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承

合集下载

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承美德

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承美德

“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承美德”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虽然屋外寒气逼人,但是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因为爱在每一个人的心间流淌,是爱让我们彼此温暖。

在这充满关爱与温情的氛围中,作为受赠方代表,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千言万语,难以言表。

至此,我谨代表盆泉小学全体师生,向关注山区教育的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并带来“一泉三井”5000多父老乡亲对你们最诚挚的谢意。

群山环绕飞鸟啼,清风荡荡落花飞。

盆泉小学正是坐落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如画的地方。

盆泉小学地处博山南部偏远山区,辐射“一泉三井”四村适龄儿童。

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袖珍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130余名学生,11名教职员工。

学校虽小,但我们的工作一直很有规划。

本着“袖珍学校”做大文章,给山区孩子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人生”这样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学习乐园,墨香校园,快乐家园”,致力于把盆泉小学打造成一所具有乡土特色的现代化山区农村小学而努力奋斗。

2013、2014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对学校进行了重新规划,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也一年一个台阶。

因为“袖珍”,学生少,办公经费少,学校陷入了困境:冬季取暖用煤没有着落,楼顶漏水无力维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紧缺。

但是困难只是暂时的,困难铺就成功之路,相信盆泉小学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在此,我代表盆泉小学全体师生讲三句话。

第一:感谢!感谢所有关心山区教育,支持山区教育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山区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你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是山区教育最坚强的后盾。

感谢主办单位:淄博市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使我们感受到了淄博市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对我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协办单位:淄博市易捷外国语培训学校、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鲁中天锐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广电89频道、华润置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考满分作文爱的传承600字5篇

中考满分作文爱的传承600字5篇

中考满分作文爱的传承600字5篇爱,一把无形的火炬,在彼此间传承,温暖世界!爱,是默默无闻的付出,是一丝不苟的照顾,是舍己为人的毅力;爱,让盲人看到世界,让聋人听到声音,让哑人说出话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的传承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爱的传承作文1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无私的奉献及不计回报的爱。

他们的一生犹如苹果树,给予孩子果实,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砍伐其枝叶,帮助孩子成家立业;当他们老了,即使有心也无力帮忙了,便倾其所有,奉献出自己一生辛辛苦苦积攒下的所有财产,希望子女过得更好。

因此,我们应该懂得父母的恩重如山,并学会怎么报答父母的恩情。

我的爸爸就是个懂得孝道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我。

爸爸很疼爱我,从未曾大声训斥过我,更不用说动手打过我了。

可那天……那个阴雨不断的春天,天下起谷点般的大雨,我只记得放学赶紧回家做晚饭,却忘记晾在阳台上爷爷的衣服,害得爷爷没干净衣服穿。

那次,爸爸打了我。

那份惊愕,那份受伤的心情,我至今记忆犹新。

每一次家里吃带鱼,爸爸总是把最中间那段最肥最好吃的给爷爷,而我吃小段的,爸爸妈妈吃头尾。

每次出差,爸爸总会带来爷爷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听的VCD、或是一双鞋、一套保暖内衣……爷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可是他患了老人痴呆症,连身边的亲人都叫错名字。

爸爸一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到厨房给我和爷爷做饭。

爷爷总是吃得很慢很慢,冬天里,爷爷的稀饭经常凉了,一半是粥一半是汤。

爸爸命令我给爷爷喂饭。

一勺一勺地吃还好,可爷爷在吃饭时喜欢讲话,溅得我满脸都是汤。

我抗议,不想喂。

被爸爸骂了。

我知道,在爸爸的心里,爷爷最大!虽然我常常吃爷爷的“醋”,但从爸爸身上,我学会怎样做个孝顺的人。

父母工作累了,我帮忙做家务;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我不仅懂得怎样节俭,还每门功课都得优。

因为,我喜欢看到父母脸上的微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道像火炬一般一辈一辈地传承着,相信人间的亲情会如深夜里的那盏明灯一样温暖人心。

