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长城》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长城》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
17《长城》
上课时间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精炼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部分(4):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四、研读长城特点
1.远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读第一段,用横线划出体现长城特点的词语,说说为什么。
A长
①找出能感受到长的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要是让我们班的某某去走估计要走3年呢,你想说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习
环节
学习预案
课前复备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远到近长城的样子,从远处和近处看,长城分别有怎样的特点?(长,高大坚固)
二、品读段三
1.体会过渡句
(1)我们学习长城的样子,而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作者产生的联想,作者是怎样自然地把两句话连起来的呢?请你划出来。
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那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1.师布置小组合作读书要求,引导学生倾听、评价、纠错。
2.小组合作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二)交流反馈
第一部分(1):远看长城给人以整体印象,概括了长城长的特点。
第二部分(2):近看长城,具体介绍了长春的构造特点。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3. 熟悉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演变;2. 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3.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4.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长城的历史研究;2. 长城修复和保护的技术细节。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长城模型或图片资料;3. 长城保护和修复案例资料;4. 学生合作小组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通过展示长城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长城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介绍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3. 知识拓展: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城相关主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互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展示长城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六、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长城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长城的实际情况;2. 开展书写长城题材作文比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训学生参与志愿者长城保护计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作业布置1. 阅读长城相关资料,准备小组研究报告;2. 完成长城修复方案设计,展示在班级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愿本教案设计对您备课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封面范本)设计主题:《长城》教学设计学科:学校:授课教师:日期:二〇年月日(内容范本)《长城》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

但技能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3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二、图文对照感受读--感知长城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 、看第一幅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 、看第二幅图,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教案:《长城》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保护工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吗?”并给出正确答案。

2. 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如何建造以及其作用。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

3. 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重点了解长城的保护工作,例如政府的投入、志愿者的参与等。

4. 阅读理解:让学生读一篇有关长城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城的保护意义。

5. 提高能力:给学生展示一幅长城的图片,并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长城的作文。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评。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强调长城保护对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资源准备1. 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源2. 与长城相关的文章3. 学生作文展示的板书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作文,并修正优化。

2. 将作文分享给家人朋友,并介绍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长城的历史和保护工作。

通过小组和个人的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长城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方面的讲解不够充分,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

七、课堂延伸1. 深入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长城有关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如长城的制高点、长城上的文物等。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调查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

2. 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长城景区,亲身感受长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

长城教案初中语文

长城教案初中语文

长城教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长城》。

(2)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信息,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长城的认识。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长城》。

(2)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信息,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诗词。

(2)深入领会长城的象征意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城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长城》,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详细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领会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炼信息,编写关于长城的短文。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

6.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长城》。

2. 深入研究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长城的作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崇、峻”等 10 个生字,会写“堡、垒”等 13 个字。

能正确读写“长城、蜿蜒”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语句。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理解长城在当时的历史作用和现代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长城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长城)你们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理解词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长城的哪些方面?(三)精读课文,感悟长城的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2)交流:“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句话把长城比作长龙,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长和蜿蜒的特点。

(3)指导朗读,读出长城的长和蜿蜒。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长城的哪些部分?它们有什么特点?(2)交流:长城由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等部分组成。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长城的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学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长城长》视频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看懂插图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背景图。

2、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3、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依次出示三句话,教师激情诵读:同学们,不要以为这是三位普通游客的搪塞之语,你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大屏幕依次出示三位人名)之口。

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4、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研读专题:长城“奇”在何处?即: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长城》教案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长城》教案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长城》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4、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树立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3、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1、师: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前7、8世纪就开始建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

它分布在我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长达2万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它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工程。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长城。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2、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长城。

3、师总结:是的,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二、初读课文,了解观察顺序1、初读课文,发现观察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师: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长城上走走,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好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了全文你有那些收获或是疑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长城的?(从远到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那第三段写什么?(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修筑长城)三、观察远景,感受雄伟。

1、大家看这幅图,试用一句话来描述。

(提示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更吸引力。

)这张图是在飞机上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出长城的大概样貌。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

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处看的模样。

(远看: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长城》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如何指导同学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总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
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绚烂文化。

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板书:略]
考虑: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资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送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考虑: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同学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望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