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操作要点
17项基础护理操作

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一、整理床单位(一)工作目标保持床单位清洁,增进患者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意识、活动和合作能力,有无引流管、伤口,有无尿便失禁等,采用与病情相符的整理床单位的方法。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4.护士协助活动不便的患者翻身或下床,清洁并整理床单位。
5.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保证患者安全。
6.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拉好床栏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7.按操作规程更换污染的床单位。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整洁,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
3.操作过程规范、准确,患者安全。
二、面部清洁和梳头(一)工作目标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实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
3.按需要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及时处理。
三、口腔护理(一)工作目标去除口腔异味和残留物质,保持患者舒适,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有无手术、插管、溃疡、感染、出血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化疗、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以用漱口液清洁口腔,必要时护士协助。
护基操作知识点总结

护基操作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1. 护基的定义护基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个人护理的工作,主要包括洗澡、更换衣物、饮食喂食、小便大便等生活照料工作。
2. 护基的重要性护基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患者的健康、舒适和尊严。
3. 护基的原则护基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尊、注重个人卫生、遵循医疗制度、保持良好的沟通等。
二、护基操作技巧1. 洗澡(1)准备洗澡用具:洗澡椅、洗澡盆、毛巾、肥皂、洗发水等。
(2)帮助患者进入洗澡间,确保洗浴环境安全。
(3)告知患者洗澡流程,协助脱衣服。
(4)适当调节水温,帮助患者擦洗身体,注意清洁重点部位。
(5)帮助患者梳理头发,使用洗发水清洗头发。
(6)擦干患者身体,提供清洁舒适的衣物。
2. 更换衣物(1)准备更换衣物所需用具:干净的衣服、内衣、袜子、纸尿裤等。
(2)协助患者脱掉旧衣物,注意避免扭伤或碰伤。
(3)给患者换上干净整洁的衣物,注意避免过紧或过宽的衣物。
(4)在需要的情况下,给患者使用纸尿裤,确保干净卫生。
3. 饮食喂食(1)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准备好饮食所需材料。
(2)帮助患者就餐,提供适当的餐具和服务。
(3)根据患者的需求,协助患者喝水、加餐或点心等。
(4)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记录和反馈医护人员,以便调整饮食和营养方案。
4. 小便大便(1)帮助患者准备如厕用具,包括尿壶、马桶座便器等。
(2)协助患者如厕,确保安全和卫生。
(3)帮助患者擦拭干净,更换清洁的衣物。
(4)在需要的情况下,为患者使用纸尿裤或成人尿不湿。
三、护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尊在进行护基操作时,保持尊重和体谅,尽量减少患者的尴尬和不适。
2. 注重个人卫生护基操作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感染交叉。
3. 遵循医疗制度在护基操作中,需要遵循医疗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有效。
4. 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护基操作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完成护理工作。
护理基操知识点总结

护理基操知识点总结个人卫生护理个人卫生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洗澡:患者洗澡时,护士需使用柔软的浴巾为患者擦拭全身,如果患者无法自行清洁,护士需要协助患者清洁全身,这时候护士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同时也要确保患者洗澡的安全。
患者口腔护理:患者口腔护理是日常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士需要每天早晚帮助患者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注意技巧和力度,同时还要给患者清洗口腔、漱口等。
患者洗头: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需要及时为患者洗头,保持头发的清洁和整洁,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感染的机会。
指甲修剪: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需要帮助他们修剪指甲,这样可以预防指甲的过长和龟裂。
这些个人卫生护理的基本操作,需要护士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床位护理床位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经常翻身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的体位合理,防止出现压疮。
床铺整理:护士需要定期给患者整理床铺,保持床品的整洁和干燥,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感染的机会。
患者饮食护理患者饮食护理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计划: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喂食:对于一些无法自行进食的患者,护士需要给予喂食,这时需要注意喂食的方法和技巧,保证患者吃下足够的食物。
