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氧化NO的影响

合集下载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
1)活性炭的性质 活性炭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决定其吸附效果 ,丽 活性炭的性质又与活性炭制造时使用的原料加工 方法及活化条件有关 。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应有三 项要求: 吸附容量大 、吸附速度快及机械强度好 。 活性炭的吸附容量除其它外界条件外 ,主要与活性
4
炭的比表面积有关 , 比表面积大 ,微孔数量多,可 吸附在微孔壁上的吸附质就多 。吸附速度主要与粒 度及细孔分布有关 ,对于水处理用的活性炭 ,要求 中孔(即过渡孔 ,半径为 20"--" 1000 埃)较为发达, 有利于吸附质向微孔中扩散 。活性炭的粒度越小, 吸附速度越快 ,但水头损失要增加 ,一般在
力增强 ,有效吸附容量减少吸附等温线向下方压 缩; 同时 , 由于活性炭与疏水性吸附质结合力的变 弱 , 吸附等温线向高浓度侧扩大。
2
3)吸附质的分子量增加时 , 吸附等温线向低浓 度一侧压缩; 吸附质的极性变大时 ,与溶剂水的结 合增强 ,.吸附等温线被压向下煎并进一步向高浓 度一侧扩大。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由活性炭及吸附质的物 理化学性质共同作用决定的 。现从吸附等温线的形 状变化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对活性炭吸附的影响:
1)活性炭孔径相同 , 比表面积增加时 ,吸附容 量增加 ,吸附等温线向上方扩大; 比表面积相同 , 孔径变小时 ,在低浓度领域的形状向低浓度一侧压缩。 2)活性炭的表面极性增大 ,水与炭表面的结合
(4)溶液温度的影响
9
吸附剂吸附单位重量的吸附质放出的总热量 称为吸附热 ,吸附热越大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就越 大 。另一方面 ,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影响 , 因 此对吸附也有影响 。一般用活性炭处理水时 ,温度 对吸附的影响不显著。
(5)多组分吸附质共存的影响

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氧化NO的影响_李兵

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氧化NO的影响_李兵
李 兵, 张立强, 蒋海涛, 王志强, 马春元
( 山东大学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61 )
要: 采用 5 种粉末活性炭, 在间歇式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流态化活性 炭 低 温 吸 附 氧 化 NO 的 动 Boehm 滴定、 pH 测量表征 活 性 炭的 孔隙 结构和 表 面 化 学性 质。 力学过程。通过 N2 吸附、 元素分析、 摘 结果表明: 由于活性炭的原料和活化方法不同, 活性 炭 具有 不同 的 孔隙 结构和 表 面 化 学性 质, 呈现 不同的吸附氧化 NO 的动力学过程; 关联稳定阶段 NO 氧化成 NO2 的转化率和活性炭性质之间的关 系, 发现 NO 的转化率与活性炭的比表 面 积、 孔隙 容 积 和 平 均 孔 径 等 参 数 没 有 明确 的 关 系, 而是随 活性炭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活性炭吸附氧化 NO 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 NO; 流化床 中图分类号: TQ424. 1 ; X701. 7 文献标志码: A
(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oalFired Pollutants Emission Reduc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 China)
Abstract: Five kinds of powder activated carbons were investigated to the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at low temperature in a batch fluidized bed reactor.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elemental analysis, Boehm titration and pH measurement. The activated carbons have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recursor and activation method, and present different time course of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NO conversion into NO2 in the stationary stag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convers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pore structure such as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nd average pore width. NO conversion increases with the amounts of surface basic functional groups. The surface chemis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n the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for the samples us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y; adsorption; NO; fluidized bed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出大量的氮氧 化 物, 因 此 NO x 的 污染 防治 变 得 尤 为 迫切。 有研究 表 明, 低 温 下, 碳 质材料作为吸附剂 和 催 化 剂 可 以 有 效 脱 除 烟 气 中的 NO, 因 此活 性 炭、 活 性 炭 纤 维、 煤 焦 等 碳 质 材料 被 广 [1 - 9 ] 。 泛用于吸附 NO 的研究 Mochida 等[3 - 5]研究了活性炭纤维低温吸附氧 化 NO, 发现活性炭 纤 维 的比 表 面 积 和 表 面 含 氧 官 能团 共同决定了 NO 氧化成 NO2 的 转 化 率, 对活性炭纤维 进行热处理后分解了表面 含 氧 官 能团, 提高了 NO 的

