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脚手架施工方案
碗扣式墩身外排脚手架施工方案

碗扣式墩身外排脚手架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在进行碗扣式墩身外排脚手架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确认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和承重能力,确保施工安全。
2.准备好所需的碗扣式脚手架材料和工具,包括主立杆、横杆、斜杆、
底座等。
3.制定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检查所有脚手架构件的质量和完整性,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
隐患。
二、脚手架搭设
根据碗扣式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脚手架搭设,主要步骤如下:
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脚手架的基本尺寸和高度。
2.铺设脚手架的底座,确保底座平稳牢固。
3.安装主立杆和横杆,组装成脚手架的主体结构。
4.根据需要安装斜杆和水平支撑,加固脚手架的稳定性。
5.检查脚手架的安装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三、施工注意事项
在进行碗扣式墩身外排脚手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脚手架搭设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承重能力满足施工要求。
2.定期检查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在脚手架上作业时,佩戴好安全带和安全帽,确保人员安全。
4.禁止在脚手架上施工的过程中聚集人员,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5.施工完成后,及时拆除脚手架,确保周围环境清洁整洁。
四、施工总结
碗扣式墩身外排脚手架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脚手架搭设和注意事项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时刻关注安全问题,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保障。
桥墩脚手架方案(带受力计算)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目的1.1 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贵广铁路建设“六位一体”管理制度体系;11、梅坑大桥设计图纸。
1.2 编制目的为保证梅坑大桥墩台施工安全,特编制此方案。
1.3 使用范围本方案至适用于梅坑大桥墩台脚手架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梅坑大桥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怀城镇境内,桥址处为低山丘陵地貌,植被发育,主要植被有竹等。
两侧山坡桥台附近各有民房一处;山谷中地势较平坦,多为水田,有土路紧靠小里程侧山坡坡脚穿越山谷。
桥址于GDK663+878.9~GDK663+872.8处跨越土路(乡村道路),路面宽4m,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85度。
桥址于GDK663+918.7~GDK663+916.7处跨越跨越沟,水沟宽2.5m,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109度。
本桥为双线桥,位于曲线上,线间距4.8 m,梅坑大桥全长167.37m,中心里程DK663+924.505,孔跨布置为4-32.0m+1-24.0m组合箱梁,全桥共4墩2台。
全桥所有基础均为钻孔桩基础,承台为埋入式低承台,桥墩为双线圆端形实体桥墩,桥台为双线矩形空心桥台。
本方案的主要内容:脚手架的方案选择,材料选择,施工流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2.1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1) 2素填土、种植土,浅黄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砂岩风化土及碎石;(2) 3-2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以黏粉粒为主,含少量砂粒,σ=150Kpa;(2) 8-1中砂:浅灰色,饱和,稍密,岩芯呈潵粒~团块状,分选性一般,σ=150Kpa;(2) 9-2粗砂:棕黄色,饱和,稍密,岩芯呈团块状,分选性差,σ=200Kpa;(2) 15-1粗角砾土:黄灰色,饱和,中密,成分主要为石英,σ=300Kpa;(3) 1-3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以黏粉粒为主,含少量砂粒,σ=180Kpa;(31) 3-1细砂岩:全风化,灰黄色、紫红色,细砂状结构,岩芯成砂土状,手捏易碎,σ=250Kpa;(31) 3-2细砂岩:强风化,灰黄色,细砂状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岩石风化强烈,岩芯成碎块状为主,少量柱状,σ=400Kpa;(31) 3-3细砂岩:青灰色,细砂状结构,钙质胶结,岩芯以柱状,岩石硬,锤击声脆,σ=800Kpa。
墩、台身施工方案

墩、台身施工方案一、墩、台身工程概况本标段墩柱分1.8米、1.5米、1.3米三种形式,共计126个;本标段台身分柱式台、肋板台、U台、重力式桥台4种形式。
二、施工方案(1)根据墩柱柱身的截面形式、类型及数量,从确保墩柱的外观质量与施工工期考虑,墩柱模板均采取定型设计、工厂加工。
且每套模板按从底至顶定型配套加工,进行流水作业。
(2)模板均采用板厚6mm 的优质钢板,在工厂精确加工,并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才运抵现场使用。
(3)采用钢管碗扣式脚手架,集中拌和混凝土。
用吊车浇注对墩身高度小于IOm 者一次连续浇注成型对墩身高度大于IOm者采取分次浇注。
三、施工工艺流程图四、场地清理(1)、清基:墩柱施工前,凿除系梁顶面浮浆、泥土并冲洗干净,不留积水,整修连接钢筋。
(2)、测量放线:①、先根据主线各墩的设计位置,对原设计网点进行加密,补充施工需要的控制桩、水准点。
②、用全站仪精确测定出其墩柱中心,然后在基础顶面放出墩(台)柱纵横中心线(十字线)和模板外轮廓线的准确位置,并同时定出墩柱模板位置的控制点。
③、横向中心线在墩台每侧至少埋设两个定位桩,间距不少于30m;纵向中心线视地形也埋设不少于两个定位桩,间距30~100m o施工时各桩都应清楚编号,涂上各色油漆,醒目、牢固。
④、水准点联测按四等进行控制。
施测时,控制水平测量视线长度,前视、后视的距离应大致相等,提高观测精度。
⑤、确保支承垫石的高程误差≤2mm°施测时,还应注意校核,确保墩柱及跨距准确无误后,才能绑扎钢筋、立模。
⑥、在施工过程中应测定并经常检查浇注和安装部分的位置和标高,并严格按要求作出测量记录和结论,如超过允许偏差时,分析原因,并予以补救和改正。