饮水:护士需要定时为患者喂水,保证患者的足够水分摄入,防止脱水的发生。
以上是护理基本操作的一些知识点总结,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这些基本操作的技能,以提高工作质量,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基础护理操作方法

基础护理操作方法基础护理操作是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护理技能和操作,主要包括个人卫生护理、体位转换、饮食护理、就寝护理等。
这些操作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保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方法。
1. 个人卫生护理:个人卫生是指患者对自身进行清洁、保持身体清洁卫生的一系列活动。
护理人员应倡导患者定期进行淋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帮助患者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等;根据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修剪指甲、清理耳垢等。
在这一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用温度适宜的水进行洗护操作,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并定期更换干净的床单、衣物等。
2. 体位转换:体位转换是指将卧位或坐位的患者转换到其他体位,以减少不适感、保护皮肤和预防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康复需要进行科学的体位转换,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防止肌肉僵硬、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体位转换时,护士应注意不要过度运动患者,避免使患者受伤,并注意与患者的配合和沟通,以确保体位转换的顺利进行。
3.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个人口味,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规律,严格控制饮食种类和分量,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功能的良好。
在进行饮食护理时,护士要注意协助患者进食、照顾患者的饮食环境、提供营养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就寝护理:就寝护理是指帮助患者在晚上入睡后,进行各种有助于休息的护理操作。
护理人员应提供舒适的床铺和环境,帮助患者进行洗漱、更换睡衣、调整体位等,使患者能够安心入睡。
在就寝护理中,护士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状态,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睡眠障碍,如呼吸困难、疼痛等,以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安全。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基础护理操作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基础护理操作,如安全护理、排泄护理、口腔护理等。
这些操作方法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以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操作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操作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护理操作1. 洗手: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和之后都必须进行洗手,以保证清洁卫生。
2. 穿、脱手套:在接触伤口或分泌物时需要戴手套,脱手套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避免手部污染。
3. 床位整理:在病人床位整理时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枕头的高低合适,以免影响病人的舒适度。
4. 翻身移位: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定时进行翻身移位,以防止压疮的产生。
5.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不仅是为了口腔的清洁卫生,还能减少口腔炎症和蛀牙的发生。
6. 饮食与喂食:对于不能自理的病人需要进行喂食,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温度,以及病人的进食姿势。
7. 收集标本: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收集病人的生理标本,如尿液、血液等,要注意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处理。
8.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这是护理中最基本的生命体征观察,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值得注意的异常情况。
9. 床旁护理:对于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都要进行细心的观察和实施,包括如厕、洗漱、睡眠等。
二、伤口护理1. 伤口清洁:在进行伤口清洁时要注意用无菌器具和生理盐水或者碘伏进行清洁,避免手部污染。
2. 伤口包扎:合理的伤口包扎能够避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需要根据伤口的性质和部位选择不同的包扎方式。
3. 换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需要定期换药,对于伤口愈合缓慢的,需要特别注意伤口愈合的情况。
4. 异物取出:在伤口内有异物时需要及时取出,避免感染和伤口恶化。
三、导尿护理1. 导尿管置入:在进行导尿管置入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泌尿道感染。
2. 导尿袋更换:定期更换导尿袋,避免感染和泄露等问题。