活性炭吸附效率

活性炭吸附效率

活性炭吸附效率活性炭吸附效率是指活性炭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效果。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炭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能够在吸附过程中大量吸附目标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工业废气处理等。

活性炭吸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活性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决定了其吸附能力,而表面化学性质则影响着活性炭与目标物质的相互作用。

其次是目标物质的特性。

不同的目标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因此其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亲和力也不同。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以及操作条件,如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等,也会对活性炭吸附效率产生影响。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吸附能力的关键因素。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分为微孔、中孔和宏孔,其中微孔是最主要的吸附区域。

微孔的孔径小,分布密集,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增加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效率。

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则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活性炭所具有的有效吸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位点越多,吸附能力就越强。

活性炭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个方面。

物理吸附是指目标物质与活性炭之间的非化学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或静电作用来实现的。

物理吸附具有可逆性,吸附剂和目标物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解吸和再生。

然而,化学吸附是指目标物质与活性炭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或离子键的吸附作用。

化学吸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除了活性炭本身的性质外,目标物质的特性也会对活性炭的吸附效率产生影响。

目标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浓度等因素会影响其与活性炭的吸附亲和力和速率。

具有较小分子尺寸、较低极性或非极性的目标物质更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此外,随着目标物质浓度的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效率也会提高,但在一定范围内,吸附饱和会导致吸附效果的下降。

环境因素和操作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效率也有重要影响。

温度是影响活性炭吸附过程的关键参数之一。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研究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研究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高端材料。

它是一种具有多孔、高表面积的吸附剂,因其在物质分离、净化、催化等方面的独特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基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展开讨论。

一、活性炭的定义活性炭是一种碳质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和利于吸附的孔隙结构。

它广泛应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吸附、分离和净化等方面。

活性炭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生态价值,在植物培育和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由其具有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决定的。

相比于普通的炭材料,活性炭具有更多的小孔和中孔,在空间上更加复杂和狭小。

因此,活性炭可以吸附分子的表面积更大,结果其吸附能力也更强。

二、活性炭的吸附机制活性炭的吸附机制主要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指分子吸附到活性炭孔隙表面时,分子的表面分子作用力和孔穴内分子的作用力通过范德华力吸引,将其牢固地钟在孔中。

在物理吸附中,吸附剂和吸附物分子之间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物理吸附的吸附热相对较低。

化学吸附:指活性炭表面上具有活性位点,使吸附分子与其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在化学键作用下强烈的结合在活性炭上。

化学吸附在吸附物和吸附剂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是一种更牢固的吸附过程。

与物理吸附相比,化学吸附的吸附热相对较高。

三、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1. 外在因素温度、湿度、压力等外在因素的改变会影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在高温下,分子内部的热能增强,因此分子与活性炭表面吸附的能力减弱。

而在负压下,分子与活性炭表面的相对吸附能力增加。

2. 活性炭的孔隙大小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对于吸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常,孔径越小的活性炭其表面积越大,因此吸附能力会更高。

除此之外,孔隙形状也会影响吸附性能。

3. 活性炭的含氧量由于活性炭含氧量的变化会影响其表面化学性质,因此也可以影响吸附性能。

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含氧量可以增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但如果过高,则可能影响吸附剂的硬度和酸碱性态,因此不利于吸附过程。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7;]+"W>8D*,'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学 报
!"#$ 年 $! 月 !% 日
后处理技术 ! 主要是表面改性技术 " 因此 ! 在生产条件确定的情况下 ! 通过采取特定的技术对活性炭进 行表面改性 ! 可以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进行定向调控 ! 从而改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 近年来 ! 国内外研究人员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 ! 通过改变活性炭的表面结构特 征和化学性质 ! 试图增强它们在吸附环境中特定污染物的性能 " 目前 ! 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已经成为活 性炭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 " 围绕这一课题 !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 ! 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 " 这些研究为扩展活性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 从国内外已经报道的研究来看 ! 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很多 ! 总结起来 ! 主要包括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 #国外文献常称作酸性改性和碱性改性 $$%&" 近年来 ! 采用等离子体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也逐渐开展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 " 在这 & 种主要的改性方法中 ! 表面氧化改性方法的研究历史较长 ! 研究成果较为丰 富全面 ! 因此 ! 笔者主要对活性炭的表面氧化改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