五、钢筋工程(1)钢筋在进场前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品进场。
进场的钢筋全部堆放在钢筋棚内,在钢筋加工厂内加工。
(2)钢筋在加工前先进行调直和清除污锈,然后按设计要求下料加工。
(3)钢筋的接头采用对焊,直径超过25mm的钢筋采用机械联接。
墩身专项施工方案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第四合同段墩身施工方案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七月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第四合同段墩身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七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概述 22。
1工程概述 22.2工程概况 23施工工艺 44墩身主要施工方法 54。
1 施工准备 54.1。
1 施工起吊设备 54.1。
2 混凝土浇筑设备 5 4.1。
3 窜筒准备 54。
2 测量放线 54.3 脚手架搭设 54。
4 钢筋工程 54.4。
1 钢筋原材料 64。
4。
2 钢筋的加工、绑扎 64.4。
3 钢筋的加工质量要求 64.5 模板工程 74.5。
1 模板结构 74.5.2 模板拼装 84.5。
3 模板调节、加固 84.5。
4 砼保护层 84。
5。
6 模板施工的注意事项 94.5。
7 模板加工及安装质量要求 9 4.6 混凝土工程 94。
6.1浇筑前准备 94。
6。
2 混凝土浇筑 104。
7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及修饰 10 4。
8墩身质量检验 115质量保证措施 116安全保证措施 136.1 施工安全 136.2 起重安全 136。
3 施工现场安全 147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48进度、资源计划 158.1 进度计划 158。
2 材料计划 158.3 机械计划 168.4 人员计划 16墩身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4合同东苕溪大桥施工图设计-第一册总体、缆索系统、桥塔》(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11年5月);2)、《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第4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11年3月);3)、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施工招标文件;4)、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导则、规程、办法等,主要有:(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4)《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5)、浙江省相关单位批准的有关文件等.2概述2.1工程概述湖州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位于湖州市区范围内,主要功能是连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和申嘉湖高速公路、104国道和318国道,加强高速公路与市区交通的更好连接,路线总长15.415km。
桥梁墩身(桥台)施工盘扣式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

桥梁墩身(桥台)施工钢管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墩身施工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搭设方案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设计图纸等。
二、脚手架搭设材料要求1)脚手架各种杆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3号钢焊接钢管,使用生产厂家合格的产品并持有合格证,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钢的规定,用于立杆、大横杆、斜杆的钢管长度为4-6米,小横杆、拉结杆2.1-2.3米,使用的钢管不得弯曲、变形、开焊、裂纹等缺陷,并涂防锈漆作防腐处理,不合格的钢管决不允许使用。
2)扣件使用生产厂家合格的产品,并持有产品合格证,扣件锻铸铁的技术性能符合《钢管脚手架》GB15831-1995规定的要求,对使用的扣件要全数进行检查,不得有气孔、砂眼、裂纹、滑丝等缺陷。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要严格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的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扣件的活动部位转动灵活,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要小于1mm,扣件螺栓的拧紧力距达60N*M时扣件不得破坏。
2)作业平台上的脚手板(平台铺板)采用5cm厚落叶松,宽度为30cm,或结实的竹跳板,凡是腐朽、扭曲、斜纹、破裂和大横透疥者不得使用。
三、脚手架搭设技术措施1、施工准备1)在脚手架搭设之前,由工地技术负责人依脚手架搭拆方案向专业班组长逐段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履行交底签字手续,各持一份,互相监督,由专业班组长向操作人员进行班前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入档。
2)按对脚手架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要求,对使用的材料进行全数检查、验收,方准进场使用,并进入现场后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3)搭拆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劳动部门培训合格发证,持证上岗。
2、脚手架的基础脚手架立杆均搭设在承台砼上,保证脚手架基础稳定、牢固,承台上放置钢底座,钢底座上放置立杆,之后按设计的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定位,铺设木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
墩身专项施工方案

墩身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墩身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桥梁的承载和传递荷载的功能。
