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菱形ABCD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C 和点D 为圆心,大于12CD 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N ;②作直线MN ,且MN 恰好经过点A ,与CD 交于点E ,连接BE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60ABC ∠=︒B .2ABE ADE S S ∆=VC .若AB=4,则7BE =D .21sin 14CBE ∠= 【答案】C【解析】【分析】 由作法得AE 垂直平分CD ,则∠AED=90°,CE=DE ,于是可判断∠DAE=30°,∠D=60°,从而得到∠ABC=60°;利用AB=2DE 得到S △ABE =2S △ADE ;作EH ⊥BC 于H ,如图,若AB=4,则可计算出CH=12CE=1,337 ;利用正弦的定义得sin ∠CBE=21EH BE =. 【详解】解:由作法得AE 垂直平分CD ,∴∠AED=90°,CE=DE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D=2DE ,∴∠DAE=30°,∠D=60°,∴∠ABC=60°,所以A 选项的说法正确;∵AB=2DE ,∴S △ABE =2S △ADE ,所以B 选项的说法正确;作EH ⊥BC 于H ,如图,若AB=4,在Rt△ECH中,∵∠ECH=60°,CH=12CE=1,EH=3CH=3,在Rt△BEH中,BE=22(3)527+=,所以C选项的说法错误;sin∠CBE=3211427EHBE==,所以D选项的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2.如图,4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己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A、B、C都是格点,则tan ABC∠=()A 3B3C3D3【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菱形的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EF,的长,进而利用ECtan ABCBE∠=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DC ,交AB 于点E .由题意可得:∠AFC=30°, DC ⊥AF,设EC=x,则EF=x =3x tan 30︒, ∴BF AF 2EF 23x ===EC 3tan ABC BE 923x 3x 3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正确得出EF 的长是解题关键.3.在半径为1的O e 中,弦AB 、AC 的长度分别是3,2,则BAC ∠为( )度. A .75 B .15或30 C .75或15 D .15或4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草图,因为C 点位置待定,所以分情况讨论求解.【详解】利用垂径定理可知:AD=32AE =, .sin ∠AOD=32,∴∠AOD=60°;sin ∠AOE=22,∴∠AOE=45°;∴∠BAC=75°.当两弦共弧的时候就是15°.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垂径定理,特殊三角函数的值,解题关键在于画出图形.4.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若矩形纸片的宽AB=4,则折痕BM的长为( )A.833B.433C.8 D.8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可得BE=12AB,A′B=AB=4,∠BA′M=∠A=90°,∠ABM=∠MBA′,可得∠EA′B=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EBA′=60°,进而可得∠ABM=30°,在Rt△ABM 中,利用∠ABM的余弦求出BM的长即可.【详解】∵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AB=4,∴BE=12AB=2,∠BEF=90°,∵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A′B=AB=4,∠BA′M=∠A=90°,∠ABM=∠MBA′,∴∠EA′B=30°,∴∠EBA′=60°,∴∠ABM=30°,∴在Rt△ABM中,AB=BM⋅cos∠ABM,即4=BM⋅cos30°,解得:BM=83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是角的对边比斜边;余弦是角的邻边比斜边;正切是角的对边比邻边;余切是角的邻边比对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5.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D为BC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 为折痕,则sin ∠BED 的值是( )A 5B .35C .22D .23【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到DEF AE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到BED CDF ∠=,设1CD =,CF x =,则2CA CB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DEF 是△AEF 翻折而成,∴△DEF ≌△AEF ,∠A =∠EDF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F =45°,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CDF +45°=∠BED +45°,∴∠BED =∠CDF ,设CD =1,CF =x ,则CA =CB =2,∴DF =FA =2﹣x ,∴在Rt △CDF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2+CD 2=DF 2,即x 2+1=(2﹣x )2, 解得:34x =, 3sin sin 5CF BED CDF DF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涉及面较广,但难易适中.6.如图,为了测量某建筑物MN 的高度,在平地上A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M 的仰角为30°,向N 点方向前进16m 到达B 处,在B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M 的仰角为45°,则建筑物MN 的高度等于( )A .8(31)+mB .8(31)-mC .16(31)+mD .16(31)-m 【答案】A【解析】设MN=xm ,在Rt △BMN 中,∵∠MBN=45∘,∴BN=MN=x ,在Rt △AMN 中,tan ∠MAN=MN AN , ∴tan30∘=16x x+ =3√3, 解得:x=8(3 +1),则建筑物MN 的高度等于8(3 +1)m ;故选A.点睛:本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考查了仰角和俯角的问题,要明确哪个角是仰角,哪个角是俯角,知道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并与三角函数相结合求边的长.7.如图,已知圆O 的内接六边形ABCDEF 的边心距2OM =,则该圆的内接正三角形ACE 的面积为( )A .2B .4C .63D .43【答案】D【解析】【分析】 连接,OC OB ,过O 作ON CE ⊥于N ,证出COB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OC OB ,过O 作ON CE ⊥于N ,∵多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60COB ∠=o ,∵OC OB =,∴COB ∆是等边三角形,∴60OCM ∠=o ,∴sin OM OC OCM =•∠, ∴43()sin 603OM OC cm ︒==. ∵30OCN ∠=o , ∴123,223ON OC CN ===, ∴24CE CN ==, ∴该圆的内接正三角形ACE 的面积1233443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六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性质,由三角函数求出OC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如图,ABC ∆是一张顶角是120︒的三角形纸片,,6AB 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DE ,则DE 的长为( )A .1B .2C 2D 3【答案】A【解析】【分析】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H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BD ,根据正切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作AH ⊥BC 于H ,∵AB=AC ,AH ⊥BC ,BH=12BC=3, ∵∠BAC=120°,AB=AC ,∴∠B=30°,∴AB=30BH cos ︒=23,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DB=DA=3,∴DE=BD •tan30°=1,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9.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B=60°,则c a a b c b+++的值为( )A .12B 2C .1D 2【答案】C【解析】【分析】先过点A 作AD ⊥BC 于D ,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B=60°,利用3sin60︒=cos60°=12,可求13,,22DB c AD c ==把这两个表达式代入到另一个Rt △ADC 的勾股定理表达式中,化简可得即a 2+c 2=b 2+ac ,再把此式代入通分后所求的分式中,可求其值等于1.【详解】解:过A 点作AD ⊥BC 于D ,在Rt △BDA 中,由于∠B=60°, ∴13,,22DB c AD c == 在Rt △ADC 中,DC 2=AC 2﹣AD 2, ∴2221324a c b c ⎛⎫-=- ⎪⎝⎭, 即a 2+c 2=b 2+ac ,∴()()2222222 1.c a c cb a ab a c ab bc b ac ab bc a b c b a b c b ac ab bc b ac ab bc b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注意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好方法.10.cos60tan45+o o 的值等于( )A .32B .22C .3D .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1312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1.如图,一架飞机在点A 处测得水平地面上一个标志物P 的俯角为α,水平飞行m 千米后到达点B 处,又测得标志物P 的俯角为β,那么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 )A .cot cot m αβ-千米B .cot cot m βα-千米C .tan tan m αβ-千米 D .tan tan m βα-千米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作答.【详解】在P 点做一条直线垂直于直线AB 且交于点O ,由锐角三角函数知,AO=PO cot α,BO=PO cot β,又AB=m=AO-BO= PO cot α- PO cot β=cot cot m αβ-. 所以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是本题解题关键.1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上,AB ∥CF ,∠F =∠ACB =90°,∠E =30°,∠A =45°,AC =122,则CD 的长为( )A .3B .12﹣3C .12﹣3D .3【答案】B【解析】【分析】 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根据题意可求出BC 的长度,然后在△EFD 中可求出∠EDF =60°,进而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在△ACB 中,∠ACB =90°,∠A =45°,AC =2,∴BC =AC =2.∵AB ∥CF ,∴BM =BC ×sin45°=2122122= CM =BM =12,在△EFD 中,∠F =90°,∠E =30°,∴∠EDF =60°,∴MD =BM ÷tan60°=43∴CD =CM ﹣MD =12﹣4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根据题意建立直角三角形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13.如图,已知△A 1B 1C 1的顶点C 1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重合,顶点A 1、B 1分别位于x 轴与y 轴上,且C 1A 1=1,∠C 1A 1B 1=60°,将△A 1B 1C 1沿着x 轴做翻转运动,依次可得到△A 2B 2C 2,△A 3B 3C 3等等,则C 2019的坐标为( )A .(30)B .(3,0)C .(4035233D .(30)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在x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又因为20193673÷=,那么2019C 相当于第一个循环体的3673C 个即可算出.【详解】由题意知,111C A =,11160C A B ︒∠=,则11130C B A ︒∠=,11222A B A B ==,1122333C B C B C B ===结合图形可知,三角形在x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Q 20193673÷=, ∴2019673(123)20196733OC =+=+,∴2019C (20196733,0)+,故选B .【点睛】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结合找规律.理解题目中每三次是一个循环是解题关键.1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0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则sinθ的值为( )A .313B .513C .512D .1213 【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圆锥底面周长可得到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再利用扇形面积公式12S lr =可求出母线的长,最后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圆锥底面周长为2510ππ⨯=,且圆锥的侧面积为60π,∴圆锥的母线长为2601210ππ⨯=, ∴sin θ=512.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和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利用所学知识求出圆锥母线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顶点B 在第一象限,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2AO AB ==,120OAB ∠=o ,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o ,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是( )A .3(23)2--B .33(2222---C .3(3,22--D .(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通过条件求出'B M ,MO 的长即可得到'B 的坐标.【详解】解: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2AO AB ==,120OAB ∠=︒,∴'''2A O A B ==,''120OA B ∠=︒,∴'0'6M B A ∠=︒,在直角△''A B M 中,3==2=B'M B'M 'sin B A M B '''A ∠ , 1==22=A'M A'M 'cos B A M B '''A ∠, ∴'3B M =,'1A M =,∴OM=2+1=3,∴'B 的坐标为(3,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6.如图,将一个小球从斜坡的点O 处抛出,小球的抛出路线可以用二次函数y =4x -12x 2刻画,斜坡可以用一次函数y =12x 刻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斜坡的坡度为1: 2B .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超过4米呈下降趋势C .小球落地点距O 点水平距离为7米D .当小球抛出高度达到7.5m 时,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为3m【答案】D【解析】【分析】求出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判断A 、C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判断B ;求出当7.5y =时,x 的值,判定D .【详解】 解:214212y x x y x ⎧=-+⎪⎪⎨⎪=⎪⎩, 解得,1100x y =⎧⎨=⎩,22772x y =⎧⎪⎨=⎪⎩, 72∶7=1∶2,∴A 正确; 小球落地点距O 点水平距离为7米,C 正确;2142y x x =- 21(4)82x =--+, 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4x =,∴当4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超过4米呈下降趋势,B 正确,当7.5y =时,217.542x x =-, 整理得28150x x -+=,解得,13x =,25x =,∴当小球抛出高度达到7.5m 时,小球水平距O 点水平距离为3m 或5m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坡度问题、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坡度的概念、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cos A =( )A.12B.22C.3D.5【答案】B【解析】【分析】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作答.【详解】过A作AE⊥BE,连接BD,过D作DF⊥BF于F.∵AE=BF,∠AEB=∠DFB,BE=DF,∴△AEB≌△BFD,∴AB=DB.∠ABD=90°,∴△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os∠DAB=2 2.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不规则图形求余弦函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不规则图形求余弦函数的方法是本题解题关键.18.