基本原理 黄伟等 $'%在研究中指出 ' 表面化学官能团作为活性中心支配了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 其中含氧官
能团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因此 ! 活性炭的表面氧化改性技术主要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利 用强氧化剂 ! 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氧化处理 ! 从而提高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 ! 增强表面极性以及对极性 物质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目前 ! 国内外研究者在活性炭的氧化处理中采用的改性氧化剂种类很多 ! 主要有硝酸 ( 过氧化氢 ( 臭氧 ( 硫酸 ( 盐酸 ( 氨基酸 ( 单宁酸等 $(&&%! 其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 改性效果较强烈的是硝酸改性和臭 氧改性 )

预处理方法对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预处理方法对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预处理方法对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大表面积的多孔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能源储存和化学催化等领域。

在生产活性炭的过程中,预处理方法是影响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对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物理活化是一种常用的活性炭预处理方法。

物理活化一般是指通过高温炭化和氧化处理来改变活性炭的结构和孔隙分布。

在高温下炭化,活性炭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炭化后的活性炭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孔隙。

氧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增加其吸附能力。

物理活化可以显著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化学活化也是一种常见的活性炭预处理方法。

化学活化是指通过化学试剂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浸渍和处理,改变其结构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活化试剂包括磷酸、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氯化锌等。

这些化学试剂可以与活性炭表面形成化学键,改变其孔隙结构和表面电荷分布。

化学活化还可以引入一些特殊的官能团,使活性炭具有特定的吸附选择性。

还有一些其他的预处理方法,如物理混合预处理和表面改性预处理。

物理混合预处理是指将活性炭与其他物质(如聚合物)混合,并进行炭化处理。

这种预处理方法可以改变活性炭的表面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表面改性预处理是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一些特殊的官能团,如羧基、氨基等。

这些官能团可以增加活性炭的极性,使其吸附特定物质的能力得到提高。

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可以对活性炭的结构和吸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物理活化、化学活化、热处理以及其他预处理方法都可以改变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对于优化活性炭的性能非常重要。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下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①活性炭吸附剂的性质、其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强;活性炭是非极性分子,易于吸附非极性或极性很低的吸附质;活性炭吸附剂颗粒的大小,细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以及表面化学性质等对吸附也有很大的影响。

②吸附质的性质取决于其溶解度、表面自由能、极性、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和不饱和度、附质的浓度等。

③废水PH值、活性炭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有较高的吸附率。

PH值会对吸附质在水中存在的状态及溶解度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吸附效果。

④共存物质、共存多种吸附质时,活性炭对某种吸附质的吸附能力比只含该种吸附质时的吸附能力差。

⑤温度、温度对活性炭的吸附影响较小。

⑥接触时间、应保证活性炭与吸附质有一定的接触时间,使吸附接近平衡,充分利用吸附能力。

更多活性炭相关资讯关注变宝网查阅。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cj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活性炭各种类型的孔隙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炭各种类型的孔隙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炭各种类型的孔隙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活性炭的孔隙大小是不均匀的多分散体系,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的孔,即大孔、过渡孔和微孔。

了解每一种孔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活性炭的制造工艺研究、活性炭的应用研究和活性炭的静态和动态吸附理论研究都将起到指导作用。

也可以说研究活性炭(包括其他吸附剂)的各类孔隙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就是研究活性炭的最核心问题。

那么,在研究活性炭各种类型孔隙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下列几个问题:1.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状况活性炭是多孔性的含碳吸附剂,在每粒活性炭中,都包含有大小不同的孔,这些孔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这里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活性炭中的孔隙分布好似一棵大树,过渡孔是大孔的分枝,微孔是过渡孔的分枝。

微孔的出口开于大孔和颗粒外表面的总分数,与微孔的出口开于过渡孔表面的分数相比,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一般常用活性炭来讲,各类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外表面积为:大孔比表面积 0.5~2m ²/g过渡孔比表面积 20~70m ²/g微孔比表面积 800~1000m ²/g而其外表面积也很小,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 dp p p n n S 63)3(44==⋅••=γπγπγ式中 n 一颗粒个数P 一固体的密度,m/cm ³.设直径为1.5mm 的球形颗粒活性炭,固体密度为0.5g/cm ³,求它的外表面积:01.0008.015.015.066==⨯==dp S 从对活性炭的外表面积计算的结果来看,活性炭外表面积比起过渡孔和微孔的比表面积,更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加上大孔的比表面积,也是可以忽略的。

