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止血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外伤初步止血操作流程

外伤初步止血操作流程外伤是指身体受到外界力量的损伤,常见的外伤形式包括刀伤、擦伤、挫伤、撕裂伤等。
当我们遭遇外伤时,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止血,以防止大量失血导致生命危险。
下面是外伤初步止血的操作流程:1. 判断出血部位:当发生外伤时,首先要迅速判断出血的具体部位。
出血部位可能是明显的伤口,也可能是不明显的破裂血管。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初步止血操作前,我们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停止出血:如果出血部位是明显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干净的衣物或止血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停止出血。
对于不明显的破裂血管,可以通过手指或手掌直接压迫出血点。
4. 举高患肢:如果止血带或直接压迫无法有效止血,可以将患肢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入出血部位,从而减缓出血速度。
5. 冷敷:冷敷可以帮助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量。
可以用冰块或冷水毛巾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免导致组织冻伤。
6. 压迫穴位:人体有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通过按压这些穴位来达到止血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等。
按压穴位时,要用力适中,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7. 使用止血粉或止血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出血无法控制或出血部位不便于进行压迫或冷敷时,可以使用止血粉或止血剂。
止血粉可以直接撒在出血部位,而止血剂则需要涂抹在伤口上。
8. 包扎伤口:当出血得到控制后,我们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和再次出血。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9. 运送伤者:在进行完初步止血后,如果伤者情况稳定,可以将其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果伤者情况较为危急,需要紧急送医,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总结起来,外伤初步止血的操作流程包括判断出血部位、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停止出血、举高患肢、冷敷、压迫穴位、使用止血粉或止血剂、包扎伤口以及运送伤者。
当我们面对外伤时,务必要冷静应对,迅速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以保护伤者生命安全。
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止血包扎急救护理技术一、止血创伤性出血非常多见,出血量多时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快速而有效的止血,是急救的首要措施。
(一)操作程序【评估】1.评估患者伤口情况,出血的量和速度;评估患者全身情况2.环境是否适宜操作,如光线是否充足,是否清洁3.操作者操作是否熟练【计划】1.预期目标迅速止血;无不良反应。
2.用物准备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无菌敷料,止血带,衬垫等,没有止血带时,可用布条代替。
【实施】1.止血带止血法是一种使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
(1)检查及暴露伤口。
(2)在使用直接压迫,改变肢体位置及指压止血法无效时方可使用止血带止血法。
(4)抬高患肢,使静脉血回流一部分。
(5)在上止血带的部位以布巾或纱布衬垫,使压力均匀分布并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
(6)绑扎止血带:一手持止血带的一端掌心向上置于敷料上方,另一手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环绕肢体2~3圈扎在敷料和手指上方,再将止血带的末端塞入圈内,然后将手指抽出。
压力以远端动脉波动消失为宜。
2.充气式止血带:上肢压力33.3~40kPa,下肢53.2~66.5kPa。
3.其他止血方法:直接压迫法,使用止血海绵、止血粉止血,创可贴止血,止血钳止血法等。
【评判】1.止血带使用方法正确,止血有效。
2.无不良反应。
(二)注意事项2.时间:尽量短,1小时为宜,最长不超过4小时,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再在该人平面绑扎,禁止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
3.标记:佩戴使用止血带术的标记,注明开始时间、部位、放松时间,便于照护者和转运时了解情况。
4.保暖:肢体保暖,冬季防寒,因阻断血流后的肢体抗寒力差,易冻伤。
上止血带处,不覆盖,便于观察。
5.观察:严密观察肢体的反应,是否有脱落、剧痛等反应。
5.冬天留意肢体保暖。
5.停用止血带前,应做好抗休克和手术止血准备。
取下止血带时,先缓慢松开,轻轻抚按伤肢。
6.禁忌:伤肢运端缺血明显或有严重挤压伤时禁用此法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的使用流程

止血带止血法的使用流程概述止血带止血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急救措施,用于控制大出血。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正确的使用流程非常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出血风险。
使用流程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出血部位 - 在开始使用止血带之前,必须清楚伤者的出血部位。