爱心传承的心愿

 爱心传承的心愿

爱心传承的心愿爱心传承的心愿爱心,是一种温暖而无私的情感,它体现了人性中最真善美的一面。

当我们看到他人遭遇困境,内心总会涌动出一股温暖的力量,激励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而这份爱心也是可以传承的,如同燎原之火,一颗星星的光芒可以照亮整个黑暗的夜空,一份善举也可以唤起更多人的爱心,延续下去。

第一部分:爱心的力量爱心,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不问年龄、性别、种族,它超越了物质、金钱的力量。

正是有了爱心,人类才能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爱心让我们尊重和关爱他人。

尽管这个世界充满了挑战和不平等,但爱心能够抵御一切困难,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

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

让我们回想一下那个双手残缺的音乐家刘文正,他在自己逆境中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他的坚韧和无私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各个领域的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实现音乐梦想。

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只要有爱心,不论是谁,都可以走出困境,同时也能激发更多人去关注、参与和传承爱心。

第二部分:传承爱心的方法爱心的传承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亲身参与其中。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庭和家教入手,将爱心这个美德从小灌输给下一代。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让他们学会热爱他人并乐于助人。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爱心的重要渠道。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社会的参与也是传承爱心的关键。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义工活动、志愿者服务等途径,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爱心传递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人。

这既能够造福他人,也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多成长和满足。

第三部分:传承爱心的意义爱心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人,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更多人心中的爱心。

当我们看到他人伸出援手时,会感受到爱心的力量和美好,也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共鸣。

爱心传承实施方案

爱心传承实施方案

爱心传承实施方案爱心传承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通过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爱心在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爱心传承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促进爱心传承工作的开展,营造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

首先,建立爱心传承的宣传教育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网络、社区等,加大对爱心传承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爱心传承活动中来。

同时,加强对爱心传承的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爱心传承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更多的爱心传承者。

其次,建立爱心传承的组织机构和平台。

成立专门的爱心传承组织,建立爱心传承平台,为爱心传承者和爱心接受者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爱心传承工作的开展。

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推动爱心传承活动的深入开展。

再次,加强对爱心传承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爱心传承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爱心传承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爱心传承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不断提升爱心传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加强对爱心传承者的激励和保障。

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爱心传承活动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激励和表彰,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爱心传承活动中来。

同时,要加强对爱心传承者的保障,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总之,爱心传承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让爱心传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受益,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爱心传承工作在全社会得到更好的开展和发展!。

资助让学生懂得感恩,让爱心传承

资助让学生懂得感恩,让爱心传承

资助让学生懂得感恩,让爱心传承摘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及投入空前加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深受国家重视,对于贫困生的扶持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资助范围及额度都比较可观,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资助后的跟踪教育,有时也会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有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及评定后表现出来的自私、冷漠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因此做好学生资助后续工作,让学生懂得感恩,让爱心传承迫在眉睫。

在大家看来贫困学生在国家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他们通常都会认真学习、然后对社会充满感恩,这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正常。

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观察我发现如果缺少了感恩教育而又想实现这样的社会效应是很难的。

因此我们在做学生资助和完成学生资助后都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因此而懂得了感恩,是否能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

在2017-2018学年的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我们就特别注意学生的感恩教育。

助学金评定之初我们就确定了本次评定的理念“惠润每一位贫困生学生,成就每一个梦想,让爱心传承”评定之前要求班主任在班上做好国家助学金的宣讲,要求班主任在宣讲过程中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爱国,勇于担当,报效祖国;敬业,勤奋学习,励志成才;诚信,以诚为本,信守诺言,让学生懂得感恩,并上交宣讲的发言稿。

因为有了这样的铺垫,所以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同学之间并没有因为助学金的评定而出现矛盾。

评定工作完成后我们就特别关注这份爱心的持续、传承,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主要组织了一下四项活动:(1)评选结束后召集所有获得助学金的同学集中观看关于助学金的相关视频,了解国家助学金的相关政策,感受来自国家、社会对广大贫困学子的关怀。

(2)开展以“心怀感恩,真诚奉献”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3)定期找获得资助的部分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学校,让他们感受来自学校的关心。

