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即是修行(读后感)
工作即修行读后感

工作即修行读后感《工作即修行》是一本由罗宾·S·夏尔马所著的励志读物,书中讲述了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工作即修行”的概念。
他认为,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和生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和成长。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成为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自我境界的舞台。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提升。
他提到了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如何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和有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前,我总是觉得工作是一种苦差事,只是为了赚钱和生存。
但是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明白了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提升,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只有在工作中找到了这种平静和满足感,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实践《工作即修行》这个理念。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我都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实践《工作即修行》这个理念,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总之,《工作即修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能够更加积极地去面对工作,实现自我提升,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书,书中提出了工
作是最好的修行的观点。
这本书表达的观点有强大的触动力,它不仅
仅强调了我们生活中工作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修行
功能。
书中提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能使人获得成长、发展和
历练,可以令人节制、求实、勤奋和努力。
它让人体会到自身的能力
和限度,了解体会心灵的深处,有了心静之后,情感和精神上才会发
生变化。
此外,在工作中,人们能够学习到智慧,学习到真正的苦难,并且付出自己的劳动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也是一种修行。
读完《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我深刻地感受到,无论是在追求自
己的理想,还是在遇到种种困难时,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坚持努力,不断地改变自己,而这正是什么能够使一个人不断地成长的。
只
要坚持下去,改变的契机一定会到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工作是修行》读后感3篇

《工作是修行》读后感3篇《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合集篇1修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以及《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其含义是指个人德行的修炼、修养。
随着佛教传入__并发展发扬,修行一词成为宗教、特别是佛教修炼佛法、见性明心的专指词,于是就有了修行的现代含义(百度):宗教中的修炼或修养德行。
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作者书名《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也与当下热词佛系流行不无关系,能一定程度吸引佛系爱好的读者们。
该书分五个篇章正心修术精进协同开创。
从个人的正心修术,然后精进,到带来团队的协同奋斗,最后开创自己成功的基业,递进式推演,广而告之年轻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似乎永恒的命题。
先不说当将军是一个士兵实现理想获得成功的标志只是一个伪命题,与修行的修养修炼德行以及佛教见色明心闻声悟道禅修的本意相去甚远、南辕北辙,一味追求所谓的成功已生分别心不是修行。
就从该书五个篇章所形成的内在逻辑等方面思考、推敲,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一逻辑学在关于演绎推理三段论里明确指出:判断推理的前提中有不周延的项,其结论也不周延。
作者在该书的五个篇章正心修术精进协同开创运用了逻辑推理的三段论。
开篇第一章工作是最好的修炼/人生如一场修炼,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稻盛和夫作为该书的立论和核心理念。
接着该书写道:日本有经营四圣: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创始人本田棕一郎、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是唯一健在的,他创立京瓷时年仅27岁,而京瓷现在成为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他52岁时创办第二电电(KDDI),在日本通信界相当于__的联通,也与京瓷一样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更令人叹服的是,他再78岁高龄,罹患胃癌的情况下,应日本政府请求接受日航,仅用一年实际扭亏为盈,重回世界500强。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范文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范文《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是一本关于工作方式和人生哲学的书籍,通过一些故事和案例来阐述工作对个人成长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或者赚钱,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素养的过程。
书中所述的“工作是最好的修行”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
书中的故事和案例生动有趣,让我感受到很多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和心路历程,他们的成功并非来自于机会的眷顾,而是来自于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不断的探索,他们不断的努力和进取,就像书中所说的“用心工作,才能让自己在不经意间获得成长”。
对于我个人,这本书给予了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
我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候过于匆忙或者疲惫,忽略了工作的一些微小但却重要的细节,也没有意识到工作中的每一个错误和挫折都是一种成长和提高的机遇。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工作和人生的思考方式,它不断地提醒我们,用心工作,方可成事,而且我们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工作并不是从事一种单调乏味的工作内容,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过程。
这种创新的思考和观点,我认为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和探索。
我们可以从工作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自我认知,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挑战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将工作中的快乐和幸福分享给身边的人,让周围的人可以感受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本书提供了很多理念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工作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籍,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用心用力地工作,不但让自己成长,也可以利他利人,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总之,《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其中的理念和思想都有助于我们提高自我素养和工作水平。
它不是一本值得只读一次的书,而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和品味的巨著。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是一本极为珍贵的书籍。
这本书真正教会
我们如何看待尝试,去坚持,去学习,去努力,去完成我们自身的目标。
同时,也鼓励我们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不断完善自身,志存高远,把任务完成以及事物完成都作为追求生活更美好之道。
从书中,我明白到,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努力拼搏。
只有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赢得崇高的成就;而如果自己懒惰,就不可
能取得任何成功。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把工作当做修行一样来看待的有效方法。
在
工作中,用心去面对,不抱怨困难,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正如书中
所说,“越做越有”,“诚实获得结果”,“勇气可以克服难关”,“以恒心获得胜利”。
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出色,才
能有真正的成长,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身的梦想。
总之,《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籍,它不仅教
给我们要拼搏,更加提供了一条路,带我们进入整个人生的追求之门,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工作是一种修行读后感