由此可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确实成树枝结构体系。

2.关于活性炭各种孔隙类型的名称目前活性炭的各种类型孔隙名称,叫法很混乱,各种称谓都有。

为了在应用中不发生错误,在这里将它们归纳一下,供大家参考:微型孔,简称微孔,又叫吸附孔,小孔;过渡型孔,简称过渡孔,又称中孔,毛细孔以及输送孔;大型孔,简称大孔,又叫输送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 - 03 - 21 责任编辑: 张晓宁 基金项目: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 BS2009HZ021 ) ; 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2009GG2GC06003 ) Tel: 0531 - 作者简介: 李 兵( 1983 —) , 男, 山 东 聊 城 人, 博士研究生。 E - mail: libing831125 @ mail. sdu. edu. cn。 联 系人: 马 春 元 ( 1961 —) , 88399369 , E - mail: chym@ sdu. edu. cn
稳定阶段 NO 氧化成 NO2 的转化率为 ( C in - C out ) × 100 % η = C in C in 、 C out 分别为 NO 的入口和出口浓度, %。 式中,
1
1. 1
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 选择 5 种不同的粉末活性炭, 分别为煤质活 性 炭
图1 Fig. 1 实验系统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6 ] 转化率。Zhang 等 认为活性炭低温吸附氧化 NO 的 活性与活性炭的微孔直径 有关, 最 佳 孔 径为 0. 7 nm, [7 ] 与表面化学性质 无 关。 Guo 等 发 现 比 表 面 积 不 是 [8 ] 影响活性炭吸附氧化 NO 的 决定 因素。 Sousa 等 发 现 NO 的转化率随 着 活 性 炭中 N 元 素 含量 的 增 加 而 增加。 以上 研究 试 图 关 联 活 性 炭 吸 附 氧 化 NO 与活 性炭的物 理化 学 性质 之 间 的关系, 导 致 了 不 同 的结 果。因此, 阐明活性炭的何种 因素 对 吸 附 氧 化 NO 起 决定作用, 对于实现活 性 炭的 定向 制备, 针对特定用
(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oalFired Pollutants Emission Reduc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 China)
Abstract: Five kinds of powder activated carbons were investigated to the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at low temperature in a batch fluidized bed reactor.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elemental analysis, Boehm titration and pH measurement. The activated carbons have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recursor and activation method, and present different time course of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NO conversion into NO2 in the stationary stag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convers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pore structure such as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nd average pore width. NO conversion increases with the amounts of surface basic functional groups. The surface chemis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n the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for the samples us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y; adsorption; NO; fluidized bed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出大量的氮氧 化 物, 因 此 NO x 的 污染 防治 变 得 尤 为 迫切。 有研究 表 明, 低 温 下, 碳 质材料作为吸附剂 和 催 化 剂 可 以 有 效 脱 除 烟 气 中的 NO, 因 此活 性 炭、 活 性 炭 纤 维、 煤 焦 等 碳 质 材料 被 广 [1 - 9 ] 。 泛用于吸附 NO 的研究 Mochida 等[3 - 5]研究了活性炭纤维低温吸附氧 化 NO, 发现活性炭 纤 维 的比 表 面 积 和 表 面 含 氧 官 能团 共同决定了 NO 氧化成 NO2 的 转 化 率, 对活性炭纤维 进行热处理后分解了表面 含 氧 官 能团, 提高了 NO 的
李 兵, 张立强, 蒋海涛, 王志强, 马春元
