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长关键数据
玉米田间调查方法

玉米田间调查方法在进行玉米田间调查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田间调查方法,帮助您准确了解玉米的生长情况和相关数据。
一、样本设计在进行玉米田间调查之前,首先需要设计好合适的样本。
样本的选择应尽可能代表整个玉米田的情况,在保证样本数量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土壤类型、种植方法等因素。
建议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生长阶段观察1. 萌芽期观察:在玉米种植的早期,需要观察玉米的播种情况和发芽情况。
观察土壤湿度和温度,以及是否出现病虫害等情况。
2. 生长期观察:在生长期,可以通过观察植株的高度、茎叶情况、颜色等来评估玉米的生长情况。
还可以观察叶片的形态、数量以及叶片的色泽等指标,判断玉米是否处于正常生长状态。
3. 抽穗期观察:在抽穗期,可以观察玉米的抽穗时间、穗长度和穗密度等指标,评估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潜力。
4. 成熟期观察:在成熟期,可以观察玉米的颗粒饱满度、干物质含量以及籽粒产量等。
同时,还可以观察玉米外观是否健康,是否有受虫害或病害的情况。
三、土壤分析土壤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玉米田间调查时,必须进行土壤分析。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得出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元素含量等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将有助于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玉米的程度。
四、病虫害调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在田间调查中,需要仔细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如叶片凋落、叶片损伤、叶片变色等。
同时,还要观察是否有病斑、害虫等存在。
如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
五、数据记录和分析进行玉米田间调查时,要保持准确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可以使用记录表格或数据采集工具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调查结果。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相关的生长趋势和变化规律,以及玉米产量的估算。
六、调查报告玉米田间调查完成后,可以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玉米滴灌

玉米(Zea Mays)起源于安第斯地区的中美洲,是人类及动物所需的最重要的谷物之一,作为粮食和饲料种植。
在全球生产中,玉米是排在水稻和小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鲜食和加工的应用促使玉米需求的增长。
扩大种植的土地供应减少,意味着产量必须得到提高。
提高产量的关键是获得充足的供水,包括更有效地利用一切可用的水。
目前,世界约7.86亿吨的玉米产量来自158万公顷的种植面积。
美国,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生产的近62 %。
最常见的四个出口地区是美国,欧盟,南非和阿根廷。
玉米是生产乙醇的重要原料,收益率为3至4立方米/公顷。
玉米生长气候范围:从温带到热带,日平均气温超过15 ℃,无霜期,基准温度为10℃。
作物对低温和霜冻很敏感。
发芽期的最适温度为18 - 20 º发芽延迟会导致种子腐烂和植物种群减少。
授粉期间的大雨和水涝对产量的影响显着。
适当的玉米轮换系统可以检查杂草,病害,虫害和避免茎腐病引起的产量损失(2 - 19 %)。
干豆,大豆和土豆是最好的疾病管理轮换作物。
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气候适应能力相差很大。
成功种植明显取决于正确的品种选择,生长期长度和作物种植的目的。
玉米能适应很多类型的土壤,但首选的土壤是:中质和重质土,深耕,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的粘土和粉质壤土,持水性能良好的土壤。
酸性的或颗粒密集的土壤将限制根的生长。
最佳的pH值范围为7.0至8.5。
玉米对盐度中度敏感,有一定的耐盐性。
最佳的种植密度在70000至80000株/公顷之间。
在世界许多国家,玉米种植采用滴灌灌溉施肥被证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在许多方面也是有益的。
在许多不同的农业生态条件下,使用滴灌的产量高(12 - 14吨/公顷),除了节省水(相比沟灌和喷灌,节水多35至55 %),提高粮食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常规沟灌),精确施肥,降低工作压力(相对于中心枢轴喷灌方法)。
水没有蒸发、径流、风漂移的浪费。
玉米生长期情况汇报表

玉米生长期情况汇报表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情况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玉米生长期情况的汇报。
一、播种期。
玉米的播种期通常在春季,气温回升,土壤逐渐回暖,适合玉米的生长。
今年我农场在3月初完成了玉米的播种工作,选用了优质的种子,并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施肥和整地工作,为玉米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萌发期。
播种后,玉米种子开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玉米种子开始发芽。
今年玉米的萌发情况良好,大部分种子在7-10天内完成了发芽,生长势头良好。
三、生长期。
玉米的生长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和养分。
今年我农场在生长期采取了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及时进行了除草、施肥和灌溉工作,确保了玉米的生长需求。
目前,玉米植株长势良好,叶片翠绿,长势旺盛。
四、抽穗期。
抽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阶段,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今年玉米在抽穗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玉米植株出现了缺穗、矮穗等情况,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影响。
