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介绍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途径输入受血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正确的输血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进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并与输血医嘱进行核对,确保患者的身份信息与医嘱一致。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输血适应性,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

此外,还需要向患者充分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征得患者的同意。

其次,进行输血前的检验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型、Rh血型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血液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同时,还需要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HIV等,确保输血血液的安全性。

接着,进行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兆。

同时,还需要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确保输血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进行输血后的处理工作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同时,还需要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的日期、时间、输血量、输血血液的批号等,确保输血过程的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才能够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工作时,务必要严格遵循输血流程,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输血标准规程

临床输血标准规程

临床输血流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安全有效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临床输血。

第二章输血申请流程第三条临床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病人实施临床输血疗法。

第四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第一款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属的同意,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全名签字。

第二款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第三款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临床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

第一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1.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2.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3.相关检验(Hb、HCT、P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ti-HBc、Anti- HCV、Anti-HIV1/2、梅毒等);4.输血成分与输血量、血型(已有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必须填写备查);5.申请日期、输血日期、输血地点、申请医师全名签字等。

第二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核准全名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三款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员可根据病人病情与输血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种类进行配发血。

第三章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第六条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必须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第一款采集血样时,如病人意识清楚可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病人意识不清式,通过询问病人的亲属或其他护理人员,确认其身份。

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申请标准操作规程1.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6.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8. 临床医务人员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献血法》有关规定。

9. 确定输血的申请医师交代患者家属到输血科缴纳互助金。

互助金为血液成本费的2倍(420.00元)。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标准操作规程1.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输血申请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人。

特急输血用血常规管(盖紫色)采集,非急输血用普通管采集(盖红色)。

2. 用药者注明用药情况。

3.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其他人员禁止送血)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一、前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但是,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规程旨在规范输血技术操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操作要求
1. 输血前,医护人员需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信息,确保患者的血型和配血信息准确无误。

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输血时,应注意传染病的防控,确保输血器材的洁净和消毒。

三、操作流程
1. 患者的身份确认: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需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检查输血单上的相关信息,确保配血信息和患者的血型相符。

2. 输血器材准备: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输血器材,包括输血管、采血针、输液器等。

3. 输血操作:医护人员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输血,确保输血速度和血液温度的适宜。

四、注意事项
1. 输血器材的使用需符合卫生标准,采血针和输血管使用后应严格消毒并适时更换。

2.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输血后,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处置方式处理输血器材。

五、总结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是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2020年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最新课件)

2020年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最新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SOP -培训版)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感谢聆听 采集血样采血后核对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治疗室核对医嘱、《输血治疗同意书》、采血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着装规范 洗手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病人身份进行确认告知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双签名,送血库 在试管指定位置进行双签名, 将血样、《江苏省公民临床用血申请单》(首次输血者)、收费通知单一起送到血库; 废物处理 洗手,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采血时核对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二、接收血液......感谢聆听三、输血接收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配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检查血液质量 色、质、量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9、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输血前用药严格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路;将输血医嘱转抄到输液单上并核对输血前核对 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洗手,至病人床边严格执行双人,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必须推治疗车输血时核对患者、床边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接血袋 确认通畅、消毒确认病人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棉杄2次消毒血袋的出口周围,将其覆盖段的塑料管旋下,将输血前输液袋上的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器架上调节滴数,<20滴/min ,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边卡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 输血单上必须双签名四、输血注意事项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3、配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内采集的,超过3天必须重新采集。
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 输血。
2021/10/10
5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 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 记录。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技术 操作规范及流程
主讲:
2015-4-19
2021/10/10
1
安全输血制度
1、确定输血后,双人核对输血医嘱、采血标本。
2、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和血袋信息是否一致, 双方持配血单与输血科报告单共同查对:姓名、性别、科室、床 号、住院号、血型、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类型、条形码、血袋号、 血量、及保存血的外观、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等,双方共同签 名。
3、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查对后方可输血。
4、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不 良反应按《输血反应报告与处理制度》的流程处理。
5、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随病历保存,完善输血 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填写。
2021/10/10
2
输血查对制度
1、采血时的查对: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采血标签及 真空管,如同时采集二名以上患者血样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 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一核对,分别采集。
注核对者的签名。
2021/10/10
10
1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记录输血过程,将输血记录单(交叉 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保存。同时,将空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低温保存24小时,如无 输血纠纷,则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予以处理。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技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为规范内容:
一、输血前准备
1. 确认输血指征
在确认患者需要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

