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美食解说词
京味儿回族小吃趣谈

■岁月钩沉京味儿回族小吃趣谈回族/达慧中北京作为古都,浓郁的京味儿小吃为人乐道。
有的食品始于民间,后传入宫中,成为御用;有的从皇家御膳房流入民间,又为百姓佳肴。
因此,许多小吃为京城所独有,比如豆汁儿、爆肚、豌豆黄、爱窝窝、豆腐脑等。
北京回族散居于四九城,以南城居多。
过去人们常说,回民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多数人以小买卖维持生计。
回族人善于经营,经过几百年的锤炼和演变,清真小吃以特色鲜明、干净卫生、做工精细见长,有的甚至以独家绝技闻名于京城。
回民小吃已融入到京城各族民众的生活当中,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的偏爱,留下了不少趣闻佳话。
至今北京小吃仍有百余种之多,回民小吃却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多为名牌产品。
提起北京的特色小吃,首推豆汁儿。
过去有句老话:“不能喝豆汁儿,不算北京人。
”豆汁儿有一股怪味,说是酸味,还带着一股子馊味。
外地人常不明白,这么难闻,怎么这么多人喝得津津有味呢?有个笑话,说一个山东人在小摊上要了碗豆汁儿,端起来喝了一口,和摊主说,师傅,别卖了,豆汁酸了。
摊主说,豆汁儿就是酸的,不酸我还不卖呢!二人争执不下。
原来这是地域差异,山东人把黄豆磨的豆浆叫豆汁儿,北京人是把绿豆磨的浆发酵后叫豆汁儿。
说起豆汁儿,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辽宋时期。
其实,豆汁儿本是用绿豆做淀粉和粉丝的下脚料,也就是说剩下的汤汤水水和沉淀的绿豆渣儿。
过去京城的粉坊很多,粉坊后面的大缸里的残留物,扔了可惜,得了,自家人和伙计们煮了喝吧,只当是喝水了。
那时,平民百姓生活十分困窘,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成,哪儿还管什么好吃不好吃,结果这种汤汁儿还越喝越爱喝,甚至喝上了瘾,慢慢成了沿街叫卖的一种食品。
我们小的时候,喝豆汁儿是极普通的事,常听小吃摊上一声吆喝“豆汁儿开锅,咸菜白饶!”(白饶是白给的意思)那些出苦力的人坐在小摊的长板凳上,要一碗豆汁儿、咸菜,从兜里掏出两个凉窝头,边吃边喝,算是一顿饭了,那就是过去穷人过的日子。
回族的风味菜肴及制作方法

回族的风味菜肴及制作方法回族的菜肴原料是比较丰富的。
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乳油、调味等类。
其中蔬菜调味基本上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一样。
就是在用肉、蛋方面有自己的习惯和讲究。
回族只吃驼、牛、羊、鹿、鸡、鸭、鹅、兔、鱼、虾等肉、蛋,将这些原料可制作出近两千多种菜,其中以爆、烤、涮、烧、酱、扒、炸、蒸为主的牛羊肉食佳肴上千种。
与江、浙、闽、鲁等菜系相比并不逊色,而且回族菜肴独具特色,因地域不同,形成不同的风味名菜。
以肉鱼类来讲,宁夏回族的羊齐玛、烩小吃、羊肉烩粉汤、蒸羊羔肉、炒羊羔肉、羊杂碎;西安回民的羊肉泡馍;青海、甘肃、新疆回民的手抓羊肉;昆明回民的清蒸砂锅鸡;河北面民、黑龙江等地回民的羊肉小吃;广东回民的脆皮烧鹅、挂炉鸭;北京回民的爆羊肉、烤羊肉、烤鸭、涮羊肉、卤牛肉、酱牛肉等等,在全国享有名气,有些大菜如涮羊肉、羊肉泡馍、烤鸭等已闻名中外。
手抓羊肉是西北回族人民的一种地方风味的名菜。
各地的做法基本一样。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整个羊分为前腿、后腿、背子、脖子等五大块,用冷水浸泡并洗净血水后,放入清水锅里煮,待水滚后除去浮沫,同时放入葱、姜、花椒、盐及大料。
肉煮熟后趁热吃,每人准备一个小碟,调上酱、醋、蒜末、姜末、香菜等,然后把手洗干净,边撕边蘸着吃。
宁夏、青海有些地方吃手抓时,只用蒜片下着吃,不用其它调料。
如果要招待客人,事先要将羊肉切成长约3寸,宽1.5寸的条块,用同样方法煮熟即吃。
;手抓羊肉一种是大羊肉,一种为羊羔肉。
手抓羊羔肉与大羊肉的制作方法一样。
宁夏山区农村到了秋冬季节,几个人聚在一B、起,合伙宰一只羊羔,按人头分成若干份儿,一起下锅煮,煮熟后每人手持一份,蘸着调料,下着蒜片吃。
回族吃手抓羊肉,一是用冷水浸泡,二是调料使得重,其肉味香,不腻不膻。
(二)蒸羊羔肉和爆炒羊羔肉是宁夏甘肃等地回族喜爱的一种肉菜。
蒸羊羔肉,一般要将羊羔肉剁成约一寸大小的块儿,用冷水浸泡洗净后,放入碗内,l 有的还用淀粉水蘸一下,然后加进调料,放入蒸笼蒸40分钟即D 可。
回族人都爱吃啥?回族的清真美食都有些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回族人都爱吃啥?回族的清真美食都有些什么导语: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拥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它的独特性,所以回族的饮食文化同时也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拥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它的独特性,所以回族的饮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的饮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宁夏回族日食三餐,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
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同时也吃其他杂粮,比如糜子、小米、玉米等。
