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千句文——战国七雄

合集下载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战国七雄_1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战国七雄_1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战国七雄_1500字
战国七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政治联盟,是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大国: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和燕国。

这七个大国在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主要力量。

作为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由于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称霸了其它六国,
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成就为后人所称道,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齐国则以其强大的海洋经济和军事实力而闻名,在商业航海、渔业捕捞、海军军事等
领域上达到了较高的成就,同时也有比较独特的文化表现,例如齐景公时期出现的齐宣王
石鼓文。

楚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有文化色彩的一个大国,以其美丽的楚楚文化和众多的文学
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屈原的《离骚》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赵国虽然是土地狭小的小国,但它的军事实力却非常强大,经常与强国周旋,取得不
少胜利,成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力量。

韩国和魏国都是晋国的后代,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文化传统、历史
背景和崛起发展等方面都对韩国和魏国的成长壮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燕国则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商业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它曾经与齐国和韩国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战争和政治斗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
也有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战国七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联盟,这七个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

战国七雄名词解释

战国七雄名词解释

战国七雄名词解释
战国七雄是指中国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它们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这七个国家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彼此之间竞争,争夺领土,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一个,它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其首都是齐城,它的首领是齐桓公,他是一位有着极强政治才能的政治家,他曾经把齐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二大的国家,它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其首都是楚城,它的首领是楚王,他是一位有着极强军事才能的军事家,他曾经把楚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三大的国家,它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山东等省份,其首都是燕城,它的首领是燕文公,他是一位有着极强外交才能的外交家,他曾经把燕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第四大的国家,它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其首都是韩城,它的首领是韩信,他是一位有着极强智慧的政治家,他曾经把韩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赵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五大的国家,它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省份,其首都是赵城,它的首领是赵高,他是一位有着极强政治才能的政治家,他曾经把赵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第六大的国家,它的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其首都是魏城,它的首领是魏文公,他是一位有着极强政治才能的政治家,他曾经把魏国发展成为当时。

中华成语千句文

中华成语千句文

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目录序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华成语千句文注释1 民族神话2 人猿揖别3 人文初祖4 文武之道5 五霸七雄6 百家争鸣7 万世师表8 诗经楚辞9 秦皇汉武10 三国演义11 名士风流12 多事之秋13 大唐雄风14 五代十国15 两宋兴衰16 一代天骄17 明朝风云18 康乾盛世19 晚清悲歌20 西学东渐21 传承文明22 礼仪之邦23 百年树人24 琴棋书画25 乐山乐水26 建筑园林27 寓言故事28 民间传说29 戏曲小说30 侠义精神31 饮食文化32 商业文明33 中华医学34 科技之光35 江山如画36 继往开来.1.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2.人猿揖别浩瀚宇宙,银河苍茫。

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

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

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

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

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竖起脊梁。

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

穴居野处,出没无常。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

栉风沐雨,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3.人文初祖赤县神州,地老天荒。

文明古国,源远流长。

物华天宝,灿烂辉煌。

人杰地灵,万世其昌。

三皇五帝,视民如伤。

经始大业,万古流芳。

神农教耕,沐雨经霜。

遍尝百草,救死扶伤。

轩辕黄帝,始垂衣裳。

成命百物,律吕调阳。

结绳记事,难得其详。

仓颉造字,天雨粟粮。

刀耕火种,驯牛牧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植谷采桑。

日落而息,处顺安常。

尧天舜日,鼓腹击壤。

天下为公,尧舜禅让。

中华成语千句文及解释分析

中华成语千句文及解释分析

中华成语千句文2006年12月05日星期二下午05:31一、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二、人猿揖别浩瀚宇宙,银河苍茫。