如图,基灯塔AB建在陡峭的山坡上,该山坡的坡度i=1:0.75.小明为了测得灯塔的高度,他首先测得BC=20m,然后在C处水平向前走了34m到达一建筑物底部E处,他在该建筑物顶端F处测得灯塔顶端A的仰角为43°.若该建筑物EF=20m,则灯塔AB的高度约为(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43°=0.68,cos43°=0.73,tan43°=0.93)()A .46.7mB .46.8mC .53.5mD .67.8m【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山坡的坡度i =1:0.75,可得BD CD =43,设BD =4x ,CD =3x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4x =16m ,CD =3x =12m ;再利用矩形的性质求出FG =DE =46m ,BG =DG ﹣DB =4m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如图,∵∠ADC =90°,i =1:0.75,即BD CD =43, ∴设BD =4x ,CD =3x ,则BC =22(4)(3)x x =5x =20m ,解得:x =4,∴BD =4x =16m ,CD =3x =12m ,易得四边形DEFG 是矩形,则EF =DG =20m ,FG =DE =DC+CE =12+34=46(m ),∴BG =DG ﹣DB =4m ,在Rt △AFG 中,AG =FG·tan ∠AFG =46·tan43°≈46×0.93=42.78(m ), ∴AB =AG+BG =42.78+4≈46.8(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和俯角问题、坡度坡比问题,灵活运用三角函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中点,且BE ⊥AC 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F=12 CFB.∠DCF=∠DFCC.图中与△AEF相似的三角形共有5个D.tan∠CAD【答案】D【解析】【分析】由AE=12AD=12BC,又AD∥BC,所以12AE AFBC F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过D作DM∥BE交AC于N,得到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求出BM=DE=12BC,得到CN=NF,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由△BAE∽△ADC,得到CD与AD的大小关系,根据正切函数可求tan∠CAD的值,故D错误,符合题意.【详解】解:A、∵AD∥BC,∴△AEF∽△CBF,∴AEBC=AFFC,∵AE=12AD=12BC,∴AFFC=1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D作DM∥BE交AC于N,∵DE∥BM,BE∥DM,∴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BM=DE=12 BC,∴BM=CM,∴CN=NF,∵BE⊥AC于点F,DM∥BE,∴DN⊥CF,∴DF=DC,∴∠DCF=∠DFC,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与△AEF相似的三角形有△ACD,△BAF,△CBF,△CAB,△ABE共有5个,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设AD=a,AB=b由△BAE∽△ADC,有ba=2a.∵tan∠CAD=CDAD=ba=22,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计算,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C的外接圆是⊙O,半径AO=5,sinB=25,则线段AC的长为()A.1 B.2 C.4 D.5【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连接C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AD,由CD是⊙O的直径,可得∠CAD=90°,又由⊙O的半径是5,sinB=25,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连接C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AD,由CD是⊙O的直径,可得∠CAD=90°,∵∠B和∠D所对的弧都为弧AC,∴∠B=∠D,即sinB=sinD=25,∵半径AO=5,∴CD=10,∴2 sin105AC ACDCD===,∴AC=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三角函数的内容,注意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下数学09 三角形(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数学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人教版八下数学09 三角形(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数学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9三角形1.(2019•金华)若长度分别为a,3,5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A.1 B.2 C.3 D.8【答案】C【解析】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a<5+3,即2<a<8,即符合的只有3,故选C.2.(2019•杭州)在△ABC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差,则A.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B.必有一个内角等于45°C.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D.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答案】D【解析】如图,∵∠A+∠B+∠C=180°,∠A=∠C-∠B,∴2∠C=180°,∴∠C=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3.(2019•台湾)如图,△ABC中,AC=BC<AB.若∠1、∠2分别为∠ABC、∠ACB的外角,则下列角度关系何者正确A.∠1<∠2 B.∠1=∠2C.∠A+∠2<180°D.∠A+∠1>180°【答案】C【解析】∵AC=BC<AB,∴∠A=∠ABC<∠ACB,∵∠1、∠2分别为∠ABC、∠ACB的外角,∴∠2=∠A+∠ABC,∴∠A+∠2=∠A+∠A+∠ABC<∠ACB+∠A+∠ABC=180°,故选C.4.(2019•河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D=4,BC=3.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 .B .4C .3D【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 AOF COB ∠=∠⎧⎪=⎨⎪∠=∠⎩,∴△FOA ≌△BOC (ASA ),∴AF =BC =3,∴FC =AF =3,FD =AD -AF =4-3=1.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12=32,∴CD.故选A .5.(2019•潍坊)如图,已知AOB ∠.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 ∠的两边于C ,D 两点,连接CD .②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O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E ,连接CE ,DE .③连接OE 交CD 于点M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CEO DEO ∠=∠B .CM MD =C .OCD ECD ∠=∠D .12OCED S CD OE =⋅四边形 【答案】C【解析】由作图步骤可得:OE 是AOB ∠的角平分线,∴∠COE =∠DOE , ∵OC =OD ,OE =OE ,OM =OM ,∴△COE ≌△DOE ,∴∠CEO =∠DEO , ∵∠COE =∠DOE ,OC =OD ,∴CM =DM ,OM ⊥CD , ∴S 四边形OCED =S △COE +S △DOE =111222OE CM OE DM CD OE ⋅+⋅=⋅,但不能得出OCD ECD ∠=∠, ∴A 、B 、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6.(2019•宿迁)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 重合),边AB 与CE 交于点F ,DE BC ∥,则BFC ∠等于A .105︒B .100︒C .75︒D .6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45E ∠=︒,30B ∠=︒,∵DE CB ∥,∴45BCF E ∠=∠=︒, 在CFB △中,1801803045BFC B BCF ∠=︒-∠-∠=︒-︒-︒105=︒,故选A .7.(2019•青岛)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 =35°,∠C =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答案】C【解析】∵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ABD =∠EBD =12∠ABC =352︒,∠AFB =∠EFB =90°, ∴∠BAF =∠BEF =90°-17.5°,∴AB =BE ,∴AF =EF ,∴AD =ED ,∴∠DAF =∠DEF , ∵∠BAC =180°-∠ABC -∠C =95°,∴∠BED =∠BAD =95°,∴∠CDE =95°-50°=45°,故选C .8.(2019•重庆A 卷)如图,在△ABC 中,D 是AC 边上的中点,连接BD ,把△BDC ′沿BD 翻折,得到BDC'△,DC 与AB 交于点E ,连接AC',若AD =AC ′=2,BD =3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A .2B .7CD 【答案】B【解析】如图,连接CC ′,交BD 于点M ,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AD =AC '=2,D 是AC 边上的中点,∴DC =AD =2,由翻折知,△BDC ≌△BDC ′,BD 垂直平分CC ′,∴DC =DC ′=2,BC =BC ′,CM =C ′M ,∴AD =AC '=DC ′=2, ∴△ADC ′为等边三角形,∴∠ADC =∠AC ′D =∠C ′AC =60°, ∵DC =DC ′,∴∠DCC ′=∠DC ′C =12×60°=30°,在Rt △CDM 中,∠DC ′C =30°,DC ′=2,∴DM =1,C ′M DM .BM =BD -DM =3-1=2,在Rt △BMC 中,BC ==,∵1122BDC S'BC'DH BD CM =⋅=⋅△3=.BM =BD -DM =3-1=2, 在Rt △C 'DM中,BC '===∵1122BDC S'BC DH BD CM ='⋅=⋅△3=7DH =,故选B . 9.(2019•滨州)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10.(2019•兰州)在△ABC中,AB=AC,∠A=40°,则∠B=__________.【答案】70°【解析】∵AB=AC,∴∠B=∠C,∵∠A+∠B+∠C=180°,∴∠B=12(180°-40°)=70°.故答案为:70°.11.(2019•南京)在△ABC中,AB=4,∠C=60°,∠A>∠B,则B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4<BC【解析】作△ABC的外接圆,如图所示:∵∠BAC>∠ABC,AB=4,当∠BAC=90°时,BC是直径最长,∵∠C=60°,∴∠ABC=30°,∴BC=2AC,AB=4,∴AC,∴BC;当∠BAC=∠ABC时,△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AB=4,∵∠BAC>∠ABC,∴BC长的取值范围是4<BC,故答案为:4<BC12.(2019•长沙)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连接AC,BC,分别取AC,BC的中点D,E,测得DE=50 m,则AB的长是__________m.【答案】100【解析】∵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AB=2DE=2×50=100 m.故答案为:100.13.(2019•成都)如图,在△ABC中,AB=AC,点D,E都在边BC上,∠BAD=∠CAE,若BD=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9【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 B C ∠=∠⎧⎪=⎨⎪∠=∠⎩,∴△BAD ≌△CAE ,∴BD =CE =9,故答案为:9.14.(2019•北京)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PAB +∠PBA =__________°(点A ,B ,P 是网格线交点).【答案】45【解析】延长AP 交格点于D ,连接BD ,则PD 2=BD 2=1+22=5,PB 2=12+32=10,∴PD 2+DB 2=PB 2,∴∠PDB =90°,∴∠DPB =∠PAB +∠PBA =45°, 故答案为:45.15.(2019•威海)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连接AC ,BD .若90ACB ∠=︒,AC BC =,AB BD =,则ADC ∠=__________︒.【答案】105【解析】作DE AB ⊥于E ,CF AB ⊥于F ,如图所示,则DE CF =,∵CF AB ⊥,90ACB ∠=︒,AC BC =,∴12CF AF BF AB ===, ∵AB BD =,∴1122DE CF AB BD ===,BAD BDA ∠=∠, ∴30ABD ∠=︒,∴75BAD BDA ∠=∠=︒,∵AB CD ∥,∴180ADC BAD ∠+∠=︒,∴105ADC ∠=︒,故答案为:105.16.(2019•南京)如图,在△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B 于点D ,CD 平分∠ACB .若AD =2,BD =3,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解析】作AM ⊥BC 于E ,如图所示,∵CD 平分∠ACB ,∴23AC AD BC BD ==, 设AC =2x ,则BC =3x ,∵MN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MN ⊥BC ,BN =CN =32x ,∴MN ∥AE , ∴23EN AD BN BD ==,∴NE =x ,∴BE =BN +EN =52x ,CE =CN −EN =12x ,由勾股定理得:AE 2=AB 2−BE 2=AC 2−CE 2,即52−(52x )2=(2x )2−(12x )2,解得x=2, ∴AC =2x.17.(2019•临沂)如图,在ABC △中,120ACB ∠=︒,4BC =,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DC BC ⊥,∴90BCD ∠=︒,∵120ACB ∠=︒,∴30ACD ∠=︒, 如图,延长CD 到H 使DH CD =,∵D 为AB 的中点,∴AD BD =,在ADH △与BCD △中,CD DHADH BDC AD BD =⎧⎪∠=∠⎨⎪=⎩,∴ADH BCD △≌△,∴4AH BC ==,90H BCD ∠=∠=︒,∵30ACH ∠=︒,∴CH ==CD =∴ABC △的面积12242BCD S ==⨯⨯⨯=△18.(2019•广州)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求证:ADE CFE △≌△.【解析】∵FC ∥AB , ∴∠A =∠FCE ,∠ADE =∠F ,所以在△ADE与△CFE中,A FCEADE F DE EF∠=∠⎧⎪∠=∠⎨⎪=⎩,∴△ADE≌△CFE.19.(2019•兰州)如图,AB=DE,BF=EC,∠B=∠E,求证:AC∥DF.【解析】∵BF=EC,∴BF+FC=EC+FC,∴BC=EF,在△ABC和△DEF中,AB DEB E BC EF=⎧⎪∠=∠⎨⎪=⎩,∴△ABC≌△DEF(SAS),∴∠ACB=∠DFE,∴AC∥DF.20.(2019•山西)已知:如图,点B,D在线段AE上,AD=BE,AC∥EF,∠C=∠F.求证:BC=DF.【解析】∵AD=BE,∴AD-BD=BE-BD,∴AB=ED,∵AC∥EF,∴∠A=∠E,在△ABC和△EDF中,C FA E AB ED∠=∠⎧⎪∠=∠⎨⎪=⎩,∴△ABC ≌△EDF (AAS ), ∴BC =DF .21.(2019•南京)如图,D 是△ABC 的边AB 的中点,DE ∥BC ,CE ∥AB ,AC 与DE 相交于点F .求证:△ADF ≌△CEF .【解析】∵DE ∥BC ,CE ∥AB , ∴四边形DBCE 是平行四边形, ∴BD =CE , ∵D 是AB 的中点, ∴AD =BD , ∴AD =EC , ∵CE ∥AD ,∴∠A =∠ECF ,∠ADF =∠E , ∴△ADF ≌△CEF .22.(2019•桂林)如图,AB =AD ,BC =DC ,点E 在AC 上.(1)求证:AC 平分∠BAD ; (2)求证:BE =DE .【解析】(1)在△ABC 与△ADC 中,AB AD AC AC BC DC =⎧⎪=⎨⎪=⎩∴△ABC ≌△ADC (SSS ), ∴∠BAC =∠DAC ,即AC 平分∠BAD .(2)由(1)∠BAE =∠DAE ,在△BAE 与△DAE 中,得BA DA BAE DAE AE AE =⎧⎪∠=∠⎨⎪=⎩,∴△BAE ≌△DAE (SAS ), ∴BE =DE .23.(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若∠C =42°,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 =FE .【解析】(1)∵AB =AC ,AD ⊥BC 于点D , ∴∠BAD =∠CAD ,∠ADC =90°,又∠C =42°,∴∠BAD =∠CAD =90°-42°=48°. (2)∵AB =AC ,AD ⊥BC 于点D , ∴∠BAD =∠CAD , ∵EF ∥AC , ∴∠F =∠CAD , ∴∠BAD =∠F , ∴AE =FE .24.(2019•金华)如图,在76⨯的方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试按要求画出线段EF (E ,F 均为格点),各画出一条即可.【解析】如图所示:25.(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 △≌△; (2)OB OC =.【解析】(1)∵AB =AC ,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 ∴∠DCB =∠EBC , ∴OB =OC .26.(2019•温州)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B 边上一点,过点C 作CF ∥AB交ED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BDE ≌△CDF ;(2)当AD ⊥BC ,AE =1,CF =2时,求AC 的长.【解析】(1)∵CF AB ∥, ∴B FCD BED F ∠=∠∠=∠,,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 ∴△BDE ≌△CDF . (2)∵△BDE ≌△CDF , ∴2BE CF ==,∴123AB AE BE =+=+=. ∵AD BC BD CD ⊥=,, ∴3AC AB ==.27.(2019•河北)已知:整式A =(n 2-1)2+(2n )2,整式B >0.尝试化简整式A . 发现A =B 2,求整式B .联想由上可知,B 2=(n 2-1)2+(2n )2,当n >1时,n 2-1,2n ,B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如图.填写下表中B 的值:直角三角形三边 n 2-1 2n B 勾股数组Ⅰ / 8 __________ 勾股数组Ⅱ35/__________【解析】A =(n 2-1)2+(2n )2=n 4-2n 2+1+4n 2=n 4+2n 2+1=(n 2+1)2, ∵A =B 2,B >0, ∴B =n 2+1,当2n=8时,n=4,∴n2+1=42+1=15;当n2-1=35时,n2+1=37.故答案为:15;37.。