其中的“清真小吃”、“清真糕点”,是中国烹饪和中国食品中的一个重要风味流派,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对清真食品、清真饮食,人们大多数经常接触,但依然显得神秘,尤其是对回族在饮食上的一些禁忌,族外人普遍表示为不了解、不理解。
清真——据史料记载,“清真”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本意指自然、质朴、纯洁。
但在国外,“清真”一词的含义是指符合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的“合法的或容许的”。
清真饮食——是伊斯兰教义下的伊斯兰文化的一种体现。
它是以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为基础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范和标准。
由包括一切食用的原料、工具、生产条件与手段、生产手法与技艺、生产出来的食品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礼仪、习惯要求所组成。
其标准和禁忌的主要精神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污秽的、不洁的、及未厉行宗教仪式而下刀的自死、弃死、病死的东西,都可视为不洁之物,即不“清真”而禁食。
杜绝使用穆斯林禁食的猪、骡、马、驴、狗等动物和一切凶猛貌丑禽兽的肉,忌用一切动物的血液、脑体和自死生活常识分享。
回族美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们回族独特的美食文化。
回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而美食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回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回族美食的世界,感受这份独特的风味。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回族最具代表性的美食——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又称“泡馍”,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结合当地气候和饮食习惯,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食品。
它以羊肉为主料,配以馍、葱、姜、蒜等调料,经过炖煮、泡制等多道工序,使羊肉的鲜美与馍的香醇完美结合。
吃泡馍时,先将馍掰成小块,然后放入羊肉汤中泡软,最后加入适量的调料,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回族的传统美食——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抓着吃的羊肉。
它选用优质的羊腿肉,经过炖煮,使肉质鲜嫩可口。
食用时,只需将羊肉蘸上特制的调料,便可直接用手抓食。
这种独特的吃法,不仅体现了回族人民的豪爽性格,还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此外,回族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美食,如油香、馓子、炸鸡、羊肉串等。
油香,是一种以面粉、油、糖、芝麻等为原料制成的油炸食品,色泽金黄,口感酥脆。
馓子,则是以面粉、水、盐等原料制成的一种油炸面食,外形似细长条,口感酥脆,香气扑鼻。
炸鸡和羊肉串,则是回族人民喜爱的街边小吃,以鲜嫩的肉质和独特的调料,吸引了无数食客。
在回族美食中,还有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食品。
如开斋节期间,回族人民会制作油香、馓子等食品,以示庆祝。
而回族婚礼上,更是离不开羊肉、馍、糖等美食,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生活甜蜜。
总之,回族美食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味,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回族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份独特的美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回族美食。
最后,祝愿大家在品尝回族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份独特的风味,也祝愿我们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回族的传统美食―油香

回族的传统美食―油香油香,汉族人称为油饼,是回族人喜爱的一种传统面食。
关于油香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奉真主的命令,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宣传伊斯兰教义,却遭到当地贵族、富绅、商贾及多神教徒的强烈反对。
历经13年时间,最后穆圣奉主命,率领穆斯林分批迁移到麦地那。
穆罕默德一到麦地那,就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
人们抓住穆圣骑驼的缰绳,请求住到自己家。
穆圣感到很为难,不知先到谁家为好,随后示意大家放开驼缰,让骆驼自己走,说骆驼卧在谁家门前,他就住在谁家。