(4)请以前获得资助且懂得感恩的同学来讲自己的故事,将他获得资助以后的感受、以及自己是如何回馈社会、回馈班级讲给大家听,树立榜样,从而感染其它同学。

“坚强勇敢 传承爱心” 铸就坚勇校园精神——江油市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特色教育发展纪实

“坚强勇敢 传承爱心” 铸就坚勇校园精神——江油市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特色教育发展纪实

“坚强勇敢传承爱心”铸就坚勇校园精神——江油市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特色教育发展纪实坐落在江油市涪江之滨的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原江油市建南学校)始建于1963年9月,其前身为四川矿山机器厂子弟学校,2001年8月剥离到地方,更名为江油市建南学校。

其间,学校先后成功创建成为绵阳市示范小学、绵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绵阳市绿色学校,荣获绵阳市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绵阳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连年获得江油市文明示范学校流动奖牌,并多次获得绵阳市和江油市教学质量表彰。

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新加坡坚永公司董事长陈永庆先生出资近千万,建成了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首所成建制永久性学校,同时学校更名为“江油市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坚勇实小)。

近年来,坚勇实小以凝聚正能量,打造坚勇特色、提升发展内涵、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崭新跨越”为工作主线,以“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为重要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从学情、教情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实际出发,以教育教学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坚持理直气壮地抓教育质量;坚持从激励机制入手,加大奖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以生为本,努力打造三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即德育干部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开展校本系列化活动,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软、硬实力和办学水平。

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的坚勇特色之路。

感恩——传承爱心进入坚勇实小,“坚强勇敢,传承爱心”的校训映入眼帘,展示着坚勇师生坚毅顽强,勇往直前和传承大爱,感恩奋进的坚勇精神;旗台上,“饮水思源,铭记于行”的碑文满载着坚勇师生对党、人民和社会以及对陈永庆先生的无限感激之情;校园文化墙上,“做文明坚勇人,行文明坚勇事”刚劲有力的文字昭示了坚勇师生率真做人行事的人生准则。

在“青春圆梦携爱启航”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在“青春圆梦携爱启航”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在“青春圆梦携爱启航”捐赠仪式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家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承美德。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青春圆梦•携带起航爱心公益捐赠仪式”。

首先,我谨代表XXX,向莅临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参加本次捐赠活动的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在场的孩子和家长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实现就学梦,XXX联合XXX认真谋划此次助学活动,XXX全力落实,广大爱心企业家积极参与、踊跃捐款,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企业先进典型。

在此,我代表XXX,向大家的善举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两点要求:一要抢抓机遇,在自身发展中再有新作为。

三年疫情已经结束,新一轮发展大潮已风起云涌,广大建筑行业企业家要抢抓发展机遇,在项目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继续带头发挥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做强做大事业,以实际行动为我区高质量赶超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要关注民生,在服务社会中再有新奉献。

在这次“聚住建情怀、献爱心善举”活动中,广大建筑行业企业家再一次彰显了扶危济困的社会担当。

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服务社会,传递爱心,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慈善事业中去,体现建筑行业的慈善温度和风采。

同时,我想给亲爱的孩子们提几点希望:一是要努力学习,践行社会责任。

要把感激之情化作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要牢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二是要自强不息,关爱他人。

你们的遭遇让我们深感同情,但你们的坚强和乐观更让我们感动。

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

三要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你们能够学会感恩,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牢记这份恩情,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关心你们的人。

冬季受赠学校校长发言稿(3篇)

冬季受赠学校校长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在这寒冷的冬日,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一个充满爱心和关怀的时刻——冬季受赠学校活动。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受到捐赠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冬季受赠学校活动,意义非凡。

这不仅是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广大师生的激励和鼓舞。

在此,我谨以学校校长身份,发表以下讲话:一、感恩社会,珍惜捐赠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此次冬季受赠学校活动,是社会爱心人士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关心和厚爱。

我们深知,这份捐赠来之不易,承载着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期望。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捐赠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学们,这份捐赠是社会各界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自身努力奋斗的鼓励。