( 山东大学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61 )
要: 采用 5 种粉末活性炭, 在间歇式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流态化活性 炭 低 温 吸 附 氧 化 NO 的 动 Boehm 滴定、 pH 测量表征 活 性 炭的 孔隙 结构和 表 面 化 学性 质。 力学过程。通过 N2 吸附、 元素分析、 摘 结果表明: 由于活性炭的原料和活化方法不同, 活性 炭 具有 不同 的 孔隙 结构和 表 面 化 学性 质, 呈现 不同的吸附氧化 NO 的动力学过程; 关联稳定阶段 NO 氧化成 NO2 的转化率和活性炭性质之间的关 系, 发现 NO 的转化率与活性炭的比表 面 积、 孔隙 容 积 和 平 均 孔 径 等 参 数 没 有 明确 的 关 系, 而是随 活性炭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活性炭吸附氧化 NO 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 NO; 流化床 中图分类号: TQ424. 1 ; X701. 7 文献标志码: A
2
2. 1
结果与讨论
活性炭的性质表征 由图 2 可知, 按照 IUPAC ( 国 际 理论与 应 用化 学 5 种 粉 末 活 性 炭的 N2 吸 附 等 温 线 都 联合会) 的分 类, 属于 Ⅰ 型 吸 附 等 温 线 , 呈 现 微 孔 吸 附 特征。 活 性 炭 WAC 、 CAC1 和 CAC4 的吸 附 等 温 线 在 较 低 相 对 压 力 区域急剧上升, 然后随 相 对 压 力 的 升高, 吸附量增加 速度变缓, 在较高 相 对 压 力 区 域, 吸附量随相对压力 的增 加 略 有 增 加 , 随 饱 和 压 力 的达到, 吸附等温线表 “拖尾” , 现为 一 条 向 上 的 逐渐与相对压力 p / p0 = 1 轴 相交, 并且脱附曲 线 存 在 明显 的 滞后 环, 说明活性炭 除了具 有 大 部 分 微 孔 外, 还 有 一 部 分 中 孔; 活 性 炭 CAC2 和 CAC3 的吸附等温线在较低相对压力区 域 急 剧升高, 然后随相 对 压 力 的 升高 吸 附 量 缓 慢 增 加, 在 较高 相 对 压 力 区 域 , 吸附量随相对压力的增加基 本不 变, 吸附等温线呈 现 水 平 的 趋 势, 脱 附 曲 线 未 显示出 说明这两种活性炭主要是微孔。 明显的滞后环,
第 36 卷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煤 炭 学 报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Vol. 36 Nov.
No. 11 2011
文章编号: 0253 - 9993 ( 2011 ) 11 - 1906 - 05
活 性 炭 孔 隙 结 构和 表 面 化 学 性 质 对 吸 附 氧 化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 on the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f NO
LI Bing, ZHANG Liqiang, JIANG Haitao, WANG Zhiqiang, MA Chunyuan
CAC1 、 煤 质 活 性 炭 CAC2 、 高吸附值煤质活性炭 CAC3 、 低 吸 附 值 煤 质 活 性 炭 CAC4 和 木 质 活 性 炭 WAC 。5 种粉末活性炭的平均粒径均为 48 μm。 1. 2 活性炭的性质表征 活性炭的 孔隙 结构 性质 通 过 N2 吸 附 等 温 线 表 征。在 QuadraSorb Station 1 仪 器 上测 量 N2 吸 附 等 温 线, 获得的数据 通 过 BET 方 法 计 算 活 性 炭的比 表 面 积; 通过 DFT ( 密 度 泛 函 理论 ) 计 算 活 性 炭的 微 孔 容 积、 孔容积和平均孔径。元素分析在 Vario EL 分析仪 H、 N 模式测量, O 元素含量采用差 额 法 计 算; 上以 C 、 按照相应的国家 标 准 测 定 活 性 炭的 灰 分。 按照 Boehm 滴 定[10] 的 方 法 测 量 活 性 炭 表 面 酸 性 官 能团和 碱 性官能团的数量。0. 2 g 活 性 炭 浸 泡 在 100 mL 蒸 馏 水中, 搅拌, 放 置 24 h, 然后 将 浸 泡 液 过 滤, 用 METTLER TOLEDO - FG2 仪器测量滤液的 pH 值, 表征活 性炭的 pH 值。 1. 3 NO 吸附氧化 在 间 歇 式流 化 床 实 验 台 上 进行 粉 末 活 性 炭 低 温 吸附氧化 NO 的实验, 实验 系 统 如 图 1 所 示。 流 化 床 反应 器 由 圆 柱 形 玻 璃 制 成, 内 径 为 20 mm, 高度为 1 000 mm, 布风板由烧 结的 多孔 玻璃 板 制成, 布置在 O2 、 NO / N2 的 流 量 均 距反应器 底 部 500 mm 处。 N2 、 由质量流量计精确控制, 气体混合均匀后进入流 化 床 反应器, 反应气体流量为 500 mL / min, 相应的气体表 0. 027 m / s , 观速度为 保 证 活 性 炭 充 分 流 态 化。 反 应 器入口、 出口气 体 中 NO 和 NO2 的 浓 度 经 FT - IR 烟 气分析仪在线测量。实验前, 活性炭置于 105 ℃ 的恒 温干燥箱中干燥 24 h, 除 去 活 性 炭中的 水 分。 将 1 g 干 燥 后 的 活 性 炭 置 入 流 化 床 反 应 器 内, 在 500 mL / min 的 N2 作用下将活性炭流态化 30 min, 排除系统内 的空气和其他 气 体 杂 质, 然后 将 N2 切 换 成 反 应 气 体 ( NO 的体积分数 0. 05% , O2 的 体 积 分 数 6% , N2 为 平 衡气) 进行 吸 附 氧 化 NO 的 实 验, 吸 附 温度为 3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