常见的主要出血部位包括四肢、颈部和腹部等。
通过快速观察和询问伤者可以确定出血部位。
2.准备止血带 - 在进行止血之前,很重要的是准备好止血带。
一般来说,止血带需要是宽约5厘米的绷带或纱布。
确保止血带长度足够长以固定在伤者身上。
这个过程需要迅速而准确。
3.放置止血带 - 将止血带绕过伤者的肢体的远离心脏的部位,以达到切断血流的效果。
在四肢出血的情况下,止血带的放置应在伤口与心脏之间,通常是在肢体远端部位。
确保止血带紧密而均匀地绕在伤者的肢体上。
4.固定止血带 - 一旦止血带放置正确,应该对其进行固定以确保不会松动。
可以使用夹子、绷带或其他可靠的方式将止血带固定在伤者身上。
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松动的止血带可能会导致血流恢复,无法达到止血的效果。
5.调整止血带 - 一旦止血带固定好,需要适当地调整来控制出血。
正确的止血带调整方法是通过逐渐加压来减少出血,但也要确保不会过度压迫,以免导致其他并发症。
6.寻求医疗帮助 - 切记,止血带只是一种临时的止血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成功使用止血带后,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探查。
注意事项在正确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专业训练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指导和协助。
•使用适当的止血带材料,确保宽度和长度足够。
•在放置止血带时,应避免在关节中绕线以免导致关节移位或其他损伤。
•在加压调整时,必须谨慎,避免过度压迫,以免对伤者造成不适或并发症。
•在放置和调整止血带时,要注意伤者的痛觉反应,适当停顿或调整压力。
•在使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伤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操作方法。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步骤一压迫止血
我们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压迫伤口5-10分钟。
步骤二体位止血
我们可以抬高伤肢,使伤处高于伤者心脏位置,以帮助减缓出血。
步骤三指压动脉止血
在上臂内侧,肘窝附近可触及动脉搏动,该动脉就是肱动脉,找到后用一手虎口张开,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捏,按压住肱动脉。
步骤四加压包扎止血
用干净的布条或者绷带,环形加压包扎伤口,松紧度以可以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手指远端血运是否正常。
步骤五止血带止血
可以先将厚布条、毛巾或者衣物等衬垫缠绕在患者上臂上1/3处;然后捆扎止血带,最后一定要标记捆扎时间,并且每间隔半小时到1小时,松开止血带1-2分钟。
如果现场没有止血带,可使用宽约10厘米的布条、领带或者丝巾等条带,捆扎在衬垫上,打一个活结;然后用一根木棒或者筷子,或者笔等小棒插入条带下,旋转小棒将条带旋紧;调整好松紧度后,将小棒一端插入条带的活结中,并拉紧活结,整理好条带尾端;同样也需要标记捆扎的时间,并定时放松条带。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止血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止血止血是处理出血的手段和过程,是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经常碰到并需立即处理的基本操作,止血是否及时是否恰当至关重要。
手术医师应熟悉各种止血的方法。
1.压迫止血法: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其原理是以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继之由于血流减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迅速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压迫止血可用一般纱布压迫或采用40℃-50℃的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加压需有足够的时间,一般需5分钟左右再轻轻取出纱布,必要时重复2-3次。
压迫止血还可用纱布填塞压迫法,因其可能酿成再出血及引起感染,不作为理想的止血手段,但是对于广泛渗血及汹涌的渗血,如果现有办法用尽仍未奏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填塞压迫止血以保生命安全。
方法是采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压迫,填塞处勿留死腔,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填塞时纱布数及连接一定要绝对准确可靠,填塞时要做到有序的折叠。
填塞物一般于手术后3-5天逐步松动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
2.结扎止血法:有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
单纯结扎法经常使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可能出血的部位或已见的出血点,首先进行钳夹,钳夹出血点时要求准确,最好一次成功,结扎线的粗细要根据钳夹的组织多少以及血管粗细进行选择,血管粗时应单独游离结扎。
结扎时上血管钳的钳尖一定要旋转提出,扎线要将所需结扎组织完全套住,在收紧第一结时将提的血管钳放下逐渐慢慢松开,第一结完全扎紧时再松钳移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止血钳不能松开过快,这样会导致结扎部位的脱落或结扎不完全而酿成出血,更危险的是因结扎不准确导致术后出血。
有时对于粗大的血管要双重结扎,重复结扎,同一血管两道线不能结扎在同一部位,须间隔一些距离,结扎时收线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易拉断线或切割血管导致出血,过松可引起结扎线松脱出血。
