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与录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教案:数据收集与录入

信息技术教案:数据收集与录入

数据收集与录入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二)教学内容:第4单元第1节《数据收集与录入》(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环境:极域广播系统安装office2003软件(五)课前准备:学习网站广州亚运会奖牌榜中学生身高和体重调查问卷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2.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3.掌握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2.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一系列过程,并能合理评价调查问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数据收集的意识,了解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意义;2.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意识。

(四)行为与创新: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2.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难点:1.掌握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四、内容分析:《数据收集与录入》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任务。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Excel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尤其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

五、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此年级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技能。

Excel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难点有一点悬殊,学生相对掌握起来有一点吃力。

六、教学策略分析:本节从播放亚运会闭幕视频入手,引出奖牌榜的电子表格文件,通过教师展示excel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情。

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讨论、总结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使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据收集与录入-数据的来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数据收集与录入-数据的来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第二课数据收集与录入——数据的收集金牛湖初级中学张世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的“信息识别与获取”任务。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介绍Excel软件的功能、基本操作和基本使用方法;二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尤其是使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的知识。

本单元从Word中的表格处理引入,体现出知识的延续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思考、比较和总结。

“信息识别与获取”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不断成长、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数据收集与录入的第二节课,学生在上一节课对Excel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所以谈不上任何熟练度,课前先要回顾一下,然后再引入数据的收集这一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数据的感知和分析,掌握获取数据的两种方法。

并能将其技能应用到实际当中。

2.过程与方法应用Excel有关窗口和基本操作,会填写有关表格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电子表格与word表格在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分析的优势;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在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思考出对表格数据处理的新方法,从中选出迅速快捷的最佳方案。

在合作交流中做到资源共享大家齐头并进。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什么是数据,以及数据获取的两种方法。

2.教学难点对调查问卷的掌握和编写,以及如何反馈。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演示操作、课件的指导讲述、学生探究和实践操作,■课前准备回顾上一节课Excel界面的讲述课件;学生操作的表格素材和操作要求,学生课后运用电子表格制作新的信息分析处理表格。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新课打开上一节课件,让学生回忆一下内容。

关键是Excel 的儿个常规操作。

让学生掌握Excel的几个操作。

数据收集与录入的说课稿

数据收集与录入的说课稿

数据收集与录入的说课稿一.设计思想课前设计有效的活动,精心设计上课的环节,促使每个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造就精彩而高效的课堂。

这一章内容主要讲的是数据,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而且Excel软件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易受网络、游戏等影响,因此创设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这章内容的良好的开端,我发现学生到了快毕业的时候都喜欢做一些通讯录,收集一些平时要好的朋友、同学的资料,方便今后联系,为此我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让通讯录这个活动从情境导入开始就贯穿整个课堂,为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挥,我并没有限制通讯录的统一样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通讯录的栏目,然后收集资料、输入资料等,学生都忙起来了,从表面看更像活动课,但就是在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同时通过活动学生对一些概念有了切身感受,也较易掌握。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学生间的差异,我设置了学案,同时在平时的课堂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数据收集与录入”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Excel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二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本课是第一课时初识Excel,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本课的学习对于这一章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接触到了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对一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不是很感兴趣,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特别高且乐于探索,有争强好胜心理,但学习中易受网络、游戏等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另外因各种因素,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数据的收集与教案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教案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的方法: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

2. 数据整理的方法:分类、排序、绘图等。

3. 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数据了解现象、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或问题。

2. 学生准备调查工具(如问卷、记录表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如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或多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6. 数据分析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反思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的掌握程度。

10.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培养运用数据进行分析问题的习惯。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第二步:讲授新课。

【孙梅娜】《数据收集与录入》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梅娜】《数据收集与录入》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据收集与录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来源
(2)了解excel的功能与特点
(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相关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4)学会工作簿的建立、打开、保存、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思考老师如何收集”中学生情绪现状数据”,了解数据收集的来源。

(2)学生通过完成心理测试数据录入与修改的任务以及小组竞赛活动,熟悉excel 的界面,体会并进一步自主探究excel相关概念以及录入、修改数据的相关操作技巧。

(3)通过excel软件功能的展示以及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

在竞赛活动中,能够增强自主探究、合作互助、集体荣誉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行和列等概念。