最后骆驼来到艾布・安优布家门前卧下不走了,人们发出了欢笑声。
艾布・安优布对穆圣说:“真主的使者啊!为了迎接您的到来,我准备了上好的面粉,最香的清油,为您做了最好吃的饭食,以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穆圣接过艾布・安优布的食品,一看原来是油炸的面饼。
穆圣拿了一些分给周围的人,然后和大家一块坐下来品尝这美味的食品。
艾布・安优布请求穆圣给这种食品起个名字,穆圣考虑了一下,问大家:“这饼子香不香啊!”人们都说:“我们老远都闻到香味了。
”穆圣说:“这饼子吃起来香甜可口,非常好吃,又是用油炸的,就叫它‘油香’吧。
”后来,人们效仿艾布・安优布,用炸油香来招待尊贵的客人,相传至今。
油香分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气”“香香锅”。
油香的制作方法和用料,各地大同小异,但主要以面粉、盐、碱、植物油为原料。
也可根据不同的口味或需要选择辅料,辅料主要有红糖、鸡蛋、蜂蜜、香豆粉、薄荷�~粉、肉馅等。
油香的原始做法是以普通面粉为原料,首先要做的是和面。
回族人和油香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也就是说,面和好后,面团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净净。
用温水和面,放入适量的盐。
再用温水化开碱面儿,一点点往面团里加碱水。
手攥成拳状,不停地用碱水揣面。
碱水每次约放一小汤匙,这样和出来的面又软又有劲。
然后揪成一个个馒头大小的剂子,放在案板上,用湿布盖好,防止表皮风干起皱。
回族传统的油香习俗文化

回族传统的油香习俗文化油香是地处西北的回族,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传统食品之一,有些地方称为“香香锅”。
回族语言中,忌称“油饼”,特别在宗教节日和宗教活动中更加禁忌“油饼”的称谓。
油香是地处西北的回族,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传统食品之一,有些地方称为“香香锅”。
回族语言中,忌称“油饼”,特别在宗教节日和宗教活动中更加禁忌“油饼”的称谓。
有些地方如山东回族称“炸”油香为“做”油香或“ 汲”油香。
“炸”之于“做”,“油香”之于“油饼”,其语言动机并不在于意义的区别,而是选择民族内部情感沟通的语言方式,出于别同的民族心理。
一、油香的分类与制作分布各地的回族在油香制作的原料上分为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
口味上有如“西北回族中有发酵面咸味油香、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烫面油香,发酵面油漩子等;泉州、扬州等地的南方回族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
”大部分回族聚集区的油香是圆形的,但个别地区有的也不一样,如四川阆中回族的油香不是圆饼状,而是圆柱形的,很象杯状的蛋糕。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异,以面粉、盐、碱、植物油为主要原料,辅料主要有红糖、鸡蛋、蜂蜜、牛奶、香豆粉、薄荷叶粉、肉馅等。
和油香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面和好后,面团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净净。
先将面粉加酵母,用温开水拌和,发酵后再用碱水中和,再掺进适量的干面粉、清油和鸡蛋,反复揉压均匀,切作若干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圆形面饼,有些地方还会用刀在饼坯上切两个穿透的缝口。
放入油锅内炸熟,待锅中油香略有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
炸制过程中的火候不宜过大,油温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发亮”的说法。
宁夏吴忠同心回族做的油香二、油香的使用在诞生礼俗中,“孩子出生第三天,乡亲朋友给月婆子送长寿面、油香、锅盔、鸡蛋和肉。
”这天也是给孩子命名的日子,“有条件的要宰牲,一般也要做油香、撒子、花花等,请阿訇,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
清真菜的历史文化独特美味的菜系

清真菜的历史文化独特美味的菜系在很多的饭店里我们会看到有一些清真菜,其实清真菜既有中国特色也有伊斯兰的习俗,那么清真菜是怎么形成的呢?清真菜的由来清真菜即穆斯林的回族菜肴,它既有伊斯兰教习俗,又含有中国饮食风格的菜肴,也是北京菜肴的组成部分,有着长远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回、维吾尔等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禁忌,但是在饮食风味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而人们在习惯上把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味菜肴划出来,称为新疆菜,而特指回族菜肴为清真菜。
清真菜的饮食特点1、清真菜的菜品特色①清真菜点品种繁多。
中国清真菜点品种繁多,作工精细,经济实惠,雅俗共赏。
而且清真菜点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
菜肴烹调,擅长于扒、烧、爆、炒、炸、烤、涮、炖、煨、焖、烩、馏、蒸、塌、烹、氽;面点的制作,主要有蒸、煮、烤、烙、炸。