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

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

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

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

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竖起脊梁。

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

穴居野处,出没无常。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

栉风沐雨,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三、人文初祖赤县神州,地老天荒。

文明古国,源远流长。

物华天宝,灿烂辉煌。

人杰地灵,万世其昌。

三皇五帝,视民如伤。

经始大业,万古流芳。

神农教耕,沐雨经霜。

遍尝百草,救死扶伤。

轩辕黄帝,始垂衣裳。

成命百物,律吕调阳。

结绳记事,难得其详。

仓颉造字,天雨粟粮。

刀耕火种,驯牛牧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植谷采桑。

日落而息,处顺安常。

尧天舜日,鼓腹击壤。

天下为公,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深孚众望。

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四、文武之道夏启建制,废公立私。

天下为家,王位世袭。

商王成汤,求贤用士。

革命反正,拨乱兴治。

纣王无道,多行不义。

酒池肉林,骄奢淫逸。

怙恶不悛,声名狼藉。

恶贯满盈,众叛亲离。

文王兴周,鸣琴而治。

政简刑清,有凤来仪。

拘而演易,太极两仪。

变化无穷,天人合一。

吉凶祸福,昼乾夕惕。

天行其健,自强不息。

太公钓鱼,相机待时。

老而弥坚,择主而事。

飞熊入梦,左辅右弼。

明君贤相,匡国济时。

武王伐纣,仁义之师。

吊民伐罪,发扬蹈厉。

牧野之战,反戈一击。

归马放牛,与民休息。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齐)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楚)退避三舍(当时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

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王说:“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如果得不到认可,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战。

”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

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

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

”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晋国。

(秦)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

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

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文史典故|战国七雄

文史典故|战国七雄

文史典故|战国七雄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王安石《秦始皇》
春秋末年,诸侯国林立,其中势力较强的有齐、秦、楚、燕等,此外还有周、宋、卫、鲁、郑、中山等小国,以及匈奴、百越、巴蜀等少数民族国家。

各国为了壮大实力,纷纷变法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秦国商鞅、魏国李悝及楚国吴起的变法。

变法完成后,封建制度得以确立,各国之间频繁开战,大国不断兼并小国,最后只剩下魏、赵、韩、齐、楚、秦、燕七家。

西汉末年,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汇成册,取名《战国策》。

从此,人们将春秋之后至秦以前的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而战国时期的那七个大国就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资料大全

战国七雄的资料大全

战国七雄的资料大全战国七雄最后一ㄍ王是谁?名字又是什么?首都在哪?领域有哪几个城?他们最后的王是怎么死的?又死在哪?亡于几年?秦王又时么时候统一天下?一)战国七雄的形成战国初期,由于列国兼并的结果,只存有十余国。

其中大国有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小国则有宋、中山、郑、陈、鲁、蔡、卫、越等国。

其后楚灭陈、蔡、越、鲁,齐灭宋,韩灭郑,赵灭中山,于是秦齐楚燕韩赵魏便成为七大强国并峙的局面,互相征伐,几无宁岁,史称「战国七雄」。

此外,小国残存的只有卫国,后为秦所灭。

二)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建都于春秋时尚为弱小的国家到战国时开始强大齐人入燕后二年(周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燕人立太子平为王是为燕昭王昭王乘燕破弊之余吊死问孤抚循百姓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得魏人乐毅以为亚卿任以国政阴谋伐齐周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并将燕秦及韩赵魏五国之兵以伐齐与齐军战于济水之西齐师大败乐毅入临淄六月之间连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为所灭其后燕昭王死,子惠王立(周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听齐国反间,乐毅被迫弃军奔赵。

齐将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尽复燕所侵七十余城,齐由是得以复国。

但从此齐、燕元气大伤,仅足自保。

这种局势,对秦国的东向发展,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五.韩韩亦为晋国六卿之一,至韩虔时,与赵籍、魏斯两家分晋而成列侯。

据晋国南部,约有今河南省中部以西及山西省东南部,疆域最小,国势亦弱。

初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继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韩昭侯时,用法学家申不害为相,内修政教,外结诸侯,国治兵强,曾灭郑国,称雄一时。

其后为秦将白起败于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县南),取韩安邑以东至干河之地,遂不复振。

六、赵赵亦为晋国六卿之一,至赵籍时,与韩虔、魏斯两家分晋而成列侯。

据晋国北部,初都晋阳(此晋阳即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县),继都中牟(今河北省邯郸县附近),后都邯郸。