在桥梁施工中,墩身的施工方案对于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墩身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介绍墩身专项施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墩身施工方法。
二、施工准备工作1. 资料准备:收集相关的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明确墩身的尺寸、形状和施工工艺等。
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3. 施工设备准备:检查和维护施工所需的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模板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墩身施工步骤1. 测量定位: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测量工具对墩身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确保施工位置准确无误。
2.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和安装墩身模板,保证模板的稳固和准确度。
3. 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按照预定的钢筋数量、直径和布置要求,进行墩身钢筋的构造和绑扎。
4. 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调制好的混凝土通过泵送或人工的方式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5. 养护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墩身进行养护处理,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质量控制:对墩身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技术要求。
3. 环境保护:施工现场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噪音、粉尘和废物排放,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污染。
4. 施工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的紧凑和有效。
5. 施工记录和总结: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数据,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五、总结墩身专项施工方案在桥梁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桥梁墩身脚手架施工方案

桥梁墩身脚手架施工方案吕泽民一:编制依据:1、根据《新建铁路杭州至宁波客运专线桐国园大桥施工图》,《新建铁路杭州至宁波客运专线宁波特大桥施工图》。
2、根据《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技术规程》。
3、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4、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5、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一、主要方案:本工程脚手架使用分:墩身外脚手架、施工通道脚手架。
脚手架采用扣件式双排落地脚手架,要求满足墩身及墩帽。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要求:1、双排落地脚手架搭设的主要数据:1)、内外立杆距0.9m,立杆纵距1.2m。
2)、大横杆步距1.5m。
3)、内立杆距横板外边0.4m,小横杆端头距模板0.2m。
4)、小横杆间距按立杆间距。
5)、垫木上30cm处设扫地杆(纵横)。
6)、护身栏杆不小于1.2m高,加设踢脚板。
7)、四面设剪刀撑,每3—4步设一道,上下连续设置,高度超过6m设双剪刀撑,并设7—9mm钢丝四面缆风。
8)、低于6m以下墩台身,四面设抛撑。
9)、上、下施工通道因地制宜,坡度不小于1:2。
10)、通道两侧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2m,并加设踢脚板,中间加设防护纵向杆件。
11)、通道面层应满铺,并加设防滑条,板与板用扒钉连接,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3cm,宽度不小于20cm,材质应符合要求。
12)、内立杆高度应视地面至托盘底部高度确定。
2、脚手架计算书1)、搭设高度H=13.5米(取最大高度,26排),步距h=1.5米,立杆纵距la=1.2米,立杆横距lb=0.9米,连墙件为2步3跨设置,脚手板为毛竹片,按同时铺设7排计算,同时作业层数n1=1。
脚手架材质选用φ48×3.5钢管,截面面积A=489mm2,截面模量W=5.08×103mm3,回转半径i=15.8mm,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基本风压值ω0=0.5kN/m2,计算时忽略雪荷载等。
高墩施工方案(脚手架)

高墩施工方案(脚手架)
施工单位需要在高墩工程中使用脚手架搭设,以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本文将介绍高墩施工中脚手架搭设的方案设计和注意事项。
设计方案
1. 脚手架选择
在高墩施工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专业搭建脚手架设备。
脚手架应具备承重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确保在高墩施工中能够安全使用。
2. 基础支撑
在搭设脚手架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基情况,选择坚固的基础支撑,确保其稳定性。
在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厚承台等。
3. 结构设计
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应注意搭设脚手架时的梁柱连接,确保连接牢固,承受住高墩施工中的荷载。
4. 安全措施
在高墩施工中,安全第一。
搭设脚手架时应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常规安全措施包括搭设安全带、设置防护栏杆等。
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
在高墩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脚手架的安全。
2. 防风措施
在高墩地区施工时,需注意加强防风措施。
脚手架搭设要考虑风的影响,采取固定措施,防止风力对脚手架的影响。
3. 环境适应
考虑到高墩地区的气候特点,脚手架设计应考虑气候适应性,确保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