希望大家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爱心,将这份关爱化作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坚定信念,努力进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校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我们要强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传承美德,弘扬正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传承浓烈的故园之恋深夜,重峦叠嶂的关山黑漆漆的,只有一处小山包上闪烁着火光。

火光里,一位黑不溜秋的汉子,正满头大汗地往土窑里不停地送柴草……这个正在烧砖瓦的汉子就是查必祥。

已经连续烧了六天六夜,还有一天一夜就可封窑了。

夜,越来越深,浓黑的窑烟呛得查必祥不停地咳嗽……忽然,一声痛苦的闷哼惊醒了梦乡中的女儿,查连敏翻身下床,火速奔到屋后的瓦窑。

她惊呆了:父亲因实在太困倦,扑进了火里,左手整个手掌全是火泡,疼痛难耐的父亲正用冷水往手上淋……查连敏的母亲也赶来了,拿来了盐水给他涂抹后,准备扶他回家休息。

他甩开妻子说:“养伤重要,还是孩子读书重要?这个时候我怎能离开瓦窑?”说着就要继续烧窑。

查连敏知道父亲一向倔强,这个时候劝他回屋等于徒劳,她对父亲说:“爸,我留下来帮你,你在旁边休息指导把关,我来烧窑!”查必祥这才默默地点头。

不知过了多久,查必祥靠在瓦窑边的土埂上睡着了。

这个难忘的夜晚,是1987年的一个秋夜,连同父亲深深地定格在了查连敏的脑海。

那时,查连敏的父亲47岁,是个月薪30元的民办教师。

贵州省安龙县永和镇(现万峰湖镇)拉然沟村,村前是咆哮的南盘江,村后是巍巍的关山,阻隔了这一带上百名孩子求学的愿望。

查必祥7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镇上的姑父家就近上学,好不容易上完初中,因家里穷,只能回到关山种地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成为关山一带惟一的“文化人”。

查必祥劳作之余,常坐在土丘上,望着山里失学的孩子一群群地当“放牛娃”,不禁黯然神伤。

转眼到了1975年秋天,他的女儿查连敏7岁了,到了入学的年龄,可是到哪儿上学呢?到镇上有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女儿根本吃不消。

几夜辗转难眠之后,一个梦想在查必祥的心里升起:自己办学,让女儿和山里的孩子都能上学!村头有一间闲置的猪圈,查必祥将它打扫干净后作为教室,没有课桌,他搬来石头垒起来,再搭上木板便是。

女儿是他的第一个学生,后来陆续有家长送孩子来入学,开学第一周后就有了二十多个孩子,他就在潮湿阴暗拥挤的猪圈里给孩子们上课。

寒来暑往,查必祥在那猪圈里把女儿和数十名山里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1987年,猪圈房已破烂不堪、摇摇欲坠。

查必祥决定自己动手修建学校。

他不分白天黑夜,发疯似的挖泥做坯、筑窑烧砖……没有工匠钱,查必祥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拗地卖掉家里那匹赶场、搞生产驮东西用的骡子。

在门前的一块自留地上,查必祥每天和工匠们一起忙到天黑……因过度劳累,他患上了痨病。

查连敏看在眼里,心里有说不出的疼,她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办学这么痴情,别人都不管的事自己要揽来管?经过多天的辛劳,3间九十多平方米的瓦木结构校舍终于耸立起来了,学生又雀跃般地蜂拥而来,人数从23人增加到八十多人。