确保输血是必要的,在确诊后立即开始输血。

2. 确认输血前实验室检查
输血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

3. 警示标志
在输血前应正确标注,以避免输血错误。

标记应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二、输血后观察
1. 输血速度
控制输血速度,不应过快,以免造成对身体负担。

2. 输血异常反应
输血后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

三、输血设备和操作
1. 输血设备
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设备,确保输血的全面控制。

2. 输血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操作。

每名医务人员在操作之前应接受培训。

以上为《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临床医务人员
应严格执行该规范,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

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

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补充失血、改善贫血等症状。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以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1. 确认医嘱。

在进行静脉输血前,首先需要确认医生的输血医嘱,包括输血的血液成分、数量、速度等信息。

同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患者与医嘱一致。

2. 准备输血器材。

接下来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器材,包括输血管、输液器、输血袋、消毒棉球、胶布等。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确保输血器材的清洁和无菌。

3. 穿刺静脉。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可以选择患者的前臂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

在进行穿刺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然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穿刺。

穿刺后,需要固定输血管和输液器,确保输血管的通畅和固定。

4. 开始输血。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开始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需要根据医嘱控制输血速度,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5. 输血结束。

当输血完成后,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并拔除输血管。

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没有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在停止输血后,需要妥善处理输血器材,包括输血袋、输血管等,确保无菌和安全。

6. 记录和观察。

最后,需要及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的时间、数量、速度、患者的反应等内容。

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情况,确保输血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稳定。

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可以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在进行输血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输血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临床医护工作有所帮助,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标本采集规范
1、查看输血申请单,询问病史,查对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项目与病人是否吻合。

2、请患者准备,对孩子应多哄劝,避免剧烈躁动、哭闹。

对于紧张或有晕血史的病人要进行安慰。

3、采血器材准备,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并记录采集时间。

4、选择穿刺血管:扎好压脉带,观察血管走向,选择穿刺点,正在输液的病人绝对不可同侧采血,更不可以利用原有的输液针头采血。

5、消毒:以穿刺点为圆心,用蘸有碘伏的棉签由内到外螺旋型涂抹,消毒范围为直径大约5厘米,注意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

6、采样及混匀:等待碘伏干了以后,再次扎好压脉带,将针头平面朝上与手臂成15°刺,最好一针见血。

拔出采血管后立即进行颠倒8次混匀。

在抽学时要询问病人感受(如有无心慌,头晕等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如:病人出汗、面色苍白、晕倒时立即拔出针并急救;操作失败,取得病人谅解,再次进行操作。

采样尽量在1分钟内完成。

7、止血:采血结束后,解开压脉带,退针后请病人“手指压住棉球,手伸直抬高于心脏,保持两分钟”(如果是有出血倾向患者如紫癜,ITP,血液病等要压迫5~10分钟直到无血渗出)。

8、送检:抽血后立即在试管写上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

输血查对制度
一、采集血样查对
1、接医嘱后,认真核对姓名、床号、输血申请单。

2、采集血样前,2人再次核对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案号、血型,在试管上写上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

3、采集血样时,必须一人一次,如同时输2人或2个以上人的血,应分别执行。

4、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同时送至输血科并与对方逐项核对。

二、去输血科取血与发血者共同核对,内容为:
1、交叉配血试验单:受血者姓名、科别、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病案号。

2、检查血袋标签: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3、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或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或凝块,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

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字。

三、血液领到病房后2人共同逐项核对
1、受血者姓名,床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病案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2、再次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渗漏,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