3. 导尿管护理:对导尿管进行护理是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避免导尿管的堵塞。
四、吸痰护理1. 吸痰器的使用:在进行吸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具,进行适当的吸痰操作。
2. 吸痰频率:根据病人的痰液条件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吸痰频率,避免痰栓和肺部感染。
五、药物管理1. 药物摆放:药物摆放的位置需要合理,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常用基护知识点总结

常用基护知识点总结基础护理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常用的基础护理知识进行总结。
一、洗手洗手是医护工作中最基本的卫生常识,也是最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手段。
洗手的步骤包括:1. 洗手前:取适量洗手液于掌心,将手背相对搓洗,再以十指相互交叉搓洗,直至洗手液发泡。
2. 洗手中:顺时针搓手指,将食指以旋转方式搓遍掌心,再将指甲间部位搓洗。
3. 洗手后: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同时用纸巾擦拭双手至干燥。
二、测体温1. 体温计消毒:使用一次性体温计套,或者使用电子体温计。
2. 测量位置:口腔、腋下、直肠、额头都可以测量体温。
3. 测量时间:不同的测量部位有不同的测量时间,口腔30秒,腋下3-5分钟,直肠2-3分钟,额头数秒。
4. 体温范围:正常体温范围为36.3℃-37.2℃。
三、记录病情1. 观察病情:医护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还要观察患者的嘴唇、指甲等部位的颜色、湿润度等。
2. 记录病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病情变化、体征指标、医嘱执行情况等内容。
四、饮食1. 饮食种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包括糖尿病饮食、高血脂饮食、低盐饮食等。
2. 饮食方法: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胃口,为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包括荤素搭配、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等。
3. 饮食记录: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每餐的食物种类、摄入量、消化情况等。
五、床位护理1. 床位整理:及时整理患者的床位,包括平整被褥、整理枕头、清理床头柜等。
2. 翻身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时进行翻身翻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
3. 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以方便呼吸、排尿排便等。
六、卫生护理1. 床患者清洁:定期替患者清洁身体,包括擦洗身体、湿巾擦拭、清洁指甲等。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各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针对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规程,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操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一、体温测量:1.准备好体温计和消毒液等工具和材料。
2.患者的衣物要松开,露出腋下或口腔。
3.用消毒液清洁体温计的探头部分。
4.护士带上一次性手套,取出体温计,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5.用纱布或棉签沾适量的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的腋下或口腔。
6.护士将体温计插入患者的腋下或口腔,注意不要将探头部分插入过深。
7.维持体温计在腋下或口腔内约3分钟,等待体温计发出信号或数字显示稳定。
8.完成测量后,将体温计取出并用纱布或棉签清洁探头部分。
9.记录测得的体温,注意标明测量时间和位置。
二、血压测量:1.准备好血压计、随手工具和测量袖带。
2.让患者保持安静,坐在适当的位置。
3.让患者松开衣领、袖子,并坐直。
4.找到患者的肱动脉搏动点,将血压计袖带绑在上臂上,袖带的下边缘与肘部对齐。
5.抬高患者的上臂,使之与心脏平行。
6.调节血压计的气囊和流量控制阀,将听诊器置于患者的搏动点上。
7.畅通血压计的胸圧管和听诊器的管路。
8. 充气至收缩压区间(通常在180-200mmHg),释放袖带中气体。
9.缓慢放气,注意听诊器能听到搏动声。
10.当听到第一声搏动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11.继续放气,当听到最后一声搏动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12.放气完全后,将听诊器和袖带拿开,并解开袖带。
13.记录测量得到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静脉输液:1.准备好静脉输液所需的配套设备和药物。
2.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3.检查配液平衡、药物完整性和有效期限。
4.按照负责医生的医嘱准备好输液标牌。
5.用消毒液消毒静脉输液部位。
6.取出输液瓶并检查是否完好。
7.使用消毒棉球擦拭输液瓶的橡胶塞,将输液瓶的引流管和针头连接好。
护理学基础操作考试重点

护理学基础操作考试重点无菌技术1、理解概念:无菌技术、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无菌区域、非无菌区域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灭菌处理的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2、阐述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环境要清洁1、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清扫工作,减少走动。
2、治疗室、处置室、病室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
3、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干燥。