如“全羊席”,根据羊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分别制成大件菜、馏炒菜、炸菜、凉菜、甜菜、汤菜等种类菜肴,丰富多彩,引起人的食欲。
②清真菜的菜点用料很讲究。
清真菜的历史文化独特美味的菜系中国清真菜点用料极为讲究,主料突出,注重香料的使用。
因为注重使用香料,所以清真菜点一般醇香味浓,甜咸分明,酥烂香脆,色深油重;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鲜而不膻,嫩而有味。
中国清真菜点不仅注意色、香、味、形,而且特别强调食品卫生和食物的医疗价值。
③宴席中的菜色。
清真菜的宴席也极有特色,大体可分为燕菜席、鱼翅席、鸭果席、便果席和便席5类。
具有繁简兼收,雅俗共赏,高中低档咸备,色香味形并美的特点。
此外,清真小吃名目繁多,用料广泛,应时当令,丰富多彩。
④不同流派的清真菜口味特色。
清真菜的口味偏重咸鲜,汁浓味厚,肥而不腻,嫩而不膻。
但在不同地区的清真菜又有着不同的流派,如分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等不同流派。
2、清真菜严格的饮食禁忌与饮食规定清真菜它最突出点在于饮食禁忌比较严格,其饮食习俗来源于伊斯兰教教规,并且严格遵守。
回族特色美食

回族特色美食
1、羊肉泡馍
不仅是西安的特色也是回族的特色美食,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葱末,粉丝、糖禁等,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2、撒子
种极其酥脆的油炸食品。
口味香脆可口,可作为休闲零食或者正餐。
3、牛肉罩饼
置饼用百年老汤秘制加工,成菜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皇,越嚼越香,味道鲜美。
4、羊杂碎汤
用羊下水及羊肉制作而成,这道美食集多种调料为一身,多种食材为一锅,羊头肉嫩,羊百叶脆,羊肚丝外脆里嫩,这道美食虽然粗糙,味道却很细腻,品味也需要认真、仔细。
5、油香
是回族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呼,香脆可口、色泽鲜艳。
6、手抓肉
做法简单,即先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
做法简单但是味道可不一般,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营养丰富。
7、糖卷课
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补益脾肺,补益气血。
凡属脾肺气阴不足而引糖卷果起的乏力,自汗等症皆可辅食之。
亦可美容,丰肌泽肤,女性食用最佳。
8、羊肉串
纯羊肉制作,肉质鲜嫩,口齿留香。
9、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里边既有鸡块,又有土豆等蔬菜,有时还会送烩面吃,吃着鸡肉鲜嫩入味,麻辣爽口。
10、兰州牛肉拉面
也叫清汤牛肉拉面,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有着“一清、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征,汤色清亮而鲜,辣椒油鲜红,香菜和葱花翠绿,面条劲道柔滑且透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名小吃回民粉汤
粉汤是新疆回族的风味小吃,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回族妇女都要烹制粉汤招待亲友。
粉汤的主料是选用优质豌豆粉熬制冷却后,切成的凉粉块;汤则选用肥瘦适中的羊肉或牛肋条肉切成碎块,加盐、姜粉、花椒粉、胡椒粉、洋葱、红辣椒,水发木耳等炝锅,加水烧成;然后加入备好的粉块即可烹制成粉汤。
粉汤多为酸辣粉汤,还有杂碎粉汤。
2012年9月,“羊肉粉汤”荣获品尝人数最多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中华名小吃回族油香
回民油香基尼斯之最
先知穆罕默德来到麦地那,全城穆斯林争相邀请他做客吃饭。
穆圣说自己的骆驼停在哪家门口就在哪家吃饭。
结果骆驼停在了贫苦的阿尤布家门口。
阿尤布老汉仅有面粉和清油,只能做成了油炸小饼招待穆圣。
穆圣吃了赞不绝口,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油香。
从此,炸“油香”的习俗就沿传下来。
油香有许多品种,是一种尊贵食品,要掰着吃,吃完一半再吃另一半,否则会被视为不懂礼节。
回族民谚说:“喝盖碗茶要刮呢,吃油香要掰呢。
”昌吉美食节上荣获基尼斯之最。
百年传承回民凉茶
回族有悠久的饮茶习惯,根据节气和自己的爱好不同,喝的茶也有所不同。
夏天,回族老人会将杏脯、桃脯、山楂、葡萄干、冰糖、桂圆、红枣、枸杞子等干果用开水冲泡,待其达到常温后再冰镇,即为凉茶。
回民凉茶饮用时不但酸甜可口,生津止渴,还振奋精神,消暑解热,更能表达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盛情。
回族最尊贵的宴席“九碗三行宴”
九碗三行宴是新疆百年老席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菜”。
2010年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仗盘中的九碗菜,横看三行,竖看三行,九碗三行宴就因此得名。
九碗三行宴是以牛、羊、鸡、鱼为主料,以素菜垫底,以蒸和炖方式烹饪,它是营养学家公认的最科学的烹饪方法。
回族传统美食(名菜名小吃)
回民油糕,回民馓子,九碗三行子、浇汁夹沙、羊肉焖子、凉皮凉面、珍珠丸子、八宝茶,盖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