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两位数竖式乘法91
三年级下竖式乘法讲解教案

三年级下竖式乘法讲解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下竖式乘法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竖式乘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竖式乘法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
3. 运用竖式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 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练习题。
3. 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材料(如卡片、计算器等)。
4. 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竖式乘法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横式乘法,然后提问他们是否知道竖式乘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 呈现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竖式乘法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竖式乘法的基本步骤(10分钟)1. 讲解竖式乘法的基本结构:将两个乘数竖排,然后逐位相乘。
2. 示范乘法运算:通过黑板或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竖式乘法运算,逐步讲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方法。
3. 强调对齐原则:提醒学生在竖式乘法中要注意对齐乘数和被乘数的各位数。
三、练习和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将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竖式乘法练习题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方法。
3.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解答疑惑。
四、运用竖式乘法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提供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竖式乘法解决。
2. 学生展示答案和解题过程: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与全班分享。
3. 教师评价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和解题过程进行评价,总结竖式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与竖式乘法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 解答疑惑: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提出问题,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目标,确认他们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
2. 总结竖式乘法的要点:让学生总结竖式乘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50道两位数乘法竖式

50道两位数乘法竖式乘法竖式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50道两位数乘法竖式:1. 24×25=6002. 32×35=11203. 41×45=18454. 51×52=26525. 62×63=38766. 73×74=54227. 84×85=71408. 95×96=91209. 16×17=27210. 25×26=65011. 34×35=119012. 43×44=189213. 52×53=275614. 61×62=378215. 70×71=497016. 89×88=783217. 98×97=952618. 17×18=30619. 26×27=70220. 35×36=126021. 44×45=198022. 53×54=286223. 62×63=387624. 71×72=513225. 80×81=648026. 99×98=970227. 18×19=34228. 27×28=75629. 36×37=133230. 45×46=207031. 54×55=297032. 63×64=403233. 72×73=529634. 81×82=668235. 90×91=819036. 19×20=38037. 28×29=81238. 37×38=140639. 46×47=216240. 55×56=308041. 64×65=416042. 73×74=542243. 82×83=678644. 91×92=831245. 20×21=42046. 29×30=87047. 38×39=148248. 47×48=227649. 56×57=319250. 65×66=4290以上50道两位数乘法竖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的规律,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1)教案

4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其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
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科书充分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口算,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每一步计算得到的积与哪个数位对齐,特别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的算理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还有在笔算当中的进位以及连续进位的问题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
教学时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来帮助学生理解。
1.让学生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科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乘法口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探究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2.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为前提,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掌握“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等关键知识以及形成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重要基础。
三年级乘法竖式计算正确格式

三年级乘法竖式计算正确格式乘法竖式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计算方法,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乘积。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乘法竖式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也是学生理解乘法运算规则的基础。
乘法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齐:乘数和被乘数需要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以此类推。
2.乘数的每一位与被乘数的每一位相乘:首先,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每一位相乘,并写在计算过程的下方。
然后,将乘数的十位与被乘数的每一位相乘,并写在计算过程的下方。
依此类推,直到乘数的最高位与被乘数的最后一位相乘。
3.对乘积进行求和:将每一部分的乘积相加,得出最终的乘积。
如果产生进位,需要将进位保留并在下一步的计算中加上。
下面,我将以一个乘法竖式计算的例子来详细说明正确格式。
例子:计算25乘以13。
将乘数25和被乘数13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如下所示:25x 13_____接下来,从右到左,将乘数的每一位与被乘数的每一位相乘,并将乘积写在计算过程的下方,如下所示:25x 1 3_______75 (个位:5乘3)+ 250 (十位:2乘3,并十位上产生进位)_______325 (乘积)将每一部分的乘积相加,得出最终的乘积325。
以上就是乘法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应该注意对齐,保持竖式的格式整齐。
同时,要注意每一步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出错。
对于有进位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进位操作。
乘法竖式计算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乘法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提高计算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