★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操作前必须:洗手, 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
★无菌物品的保管1、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2、无菌物品应置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
3、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
4、无菌物品必须注明名称灭菌日期。
效期为1周。
过期或受潮的无菌物品应重新灭菌。
★正确实施无菌技术操作1、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2、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3、手臂、无菌物品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4、未经消毒的用物、手、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5、不可跨越无菌区。
6、污染或疑有污染的物品不可使用。
7、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3、正确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并牢记操作注意事项★取放持物钳“五不”注意事项:1、不得从孔中取放2、不得碰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3、手持钳时钳端向下,不得倒转4、手不得触及钳(镊)的浸泡部分5、放回容器后不得闭合钳轴★夹取无菌物品“五不”注意事项1、不可夹取非无菌物品2、不可夹取无菌油纱布3、不得用于皮肤消毒及换药4、不得到远处取物5、污染后不得放回★无菌容器使用注意1、容器应有标记2、打开容器(开盖)盖不可在容器上方翻转,手臂不可跨越3、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4、用钳、镊取物时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无菌包使用注意:1、无菌包打开后,包内剩余的物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2、如果包内物品有污染或潮湿,应重新灭菌★无菌盘使用注意:1、手不可触及内面2、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3、无菌盘不可打湿4、4小时内使用,有效★检查溶液内容:1、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2、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纹3、溶液质量如变色、澄清度等★取用无菌溶液注意1、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盖内面;2、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中;3、打开后保存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铺床法
大单:先交右手,再交左手
开口想床头,毛边向自己。
被套:两次都交左手,单层叠里面,
开口向自己,毛变向床尾。
程序:问候老师,自我介绍,报告操作项目,评估环境,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
进行操作,操作完报告。
鼻导管给氧
程序:1.问候老师,自我介绍,报告操作项目,征求评估患者和环境。
2.评估患者:核对---先看床头卡,再问患者:“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自我介绍;
解释沟通,是患者了解鼻导管给氧的目的流程和必要性;
用手电筒检查鼻孔;
询问是否有其他需要;
环境观察。
3.向老师报告评估结果:报告老师,病人环境我已评估,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佳,
由于轻度缺氧,遵医嘱给予低流量,间歇给氧,已与患者解释
沟通,患者已了解此项操作的目的,流程,必要性,并愿意配
合,患者鼻粘膜完好无破损,鼻中隔无弯曲。
环境安全,安静
,宽敞,温湿度适宜,适宜适合此项操作。
用物准备齐全,我
已洗手,戴口罩,请问老师是否可以开始?
4.操作前再次核对,先床尾。
沟通:操作时会有不适,望配合,我会动作轻柔。
操作步骤:吹尘----接流量表----接湿化瓶----准备胶布----选择并清洁鼻孔----接橡皮管--- 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试氧,湿润----插入鼻尖至耳垂的三分之二--- 固定(鼻翼,脸颊,床头)----记录----询问病人并交代相关事宜----整理用物。
撤时从远至近,先拔鼻导管-----关总开关----放余气,关流量表-----取湿化瓶-----撤表------记录-----询问病人,交流----离开。
5.操作完毕后,注意事项:禁烟,四防(防火,防油,防震,防热),不随意调节氧流
量,如有不适,及时按铃,我们也会及时巡回,感谢你的配合。
6.报告老师,患者缺氧症状已改善,遵医嘱给予停氧,请问老师是否可以停氧?
7.对患者:敬语,症状已改善,遵医嘱给予停氧,望配合。
请问是否还有其他需要?
好好休息,如有不适,及时按铃,我们也会及时巡回,感谢你的配合。
整理床单位。
8.报告老师,操作完毕,用物已送回治疗师,分类,处理,毁形,消毒,备用。
有关氧疗的知识点:5kg每平方厘米以下就不可再用。
面罩给氧6-8L每分钟。
湿化瓶内:蒸馏水,冷开水,矿泉水,禁用自来水。
PN皮试液的配制和皮内注射法
程序:1.问候老师,自我介绍,报告操作项目,征求评估患者和环境。
2.核对评估患者:查对床尾,自我介绍,及操作目的;
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询问是否吃早饭和其他需要;
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
3.报告老师评估结果:患者及环境;现去治疗室配制皮试液;
4.报告老师,皮试液配置好,现去穿刺:操作前沟通(望配合,我会动作轻柔)。
操作步骤:后退一步,那治疗卡,核对PN(80万单位,在有效期内,批号),核对0.9%NS (瓶口无破损,无松动,液体无漏气,溶液无沉淀无混浊)-----消毒(碘伏,酒
精)----后退一步查5号针管(在有效期内,无漏气)----抽4ml空气注入NS,
抽取4mlNS注入PN-----摇匀PN----后退一步检查1号针管----调换针头----
抽0.1ml空气注入PN,抽取0.1mlPN-----抽三弃二,注意排气----换回针头,
弃去5号针管-----标记:PN皮试液,时期,时间;NS为PN配制液,开瓶日
期,时间;记录本上记录日期,时间,配置人。
-----报告操作----操作前核对核
对-----解释沟通-----铺巾,消毒----,核对,注射,弃针,记录----交代注意事
项,感谢配合,整理床铺!