初一数学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数学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数学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30°,∠C =70°,则∠EAD=【答案】20【解析】∵∠B=30°,∠C=70°,∴在△ABC中,∠BAC=180°﹣∠B﹣∠C=80°,∵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E=∠BAC=40°,又∵AD⊥BC,∴∠BAD=90°﹣∠B=60°,∴∠EAD=∠BAD﹣∠BAE=60°﹣40°=20°.故答案为:2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两倍,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答案】36°.【解析】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x,则底角度数为2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x+2x+2x=180°,解得x的度数.试题解析: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x,∵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两倍,则底角度数为2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x+2x+2x=180°,解得x=3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BC=9cm,BD=5c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A.4cm B.5cm C.6cm D.9 cm【答案】A.【解析】如图,过点D作DE⊥AB于E,∵BC=9cm,BD=5cm,∴CD=BC-BD=9-5=4cm,∵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DE=CD=4cm,即点D到AB的距离是4cm.故选A.【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正半轴上,点B与点C都在x轴上,且点B在点C的左侧,满足BC=OA,若-3a m-1b2与a n b2n-2是同类项且OA=m,OB=n.(1)m= ;n= .(2)点C的坐标是.(3)若坐标平面内存在一点D,满足△BCD全等△ABO,试求点D的坐标.【答案】(1)3,2;(2)(5,0)或(1,0);(3)(5,2)或(5,-2)或(2,2)或(2,-2),(1,2)或(1,-2)或(-2,2)或(-2,-2).【解析】(1)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即可求得;(2)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B(2,0)或(-2,0),根据点B在点C的左侧,BC=OA,即可确定C的坐标;(3)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即可确定D的坐标;试题解析:(1)∵-3a m-1b2与a n b2n-2是同类项,∴,解得.(2)∵OA=m,OB=n,∴B(2,0)或(-2,0),∵点B在点C的左侧,BC=OA,∴C(5,0)或(1,0);(3)当C(5,0)时,∵△BCD全等△ABO,BC=OA=3,∴CD=2或BD=2,∴D的坐标为(5,2)或(5,-2)或(2,2)或(2,-2);当C(1,0)时,∵△BCD全等△ABO,BC=OA=3,∴CD=2或BD=2,∴D的坐标为(1,2)或(1,-2)或(-2,2)或(-2,-2).所以D点的坐标为(5,2)或(5,-2)或(2,2)或(2,-2),(1,2)或(1,-2)或(-2,2)或(-2,-2).【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同类项;3.坐标与图形性质.5.如图,在△ABC中,∠B=400,∠C=110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答案】(1)图形见解析;(2)∠DAE=35°.【解析】(1)按照三角形高线和角平分线定义进行画图即可;(2)利用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性质和高线得到90°的性质可得∠DAE的度数.(1)如图:(2)∵∠DAB=180°﹣∠ABC﹣∠ADB=180°﹣90°﹣40°=50°,∠BAC=180°﹣∠ABC﹣∠C=180°﹣40°﹣110°=30°,又∵AE平分∠BAC,∴∠BAE=∠BAC=150°,(角平分线的定义)∴∠DAE=∠DAB﹣∠BAE=50°﹣15°=35°.【考点】三角形高线和角平分线.6.作图题:(可以不写作法)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AC,B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1)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作图即可;(2)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点P画垂线即可.(1)如图,EF即为所求.(2) 如图,PD即为所求.【考点】作图—基本作图.7.如图,AD为△ABC的中线,(1)作△ABD的中线BE;(2)作△BED的BD边上的高EF;(3)若△ABC的面积为60,BD=10,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解析】(1)找到边AD的中点E,连接BE,线段BE是△ABD的中线;(2)△BED是钝角三角形,所以BD边上的高在BD的延长线上;(3)先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结合题意可求得△BED 的面积,再直接求点E 到BC 边的距离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BE 是△ABD 的中线;(2)如图所示,EF 即是△BED 中BD 边上的高.(3)∵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三角形ABD 中线,∴S △BED =S △ABC =×60=15;∵BD=10,∴EF=2S △BED ÷BD=2×15÷10=3,即点E 到BC 边的距离为3.【考点】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三角形的面积;8. 在△ABC 中,已知∠A:∠B:∠C=2:3:4,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设∠A 、∠B 、∠C 分别为2k 、3k 、4k ,则∠A+∠B+∠C=2k+3k+4k=180°,解得k=20°,∴4k=4×20°=80°<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C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为_________.【答案】9【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时,当4为腰时,则可知两腰和=4+4=8<9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1三角形的基础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1三角形的基础含解析新人教版

期中考点专题01 三角形的基础重点突破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特性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边三角形:底边与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即三边都相等。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1)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两个条件满意其中一个即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

考查题型考查题型一三角形的个数问题典例1.(2024·西林县期中)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D【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定义解答即可,由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详解】图中的三角形有:△ABC,△BCD,△BCE,△ABE,△CDE共5个.故选D.【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为三角形的角.变式1-1.(2024·秦皇岛市期中)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D【解析】图中的三角形有: △ABD, △ADE, △AEC, △ABE, △ADC, △ABC,共6个.故选D.变式1-2.(2024·洛阳市期末)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4个B.6个C.8个D.10个【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图中的三角形是,共8个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定义,驾驭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是解题关键.变式1-3.(2024·恩施市期中)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有()A.6个B.8个C.10个D.12个【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以O为一个顶点的有△CBO、△CDO、△ABO、△ADO,不以O为顶点的三角形有△CAD、△CBA、△BCD、△BAD,共有8个.故选B.考查题型二三角形的分类典例2(2024·石家庄市期末)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态是()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判定△ABC的形态.解:∵∠A=20°,∠B=60°,∴∠C=180°﹣∠A﹣∠B=180°﹣20°﹣6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变式2-1.(2024·黄冈市期中)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肯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试题提示: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最大角为90°,因式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变式2-2.(2024·深圳市期中)在△ABC中,若∠A:∠B:∠C=1:3:5,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形态不确定【答案】C【提示】依据∠A:∠B:∠C=1:3:5,可设∠A=x°,∠B=3x°,∠C=5x°,再依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方程x+3x+5x=180,解方程算出x的值,即可推断出△ABC的形态.【详解】解:∵∠A:∠B:∠C=1:3:5,∴设∠A=x°,∠B=3x°,∠C=5x°,∴x+3x+5x=180,解得:x=20,∴∠C=5×2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利用方程思想列出三个角的关系式.变式2-3.(2024·石家庄市期末)下面给出的四个三角形都有一部分被遮挡,其中不能确定三角形类型的是()A.B.C.D.【答案】A【提示】依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一一推断即可.【详解】视察图象可知:选项B,D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选项C中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项A中的三角形无法判定三角形的类型.故选A.【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娴熟驾驭基本学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考查题型三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典例3.(2024·宜兴市期末)下列各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cm、4cm、5cm B.4cm、6cm、11cmC.4cm、5cm、6cm D.5cm、12cm、13cm【答案】B【提示】依据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各选项提示推断后利用解除法求解.【详解】A 、4485+=>,∴445cm cm cm 、、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 、461011+=<,∴4611cm cm cm 、、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 、5496+=>,∴456cm cm cm 、、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 、5121713+=>,∴51213cm cm cm 、、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基础题,熟记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1.(2024·太仓市)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B .15C .12或15D .18【答案】B【解析】试题提示:依据题意,要分状况探讨:①、3是腰;②、3是底.必需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①若3是腰,则另一腰也是3,底是6,但是3+3=6,∴不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3是底,则腰是6,6.3+6>6,符合条件.成立.∴C=3+6+6=15.故选B .变式3-2.(2024·兰州市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2B .17C .13D .17或22【答案】A【提示】分4是腰长和底边两种状况探讨求解即可.【详解】解: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4+4=8<9,∴不能组成三角形,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9、9,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9+9=22,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故选A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状况探讨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推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cm cm长的两根木棒首尾相接成一个三角形的变式3-3.(2024·哈尔滨市期中)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9,是()A.4cm B.5cm C.9cm D.13cm【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逐一推断选项,即可.【详解】∵4+4<9,cm cm长的木棒首尾相接,不能组成三角形,∴4cm,49,∴A错误;∵5+4=9,cm cm长的木棒首尾相接,不能组成三角形,∴5cm,49,∴B错误;∵9+4>9,cm cm长的木棒能组成三角形,∴9cm,49,∴C正确;∵4+9=13,cm cm长的木棒,不能组成三角形,∴13cm,49,∴D错误;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驾驭“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m-=,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变式3-4.(2024·濮阳市期末)若实数m,n满意20则△ABC的周长是( )A.12 B.8 C.10 D.10或8【答案】C【提示】依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 n的值,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m-=【详解】20m n∴==2,4,当三角形的腰长为2时,224+=,构不成三角形;++=.当三角形的腰长为4时,三角形的周长为:44210故答案选:C.【名师点拨】考查非负数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驾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题型四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典例4.(2024·三明市期末)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1 B.2 C.8 D.11【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确定出第三边的范围,据此依据选项即可推断. 【详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有7-3<x<7+3,即4<x<10,视察只有C选项符合,故选 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娴熟驾驭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a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变式4-1.(2024·龙岩市期中)若长度分别为,3,5A.1 B.2 C.3 D.8【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3<a<5+3,解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a<5+3,即2<a<8,由此可得,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能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5﹣3<a<5+3是解此题的关键,留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变式4-2.