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型灌区正在建设。下图示意松嫩平原西部局部地 区。
(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利于盐分的积累;成土母质所含盐分 高,多盐沼;地下水埋藏浅,且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高;春季降 水少,多大风天气,地面蒸发强烈。(6分) (2)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抑制或危害 农作物生长;增加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提高等。(6分) (3)扩大耕地面积,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 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盐碱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发
淋盐
华北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水盐运动
气候及其成因
返盐 蒸发强烈,土壤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地表
淋盐
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 壤表层脱盐
返盐
同春季
盐分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
水盐运动—(盐随水上,盐随水下)
毛细现象
淋溶作用
返盐
淋盐
2.主要成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春季多大风蒸发强烈 ②地下水水位高,地表容易积累盐分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利于盐分的积累 ④海滨土壤,地下水盐度高或海水倒灌,逐渐盐碱化
西北干旱半 干旱地区 (灌溉和绿 洲农业区)
青藏高寒区
土地盐碱化的危害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农作物吸收养分, 阻碍作物生长 (3)加大农业生产投入, 成本高,效益低
华北和东北 旱作农业区
滨海平原
土壤盐碱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