到赵武灵王在位时(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任用贤相平原君,大将廉颇,外交长才蔺相如等,实行利国便民政策,胡服骑射,以教国人,国势渐强。

中华成语千句文——战国七雄

中华成语千句文——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顿纲振纪。

断而敢行,斧钺不避。

赵武灵王,四面受敌。

胡服骑射,高见远识。

完璧归赵,临难不避。

不辱使命,大勇大智。

负荆请罪,前嫌尽释。

刎颈之交,同心戮力。

1、商鞅(?-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公孙鞅,不叫姬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获罪车裂而死。

2、城门立柱:公元前356年,商鞅拟定变法法令后,在秦国都城的南门放了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十金”的奖赏。

搬一根木头不是什么难事,却能得到如此重的奖励,老百姓觉得太奇怪,不知其中有什么名堂,都不敢去动木头。

商鞅提高奖励规格,宣布凡能按要求搬动木头者,给予“五十金”的奖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把木头从南门搬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兑现奖励。

3、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赵国军事力量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

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颁布命令,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以增强军事力量,陆续攻灭中山国,攻破林胡、楼烦等国,国势大盛。

晚年传位于子惠文王,自号为“主父”,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长城以抵御胡人。

因此战国晚期赵成为实力仅次于秦、齐的军事强国。

后在王室内讧中被围困饿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宫。

4、完璧归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顿纲振纪。

断而敢行,斧钺不避。

赵武灵王,四面受敌。

胡服骑射,高见远识。

完璧归赵,临难不避。

不辱使命,大勇大智。

负荆请罪,前嫌尽释。

刎颈之交,同心戮力。

1、商鞅(?-公元前338
年),战国时代政治家、
改革家、思想家,法家
代表人物,卫国(今河
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
带)人,卫国国君的后
裔,姬姓公孙氏,故又
称卫鞅、公孙鞅(先秦
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
故当称为公孙鞅,不叫
姬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
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
邑,号为商君,故称之
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
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
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
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
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
土地制度、行政区划、
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
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
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
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元前338年获罪车裂而
死。

2、城门立柱:公元前356年,
商鞅拟定变法法令后,在秦
国都城的南门放了一根3
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
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
就可以得“十金”的奖赏。


一根木头不是什么难事,却
能得到如此重的奖励,老百
姓觉得太奇怪,不知其中有
什么名堂,都不敢去动木
头。

商鞅提高奖励规格,宣
布凡能按要求搬动木头者,
给予“五十金”的奖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把木头从南门搬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兑现奖励。

3、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赵国军事力量不强,受
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

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颁布命令,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以增强军事力量,陆续攻灭中山国,攻破林胡、楼烦等国,国势大盛。

晚年传位于子惠文王,自号为“主父”,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长城以抵御胡人。

因此战国晚期赵成为实力仅次于秦、齐的军事强国。

后在王室内讧中被围困饿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宫。

4、完璧归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
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5、将相和: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
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田忌赛马,动态博弈。

悲歌易水,风萧萧兮。

图穷匕见,士死知己。

李冰父子,兴修水利。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都江古堰,百世之利。

帝王霸业,望尘莫及。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
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戮力同心: lùlìtóngxīn释义:戮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


反义:离心离德
6、围魏救赵: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

田侯召大臣而谋曰:
“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

”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

”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

”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

”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

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

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


田侯曰:“善。

”乃起兵南攻襄陵。

七月,邯郸拔。

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战国策·齐策一》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7、田忌赛马: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膑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膑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膑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
忌进孙膑于威王。

威王
问兵法,遂以为师。

8、荆轲刺秦:公元前227
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
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
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
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
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
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
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
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
地图时,图穷匕见,刺
秦王不中,被杀。

9、图穷匕见:见:通假字,
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
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
来。

10、都江堰位于四川
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
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
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
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
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
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
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
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
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
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
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

11、天府之国:现多指
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
的富庶之地。

在四川省,
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