(2024·齐齐哈尔市期末)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2 B.3 C.5 D.13【答案】B【提示】依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x的取值范围,一一推断可得答案. 【详解】解:依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13-2<x<13+2,即11<x<15,因为取正整数,故x的取值为12、13、14,即这样的三角形共有3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构成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变式4-3.(2024·广州市期中)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A .5或7B .7或9C .7D .9【答案】B 【详解】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第三边<11,依据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7或9.故选B.考查题型五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典例5.(2024·德州市期末)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 .7B .8C .9D .10【答案】C【提示】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依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详解】设第三边为x ,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1<x <4+1,即3<x <5,∵x 为整数,∴x 的值为4.三角形的周长为1+4+4=9.故选C.【名师点拨】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变式5-1.(2024·汕头市期中)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b a c +----的值是( )A .2c -B .22b c -C .22a c -D .22a b - 【答案】B【提示】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随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a+b-c >0,b -a -c <0,再依据肯定值的性质进行化简计算.【详解】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b-c>0,b -a -c <0.∴原式= a+b-c −(a +c −b)= 22b c -.故选择B 项.【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和肯定值,解题的关键是娴熟驾驭三角形三边关系.变式5-2.(2024·保定市期末)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15米,OB=10米,A ,B 间的距离可能是( )A.30米B.25米C.20米D.5米【答案】C【解析】设A,B间的距离为x.依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15-10<x<15+10,解得:5<x<25,所以,A,B之间的距离可能是20m.故选C.变式5-3.(2024·滨州市期末)若(a﹣3)2+|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15 C.12或15 D.18【答案】B【提示】依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可得a、b的值,依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三角形的腰,依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详解】由(a﹣3)2+|b﹣6|=0,得a﹣3=0,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3,周长为6+6+3=15,故选B.【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利用非负数的和为零得出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是解题关键.变式5-4.(2024·南开区期末)假如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7,且两边的差为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13 B.5 C.5或13 D.1【答案】A【详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则底边长为x﹣12或x+12,当底边长为x﹣12时,依据题意,2x+x﹣12=27,解得x=13,∴腰长为13;当底边长为x+12时,依据题意,2x+x+12=27,解得x=5,因为5+5<17,所以构不成三角形,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为13,故选A.考查题型六三角形的稳定性典例6.(2024·路北区期中)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A【提示】依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推断即可得.【详解】A、具有稳定性,符合题意;B、不具有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C、不具有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D、不具有稳定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正确驾驭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6-1.(2024·乌鲁木齐市期末)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三角形具有稳定性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态就不会变更.解:这样做的道理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C.变式6-2.(2024·安阳市期末)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答案】B【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得到两个三角形,故选B变式6-3.(2024·济南市期末)如图,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其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垂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A【提示】依据点A、B、O组成一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详解】解: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将其固定,正好形成三角形的形态,所以,主要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选A.【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变式6-4.(2024·深圳市期末)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依据是(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三角形有稳定性D.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答案】C【详解】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的依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C.【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基础题.变式6-5.(2024·抚顺市期中)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答案】D【提示】依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即可.【详解】解: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是为了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来增加其稳定性,故选:D.【名师点拨】此题考查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依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三期)专题28 解直角三角形试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三期)专题28 解直角三角形试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解直角三角形一.选择题1.(2018·某某市B卷)5.坡长为10米的斜坡CD到达点D,然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右行走40米到达点E(A,B,C,D,E均在同一平面内).在E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的仰角为24°,则建筑物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sin24°≈0.41,cos24°≈0.91,tan24°=0.45)()【分析】作BM⊥ED交ED的延长线于M,⊥DM于N.首先解直角三角形Rt△CDN,求出,DN,再根据tan24°=,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作BM⊥ED交ED的延长线于M,⊥DM于N.在Rt△CDN中,∵==,设=4k,DN=3k,∴CD=10,∴(3k)2+(4k)2=100,∴k=2,∴=8,DN=6,∵四边形BMNC是矩形,∴BM==8,BC=MN=20,EM=MN+DN+DE=66,在Rt△AEM中,tan24°=,∴0.45=,∴AB=21.7(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8·某某某某·3分)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地向B地修一条隧道(点A.B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地出发,垂直上升800米到达C处,在C处观察B地的俯角为α,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A.800sinα米B.800tanα米C.米D.米【分析】在Rt△ABC中,∠CAB=90°,∠B=α,AC=800米,根据tanα=,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在Rt△ABC中,∵∠CAB=90°,∠B=α,AC=800米,∴tanα=,∴A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2018·某某某某·2分)某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如下的三角函数计算图尺:在半径为1的半圆形量角器中,画一个直径为1的圆,把刻度尺CA的0刻度固定在半圆的圆心O处,刻度尺可以绕点O旋转.从图中所示的图尺可读出sin∠AOB的值是()A.B.C.D.【分析】如图,连接AD.只要证明∠AOB=∠ADO,可得sin∠AOB=sin∠ADO==;【解答】解:如图,连接AD.∵OD是直径,∴∠OAD=90°,∵∠AOB+∠AOD=90°,∠AOD+∠ADO=90°,∴∠AOB=∠ADO,∴sin∠AOB=sin∠ADO==,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直径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创新题目.二.填空题1. (2018·某某江汉·3分)我国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如图,现有渔船B在海岛A,C附近捕鱼作业,已知海岛C位于海岛A的北偏东45°方向上.在渔船B上测得海岛A位于渔船B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此时海岛C恰好位于渔船B的正北方向18(1+)n mile 处,则海岛A,C之间的距离为18n mile.【分析】作AD⊥BC于D,根据正弦的定义、正切的定义分别求出BD.C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作AD⊥BC于D,设AC=x海里,在Rt△ACD中,AD=AC×sin∠ACD=x,则CD=x,在Rt△ABD中,BD=x,则x+x=18(1+),解得,x=18,答:A,C之间的距离为18海里.故答案为:182. (2018·某某荆州·3分)荆州市滨江公园旁的万寿宝塔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周边风景秀丽.现在塔底低于地面约7米,某校学生测得古塔的整体高度约为40米.其测量塔顶相对地面高度的过程如下:先在地面A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再向古塔方向行进a米后到达B处,在B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45°(如图所示),那么a的值约为米(≈1.73,结果精确到0.1).【解答】解:如图,设CD为塔身的高,延长AB交CD于E,则CD=40,DE=7,∴CE=33,∵∠CBE=45°=∠BCE,∠CAE=30°,∴BE=CE=33,∴AE=a+33,∵tanA=,∴tan30°=,即33=a+33,解得a=33(﹣1)≈24.1,∴a的值约为24.1米,故答案为:24.1.3.(2018·某某省某某市) 如图,某景区的两个景点A.B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一架无人机在空中沿MN方向水平飞行进行航拍作业,MN与AB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当无人机飞行至C 处时、测得景点A的俯角为45°,景点B的俯角为知30°,此时C到地面的距离CD为100米,则两景点A.B间的距离为100+100米(结果保留根号).【解答】解:∵∠MCA=45°,∠NCB=30°,∴∠ACD=45°,∠DCB=60°,∠B=30°.∵CD=100米,∴AD=CD=100米,D B=米,∴AB=AD+DB=100+100(米).故答案为:100+100.4. (2018·某某某某·3分)如图,航拍无人机从A处测得一幢建筑物顶部B的仰角为45°,测得底部C的俯角为60°,此时航拍无人机与该建筑物的水平距离AD为110m,那么该建筑物的高度BC约为_____m(结果保留整数,≈1.73).【答案】300【解析】【分析】在Rt△ABD中,根据正切函数求得BD=AD•tan∠BAD,在Rt△ACD中,求得CD=AD•tan∠CAD,再根据BC=BD+C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如图,∵在Rt△ABD中,AD=110,∠BAD=45°,∴BD= AD•tan45° =110(m),∵在Rt△ACD中,∠CAD=60°,∴CD=AD•tan60°=110×≈190(m),∴BC=BD+CD=110+190=300(m),即该建筑物的高度BC约为300米,故答案为:300.【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5.(2018·某某某某·3分)如图,小明为了测量校园里旗杆AB的高度,将测角仪CD竖直放在距旗杆底部B点6m的位置,在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53°,若测角仪的高度是1.5m,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m.(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解:过D作DE⊥AB,∵在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53°,∴∠ADE=53°.∵BC=DE=6m,∴AE=DE•tan53°≈6×1.33≈7.98m,∴AB=AE+BE=AE+CD=7.98+1.5=9.48m≈9.5m.故答案为:9.5.三.解答题1. (2018·某某贺州·8分)如图,一艘游轮在A处测得北偏东45°的方向上有一灯塔B.游轮以2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2小时到达C处,此时测得灯塔B在C处北偏东15°的方向上,求A处与灯塔B相距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1海里,参考数据:≈1.41,≈1.73)【解答】解:过点C作CM⊥AB,垂足为M,在Rt△ACM中,∠MAC=90°﹣45°=45°,则∠MCA=45°,∴AM=MC,由勾股定理得:AM2+MC2=AC2=(20×2)2,解得:AM=CM=40,∵∠ECB=15°,∴∠BCF=90°﹣15°=75°,∴∠B=∠BCF﹣∠MAC=75°﹣45°=30°,在Rt△BCM中,tanB=tan30°=,即=,∴BM=40,∴AB=AM+BM=40+40≈40+40×1.73≈109(海里),答:A处与灯塔B相距109海里.2. (2018·某某某某·8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为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我市对某山区进行调查,发现一瀑布.为测量它的高度,测量人员在瀑布的对面山上D点处测得瀑布顶端A点的仰角是30°,测得瀑布底端B点的俯角是10°,AB与水平面垂直.又在瀑布下的水平面测得CG=27m,GF=17.6m(注:C.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CF⊥AB于点F).斜坡CD=20m,坡角∠ECD=40°.求瀑布AB的高度.(参考数据:≈1.73,sin40°≈0.64,cos40°≈0.77,tan40°≈0.84,sin10°≈0.17,cos10°≈0.98,tan10°≈0.18)【分析】过点D作DM⊥CE,交CE于点M,作DN⊥AB,交AB于点N,在Rt△CMD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CM的长度,进而可得出MF、DN的长度,再在Rt△BDN、Rt△ADN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N、AN的长度,结合AB=AN+BN即可求出瀑布AB的高度.【解答】解:过点D作DM⊥CE,交CE于点M,作DN⊥AB,交AB于点N,如图所示.在Rt△CMD中,CD=20m,∠DCM=40°,∠CMD=90°,∴CM=CD•cos40°≈15.4m,DM=CD•sin40°≈12.8m,∴DN=MF=CM+CG+GF=60m.在Rt△BDN中,∠BDN=10°,∠BND=90°,DN=60m,∴BN=DN•tan10°≈10.8m.在Rt△ADN中,∠ADN=30°,∠AND=90°,DN=60m,∴AN=DN•tan30°≈34.6m.