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2张ppt)

米隆《掷铁饼者》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 庙重要性在于,全世 界介绍希腊的图片, 如果只有一幅,那一 定是它;如果有一本, 那封面也必然是它。 至少在形态上,它是 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
——余秋雨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古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材料1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 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 对象是社会、人生。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2.成就 (1)哲学 ①背景:
A、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 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B、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 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②代表:“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 “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 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 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认识你 自己”。 柏拉图: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 倍的无知。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 希腊文化高度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时期。
“古典时代”指古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 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古风时代” 此前的城邦制度形成阶 段(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被称为。
人们将希腊城邦时代至罗马帝国时代 创造的文明统称为西方世界的“古典文 明”,以区别于中古时期的西欧文明。
能力提升
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经济: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2)地理: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繁荣的工 商业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 (3)政治: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繁荣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 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4)外部: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5)个人: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互相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继承了北宋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 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 。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国际影响:
④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 一次吗?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 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 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 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 像水源头一样。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阅读古圣先 贤的经典。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
A.具有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
B.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 C.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A
D.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实战演练
3.《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
款是对古代习惯法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
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宗教 特征
天主教
以基督教文明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代表文化
《圣经》
东正教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 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 的文化
《罗马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世界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后 文化的 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 影响 革命奠 定了必要的基础
拜占庭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 明传承的纽带,保存延续了古典希腊、 罗马的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 运动的兴起
——盛文林《西方历史的源头:古希腊文明》思考:结 合史料原和因所:学①知古识希分腊析的古自希然腊地文理化环繁境荣推的动原了因海。外说贸明易什和么殖道民理活?动(历的史发解展释,、繁唯荣物的史工观商)业为
其提供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③古希腊各 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④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⑤许多名 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解光云《世界文化史》史料二 毫无疑问,古希腊文明是对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明之一,这种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希腊文明首先体现在其政治领域。古希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城邦。尽 管古希腊城邦规模小,人口也不多,但却是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就是在这些小小的政治实 体的基础上,产生了古希腊文明。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学习目的】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

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呼吁君臣平等
黄宗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 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 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生平简介
思想及其影响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三、明清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 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 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 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 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 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 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 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 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2020·广东广州二模·27)古代有学者认为, 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 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 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2:“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 低”(《焚书》)”;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02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02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二单元分别介绍了古代西亚、北非文化、古代西欧文化、南亚文化、东亚文化和美洲文化。

本课主要讲授了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5世纪欧洲文化的基本发展脉络。

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第一子目介绍了古希腊哲学、文学、建筑、史学成就和古罗马的法律、建筑、立法成就等。

第二子目介绍了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兴起及发展和中世纪的文学成就。

客观评价了中古时期西欧文化在继承、保存古典文化方面的贡献。

第三子目介绍了拜占庭帝国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及俄罗斯文化对拜占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分析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点及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文化的形成,分析西欧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了解拜占庭文化,分析拜占庭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4.了解俄罗斯的形成,分析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表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东正教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表现与作用。

理解欧洲文化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帕特农神庙》和《罗马万神殿》图片,通过图信息可知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1)概况①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

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背景(1)明代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理学走向极端,束缚人们的思想。

(2)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1)挑战理学正统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挑战孔子的至尊地位: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文学创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背景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三次思想活跃局面。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2.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3.著作《明夷待访录》。

4.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3)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主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和批判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1)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

(2)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哲学发展的顶峰。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张(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3)对“官”进行猛烈抨击,认为“难治者,非民也,官也”;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思想评价(1)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
思想上: 明清文化专制、理 学仍占统治地位李贽的离经叛道 李贽,明末思想家。别号温 陵居士、百泉居士。为官期间, 他目睹朝廷腐败,常与上司争 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 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的艰难, 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 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 “道”。主要著作有《初潭集》 《焚书》《藏书》等。 76岁时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在 狱中自杀身亡。其著作多次遭禁毁,但仍流传于世。
材料三;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 何心隐论》 材料四: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 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 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 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结合教材,根据以上材料,概 括出李贽有怎样的思想主张? 我们怎样看待他的思想。
【例2】(2009广东澄海)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 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 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 物组合与材料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思考:结合教材,根据以上材料,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其未得之 (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 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 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 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 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 儒家思想
课标 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本课探究:
• • • • • • • 探究一:明清儒学活跃的历史背景 探究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的离经叛道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4、王夫之倡导经世致用 探究三、明清之际儒学的影响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时相对的.
政治思想:主旨是“循 天下之公”,深刻揭露 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 私产的作法;反对专制
探究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 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 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 1.(08广东单科)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 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 2、(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 3.(2007广东广雅中学9月)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 斯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代表作《国富 论》中他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 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C.“工商皆民生之本”
明清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问题探究: 为什么中国的 民主批判思想 没能实现社会 的转型?
1.经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 济: 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 的物质基础。 治: 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 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 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2.政
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 3.思想文化: 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 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 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 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思考:结合教材,根据左边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 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 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权,以 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 各治其事。 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 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 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 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 宗庙丘墟。 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 ——《日知录》 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 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课堂小结】 请概括儒家思想演变的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隋唐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宋明 新体系—理学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新发展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例1】(2008广东佛山)中国儒家思想在封建社 会的演变历程中 ( ) C ①逐渐理性化、思辨化 ②逐渐神化 ③影响逐渐国际化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 D.①②③都不正确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 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 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 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 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 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材料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 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 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用“众治”来取代 “独治”反对君主专 制制度 痛斥理学的空谈误国, 主张“经世致用”、学 以致用 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提 倡匹夫有责
(四)王夫之倡导经世致用
思考: 结合课文,从这则材 王夫之,湖南人,早年起兵抗清,兵败后 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之的 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船山先生。他是 那些主张?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哲 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 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 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王夫之终生不剃发, 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几十年,表示与清廷不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
(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 信,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反对道学的“存天理, 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 是人伦物理
(4)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 卑,赞颂商鞅等改革家,农 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民起义是官逼所致。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 身”,“当大喜,何耻为?” 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抨 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 之状。 ——“非君说”是其 学说的核心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主张建立监 督机构限制君权;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强调工商皆本。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 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 材料,归纳顾炎武的基本 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能 主张? 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两朝多次 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 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 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学者尊为南雷先生, 概括出黄宗羲有怎样的思想主张? 浙江宁波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我们怎样看待他的思想。 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亦有“中国 思想启蒙之父”之誉。十九岁进京为父讼冤,并 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 称其为“忠臣孤子”。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 数百人反清,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 他否定君主专制,揭露君 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期的社会思想是某 一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产物。
思路提示2:试从现代 化得角度分析
积极影响: 请同学们谈一谈明 清之际儒学的活跃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 1、冲击封建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 有何重要的影响? 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
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 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 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 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 的进步性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7、与明清之际的思想产生有关的是:①商品 经济的发展②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③八股取 士因循守旧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 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 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 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