我们立即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希望能够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五、灌浆期。
灌浆期是玉米籽粒充实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今年玉米在灌浆期的生长情况良好,籽粒充实度高,颗粒饱满。
我们加强了水肥管理,确保了玉米籽粒的充分生长。
六、成熟期。
玉米的成熟期是玉米生长的最后阶段,也是收获的时期。
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玉米的成熟情况,做好了收获的准备工作,希望能够取得一个丰收的季节。
综上所述,今年玉米的生长情况总体良好,虽然在抽穗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了应对。
希望能够在收获季节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玉米追肥的三个最佳时间

玉米追肥的三个最佳时间
玉米是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玉米追肥的三个最佳时间。
1. 生长初期:玉米种子刚开始发芽后的前几周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玉米需要大量的氮肥来支持它快速建立根系并促进叶片的生长。
在这个阶段,施用有机肥或氮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如鸡粪或牛粪,或者化学肥料如尿素。
确保在播种或移栽后的1-2周内进行追肥,使玉米能够快速建立健壮的基础。
2. 抽穗期:玉米的抽穗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玉米需要大量的磷和钾肥以促进有效的花粉传播和花药的形成,从而确保更好的授粉和颗粒形成。
施用含磷和钾的肥料,如磷酸二铵或钾肥,在玉米抽穗前后2-3周进行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3. 穗粒填实期:穗粒填实期是玉米的成熟时期,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玉米需要充足的氮肥来支持颗粒的填实和提高产量。
追肥可以帮助玉米最大限度地利用养分,确保颗粒充分发育。
建议在穗粒填实期的开始和中间阶段进行追肥,选择氮肥如尿素进行施用。
玉米追肥的三个最佳时间是生长初期、抽穗期和穗粒填实期。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选择适当的肥料类型和追肥时间,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促进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玉米生长对温度的介绍

玉米生长对温度的介绍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而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玉米生长的要求。
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是复杂而综合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苗期,温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玉米种子在地下发芽的过程中,温度对其萌发和幼苗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摄氏度至3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在生长期,温度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摄氏度至3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
在适宜的温度下,玉米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较快,叶片绿色度高,光合作用强。
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和氮代谢,导致叶片黄化、生长受抑制甚至死亡。
另外,温度过高还会加速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干燥,影响玉米的生长。
在成熟期,温度的影响较小,但仍然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粒重和产量。
温度过高会加速玉米颖穗的生长速度,导致玉米粒的形成不完全,粒重较轻。
而温度过低则会影响玉米颖穗的生长速度,导致玉米粒的形成不充分,粒重较重。
因此,在成熟期,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玉米粒的正常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温度的绝对值,温度的变化对玉米生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幅度过大,特别是昼夜温差过大,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例如,夜间温度过低,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导致玉米植株矮化,叶片变黄。
因此,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温差的环境,保持温度的稳定。
总的来说,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合适范围有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玉米积温怎么计算方法

玉米积温怎么计算方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积温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气象指标,
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玉米积温怎么计算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积温的概念。
积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大于某一基准温度
的有效温度之和。
而对于玉米来说,通常基准温度是10摄氏度。
也就是说,只有
当温度高于10摄氏度时,才能算作有效温度。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进行积温的计算。