∴AB=AN+BN=45.4m.答:瀑布AB的高度约为45.4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的仰角俯角问题及坡度坡角问题,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N、BN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3. (2018·某某某某·7分)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C的北偏东45方向,距离灯塔10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C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求此时船距灯塔的距离(参考数据:≈1.414,≈1.732,结果取整数).【分析】过C作CD垂直于AB,根据题意求出AD与BD的长,由AD+DB求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过C作CD⊥AB,在Rt△ACD中,∠A=45°,∴△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CD=AC=50海里,在Rt△BCD中,∠B=30°,∴BC=2CD=100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BD=50海里,则AB=AD+BD=50+50≈193海里,则此时船锯灯塔的距离为193海里.【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方向角问题,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4.(2018·某某省某某·7分)小婷在放学路上,看到隧道上方有一块宣传“中国﹣南亚博览会”的竖直标语牌CD.她在A点测得标语牌顶端D处的仰角为42°,测得隧道底端B处的俯角为30°(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10m,隧道高6.5m(即BC=65m),求标语牌CD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42°≈0.67,cos42°≈0.74,tan42°≈0.90,≈1.73)【分析】如图作AE⊥BD于E.分别求出BE.DE,可得BD的长,再根据CD=BD﹣BC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作AE⊥BD于E.在Rt△AEB中,∵∠EAB=30°,AB=10m,∴BE=AB=5(m),AE=5(m),在Rt△ADE中,DE=AE•tan42°=7.79(m),∴BD=DE+BE=12.79(m),∴CD=BD﹣BC=12.79﹣6.5≈6.3(m),答:标语牌CD的长为6.3m.【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面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5.(2018·某某省某某·8分)图1是一辆吊车的实物图,图2是其工作示意图,AC是可以伸缩的起重臂,其转动点A离地面BD的高度AH为3.4m.当起重臂AC长度为9m,X角∠HAC 为118°时,求操作平台C离地面的高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28°≈0.47,cos28°≈0.88,tan28°≈0.53)【分析】作CE⊥BD于F,AF⊥CE于F,如图2,易得四边形AHEF为矩形,则EF=AH=3.4m,∠HAF=90°,再计算出∠CAF=28°,则在Rt△ACF中利用正弦可计算出CF,然后计算CF+EF 即可.【解答】解:作CE⊥BD于F,AF⊥CE于F,如图2,易得四边形AHEF为矩形,∴EF=AH=3.4m,∠HAF=90°,∴∠CAF=∠CAH﹣∠HAF=118°﹣90°=28°,在Rt△ACF中,∵sin∠CAF=,∴CF=9sin28°=9×0.47=4.23,∴CE=CF+EF=4.23+3.4≈7.6(m),答:操作平台C离地面的高度为7.6m.【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先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几何计算.6.(2018·某某省某某市)两栋居民楼之间的距离CD=30米,楼AC和B D均为10层,每层楼高3米.(1)上午某时刻,太阳光线G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此刻B楼的影子落在A楼的第几层?(2)当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时,B楼的影子刚好落在A楼的底部.【解答】解:(1)延长BG,交AC于点F,过F作FH⊥BD于H,由图可知,FH=CD=30m.∵∠BFH=∠α=30°.在Rt△BFH中,BH=,,答:此刻B楼的影子落在A楼的第5层;(2)连接BC\1BD=3×10=30=CD,∴∠BCD=45°,答:当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时,B楼的影子刚好落在A楼的底部.7.(2018·某某省某某市)(12.00分)如图,BC是路边坡角为30°,长为10米的一道斜坡,在坡顶灯杆CD的顶端D处有一探射灯,射出的边缘光线DA和DB与水平路面AB所成的夹角∠DAN和∠DBN分别是37°和60°(图中的点A.B.C.D.M、N均在同一平面内,CM∥AN).(1)求灯杆CD的高度;(2)求AB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sin37°≈060,cos37°≈0.80,tan37°≈0.75)【分析】(1)延长DC交AN于H.只要证明BC=CD即可;(2)在Rt△BCH中,求出BH、CH,在Rt△ADH中求出A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延长DC交AN于H.∵∠DBH=60°,∠DHB=90°,∴∠BDH=30°,∵∠CBH=30°,∴∠CBD=∠BDC=30°,∴BC=CD=10(米).(2)在Rt△BCH中,CH=BC=5,BH=5≈8.65,∴DH=15,在Rt△ADH中,AH===20,∴AB=AH﹣BH=20﹣8.65=11.4(米).【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 (2018•呼和浩特•8分)如图,一座山的一段斜坡BD的长度为600米,且这段斜坡的坡度i=1:3(沿斜坡从B到D时,其升高的高度与水平前进的距离之比).已知在地面B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3°,在斜坡D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顶A到地面BC的高度AC是多少米?(结果用含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和根式表示即可)解:作DH⊥BC于H.设AE=x.∵DH:BH=1:3,在Rt△BDH中,DH2+(3DH)2=6002,∴DH=60,BH=180,在Rt△ADE中,∵∠ADE=45°,∴DE=AE=x,∵又HC=ED,EC=DH,∴HC=x,EC=60,在Rt△ABC中,tan33°=,∴x=,∴AC=AE+EC=+60=.答:山顶A到地面BC的高度AC是米9. (2018•某某•8分)据调查,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强用所学知识对一条笔直公路上的车辆进行测速,如图所示,观测点C到公路的距离CD=200m,检测路段的起点A位于点C的南偏东60°方向上,终点B位于点C的南偏东45°方向上.一辆轿车由东向西匀速行驶,测得此车由A处行驶到B处的时间为10s.问此车是否超过了该路段16m/s的限制速度?(观测点C离地面的距离忽略不计,参考数据:≈1.41,≈1.73)【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函数得出DB,DA,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DCA=60°,∠DCB=45°,在Rt△CDB中,tan∠DCB=,解得:DB=200,在Rt△CDA中,tan∠DCA=,解得:DA=200,∴AB=DA﹣DB=200﹣200≈146米,轿车速度,答:此车没有超过了该路段16m/s的限制速度.【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函数求出AD与BD的长度,难度一般.10. (2018•莱芜•9分)在小水池旁有一盏路灯,已知支架AB的长是0.8m,A端到地面的距离AC是4m,支架AB与灯柱AC的夹角为65°.小明在水池的外沿D测得支架B端的仰角是45°,在水池的内沿E测得支架A端的仰角是50°(点C.E.D在同一直线上),求小水池的宽DE.(结果精确到0.1m)(sin65°≈0.9,cos65°≈0.4,tan50°≈1.2)【分析】过点B作BF⊥AC于F,BG⊥CD于G,根据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过点B作BF⊥AC于F,BG⊥CD于G,在Rt△BAF中,∠BAF=65°,BF=AB•sin∠×0.9=0.72,AF=AB•cos∠×0.4=0.32,∴FC=AF+AC=4.32,∵四边形FCGB是矩形,∴BG=FC=4.32,CG=BF=0.72,∵∠BDG=45°,∴∠BDG=∠GBD,∴GD=GB=4.32,∴CD=CG+GD=5.04,在Rt△ACE中,∠AEC=50°,CE=,∴≈1.7,答:小水池的宽DE为1.7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关键是本题要求学生借助仰角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11.(2018·某某某某·6分)如图,校园内有两幢高度相同的教学楼AB,CD,大楼的底部B,D在同一平面上,两幢楼之间的距离BD长为24米,小明在点E(B,E,D在一条直线上)处测得教学楼AB顶部的仰角为45°,然后沿EB方向前进8米到达点G处,测得教学楼CD 顶部的仰角为30°.已知小明的两个观测点F,H距离地面的高度均为1.6米,求教学楼AB 的高度AB长.(精确到0.1米)参考值:≈1.41,≈1.73.【解答】解:延长HF交CD于点N,延长FH交AB于点M,如右图所示,由题意可得,MB=HG=FE=ND=1.6m,HF=GE=8m,MF=BE,HN=GD,MN=BD=24m,设AM=xm,则=xm,在Rt△AFM中,MF=,在Rt△H中,HN=,∴HF=MF+HN﹣MN=x+x﹣24,即8=x+x﹣24,解得,x≈11.7,∴AB=11.7+1.6=13.3m,答:教学楼AB的高度AB长13.3m.12.(2018·某某某某·8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测出某段运河的河宽(岸沿是平行的),如图,在岸边分别选定了点A.B和点C.D,先用卷尺量得AB=160m,CD=40m,再用测角仪测得∠CAB=30°,∠DBA=60°,求该段运河的河宽(即CH 的长).【分析】过D作DE⊥AB,可得四边形CHED为矩形,由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到两对对边相等,分别在直角三角形ACH与直角三角形BDE中,设CH=DE=xm,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AH与BE,由AH+HE+EB=AB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过D作DE⊥AB,可得四边形CHED为矩形,∴HE=CD=40m,设CH=DE=xm,在Rt△BDE中,∠DBA=60°,∴BE=xm,在Rt△ACH中,∠BAC=30°,∴AH=xm,由AH+HE+EB=AB=160m,得到x+40+x=160,解得:x=30,即CH=30m,则该段运河的河宽为30m.【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答案】5【解析】【分析】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AB=5,∠BAC=45°,∴BH==5.∵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2.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是 5,点 P 是 AD 上的一动点,则 PE+PF 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10【解析】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点B关于AD对称的点为点E,连接BE交AD于P点,那么有PB=PF,PE+PF=BE最小,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P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知BE 的长为10,即PE+PF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在x轴或y轴上取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C点有ABO36__________个.【答案】8【解析】【分析】观察数轴,按照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分析可得答案.【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若以点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与x轴和y轴各有两个交点,但其中一个会与点B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若以点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同样与x轴和y轴各有两个交点,但其中一个与点A 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和y 轴各有一个交点,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3+3+2=8个.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以观察图形,得出答案.4.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若70C ∠=︒,50DAC ∠=︒ 则EB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通过ACD F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 BFD ∠=∠,AC BF =, 等量代换得BF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 BEF ∠=∠,即可得到BEF CAD ∠=∠,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ADC FDB ∠=∠,AD DF =∴ACD FDB ≅∴AC BF =, CAD F ∠=∠,C DBF ∠=∠∵AC BE =, 70C ︒∠=, 50CAD ︒∠=∴BE BF =, 70DBF ︒∠=∴50BEF F ︒∠=∠=∴180180505080EBF F BEF ︒︒︒︒︒∠=-∠-∠=--=∴807010EBD EBF DBF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已知△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E=C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EF=AB ;④12ABC AEPF S S ∆=四边形,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④【解析】试题分析:∵∠APE 、∠CPF 都是∠APF 的余角,∴∠APE=∠CPF ,∵AB=AC ,∠BAC=90°,P 是BC 中点,∴AP=CP ,∴∠PAE=∠PCF,在△APE与△CPF中,{?PAE PCFAP CPEPA FPC∠=∠=∠=∠,∴△APE≌△CPF(ASA),同理可证△APF≌△BPE,∴AE=CF,△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EPF=12S△ABC,①②④正确;而AP=12BC,当EF不是△ABC的中位线时,则EF不等于BC的一半,EF=AP,∴故③不成立.故始终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D.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腰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AB的中垂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若∠BAC=126°,则∠EAD=_____°.【答案】72°【解析】【分析】根据AB的中垂线可得BAD∠,再根据AC的中垂线可得EAC∠,再结合∠BAC=126°即可计算出∠EAD.【详解】根据AB的中垂线可得BAD∠=B根据AC的中垂线可得EAC∠=C∠18012654B C︒︒︒∠+∠=-=又126BAD DAE EAC BAC︒∠+∠+∠=∠=+C+126B DAE︒∴∠∠∠=72DA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垂线的性质,重点在于等量替换表示角度.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4AC BC ==,D 为BC 中点,E 为AC 边上一动点,连接DE ,以DE 为边并在DE 的右侧作等边DEF ∆,连接BF ,则BF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构建等边三角形BDG ,利用△BDF ≌△GDE ,转换BF=GE ,然后即可求得其最小值.【详解】以BD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DG ,连接GE ,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BDG ,等边三角形DEF∴∠BDG=∠EDF=60°,BD=GD=BG ,DE=DF=EF∴∠BDG+∠GFD=∠EDF+∠GFD ,即∠BDF=∠GDE∴△BDF ≌△GDE (SAS )∴BF=GE当GE ⊥AC 时,GE 有最小值,如图所示GE′,作DH ⊥GE′∴BF=GE= CD+12DG=2+1=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8.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格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C有________个。