结扎止血法缝合结扎法即贯穿缝扎,主要是为了避免结扎线脱落,或因为单纯结扎有困难时使用,对于重要的血管一般应进行缝扎止血,方法见下图:缝扎法(1)操作步骤缝扎法(2)-两种缝扎法3.电凝止血法:电凝止血即用电灼器止血,现常用的电灼器有高频电刀,氩气电刀,就其止血的方式有单极电凝及双极电凝。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第28页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关键点
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 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 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 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 ,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 确,扎止血带部位和时间要有显著统计 。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检出体表出血、骨折、其它严重伤详细情况 从头到脚 从上到下 两侧对比 有没有出血、痛、肿、畸形 除去衣物与鞋袜,尊重隐私,必要时剪开 降低移动、除非危险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第5页
深入检验次序
1.头部 2.耳朵 3.眼睛 4.鼻 5.口腔 6.面部 7.颈部 8.肩部及锁骨 9.胸部 10.腹部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创伤救命术
止血、包扎技术
第1页
突发公共事件伤害特点
意外伤害----创伤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第2页
创伤生命支持
创伤现场生命支持: 1、基本创伤救命术 (basic traumatic life
support , BTLS) :止血、包扎、固定、 搬运等基本抢救技能. 2、基本生命支持 (BLS):人工呼吸、胸外 心脏按压
(一)环视四面,评定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汇 报。表明身份、抚慰伤者。
(二)戴乳胶手套,认真检验伤员伤情及出血 情况。
(三)如为大动、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 马上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 ,检验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统计 上止血带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 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帮助指压止血 。
判长宣告比赛开始至操作完成) 5分
累计100分
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讲义
第36页
急救止血技术

急救止血技术一、引言急救止血技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止血的一种技术。
在意外伤害、外科手术、创伤等情况下,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掌握急救止血技术对于保护伤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急救止血技术及其操作步骤。
二、常见的急救止血技术1.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常见且最简便的急救止血技术。
操作步骤如下:(1)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清洁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用手掌或手指直接压迫伤口,施加均匀而适度的力量。
(3)保持压迫直到出血停止或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2. 提升伤肢止血法提升伤肢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出血较多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1)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清洁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
(3)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伤肢,保持抬高的位置。
3. 包扎止血法包扎止血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出血或深部组织受伤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1)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清洁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用敷料或绷带固定伤口,保持适度的紧密度。
(3)如果出血仍然无法止住,可以在包扎的基础上加压。
4. 使用止血剂止血剂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止血工具,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并加快止血过程。
常见的止血剂包括止血粉、止血纱布等。
使用止血剂时,应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5. 手术止血手术止血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急救止血技术,适用于严重创伤或手术操作时的出血情况。
手术止血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包括结扎血管、缝合伤口等。
三、急救止血技术的注意事项1. 保持冷静:在急救止血过程中,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正确判断伤情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2. 戴手套:在进行急救止血操作前,务必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 清洁伤口:在进行急救止血前,应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保持压迫:在进行直接压迫止血时,应保持持续而均匀的压力,直到出血完全停止。