一般来说,积温的计算可以通过以
下公式来进行:
积温 = Σ(Tmax + Tmin)/2 Tbase。
其中,Tmax为当天的最高温度,Tmin为当天的最低温度,Tbase为基准温度,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的累加和。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积温的应用。
玉米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积温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玉米生长的进程,指导我们的田间管理工作。
通过积温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积温的计算需要准确的气象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在实际
操作中,我们需要及时获取气象数据,并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实,以保证积温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综上所述,玉米积温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但却对于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通过科学准确地计算玉米的积温,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玉米的生长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玉米种植的生长模型与预测研究

玉米种植的生长模型与预测研究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它广泛地种植在世界各地。
对于农民和农业科学家来说,了解玉米生长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以便预测玉米产量和优化种植策略。
本文将从生长模型的定义入手,探讨玉米的生长模型与预测研究。
一、生长模型的定义生长模型是描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各种生长过程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程式。
植物的生长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休眠、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等。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过程和特征。
生长模型可以对各阶段的生长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
二、玉米的生长阶段玉米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萌芽期、叶面积发展期、穗发育期和成熟期。
在萌芽期,玉米种子萌发并长出茎和叶;在叶面积发展期,玉米的叶面积逐渐扩大并形成茎和根;在穗发育期,玉米开始形成穗,并逐渐发育成熟;在成熟期,玉米达到最终大小和重量,并且颜色转变为黄色。
三、当前的玉米生长模型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对玉米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
根据生理学知识和统计学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天气数据(例如温度、降雨等)和土壤质量来预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模拟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过程和特征。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有助于农民们了解最佳的种植策略,以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更精确地评估玉米生长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优化模型的预测能力。
还可以考虑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来评估作物的状态和生长情况。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如何将多个因素(例如气象、土壤和肥料等)相互关联,以更全面地预测和优化玉米产量。
结论总的来说,玉米生长模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预测玉米产量和优化种植策略。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并提高预测准确性和最终产量。
种植玉米的实验报告

种植玉米的实验报告1. 引言种植玉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玉米的生长过程以及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可以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本实验旨在探索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比实验和观察结果,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玉米种植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和装置- 实验室提供的玉米种子- 盆栽土壤- 水分计- pH计- 氮磷钾肥料- 其他辅助工具2.2 实验步骤1. 准备盆栽- 选择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盆或花盆。
- 在盆底放置石子或有排水孔的盆座,以保证良好的排水性能。
- 加入盆栽土壤,注意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2. 播种- 在盆栽土壤中挖一定深度的沟槽,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合适的间距和深度。
- 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放入沟槽中,然后用土包裹并轻轻拍实。
3. 施肥与灌溉- 在播种后的适当时间内施入适量的氮磷钾肥料。
- 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合理调控灌溉的水量,并确保水分的均匀分布。