数学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从5根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呢?【答案】3种【解析】三角形三条边的特性: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长度差小于第三边.根据此特性,进行组合.解:可能的组合是:①2厘米、2厘米、3厘米;②3厘米、3厘米、4厘米;③2厘米、3厘米、4厘米;可以摆3种不同的三角形.答:可以摆3种不同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三条边的特性: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长度差小于第三边.2.分别在点子图中画出锐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答案】【解析】根据它们的定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进而画出即可.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应灵活理解并掌握角的概念.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40厘米,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3:2.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答案】是15厘米,15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知三条边各占周长的,,,三角形的周长是40厘米,求出三条边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确定是什么三角形.解:40×=15(厘米),40×=15(厘米),40×=10(厘米),因有两条边相等,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答: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5厘米,15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各条边占周长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出各条边的长,然后再确定是什么三角形.4.【答案】【解析】(1)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含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据此判断;(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垂线,从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三角形的高,据此画图.解:(1)观察图形可知,第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第一个三角形下面的直角边就是图中标出的底上的高;另外两个三角形的高,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底边重合,沿重合的底边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底边对着的顶点重合,过顶点沿直角边向底画垂线段即可;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画高的能力.5.算一算.【答案】74°、53°、61°,61°.【解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即可作答.解:∠A=180°﹣31°﹣75°=74°;∠C=180°﹣90°﹣37°=53°;∠B=∠C=(180°﹣58°)÷2=61°.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是48°,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答案】42度.【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用“180°﹣90°=90°”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然后根据给出的一个锐角的度数,求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解:180°﹣90°﹣48°,=90°﹣48°,=42°;答:另一个锐角是42度.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7.一个钝角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分别是32°和63°..【答案】错误.【解析】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可知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由此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度数,即可进行判断.解:两个锐角分别是32°和63°,则: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32°﹣63°=85°,经过计算可知,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钝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灵活应用.8.三角形ABC中,∠A=70°,∠B=30°,∠C=?它是什么三角形?【答案】锐角三角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即可判断出此三角形的类型.解:因为△ABC中,∠A=70°,∠B=30°,所以∠C=180°﹣30°﹣70°=80°<9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点评: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判断三角形类型的方法,较简单.9.求下面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2=;∠C=;∠B=.【答案】40°,50°,37°.【解析】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已知其中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用减法计算;在图2中,已知其中两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用180度分别减去这两个锐角;据此解答.解:∠2=90°﹣50°=40°,∠C=180°﹣85°﹣45°=50°,∠B=90°﹣53°=37°;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0.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答案】直角三角形.【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一步直接利用按比例分配求得份数最大的角,进而按照三角形的分类解答即可.解:180×=90(度),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可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答: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按比例分配来解答问题;用到的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的含义.1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答案】40°、60°、80°.【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一步利用按比例分配直接计算得出结论即可.解:180°×=40°;180°×=60°;180°×=80°.答:这三个内角分别是40°、60°、80°.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12.围篱笆.甲乙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原因是:.【答案】乙,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即可选择正确答案.解:由三角尺的特性可知:乙种方法最牢固;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要注意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3.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钝角.【解析】如果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的2倍,,那么第三个内角就是最大角,设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是x度,则第三个角的度数就是2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可得:x+2x=180,由此求出x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解答.解:设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是x度,则第三个角的度数就是2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可得:x+2x=180,3x=180,x=60,60×2=120(度),最大的角是120度,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三角形的最大角,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确定其形状.14.量一量,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度,这是一个三角形,请你画出底边上的高.【答案】115,钝角.【解析】先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钝角的度数,即为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的度数,再根据钝角三角形的定义作出判断;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垂线,从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三角形的高,据此画出底边上的高.解:用量角器测量可知: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115度,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分类和学生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画高的作图能力.15.取4根同样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答案】错误.【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含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可知:4根同样长的火柴,不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因为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据此判断即可.解:如图:取4根同样长的火柴,如果摆出一个三角形,只能重合;点评:此题应根据三角形的含义,并结合三角形的特性进行解答.16.求下面各角的度数.∠A=∠B=∠B=∠C=∠C=.【答案】56°;48°;66°;29°.【解析】(1)因为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和34°角的和是90°,则∠A=90°﹣34°;(2)∠C和18°角、90°角组成一个平角,可以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出∠B的度数=180°﹣60°﹣∠C;(3)因为是等腰三角形,所以两个底角相等,所以∠B=∠C=(180°﹣48°)÷2;(4)∠A和119°角组成一个平角,即可求出∠A的度数,因为在直角三角形里,所以求出∠C=90°﹣∠A;据此解答即可.解:(1)∠A=90°﹣34°=56°;(2)∠C=180°﹣90°﹣18°=72°,∠B=180°﹣60°﹣72°=48°;(3)∠B=∠C=(180°﹣48°)÷2=66°;(4)∠A=180°﹣119°=61°,∠C=90°﹣61°=2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的灵活运用.17.学校要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小红准备亲自设计一个风筝.设计要求这个风筝的造型是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计算一下这个风筝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答案】顶角是36度,两个底角分别是72度.【解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再据顶角和底角的关系即可作答.解:设顶角是x度,则底角就是2x度,x+2x+2x=180,5x=180,x=36,36°×2=72°,答:这个风筝的顶角是36度,两个底角分别是72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角的度数特点.18.先量一量三角形的三条边,写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它的对称轴.【解析】通过测量可知:该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据此画出即可.解:通过测量可知:该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点评:明确等边三角形的含义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19.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有.①7厘米、5厘米、8分米②12厘米、30厘米、15厘米③3厘米、8厘米、5厘米④5米、7米、9米.【答案】①、②、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①、因为7+5<8分米,不能围成三角形;②、15+12<30,不能围成三角形;③、3+5=8,不能围成三角形;④、因为5+7>9,所以能围成三角形;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0.长5cm、6cm、11cm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正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答案】×.【解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解:因为5+6=11,所以长5cm、6cm、11cm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答案】角三角形;【解析】因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为1:2:2或1:1:2,进而根据按比例分配知识,分别求出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判断即可.解:1+1+2=4,180×=90(度),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1+2+2=5,180×=72(度),最大角为72度,是锐角,所以该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即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答: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在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2)按比例分配知识;(3)三角形的分类;22.用长度是7cm,7cm,14cm的3根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答案】错误.【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因为7+7=14,所以用长度是7cm,7cm,14cm的3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23.如图,三角形ABC中,AB=AC,AE=AD,∠BAD=30°.∠ACD=40°,那么,∠EDC=度.【答案】15.【解析】要求∠EDC,在△EDC中,只要求出∠DEC即可;要求出∠DEC,只要求出∠AED即可,在△ADE中,AD=AE,只要求出∠DAE即可解决;在△ABC中可以求出∠BAC的度数,由此可以解决问题.解:在△ABC中,AB=AC,∠C=40°,所以∠BAC=180°﹣40°×2=100°;∠DAE=100°﹣30°=70°,在△ADE中,AD=AE,所以∠AED(=180°﹣70°)÷2=55°,所以∠DEC=180°﹣55°=125°(平角的定义),所以在△EDC中,∠EDC=180°﹣40°﹣125°=15°,点评:运用逆向思维对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题步步紧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推理解答.24.最大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如果最大角是锐角,那么另外的两个角也一定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由此判断即可.解:如果最大角是锐角,那么另外的两个角也一定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所以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分类.25.表中∠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答案】40;48;45;60;80.【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即可计算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解:(1)∠3=180°﹣75°﹣65°=40°;(2)∠2=180°﹣90°﹣42°=48°;(3)∠1=180°﹣120°﹣15°=45°;(4)∠3=180°﹣60°﹣60°=60°;(5)∠2=180°﹣50°﹣50°=80°;故填表如下:26.在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顶角的4倍,顶角是度,底角是度.【答案】20,80.【解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再据顶角和底角的关系即可作答.解: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4x,则x+4x+4x=180°,9x=180°,x=20°;20°×4=80°.答:这个等腰三角形度顶角是20°,底角是8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角的度数特点.27.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或钝角.【答案】2;1.【解析】紧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解决问题.解:假设三角形中锐角的个数少于2个,那么三角形中就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钝角或直角,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的和加上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定大于180°,这就违背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所以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答: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在三角形分类中的应用.28.