查必祥每天天没亮就到地里干农活,再赶回来给孩子们上课,一至六年级,他采用复式教学,上了一个年级又去上另一个年级,每个年级每天五节课,他一节也不少。

有一次,因为过度劳累,查必祥昏倒在讲台上。

查连敏把父亲扶起来,又给他喂了点开水,他才渐渐地醒了过来,可是他苏醒过来后,又挣扎着上讲台。

查连敏拉住父亲,忍不住嚷了起来:“爸呀!你都累成这样了,该休息了,这山里的教育,就靠你一人能扛得起来吗?”查必祥甩开女儿的手说:“闺女呀,爸爸这一生就只有一个心愿,让山里更多的孩子能上学,这样我心里才会踏实些呀!”父亲转身走上讲台,望着他头上渐渐增多的白发,查连敏心底的疼痛与无奈化成的泪水渐渐模糊了双眼,从此父亲那白发苍苍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上……悲壮的爱心接力1991年,查连敏快要师范毕业了,父亲对她说:“小敏,我们关山条件不好,教师不愿来,爸爸也老了,你毕业后,就回来帮爸爸一把吧!”父亲那求助的目光令她阵阵揪心--关山太艰苦了,十年寒窗苦读,目的就是冲出关山“远走高飞”,而现在父亲却要把自己召回关山,这可怎么办呀? 毕业后,查连敏被分配到万峰湖镇中心小学。

这里无论教学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关山强百倍。

但是父亲的哀求,她又如何拒绝?她揣着到镇中心小学的报到证,心事重重地走在回村的山路上。

此时,一个个与她父亲有关的画面从她眼前闪过--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发疯似的平整地基,筑窑烧砖,砍自家的树木建校,几次晕倒在工地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父亲一笔一划地为没钱买课本的孩子誊写课文,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皱纹爬上了他的眼角和额头,粉笔灰染白了他的青丝,却依然是那么执著……“爸爸呀!你在山里搭上了一辈子,难道还要女儿再搭一辈子吗?”查连敏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走一程泪水洒了一程……山风迎面袭来,她一咬牙,将报到证撕成碎片,扔下深深的山谷……9月1日,查连敏和父亲到镇上背来了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便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她的父亲多年的苦心耕耘,已使本村儿童基本入学,但关山挡住的坡桑、六郎、大山等布依村寨,由于“重男轻女”的历史原因,村民们都不愿送女孩念书。

查连敏第一次走上讲台,望着台下清一色的男孩子,她感到有些失落和心痛。

9月2日,查连敏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动员女童入学。

查连敏迎着晨曦出门,翻了几个山头,来到了坡桑村张仕靖家,那间简陋的窝棚里,挤着大大小小从8岁到12岁的3个女孩,她们都没有上过学。

查连敏到地里问孩子们的母亲:“怎么不送孩子上学呢?”对方回答说:“你看这家里还能供她们上学吗?能保住她们的哥哥上学就算不错了!长大后就嫁出去了。

”查连敏说:“让她们去上学吧,我不收杂费,书钱我给她们掏,不读书怎么能行?”临走时她又对三个女孩说:“你们明天就去上学啊!”第二天凌晨5点钟左右,查连敏还没起床,就听见院子里有孩子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她开门一看,门口挤在一团的是张仕靖的3个女儿。

看见查连敏,年龄最大的张美怯生生地问:“老师,我们是来上学的,你要我们吗?”原来,她们家没有钟表,怕上学迟到,几个孩子天没亮就起床赶来了。

望着眼前求学心切的3个孩子,查连敏的心里非常感动,她抚摸着孩子们被山风吹得蓬乱的头发说:“老师全都收下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开学了,白天要上课,查连敏劝学只能在晚上了。

去劝学的山路在深山老林里蜿蜒,几里没有人烟,夜里常有各种野兽出没,查连敏一路上走得胆战心惊……每晚劝学回来,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

查连敏的父亲看到女儿晚上在山里来来去去,实在放心不下,提出与她一道前往。

却被查连敏拒绝了:“你年纪大了,加上眼睛不好,女儿一人去就行了。

”深夜,为给正在路上的女儿壮胆,父亲干脆出门接应,“唉嗨,唉嗨”地对着大山大声地喊,喊山声如天籁之音在群山里回荡……历经四十多个晚上的艰辛劝学,查连敏共劝回失学女孩51人。

可是,有三十多名学生家离学校太远,每天早上上学要打着火把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这实在是苦了这群八九岁的孩子,加上山路崎岖凶险,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很不安全。