4. 环境控制- 确保相对稳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 调整土壤pH值,确保合适的酸碱度。
5. 生长观察和记录- 定期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根长等。
- 记录生长过程中的观察数据,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我们观察和记录了玉米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了数据汇总和分析。
3.1 生长指标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玉米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指标,并计算了均值和标准误差。
3.1.1 高度:环境平均高度(cm) 标准误差A条件20 1.5B条件18 2.0C条件12 1.23.1.2 叶片数量:环境平均叶片数量标准误差-A条件8 0.8B条件10 1.0C条件7 1.23.2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环境对玉米的生长有着直接影响,不同条件下玉米的高度和叶片数量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的作用
• • • • 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活化剂 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的同化率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
• 提高抗逆性:抗倒、抗旱、抗盐、抗寒、 抗病
二、需肥规律
• 玉米苗期对磷肥特别敏感,拔节前后对钾 肥敏感,抽雄前对氮肥敏感。从吸收强度 分析,玉米氮磷吸收的最大强度时期,出 现在小喇叭口至抽雄期;钾吸收的最大时 期,出现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
– 苗期需水较少,占一生的18%~19% – 穗期需水较多,占一生的37%~38% – 花粒期需水最多,占一生的43%~44% – 抽雄、吐丝期需水强度最大
四、养分
• 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是N、P、K分别为3.5公 斤、1.7公斤、3.0公斤 • 前几年专家推荐的施肥比例:N:P:K= 1:0.5:0.8 • 现在推荐的施肥比例:N:P:K=1:0.5:1 • 另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对Zn肥的需求最多
首次完整报道玉米抗病QTL克隆和抗 病机理
/art/2014/12/23/art_8769_339187.html
五、雌花序
• 雌穗属肉穗状花序,由茎秆中部的腋芽发育而 成,着生于穗柄顶端。雌穗一般比雄穗抽出稍 晚约2-3天,整个花期需要5-7天,花丝在受精 后停止伸长,2-3天变枯萎。位于基部的花丝 最先抽出,尔后下部、上部花丝依次抽出。在 同一果穗上,各个小花着生的部位和花丝生长 速率不同,花丝伸出苞叶的时间可相差2-5天, 顶部小花分化最晚,花丝最后抽出。玉米雌穗 吐丝历时5-6天,吐丝最集中的时期为吐丝后 的前3天。
五、叶与幼穗分化的关系
玉米的器官
• • • • • •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雄花序 五、雌花序 六、种子
一、根
• 1、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是玉米出苗后2-3周内吸收养 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 2、次生根:又叫地下节根。当玉米幼苗长出2-3片叶时,在着 生第一片完全叶的节间基部开始产生次生根。一般4-7层,是玉 米的主体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还具有固定植 株的作用。 • 3、气生根:又称支持根或地上节根。玉米在拔节至抽雄前,在 靠近地表的茎节上,可自下而上环生出2-3层或更多层支持根。 该根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且防止茎杆倒伏的作用。 • 在拔节以前,玉米的生长以根系形成为中心。三叶期至拔节期 地下部生长速度比地上生长快10-50%,到抽穗开花期根系干物 质重达最高峰。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苗期应控上促下,达到根 多,株壮不徒长;穗期应促使茎叶根协调生长;花粒期应让根 延长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 3、抽穗期间遇到伏旱天气 • 在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最多的 时候,遇到伏旱 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 提前和花丝延后。在 这种情况下花粉生命力弱,致 使花丝容易枯萎,造成受精不良,形成秃尖或空秆。 • 4、营养不良 • 雌、雄穗在 分化期营养不良,光合面积小,有机 物质积累少,使雌穗发育不良造成空秆;而玉米旺 长阶段,如果养分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生 殖生长减弱,使向雌穗分配的营养减少,也会导致雌 穗发育不良造成空秆。在缺硼、锌等元素时会造成 花而不实造成空秆或秃尖。
玉米生长关键数据
一、温度
• 1、在5-10厘米深的土壤中,温度恒定在10-12度时可以 播种;温度在25-35度时玉米种最适合发芽;温度在1820度时最适合苗期生长。 • 2、日均温度在18度时开始拔节;在20-23度时最适合拔 节;温度在低于15度时停止拔节。 • 3、日均温度在26-27度时玉米开始开花,温度在高于38 度和低于18度时会出现雌雄开花不协调,造成秃尖和缺 粒。 • 4、灌浆期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度,温度低于16度时不 利于灌浆,温度高于25度时会出现高温逼熟,千粒重降 低而减产。 • 5、土温在20-24度时最适合根的生长,低于4.5度或超 过35度要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
玉米突尖和空杆的原因
• • 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作用 由于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 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分化由腋芽发育而成, 发育晚,生长势弱。当外界条件不合适时,雄穗会 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形成秃尖或空秆。 • 2、开花期间遇到高温或低温造成不能正常的授 粉。 • 在 开花期间,温度高于38度时或低于18度时 雌雄不能正常开花授粉、受精 ,形成秃尖或空秆。 •
玉米果穗行数为何是偶数?