5. 及时就医:在进行急救止血后,仍然需要及时就医,以便对伤口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检查。
使用止血带止血的使用流程

使用止血带止血的使用流程简介在一些紧急情况下,特别是在外出旅行、野外探险或发生事故时,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
而止血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的停止大量出血,给予伤者宝贵的抢救时间。
本文将介绍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的正确流程。
材料准备在使用止血带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止血带。
2.剪刀。
3.宽大的绷带或绳子。
正确使用流程以下是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的正确流程:1.确保安全在开始使用止血带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若处在危险的环境中,需要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探明出血部位检查伤者的身体,找到具体的出血部位。
通常,大致可分为四个部位:上肢、下肢、头颈部和躯干。
对于不同部位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3.整理止血带将止血带取出,确保没有结、扭曲或损坏的部分。
如果有任何损坏的地方,应舍弃该止血带并更换一个新的。
4.包扎伤口在使用止血带之前,首先应使用绷带或衣物等材料包扎住伤口。
这样可以减少出血量,并减少使用止血带的压力。
5.使用止血带(1)将止血带平铺在伤者的皮肤上,靠近出血部位。
确保止血带的张力均匀分配在伤者身上,避免出现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2)将止血带固定在皮肤上。
通常,止血带可以使用扣子、搭扣或卡扣等方式固定。
(3)使用剪刀将多余的止血带剪掉。
确保剪断的部分不会松脱并影响止血。
6.紧急求助在使用止血带之后,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虽然止血带可以迅速停止出血,但仍需要专业医生进行伤口处理和止血带的拆卸。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止血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不要将止血带过紧使用止血带时,应避免将其过紧。
过紧的止血带可能造成神经或血管的损伤,并导致伤者的肢体缺血甚至坏死。
2.不要将止血带固定在关节处避免将止血带固定在关节处,以免影响血液流动和伤者的舒适度。
3.监测伤者的情况在使用止血带后,应密切监测伤者的情况。
如果伤者出现疼痛、肿胀或异常感觉,应及时松开止血带。
4.寻求专业救助止血带只是一种临时措施,不能替代专业救援和医疗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血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 1.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鲜红色,出血量大,大多需紧急救治 2.脉搏增快、血压降低、四肢湿冷说明血容量显著丧
失,应在止血同时立即开始容量复苏
1.病情危急时边操作边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2.安抚患者,避免情绪激动
3.四肢出血时,抬高患肢,止血后适当制动
告知
1.止血的目的、方法
2.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
3.配合方法和止血后的护理要点 准备
1.操作者:做好个人防护
2.环境:注意保护隐私
3.止血及急救器材,药物
4.患者:舒适体位 1.根据出血部位及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2.面部大出血,需要同时压住两侧动脉 3.加压包扎止血必要时将手掌置于敷料上均匀加压20min 。
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4.止血带不可直接扎在皮肤上,应在衬垫上绕2-3周,打活结固定
5.上止血带后标明时间、部位及操作者姓名,并尽早更换其他方式止血
实施
1.指压止血法:仅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出血
(1)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
(2)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骼上,阻止血液流通
2.加压包扎止血法
(1)以生理盐水冲洗局部伤口,盖以无菌敷料
(2)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3.填塞止血法
(1)用消毒的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纱布填塞创
口
(2)用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包扎
4.止血带止血法
(1)抬高伤肢,使血液回流
(2)用衬垫包裹止血部位,扎止血带 观察和记录
1.观察:病情、止血效果、肢体血液循环和
神经功能
2.记录:病情,治疗,出血性质、部位、量,
止血方法、时间及效果
1.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包括: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脉搏、感觉,有无疼痛、麻木、肿胀
2.填塞时记录填塞的部位、敷料名称及数量
3.记录实施止血带的时间、部位,松止血带的时间、间隔
1.操作者洗手、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穿胶鞋
2.患者出血量少、无不适,取坐位,休克者取去枕平卧。
暴露出血部位,必要时予局部清创
评估
1.患者的受伤原因及时间。
2.出血的部位、性质、速度、出血量
3.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