5.操作后解释:20分钟内不好走动,不要用手挠,不要用衣角被子蹭,如有不适及
时按床头呼叫铃,谢谢配合!
6.报告老师,时间到,要去观察结果:时间到,你有什么不适吗?痒不痒?皮丘大小
无改变,无红晕,无伪足,无瘙痒,病人无自
觉症状,实验结果阴性。
7.记录结果,报告老师,实验结果阴性,已报告主管医生,操作完毕,用物已送回
治疗室,分类,处理,备用。
谢谢老师!
4核对:评估前,配制前,注射前,注射时。
3记录:配置好,注射完,观察后。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程序:1.问好,自我介绍,报告项目,征求评估病人环境;
2.评估病人:核对(床尾,本人),自我介绍,遵医嘱输液,询问昨天情况,扎那只
手,看血管,拉输液架,询问其他需要;
3.报告老师评估结果:3床病人,张晓,女,23岁,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
输NS250ml,头孢曲松钠2g。
病人神志清楚,精神尚佳,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
心肺功能正常,已与病人解释沟通,病人对此项操作目的,流程,必要性已了解,
并愿意配合次操作。
环境。
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
4.操作步骤:再次核对----解释沟通(药名,配合,动作轻柔,其他需要)----撕胶
布(4条)-----退一步,查对NS液体,消毒-----退一步查对输液器----取出,
插上,核对-----挂起------排气至茂菲式滴管处-----铺治疗巾(开口向外),扎
止血带,握拳------消毒皮肤(2根)----排茂菲式以下空气(针头距碗盘20厘
米)----扎针,松止血带,松拳,固定(针柄,针孔,蝴蝶式,针管)-----调节
滴速(每分钟60滴)---核对,记录,挂起-----盖上治疗巾,治疗巾扔入污物桶
----解释(滴速,不适呼叫,感谢配合,整理床铺)。
5.用物送回治疗室。
6.药液输完,拔针,针扎入瓶口,收回,分类,处理,备用。
报告老师,操作完毕,
谢谢老师!
穿脱隔离衣
用物准备:1.从左至右:洗手桶,清水桶,无菌手套,小毛巾。
下面是污物桶。
2.衣服开口向自己,注意系带。
七步洗手法:(先左后右)掌对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大拇指----指背关节----指尖-----手腕
程序:问好,自我介绍,报告项目,戴口罩,七步洗法----开口向自己取下,退一步,抬下巴穿上,沿边系领口-----先左后右系袖口-----腰带下左右5厘米抓住,解开系带抓在左手,两边抓三次,向后绷紧----带子由右手接过,向前系好(偏左)---手向上,掌心向自己-----检查无菌手套包(有效期,有无破损,湿包)---打开,扑滑石粉,戴手套-----整理手套,冲洗滑石粉-----转一圈-----脱手套----松腰带,打结----松袖口(系好系带,撸上)----浸手,刷手(由外向内,由上至下,分两部分,再指缝,最后指尖)------擦手-----解领口(由前至后),脱至肩部----从袖口内侧向前拽----- 对齐肩缝-----开口背向自己挂起-----报告老师操作完毕,物品回治疗室,分类处理,七步洗手法。
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