• 果穗的穗轴由侧茎顶芽发育而成,肥大的 穗轴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成 对的小穗为两个无柄。每个小穗内有两朵 小花,其中上花结实,下花退化,所以果 穗上的子粒行数是偶数。
六、种子
• 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 •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肥料使用
四、雄花序
• 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部,由主轴和若干分枝组 成。 • 玉米雄穗抽出后2-5天开始开花,开花后2-5天为开 花盛期,但以第三、四天开花最多。开花开完要711天,长的 11-13天。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上午711时开花最盛,7-9时开花最多。雄穗散粉时间一般 约7天,在雄穗开始散粉后3天内完成吐丝的果穗,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则有充足的花粉,授粉结实正 常,如果雄穗散粉5天以后才完成吐丝的果穗,往 往只能赶上雄穗的尾粉,授粉结实受到一定影响, 甚至可能完全错过散粉期,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 5、连续的 阴雨天气 • 在开花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 光照不足,花粉吸水膨胀破裂而死亡或粘 结成团,造成不能受粉形成秃尖或空秆。 • 6、栽培密度过大 • 由于密度大,田间通风条件差。在开花期 间受粉不良或因为密度大植株营养不良造 成影响雌、雄蕊分化,形成秃尖或空秆。
参考资料:
• 云南玉米人博客: /301746 078.html
• 一、肥料N、P、K的功能 • 二、需肥规律 • 三、如何确定施肥量?
N的作用:
•
• • • • •
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中含N1618% 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促进新陈 代谢 是植物体内许多维生素的组成成分 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
P的作用
• • • • • • • • • 是植物体内重要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 促进蛋白质的形成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① 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根的生长 ②提高抗寒能力 ③提高对酸碱的适应能力 ④缩短花芽的分化时间,使整个生育期缩短源自玉米进入中国的路径与年代证据
Mir C, Zerjal T, Combes V, et al. Out of America: tracing the genetic footprints of the global diffusion of maize[J]. Tag.theoretica & Applied Genetics.theoretische Und Angewandte Genetik, 2013, 126(11):2671-82.
三、如何确定施肥量?
• 平均亩产500千克时,每生产100千克籽粒按需氮 2.9千克、磷1.2千克、钾2.4千克,计算尿素、 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施用量(尿素含有效氮46%, 过磷酸钙含有效磷16%,氯化钾含有效钾50 %) (假设土壤含氮量14)。 • 氮肥(尿素)需用量(千克/亩)=(500/100×2.914×50%(土壤利用率))/(46%×40%)=40.76(千 克/亩)折碳铵114.13 (千克/亩)。 • 按此方法每亩应施过磷酸钙50.12 千克。 • 施肥量(千克/亩)=(计划产量需要的某种元素– 土壤对某元素的供应量)/ (施用肥料所含的某元 素量* 肥料利用率)
二、光照
•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8-12小时光照条件下 可促进生长发育。在12-14小时光照有抑制 作用。 • 雌穗在蓝、紫、白光下发育快,在红橙光 中发育迟缓。雄穗在绿光中表现极度迟缓。
三、水分
• 抽穗前后15天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需水最 多。 • 在苗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抗旱的时期。 • 玉米的需水规律
二、茎
• 由节和节间组成,一般变化在8-24范围内。 地下3-7节,地上8-22节。近地面基部1-3节, 其节间长短粗细与倒伏有密切的联系。因 此苗期适当控制肥水,使茎秆敦实,可以 防止倒伏
三、叶
• • 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 在整个植株中,棒三叶(果穗叶和上下 叶)叶片最长、最宽、叶面积最大,单叶 干重最重。这有利于果穗干物质积累,所 以在生产上要注意通过合理肥水管理适当 扩大“棒三叶”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