把一个三角形中一个20°的锐角截去,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60°..【答案】×.【解析】三角形截取一个角后,得到的是四边形,根据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剩下部分的内角和是360度.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理解一个三角形截取一个角后得到的图形的形状.29. 80°,75°,60°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答案】×.【解析】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否是180°,即可进行判断.解:80°+75°+60°=215°,点评: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进行解答即可.30.把等腰三角形对折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答案】×.【解析】把等腰三角形对折后,这个等腰三角形被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被分的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仍是180°.解:把等腰三角形对折后,这个等腰三角形被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是错误的,应是180°.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1.根据角的特点,右边是一个三角形;根据边的特点,它也是一个三角形.图中标出的三角形的高是厘米,与它对应的底是厘米.【答案】锐角,等腰,2.7,2.【解析】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进行解答,然后经过测量可以测量出高和对应底的长度.解:根据角的特点,右边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根据边的特点,它也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图中标出的三角形的高是 2.7厘米,与它对应的底 2是厘米.点评:解答此题根据锐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32.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能是直角三角形..【答案】错误.【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可知: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直角,还可以是钝角,据此判断即可.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直角,还可以是钝角;所以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特征;(2)三角形的分类.33.等边三角形又叫做三角形,每个内角都等于°.【答案】正,60.【解析】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其三个内角都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即可进行判断.解: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所以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80°÷3=60°;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那么最大的角比最小的角多度.【答案】40.【解析】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最大角就是三角形内角和的,最小角就是三角形内角和的,根据乘法的意义可列式解答.解:180°×﹣180°×,=180°×,=80°﹣40°,=4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以及按比例分配解题的能力.35.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为6cm和5cm,第三边的长度一定小于11cm..【答案】正确.【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特性可得:6﹣5<第三边<6+5,所以:1<第三边<11,即第三边的长度在1厘米~11厘米之间(不包括1厘米和11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6.红领巾有一个角,两个角.【答案】钝、锐.【解析】依据钝角和锐角的意义,即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即可进行解答.解:一条红领巾有3个角,其中有一个钝角,有两个锐角,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角的意义及分类,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37.如图,∠1=∠2,∠3=∠4,∠5=130度,那么∠A=度.【答案】80.【解析】要求∠A是多少度,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2+∠4+∠5=180°,可得出∠2+∠4=50°;然后根据在△ABC中,∠A=180°﹣50°×2,进行解答即可.解:由题意可得:∠2+∠4+∠5=180°,∠2+∠4=180°﹣130°=50°;在△ABC中,∠A=180°﹣50°×2=80°;答:∠A=80度;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进而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8.小明用同样规格的铁丝做了下面5个框架,在此几个框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左数第个.【答案】三.【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变性),进行解答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特性可知:小明用同样规格的铁丝做了下面5个框架,在此几个框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三角形,即是左数第三个;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应用.39.由于三角形具有,所以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答案】稳定性.【解析】在生产生活中三角形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成房梁,自行车架等等,主要是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由此填空即可.解: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特性.40.任何三角形最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答案】√.【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一个三角形中直角的个数最多有1个.解:由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可知,一个三角形中直角的个数最多有1个.点评: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1.无论什么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是度.【答案】180.【解析】根据三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即可作出判断.解:由三角和定理可得:无论什么三角形,其内角和就是180度;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42.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剪成三个相同的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答案】180°.【解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即可进行解答.解: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剪成三个相同的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43.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一个底角的3倍,顶角是度.【答案】108.【解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度数相等,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3x,再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出顶角的度数.解: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3x,2x+3x=180°,5x=180°,x=36°;36°×3=108°;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角的特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44.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答案】错误.【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即可解决.解:因为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5.通过如图的操作过程,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解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解本题.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46.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角分它是三角形,按边分是它是三角形.【答案】直角,等腰.【解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两个底角的和为90度;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角对等边,得出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从而问题得解.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角分它是直角三角形,按边分是它是等腰三角形;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47.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都分别知道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甲:50°、80°乙:60°、60°丙:40°、20°丁:70°、20°根据上面的信息可以知道:是锐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答案】甲、乙,丁,丙,甲,乙.【解析】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已知,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别.解:甲中第三个角:180﹣50﹣80=50°,甲是锐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乙中第三个角:180﹣60﹣60=60°,乙是锐角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丙中第三个角:180﹣40﹣20=120°,丙是钝角三角形;丁中第三个角:180﹣70﹣20=90°,丁是直角三角形;由此可知:甲、乙是锐角三角形,丁是直角三角形,丙是钝角三角形;甲是等腰三角形,乙是等边三角形;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方法.48.填一填.【答案】【解析】由图可知,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根据分析可知: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49.把“①等腰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填入图中.(填序号)【答案】【解析】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进而填入即可.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50.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分别是37度和66度,它的第三个角是,按角分是三角形.【答案】77度;锐角.【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37﹣66=77(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答:它的第三个角是77度,按角分类是锐角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51.钝角三角形中有个钝角,有个锐角.【答案】1,2.【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由此进行求解.解:钝角三角形中有 1个钝角,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剩下的两个角必定是锐角,所以有 2个锐角.点评:解决本题根据钝角三角形的含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求解.52.很多物体都有三角形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答案】稳定性.【解析】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点即可进行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很多物体都有三角形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53.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7:10,最大的内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答案】90°、直角.【解析】三个内角度数的比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即可求出最大角的度数,进而即可判断出这个三角形类别.解:180°×=90°,又因90°的角是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方法.54.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答案】180°.【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解.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55.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答案】正确.【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为180度和钝角的特点进行判断即可.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而钝角的度数大于90度,如果一个三角形内有两个钝角,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钝角特点进行判断.56.在括号内填出合适的角的度数以及理由.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度数可能是和.你这样填的理由是.【答案】50°、4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和是90°.【解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因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和是9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度数可能是50°和 4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基础题.5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其中3厘米=3厘米,有两。

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三角形与角有关的压轴题训练(解析版)(人教版)

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三角形与角有关的压轴题训练(解析版)(人教版)