总的来说,高墩施工中脚手架的搭建方案设计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操作,并注意安全和环境因素,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材料准备及质量要求 (1)4、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 (3)4.1、施工工序 (3)4.2、支架布置 (3)4.2.1、支架布置 (3)4.2.2、转折爬梯 (4)4.3、搭设的技术要求 (5)4.3.1、地基处理与垫木板安放 (5)4.3.2、杆件搭设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5)4.3.3、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 (6)4.3.4、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6)4.3.5、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 (6)5、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 (10)5.1、施工工序 (10)5.2、支架布置 (11)5.2.1、支架布置 (11)5.2.2、转折爬梯 (13)5.3、搭设的技术要求 (13)5.3.1、地基处理与垫木板安放 (13)5.3.2、杆件搭设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3)5.3.3、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 (15)5.3.4、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15)5.3.5、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 (16)6、架子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20)6.1、架子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20)6.2、人员素质要求 (21)6.3、劳保用品要求 (22)7、脚手架搭设安全注意事项 (23)8、脚手架拆除安全注意事项 (24)9、应急处置 (25)9.1、危险源分析 (25)9.2、安全措施 (25)9.3、应急预案 (27)1、编制目的明确墩身脚手架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墩身施工,实现墩身施工安全及标准化的要求。
##########站前######标项目经理部#####分部施工的颍上特大桥DK######6-DK2#########9,全长####8km。
颍上特大桥墩台共####个墩台,高度5m-13.5m,最高墩位为4#墩,高13.5m,其中墩帽3m。
针对我分部特大桥的墩身现状,脚手架最高搭设高度达14.5m。
墩身外侧采用双排承插型盘式脚手架围绕墩身一周,脚手架十米以上外围满拉安全网,竖向每一层作业面满铺脚手板。
2、编制依据《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碳素结构钢》(GB/T700)《可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承插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3、材料准备及质量要求1、盘扣式脚手架立杆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345A钢,水平杆采用性能稍差的Q235B钢,其力学性能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中Q345A和Q235B钢的规定。
每批杆件进场时,要有材质检验合格证。
扣件式脚手架钢管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3号)钢,其力学性能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钢的规定。
每批钢管进场时,要有材质检验合格证。
2、盘扣式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60mm,壁厚3.2mm的各型钢。
立杆、水平杆的最大长度为3m,小横杆长度1.5m,斜杆最大3m*1.5m。
立杆每0.5m 间距设有圆盘。
扣件式脚手架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
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最大长度为6.5m,小横杆长度1.5m。
3、盘扣式脚手架楔形插销外表面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锤击后自锁,抗拔力大于3kN。
根据《可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的规定,扣件式脚手架的扣件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造。
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浇冒口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
4、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5、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小于1mm。
6、杆件扣件加工时表面已经镀锌处理,防止生锈。
7、脚手板部分采用杉木制作,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大于等于200mm,长度为4-6m,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木结构设计规定》(GBJ5—88)中对II级木材的规定,不得有开裂、腐朽。
部分采用镀锌钢跳板,防燃、防锈蚀。
8、杆件及圆盘、扣件报废标准:钢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圆盘、扣件有脆裂、变形、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
4、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4.1、施工工序一般工艺流程如下:承台表面清理和承台外基坑处理回填→定位设置通长垫板、底座→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扫地杆→立杆→纵、横向横杆→外斜杆/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支搭安全网→检查验收。
4.2、支架布置4.2.1、支架布置桥墩脚手架主要用于安装钢筋使用和浇筑混凝土通道,严禁施工时与墩台身模板相连。
墩身支架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具有节约木材,经久耐用,装拆方便,连接牢固,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钢管规格采用外径60mm、壁厚3.2mm的Q345钢管,整个脚手架系统由立杆、纵横水平杆、斜杆,脚手板、栏杆组成。