查连敏和父亲商量后,腾出自家的三间屋子作宿舍,又砍了自家的树木做成木床,让孩子们在家里住宿,她的家顿时成了一个近四十口人的大家庭。

每天天没亮,查连敏就起床给孩子们生火做饭。

上完课安排孩子们写作业,她又帮孩子们洗衣……查连敏简直成了三十多个孩子名副其实的“编外妈妈”。

凄美的人间大爱查连敏整天为孩子忙碌,几乎把男友给忘了。

男友家住县城,毕业后分配到城郊的一所小学任教。

可是查连敏毕业回到乡下,三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有她的音信。

男友找到关山民小时,查连敏正在生火给孩子们做晚餐,浓烟熏得她睁不开眼。

目睹此景,男友心疼地说:“谁叫你来这里受这么大的苦?”查连敏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抬起头来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夜里,冷月当空,一对恋人在门前的土埂上坐着,莽莽的关山死一般的沉静。

沉默了一阵后,男友说:“调出山吧,调出去后我们就结婚,调动的事由我去摆平!”查连敏沉默不语,只摇头。

片刻,她哽咽着说:“你看,这么多孩子,多可怜呀,我怎么能走呢?”男友长长地叹气,说:“看来我们只有分手了。

”第二天早上,男友不辞而别。

之后,查连敏整日茶饭不思,夜里常常跑到屋后偷偷哭泣。

查必祥看出了女儿的心事,走过去对女儿说:“你明天去找他吧,学校有我撑着呢。

”她扑进父亲的怀里哭着说:“你身体不好,这么多学生你怎么教得下来,我也不忍心离开他们呀!”查连敏把爱给了山里的孩子。

山里不通电,学生晚上“放羊”,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她花了一千多元钱建起沼气池,在教室里装上了沼气灯,让孩子们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晚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她授业解惑;学生用水要到两公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她又出资七百多元,安上了自来水;她还出资购买录音机、充电机、电瓶,长期坚持课间操和升旗仪式。

每天清晨,在校园里,总会看到一面鲜红的国旗在一百多名孩子的注目中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冉冉升起……爱心静静地流淌,岁月悄悄地流逝,查连敏人生的年轮已辗过27个春秋,眼看快要错过爱情的季节,双亲为她急得团团转。

但是急又有什么用呢?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爱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查连敏铁了心不出山,在择偶上她干脆只认一条:只要能到关山同她办学就行了!1997年初,爱情再度垂青于她,在镇政府工作的张进向她求爱了,张进虽然不能满足查连敏的惟一条件,但他向她发誓:“我保证支持你在关山办学,决不拖你的后腿!”面对张进的誓言,查连敏向他打开了心扉,年底两人举办了婚礼,次年查连敏生下了可爱的女儿。

婚后,家安在镇上,但查连敏几乎顾不了家,每周日下午,她得背上女儿赶到关山,直到下周五上完课后,才背着女儿回到镇上与丈夫住上一天。

查连敏和张进都是工薪阶层,每月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千多元,丈夫一直想筹钱买一套宽敞点的住房,可是有点积蓄就被查连敏“挪用”到学生身上去了,丈夫为此常数落她。

每当这时,查连敏就哭着说:“看到孩子们上不了学,我心里难过呀!”丈夫只得作罢。

2002年,查必祥十多年前修建的教室成了危房,不能再上课了。

为了不让山里的孩子失学,父女俩决定重建教室。

在他们的努力和乡亲们的帮助下,3年后,两楼一底的教学楼终于盖起来了。

2006年3月1日,178名学生全部搬进了新教室。

新学年开学第一天,数十名孩子各自手握着一把从山里采来的红红绿绿的野花,一起涌向查连敏……“妈妈!妈妈!”在这些熟悉的孩子和簇拥的野花中,查连敏8岁的女儿手里举着一把野花也向她挤过来,她抱起女儿,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查连敏把15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关山的孩子,父亲的故园情结已在她的血脉里传承,她用心血和汗水为关山的孩子们托起金色的希望:父女俩先后将五百多名关山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