(2)数据的输入与修改(选定、插入、删除、清除、数据移动等)
2.教学难点: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及数据的修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演示、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据整理。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

2. 学习如何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1. 数据整理的方法。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物品,让学生进行投票,收集学生的意见或偏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

二、数据收集(15分钟)1. 教师介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或主题,使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3. 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调查,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调查。

三、数据整理(20分钟)1.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表格或图表中,可以使用Excel或手工绘制图表。

2. 学生学习并运用合适的图表形式,如柱状图、折线图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四、数据分析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2. 学生总结数据的特点和规律,从中得出结论。

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整理好的数据,分享自己的数据分析和总结。

2.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并回答关于数据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并整理到表格中。

2. 学生选择适当的图表形式,将数据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1. 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情况。

2. 检查学生整理数据和展示数据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数据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4.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收集与录入教案1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收集与录入教案1
尝试回答:P52 Excel表格中
1、“张军”所在的行和列?
2、“15”所在单元格名称?
板书:1.2 Excel的基本操作
自学操作:P53
(1)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保存数据
实践学习:制作自己的通讯录并输入Excel中,编辑修改后,以“通讯录”为文件名保存在桌面。
探究学习:
(1)在Excel中可用多种方法选定操作对象。动手尝试一下,并填写P53表格。
教学
用具
北京奥运会.doc通讯录.xls、教学课件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情境导入: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宏伟的开幕式、精彩的赛事让我们激动、自豪,我国运动健儿为我们赢得了很多的荣誉。我们通过各个赛事的奖牌榜,及时了解到各个国家获奖情况。
展示:两张关于“北京奥运会部分国家奖牌榜”的表格
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并输入EXCEL




第4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1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第1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北京奥运会.doc
1、初识EXCEL
1.1 EXCEL的基本概念
EXCEL窗口界面
EXCEL基本概念
1.2EXCEL基本操作
(1)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保存文件
探究学习:课件展示(略)




在已经学习word的基础上学习EXCEL,学习得心应手,实践、自学Excel成为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情境导入教学、Word和Excel处理数据的比较,体现出Excel处理数据的便捷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数据收集与录入

数据收集与录入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②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③掌握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②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一系列过程,并能合理评价调查问卷。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增强数据收集的意识,了解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意义;②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意识。

二、教学重点①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②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内容分析:《数据收集与录入》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任务。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Excel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二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尤其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

五、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此年级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技能,并且也学过了word软件。

Excel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难点有一点悬殊,学生相对掌握起来有一点吃力。

本节从word中的表格处理进行引入,体现知识的延续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思考、比较和总结。

六、教学策略分析: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讨论、总结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使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数据的来源”部分内容,教师要有效的通过情景导入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索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问题,通过模仿、设计、评价的活动方式,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开展调查获取数据。

七、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1、观察多哈亚运会奖牌榜,思考如何计算各国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并进行排名。

2、学生尝试做一做,讨论完成。

3、教师演示在Excel中的求和、排序等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收集与录入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与录入”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一节的内容。

“数据”非常重要,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而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数据,并且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收集,并建立表格是以后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分析的基础。

认识Excel 软件,学会在Excel中输入表格,编辑表格是本课的操作重点。

因此,本节课设计这样的任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分析应该收集哪些数据。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表格查询收集数据,然后建立表格,并且完成相应的编辑表格操作。

■学情分析
根据问题,围绕问题选择数据进行收集。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问题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他们熟悉的题材。

考虑到这一点,我选择了挑选书包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

Excel软件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有了前面学习Word软件的经验,有些相同类似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不需要讲解。

针对Excel软件的不同处,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据分析统计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如何选择需要收集的数据。

3、掌握一定的收集数据的方法。

4、掌握在Excel中输入数据,建立表格,编辑表格的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挑选书包的任务,掌握围绕问题需求,选择需要收集的数据的方法。

2、通过提供的表格,查询数据,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3、通过书包参数比较表格的建立编辑,掌握建立表格,编辑表格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据的重要性。

(四)行为与创新
1、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能运用:问题出现---收集相关数据---数据统计分析的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表格建立,表格编辑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如何选择需要收集的数据,并且收集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目标教学、自学探究、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