3、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皮条,输2袋血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注意事项:
1、禁止同时采集2个人的血标本,输2个人或2个以上病人的血液,应分别执行。

2、血液切勿振荡,加温,血液领会后应在30分钟内输用。

3、输血过程应严密执行无菌操作,不可随意加入任何药物,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血病人应做到三查八对。

5、输血病人24小时三班交班。

6、按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执行。

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
1、血液的储存
1)全血、成份血入库时应交接验收,外观检查合格,血袋封闭良好,标签填写齐全,包装合格,按交接单分血型清点,账物相符,交接人应签字。

2)各种制品要根据所要求的温度贮存。

浓缩血小板在适当的振荡下贮存于22℃;新鲜冰冻血浆贮存于-20℃以下低温冰箱。

全血及其它制品贮存于4—6℃冰箱。

3)各种制品应按品种、规格分类贮存,全血和血液成份按血型分别存放。

以采血和制备日期顺序排列。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定期作微生物学检测并作好记录;每天3次记录冰箱温度。

5)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贮存时应逐袋检查,如有异常另作处理。

6)贮血冰箱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其它物品。

2、血液的运输
1)血液的运输箱应隔热良好,并有防震软垫。

2)运输时血液的温度须保持在4—10℃,冷冻血液成份须保持-20℃。

3)血小板运输时,容器温度应保持20—24℃,严防剧烈振荡。

3、血液的发放
1)必须由医护人员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2)输血科凭取血单发血,取血单应有本院医护人员签名。

3)发血时,发、取双方必须核对病人姓名、血型、住院号及献血员、血型、血袋号、血量及血液成分类别、采血日期及失效期。

核对完毕后,取血者办理签收手续。

4)发、取双方认真核查血制品外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是否正常。

5)血液发出,不得退回,如有特殊情况,血液出库时间在半小时内应与输血科联系,协商处理。

6)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把反应情况反馈输血科,并进行及时处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输血科连续观察病人三天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
1、临床输血的监护:
(l)严格查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合乎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2、输血中监护:
(1)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2)严格控制一般输血的速度:输血的前15分钟应缓输(每分钟为2毫升,约30滴);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输注速度。

(3)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况,尤其是输血开始的 1 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边严密观察,以便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发现。

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尤应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4)若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及输血科迅速采取措施,缓输或停输血液及做出治疗处理。

3、输血后的监护:
(1)输血科对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原始记录必须保存十年以备查。

(2)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向输血科提交“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由输血科调查。

如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则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临床退血制度
1、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血液成分离开输血科后,概不退回。

2、输血科发出的血液若有质量问题(如:溶血、凝块、乳糜血等),经输血科认定后负责收回并退费(血型鉴定及配血费除外)。

3、血液发到科室后应尽快输注(如:血小板应立即输注),以保证血液输注疗效。

4、血液发出后,临床科室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及时输注者,应及时和输血科联系(半小时内),可将血液成分储存于输血科专用冰箱,如随后输注须经输血科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严禁将血液存放于临床科室或其他科室普通冰箱。

输血管理制度
1、采集血型、交叉配血标本时必须两人一起去病房核对后采集,并双签名。

2、血型报告单送回后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卡、手腕带三处用红笔分别写上患者的血型,并将血型告之患者(或陪伴者)。

3、接到血液制品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查对以下内容;如有疑问,不得执行输血,应再次查对:
①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变色、气泡,血袋封口是否严密,有无裂痕、破损,如有不符,应立即与血库联系。

②查对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是否与血袋上的标签及血型报告单相符。

③查对交叉配血单上供血者的卡号、血型、血量、血袋号是否与血袋上标签相符。

④查对交叉配血有无凝集。

4、查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用血量与交叉配血单和血袋是否相符。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定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无溶血才可输血,并在病历临时医嘱单上双签名。

6、各种成分用血从血库那出后,半小时内输到病人身上,4小时内输完。

血小板从血库取出后,立刻输到病人身上,20分钟内输完。

7、血液取用必须由护士执行。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