三角形与角有关的压轴题训练多边形内角和(n−3602∵AMD EMF ∠=∠,180AMD FAD ADE ∠+∠+∠=︒,180E F EMF ∠+∠+∠=︒ E F ADE FAD ∴∠+∠=∠+∠∴BAF B C CDE E F ∠+∠+∠+∠+∠+∠BAD ADC B C =∠+∠+∠+∠360=; 故答案为:360°(2)如图,连接AE ,FE 交AH 于点M∴360F G H FMH ∠+∠+∠+∠=︒,180AME MAE MEA ∠+∠+∠=︒ ∵AME FMH ∠=∠∴()180360F G H MAE MEA ∠+∠+∠+︒−∠−∠=︒ ∴180MAE MEA F G H ∠+∠=∠+∠+∠−︒∵()52180540BAM B C D MED MEA MAE ∠+∠+∠+∠+∠+∠+∠=−⨯︒= ∴()180540BAM B C D MED F G H ∠+∠+∠+∠+∠+∠+∠+∠−︒= ∴540180720BAM B C D MED F G H ∠+∠+∠+∠+∠+∠+∠+∠=+︒=︒ ∴二环四边形的内角和为:720︒∵二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36036032︒=︒⨯− 二环四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60236042︒=︒⨯=︒⨯−∴二环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60521080︒⨯−=︒ ∴二环n 边形的内角和为:()3602n − 故答案为:720,1080,()3602n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对顶角、数字规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数字规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如图,ACP PCD ∠=∠,ABP PBD ∠=∠,且80A ∠=︒,120D ∠=︒,则P ∠的度数为 °.【答案】100【分析】设ACP PCD x ∠=∠=,ABP PBD y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求得1002AEC x ∠=︒−,602DEB y ∠=︒−,推得20x y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求得120P x y ∠=︒−+,将20x y =+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CP PCD x ∠=∠=,ABP PBD y ∠=∠=,如图:∵80A ∠=︒,120D ∠=︒,在ACE △中,1801808021002AEC ACE A x x ∠=︒−∠−∠=︒−︒−=︒−, 在DBE 中,1801801202602DEB DBE D y y ∠=︒−∠−∠=︒−︒−=︒−, 又∵AEC DEB ∠=∠,∴1002602x y ︒−=︒−,故20x y =+, 在DBF 中,180********DFB DBF D y y ∠=︒−∠−∠=︒−︒−=︒−, 在DBF 中,60PFC DFB y ∠=∠=︒−,()180********P PCE DFB x y x y ∠=︒−∠−∠=︒−−︒−=︒−+,将20x y =+代入可得12020100P ∠=︒−=︒;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1)如图①,你知道∠BOC=∠B+∠C+∠A的奥秘吗?请用你学过的知识予以证明;(2)如图②,设x=∠A+∠B+∠C+∠D+∠E,运用(1)中的结论填空.x=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3)如图③,一个六角星,其中∠BOD=70°,则∠A+∠B+∠C+∠D+∠E+∠F=________°.【答案】(1)证明见解析. (2)180;180;180;(3)140【分析】(1)首先延长BO交AC于点D,可得BOC=∠BDC+∠C,然后根据∠BDC=∠A+∠B,判断出∠BOC=∠B+∠C+∠A即可.(2)a、首先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1=∠A+∠B,∠2=∠C+∠D,然后根据∠1+∠2+∠E=180°,可得x=∠A+∠B+∠C+∠D+∠E=180,据此解答即可.b、首先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1=∠A+∠B,∠2=∠C+∠D,然后根据∠1+∠2+∠E=180°,可得x=∠A+∠B+∠C+∠D+∠E=180,据此解答即可.c、首先延长EA交CD于点F,EA和BC交于点G,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GFC=∠D+∠E,∠FGC=∠A+∠B,再根据∠GFC+∠FGC+∠C=180°,可得x=∠A+∠B+∠C+∠D+∠E=180°,据此解答即可.(3)根据∠BOD=70°,可得∠A+∠C+∠E=70°,∠B+∠D+∠F=70°,据此求出∠A+∠B+∠C+∠D+∠E+∠F的度数是多少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延长BO交AC于点D,则∠BOC=∠BDC+∠C,又∵∠BDC=∠A+∠B,∴∠BOC=∠B+∠C+∠A.(2)180;180;180;(3)140【点睛】(1)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ABC 中, 【变式拓展】当点E 与点A 不重合时,连接ED ,设ADE α∠=,ACB β∠=. (1)如图2,BED ∠的平分线交BD 于点O . ①当50α=︒,80β=︒时,EOD ∠=____________︒; αβ在ABC内部和点在ABC外部,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ABC中,∠=BAC∠=ABC∠=︒)C mAO平分∠=ADE∠=ACB②ADE α∠=,ACB β∠=,CDG α∴∠=,180ACG β∠=︒−,180G CDG ACG βα∴∠=︒−∠−∠=−, 180180ABG BEG G αβ∴∠+∠=︒−∠=︒+−,在ABC 内部时,令 ACB β∠=,CF 平分∠1122ACF ACB β∴∠=∠=,ADE ACF CHD ∠=∠+∠AED ∠+EF 平分F DEF ∠+∠ABC ∠+∠在ABC 外部时,令 ACB β∠=,CF 平分ACB ∠,1122ACF ACB β∴∠=∠=, 12CKB A ACF A β∴∠=∠+∠=∠+,1AED ∠=F FEK ∠+∠COD ∠= (1)如图2,一束光线DE 射到平面镜AB 上,被AB 反射到平面镜BC 上,又被BC 反射,若被射出的光线FM (与光线DE 平行,且120EFM ∠=︒,则AED =∠_______°,B ∠=______°;(2)如图3,有三块平面镜AB ,BC ,CH ,入射光线DE 与镜面AB 的夹角35AED ∠=︒,镜面BC 的夹角115B ∠=︒,当光线DE 经过平面镜AB ,BC ,CH 的三次反射后,入射光线DE 光线MN 平行时,请求出FMN ∠的度数;根据题意,AED BEF∠=∠,EFB∠120EFM∠=︒,∴180120302EFB CFM︒−︒∠=∠== ED FM∥,18012060DEF∠=︒−︒=︒,在BEF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D MN∥,ED FG MN ∴∥∥,180DEF EFG ∴∠+∠=︒,180NMF MFG ∠+∠=︒,360DEF EFM FMN ∴∠+∠+∠=︒,35AED ∠=︒,35BEF AED ∴∠=∠=︒,则180352110DEF ∠=︒−︒⨯=︒,在BEF 中,35BEF ∠=︒,115B ∠=︒,则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1803511530BFE ∠=︒−︒−︒=︒, 30MFC BFE ∴∠=∠=︒,则180302120EFM ∠=︒−︒⨯=︒,∴360120110130FMN ∠=︒−︒−︒=︒;(3)解:如图所示:由(2)知120EFM ∠=︒,130FMN ∠=︒,35BEF ∠=︒,115B ∠=︒,由于一个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在四边形FMQI 中,360FIQ EFM FMN PQM ∠+∠+∠+∠=︒,AEG BEP ∠=∠,115B ∠=︒,18011565BPE AEG AEG ∴∠=︒−︒−∠=︒−∠,则65QPF BPE AEG ∠=∠=︒−∠,()18065115QPB AEG AEG ∴∠=︒−︒−∠=︒+∠,由于一个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在四边形PBEI 中,360BEI EIP QPB B ∠+∠+∠+∠=︒,EIP FIQ ∠=∠,∴由360FIQ EFM FMN PQM ∠+∠+∠+∠=︒与360BEI EIP QPB B ∠+∠+∠+∠=︒,代入已知角度有120130360FIQ PQM ∠+︒+︒+∠=︒与35115360EIP QPB ∠+︒+∠+︒=︒,可得100QPB PQM ∠−∠=︒,(1)=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2)如图2,若AC BC BQ ⊥,平分ABC ∠交AC 于点Q ,交OC 于点P ,求证:CPQ CQP ∠∠=(3)如图3,若点A 、点B 分别在x 轴负半轴和正半轴上运动,ACB ∠的角平分线交x 轴于点N 在x 轴上,且BCM DCN ∠=∠,请补全图形,探究OCM ACN∠∠的值的变化情况,并直接写出结论BQ 平分CBA ∠,∴OBP CBQ ∠=∠,AC BC ⊥Q ,90ACB ∴∠=︒,理由:AC BC ⊥Q ,90ACB ∴∠=︒,∴90ACD BCF ∠+∠=︒,CB 平分ECF ∠,∴ECB ∠=(1)如图①,若90AOB ∠=︒,求C ∠的度数;(2)若AOB n ∠=,则C ∠=________(结果用含n 的代数表示(3)如图②,若点E 是射线OM 上一点,连接BE BF EF ,、为BOE 的角平分线.①随着点A B E 、、的移动,C ∠与BFE ∠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②过点F 作FK MN ∥交BE 于点K ,则BGO ∠,KFE ∠为BOE的角平分线,1为BOE的角平分线,定值问题在ABC 中,αC ∠=(1)当80α=︒,30β=︒时,求E ∠的度数;(2)试问E ∠与B ∠、C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试用,αβ表示E ∠,并说明理由(3)若EFB ∠与BAE ∠平分线交于点P (如图2),当点E 在AD 线上运动时,P ∠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用,αβ表示P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25︒)解:80B ∠=︒3070−︒=︒,AD 平分EF BC⊥)EDF∠= EFD∠=AD平分AP平分(1)求点C 的坐标.(2)如图2,设D 为线段OB 上一动点,当AD AC ⊥时,ODA ∠的角平分线与向延长线交于点P ,求APD ∠的度数;(点E 在x 轴的正半轴)(3)在(2)的基础上,如果将“ODA ∠的角平分线与CAE ∠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AGC S =∵()2340a b −++=,∴30a −=,40b +=,解得:3a =,4b =−,AGC S =∠,MN平分∵AN平分OAD,在ABC 中, (1)若40C ∠=︒.①求P ∠的度数;DE BC ∥AB AC 、AP平分AP平分∠−AP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即为AB或CD的垂直平分线,
则 , ,
∵正方形 的边长为4,即 ,
∴ ,
设 ,则 ,
∵正方形 的面积与 面积相等,
即 ,解得: ,
∵ 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 ,则S正方形EFGH ,
∵ , , , 全等,
∴ ,
∵正方形 的面积 , , , , 也全等,
∴ S正方形ABCD− S正方形EFGH ,
A.3B.4C.5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其边长,再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E′F的长度即可.
【详解】
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6,BD=8,
∴AB= =5,
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
A.nB.2n-1C. D.3(n+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ACD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ACD,△BDE≌△CDE,△ABE≌△ACE有3对全等三角形;图3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详解】
∵AD是∠BAC的平分线,
∵AC是∠DAB的平分线,E是AB的中点,
∴E′在AD上,且E′是AD的中点,
∵AD=AB,
∴AE=AE′,
∵F是BC的中点,
∴E′F=AB=5.
故选C.
10.如图,直线 ,点 、 分别在直线 、 上, ,若点C在直线b上, ,且直线a和b的距离为3,则线段 的长度为( )
A. B. C.3D.6
【答案】D
∴DE=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求出A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5.如图,已知△ABD和△ACD关于直线AD对称;在射线AD上取点E,连接BE, CE,如图:在射线AD上取点F连接BF, CF,如图,依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 B. C. D.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
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
∴∠AOC=180°-∠ACO-∠CAO=90°.
在等腰Rt△ABC中,AB=4,则AO=OC=2.
在Rt△AOD1中,OD1=CD1-OC=3,
∵四边形ABCD是菱形,∴DB⊥AC,且DE=EB
又∵B ,D
∴E(2,1)
∴A(2,0)
∴AD=
∴菱形ABCD的周长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点A的坐标,从而求得菱形周长.
2.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4,CD=5.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C项;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1= 的结论即可判断D项,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由于点 在 上,点E不一定是AC中点,所以 不一定相等,所以本选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
B、过点A作AG⊥BC于点G,如图,∵AB=AC,∴∠1=∠2= ,
∵ ,∴ED∥AG,∴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此发现: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故选C.
【点睛】
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6.将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 分割成如图所示的9部分,其中 , , , 全等, , , , 也全等,中间小正方形 的面积与 面积相等,且 是以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 的面积为()
A.2B. C. D.
11.对于图形的全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B.一个图形经过中心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C.一个图形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D.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答案】C
【解析】
A.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
C、∵ED∥AG,∴∠1=∠F,∠2=∠AEF,∵∠1=∠2,∴∠F=∠AEF,∴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AG⊥BC,∴∠1+∠B=90°,即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求得 的面积.
7.如图,在 中, ,点 在 上, 于点 , 的延长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中点E的位置即可对A项进行判断;
过点A作AG⊥BC于点G,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 ,易得ED∥AG,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B项;
12.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上,BD=3,DC=1,点P是AB上的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 )
A.4B.5C.6D.7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
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DC=1,BC=4,∴BD=3,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90°,∴BC′⊥BC,∠BCC′=∠BC′C=45°,∴BC=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 = =5.故选B.
【详解】
解: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
∠EAD=∠FAD
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
∴DF=DE,
又∵S△ABC=S△ABD+S△ACD,DE=2,AB=4,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ABC中,AB=AC=10,BC=12,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则DE的长为( )
B.C.一个图形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不全等,故错误,符合题意;
D.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图形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通过旋转、轴对称、平移等都可以得到与原图形全等的图形,而通过放大或缩小只能得到与原图形形状一样的图形,得不到全等图形.
【解析】
【分析】
过C作CD⊥直线a,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过C作CD⊥直线a,∴∠ADC=90°.
∵∠1=45°,∠BAC=105°,∴∠DAC=30°.
∵CD=3,∴AC=2CD=6.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AD,根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和BD=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
∵AB=AC,D为BC的中点,BC=12,
∴AD⊥BC,BD=DC=6,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 ,
∵S△ADB= ×AD×BD= ×AB×DE,
14.如图,在 , ,以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 于点 , ,再分别以 , ,为圆心,大于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作弧线 ,交 于点 .已知 , ,则 的长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基本作图方法得出AE是∠CAB的平分线,进而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C=AD,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
∴∠BAD=∠CAD.
在△ABD与△ACD中,
AB=AC,
∠BAD=∠CAD,
AD=AD,
∴△ABD≌△ACD.
∴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
同理图2中,△ABE≌△ACE,
∴BE=EC,
∵△ABD≌△ACD.
∴BD=CD,
又DE=DE,
∴△BDE≌△CDE,
∴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
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顶点 、 分别在 轴、 轴的正半轴上, , 轴,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若 ,则 的值为()
A.1B. C. D.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OA和A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C的坐标,进而求得k的
值,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顶点 、 分别在 轴、 轴的正半轴上, ,CA⊥x轴, ,

, ,
点 的坐标为 ,
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