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6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4:据材料概括,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 中的“民族主义”对内、对外方面的发展?结合 课文指出,为动员民众民权、民生主义还有哪些 发展?并分析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辛亥以前,民族主义运动,其作用在脱离满 洲之宰制政策与列强之瓜分政策。 辛亥以后,满洲之宰制政策,已为国民运动 所摧毁;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则包围如故。 辛亥以后,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中国20世纪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知道是 哪三次吗?与哪三位伟人有关?他们分别提 出哪三大理论?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个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站 富 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1913年) “护国运动”(1915----1916年) 两次“护法运动”(1917----1918年)
(1921----1922年)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问题2:根据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在三民主义指导 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并分别指出其“实现了”哪 些奋斗目标?
“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 “弟刻欲舍政事,而专心 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必 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 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 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 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 ,纵横于五大部之间。” 政治乃能活动。” ——孙中山(1912年8
继续革命 改组国民党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失败而告终。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3)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毅然改组国 民党。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宣言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请思考:材料中的“鞑虏”指什么人?民族革命 的目标是什么?
满洲贵族;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族贵族即清朝的统治。
民族主义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 的愿望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材料一 推倒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 君主的新王朝。 材料二 因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请思考:政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核心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补充、发展 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这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 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4.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概况)
辛亥革命
活 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结 果
失源自文库败
这十三年来,政治 时代呼唤革 上、社会上种种黑 命的理论 暗腐败,比前清更 甚,人民困苦,日 甚一日……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发展
问题3:据材料概括“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一再 失败后孙中山等人总结的革命经验和教训。
创建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 义。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从而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共和国。
捍卫共和——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孙中山先后两次发表《讨袁 宣言》,发起了 “护国运 动”。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 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他们无 视国会和《约法》。孙中山 为了维护《约法》,保卫共 和,进行了一系列的 “护 法运动”。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主观因素
材料四: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 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 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 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创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否定了君权神授,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 度,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第一部资阶民主宪法, 对建立新制度废除旧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作用:反对专制 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 独裁,维护共和 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 制度 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 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由内阁总 理副署才能生效。
观世界
攻打冬宫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 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 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 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 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 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邓小平 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 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图片认知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 大先行者。出生于广东 省香山县翠亨村。名文, 字德明,号日新,后改 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 化名中山樵,“中山” 因而得名。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 中国人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 “中体西用”
康有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结果:失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 材料一 1895年~1901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 ,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不仅原来较好的上 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 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 的总额只有680万,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 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 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材料一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 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 的国家。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人即满州贵族。” 材料三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奔走革命—— 1894年成立 “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 因泄密而失败,被迫流亡海外。 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同盟 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 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政府 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揭 开了序幕。
少年壮志 ——1879年,前往美国 檀香山。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医 院学习。在此过程中,看到了清 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 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启发他改良 祖国的愿望。1894年,甲午战败 后,曾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 治、拯救中国的建议,受到冷遇。 从此,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 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反对“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问题——以
通过核定地价,逐步限制和削弱 地主阶级,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材料三: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 以实现平均地权。 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
土地为中心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 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 么变化?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孙中山为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客观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主观原因: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 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 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 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3.内容及评价
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 实现民族独立 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 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 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 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这是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熊秉坤、金兆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同盟会未尝深植其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 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 “排满”二字之口号即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 国,而弱点亦在于此。 动员民众 ——《胡汉民自传》 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 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 及受屈之人民耳。 联合俄国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
新三民主义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 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改善 工农生活
民生主义
内容: 核定地价涨价国民共享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 进步性: 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 锐观察
局限性: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 农民土地问题
5.评价
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局限性 (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现在俄国改良农业政治之后,便推翻一般大 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 有其田。 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 ,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 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 时成功,将来哪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 命。 ——孙中山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于“打到列强除军 阀”的悲壮歌声之中。它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 继续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在大革命期间,“国民”一词义近“公民” ,包罗了同封建势力对立的全体老百姓,其内 涵和外延都超过了中等阶级。(这)又体现了 历史在继续中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考察西方,丰富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1905年同盟会成立 (2)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 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 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 主义。
3.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
核心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
内容: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主权利的渴望。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 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局限性: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材料一:……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 材料二: 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巨星殒落——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 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 “奋斗”、“救中国”。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 四十余年,其目的在求 中国自由平等。 ——《孙中山遗嘱》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