立杆通过立杆连接套管连接,纵向设长水平杆连系,并设置斜杆以增强稳定性。
在顶部横向水平杆上设短水平横杆,上铺脚手板。
脚手架布置要求如下:内层脚手架距墩身边界纵桥向为0.5m,横桥向0.3m。
内层脚手架与外层脚手架距离为1.0m。
立杆的间距根据具体尺寸调整,横桥向间距为1.5m,纵桥向间距为1.5米,横杆层步距均为1.5m。
要求脚手架搭设高度(仅保留外侧排架部分)高于顶帽1.0m,内层与顶帽平齐,与顶帽同一高度处设置横杆,用于沿顶帽四周铺设工作平台,采用竹夹板满铺。
立杆垂直度偏差在20mm以内。
高墩身四个方向还应设置缆风绳。
支架搭设布置示意图如下:4.2.2、转折爬梯上人转折爬梯的宽度不得小于1米,坡度(高:长)为1:3为宜。
要求在爬架间设置转折爬梯,转折2~3次到达顶帽,转折处设置1m×1m休息平台(木板满铺),爬梯进口为临便道侧,爬梯台阶高度0.2m,爬梯采用木板,牢固固定于下方脚手架。
脚手板上应钉防滑条,防滑条厚度0.02~0.03m,间隔不大于0.3m。
爬梯两侧要搭设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防护栏杆1.2m,安全网必须绑扎牢固。
架体外侧满设竖向斜杆。
4.3、搭设的技术要求4.3.1、地基处理与垫木板安放(1)脚手架采用双排脚手架搭设在承台上,脚手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木板。
如承台面积不能保证脚手架搭设要求时,对承台外的基坑回填素土,要求层层夯实,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并在垂直承台方向铺设木板,木板厚度30mm,保证脚手架基础稳定、牢固。
同时,在脚手架外侧1m处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脚手架基础。
(2)脚手架的排距按要求进行放线、定位;然后铺设垫板和安放底座,注意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设在土层地基的垫板长度不能少于两跨。
(3)部分地基高差较大,利用立杆0.5m的节点位差配合可调底座进行调整,4.3.2、杆件搭设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模板支架搭设根据立杆放置可调底座,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斜杆的顺序搭设,形成基本的架体单元,再以此扩展搭设成整体支架体系。
(2)可调底座和土层基础上垫板必须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保持水平。
垫板平整、无翘曲,发现开裂垫板应立即更换,不得采用。
(3)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不小于75mm,当模板支架高度大于8m时,错开高度不小于500mm。
(4)水平杆扣接头与连接盘的插销要用铁锤打击紧密至规定插入深度的刻度线。
(5)每搭设完一步支模架后,要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立杆的垂直偏差不能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并且不能大于50mm。
4.3.3、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1)、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铺设木板:板宽为20cm,里外立杆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
(2)、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墩身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脚手片须用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 点,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片,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4.3.4、防护栏杆和安全网(1)、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0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 道,高度分别在每层作业面的立杆的0.5m和1.0m的盘口节点处布置。
(2)、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内侧。
(3)四周的作业平台和全段的上人转折楼梯的下底面在钢管上系牢安全网,防止人和物的坠落。
(4)选用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
4.3.5、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1)承载能力计算分析和基本数据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承插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中5.1.3条规定,脚手架应进行以下计算:1)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考虑风荷载时,按照压弯杆件计算;2)纵横向水平杆的承载力计算;3)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受弯构件还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应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由于纵向和横向水平杆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55mm,立杆稳定性验算不考虑偏心距的影响。
计算需用的基本数据:Q345钢的强度设计值f=300N/mm2;弹性模量E=206000N/mm2;纵向、横向水平杆容许挠度l/150或10mm,取[v]=10mm;立杆容许长细比[λ]=210;其他杆件的压杆[λ]=230;拉杆[λ]=350;钢制脚手板自重:0.30kN/m2;栏杆、挡脚板线荷载:0.14kN/m;活荷载:按均布荷载3.5kN/m2(包括施工人员和材料);风荷载:W=W0*k*k2(其中W0是基本风压查表,取0.4kN/m2,k取k1=0.6;k2=1.23);钢管截面特性:截面积A=5.71cm2,惯性矩I=23.10cm4,截面模量W=7.7cm3,回转半径i=2.01cm,查表;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变形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2)立杆稳定性计算:(考虑风荷载)立杆la=1.5m,立杆lb=1.5m,步距h=1.5m。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为0.2060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