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知道,整合了消化吸收、血液循环、呼吸和排泄等知识的综合性题目成了中考的热点和趋向。

常以选择、识图分析及综合考查等形式命题,而且分值很高。

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基本概念→排泄:人体内的物质分解时产生的、、和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和少量的、以形式排出。

排泄途径呼吸:和少量的,以形式排出。

泌尿:绝大部分的、、以形式排出。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写出肾单位名称)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和肾小管的。

尿的排出:输尿管→()→()→体外。

二、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了解排泄和排遗1、排尿、排便的作用是什么?2、排泄和排遗有什么区别?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学习任务二:观察并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学习任务三:掌握理解尿的形成过程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学习任务四:描述其他代谢途径1.皮肤的结构。

三、拓展创新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四、小结五、练习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A、葡萄糖B、尿素C、无机盐D、葡萄糖和无机盐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囊B、集合管C、肾小球D、肾小管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4.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囊壁六、学习感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XXX,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4、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化石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XXX少女。

1929年,XXX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5、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人类起源于发展示意表:森林古猿地面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从事劳动大脑发达语言文字人类社会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体系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表示图):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阴囊:保护(1)内生殖器附睾:储存和输送(3)外生殖器输精管:输送:排精、排尿(2)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示意图)卵巢:发生卵细胞和渗出雌性激素(1)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2)外生殖器:即外阴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3、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4、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1)概念: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输卵管5、怀孕(1)概念: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高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下是这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1. 人体产生的废物: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

2. 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3. 排泄的途径:
(1)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体外。

(2)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

(3)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5.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

(2)功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6.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功能: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7. 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8. 尿液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

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9. 排尿的意义: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三单元第5-7章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5-7章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点】1.人体内的外分泌腺有哪些?皮脂腺、汗腺、泪腺以及唾液腺、胃腺等各种消化腺。

2.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哪些?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胸腺、卵巢(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睾丸(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等。

3.(考点1)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或流入消化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内。

4.(考点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主要功能是什么?5.为什么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胰腺由内分泌部胰岛和外分泌部胰腺两部分组成。

胰岛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激素主要生理作用分泌异常的主要表现分泌不足分泌过多垂体(人体最重要的)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侏儒症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呆小症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胰岛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如促进血糖合糖尿病低血糖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性腺睾丸雄性激素促进相应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同时激发并维持男女第二性征。

卵巢雌性激素7.(考点4)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缺碘。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一种重要原料。

8.(考点5)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区别?(1)呆小症:是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

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2)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表现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9.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也会出现葡萄糖,这是糖尿病吗?为什么(1)不是糖尿病。

(2)这是由于在某段时间内摄入糖类食物太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太高,从而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也太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5-7章第五章: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一)激素与生长发育一:腺体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如:汗腺,唾液腺,胰腺等。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二: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胰腺内分泌部),肾上腺和性腺。

其中垂体还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三:几种激素的比较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一:青春期:10—20岁,女性平均比男性早两年。

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体重突增。

;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不断发展。

: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性发育和性成熟。

(1)第二性征:指除了第一性征(性器官)以外男女出现的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如: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等。

(会判断就行)(2)遗精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3)月经是女性每月依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周期一般为28—30天。

第六章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第一节人体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1.骨的成分有机物:使骨柔韧.1/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使骨硬脆使骨硬而不脆.长骨的结构(1)管状轻巧(2骨膜:含有成骨细胞,使骨长粗。

骨折后的骨愈合也靠成骨细胞骨松质:轻便骨密质:坚固骨髓:分布在骨松质中的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分布在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在七岁后被脂肪化转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和长骨的管状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骨折:骨受到猛烈冲击时所发生的断裂现象。

骨折后断骨不能再活动,固定用的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绷带固定时松紧要始终,既固定有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骨端和骨干之间的软骨层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使骨长粗和骨折后骨愈合。

关节:1. 骨连接:不动连结(脑颅骨) 微动连结(脊柱) 活动连接(又叫关节). 关节的结构(如下). 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十分灵活;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还附有很多韧带,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使关节牢固。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七年级生物下册单元复习课件(济南版)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七年级生物下册单元复习课件(济南版)
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
3、如果排便、排尿中枢受到损伤,会出现什么 情况? 无法完成排便和排尿

脑的结构
大脑
小脑 脑干
大脑的结构
1.大脑由左右 两个半球 组成。
2.大脑半球的表层是 灰质 ,称为 大脑皮层 , 大脑皮层以内是 白质 ,由 神经纤维 组成。
外灰内白
3.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大脑皮层 ,其表面有许多凹陷的 沟 和
躯体运动1中枢
躯2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7
(人类特有)
3听觉中枢
味觉中枢6
嗅5觉中枢
视4觉中枢
想一想 1.某人右侧半身不遂,是由于大脑中哪部分受损 伤造成的? 左侧躯体运动中枢
2.脑血栓患者失去了说话能力,是由于血栓压迫 了大脑的__语__言__中_ 枢 。
3.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哪些神经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胰岛素的作用
加速血糖分解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
治疗
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
下图为正常人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是多少? 80~110毫克/分升 2.饭后1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什么?
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3.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传入神经
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 动就无法进行。
3、若某人反射弧非常完整,他一定能进行反射吗?
不一定。反射进行的条件: ①反射弧必须完整; ②要有刺激
1、若B处受损,反 射还会进行吗?有感 觉吗? 反射不进行,无感觉。
2、若D处受损,会 出现什么现象? 反射不进行,但有感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和卫生
1.细胞生命周期、组成及功能
2.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生殖
3.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4.保持身体健康的小窍门
5.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生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第三章: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功能
3.植物生长的条件
4.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5.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传播
第四章:动物调节和支持系统
1.动物的体内环境
2.调节体内环境的方式
3.人体的调节和支持系统
4.骨骼和关节
5.运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第五章:动物间的相互作用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类
3.群落内的相互关系
4.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
5.自然界中物种数量和种类分布的规律
第六章:遗传和基因工程
1.遗传及其规律
2.数学遗传学
3.基因工程的发展和意义
4.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5.克隆技术和遗传咨询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资源保护
1.稀缺性和资源
2.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4.经济活动和生态问题的关系
5.环保行动的意义和方法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

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看课本94页第一段)
沿着听小沿着与听觉
沿外耳道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859年世界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4)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