工作是一种修行读后感工作是一种修行读后感1和叶经理有过几次的交流,一直惊叹于他有超乎常人的努力和拼搏,虽然崇拜,但始终有点迷糊不解,是一种什么力量敦促着他不知疲倦,努力工作,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向前,不断耕耘,终于在一次详聊之后,叶经理语重心长向我的推荐了稻盛和夫的《工作是一种修行》一书,期许我能从中得到我期待已久的答案。
细细品读此书,它虽不是推理类小说,但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去努力拼搏,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些问题也都如同抽丝剥茧一般,慢慢揭晓了答案。
《工作是一种修行》是日本著名管理大师稻盛和夫一大力作,并且是稻盛和夫在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后推出的第一本书,在此书中稻盛和夫和读者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和心得。
《工作是一种修行》一书教导我们,首先要喜欢并爱上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
都务必喜欢上,就如你喜欢女孩子一样喜欢,爱上了,她在你心中就是最美的,旁人无可代替。
稻盛和夫教导我们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抱着这种想法,工作就会变成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而显然,人除了生存下去,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除了温饱之外,还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社会的认同,追求灵魂的提升。
的确,只有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才可以锻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在工作时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持续学习,努力付出,不断向前,将工作作为一种修行,你会体会到工作带给你灵魂上的充实,也会体会到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必须不能放下,放下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
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然后继续全心声地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去。
从此刻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更新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
京瓷哲学关于开展日常工作读后感

京瓷哲学关于开展日常工作读后感京瓷哲学就像一本职场秘籍,打开了我对日常工作全新认知的大门。
一、从细节之处见真章。
京瓷哲学强调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细节。
以前我觉得工作嘛,大方向对了就好,那些小细节不必太过纠结。
可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就像建房子,要是每块砖都砌得马马虎虎,哪怕整体框架搭起来了,这房子也摇摇欲坠。
比如说我们做一个项目策划书,要是标点符号乱用,排版乱七八糟,客户一看就觉得不专业,可能都不会认真看我们精心准备的内容了。
所以现在我在工作中,会像个挑剔的小管家婆一样,对每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每一个用词的恰当性,都反复检查。
虽然这样可能会多花一点时间,但看到最终呈现出来的完美成果,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
这一点真的很特别。
以前工作累了就抱怨,觉得自己像个苦行僧。
但京瓷哲学告诉我们,工作其实就是一场修行。
把工作中的困难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练,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
每次克服一个难题,就像升了一级,自己的能力值也在不断增长。
有一次我被安排去处理一个很棘手的客户投诉,客户的要求特别高,而且情绪很激动。
要是以前,我肯定觉得倒霉,怎么就轮到我了呢。
但这时候我就想,这就是我的修行呀。
于是我耐心地听客户倾诉,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人沟通、处理突发情况,还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等这个投诉圆满解决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打赢了一场大仗的勇士,成就感满满。
三、积极的思维方式改变一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
有时候事情还没开始做,就觉得肯定会失败,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真的很要命。
京瓷哲学倡导积极的思维方式,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比如说我们要拓展新业务,大家都觉得市场竞争太激烈,我们肯定没优势。
但要是换个积极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激烈说明这个市场有活力,而且我们虽然可能规模不大,但我们可以更灵活,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呀。
自从我开始尝试用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工作中的事情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干劲了。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读后感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工作是一种修行,这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观点。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份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然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它更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因此,可以说,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首先,工作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和同事、领导、客户等各种人打交道。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沟通,如何合作。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相处,我们才能学会如何理解和包容别人,如何尊重和欣赏别人。
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工作是一种处理问题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技术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人际关系上的。
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能力。
只有通过处理问题的过程,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总结经验。
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最后,工作是一种调整心态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沮丧。
而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情商。
只有通过调整心态的过程,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平和对待压力,如何积极面对挑战,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心理素质,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坚强,从而获得更多的坚持和勇气。
总之,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调整心态。
这样的修行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各种能力,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让我们珍惜工作,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的过程,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是修行(读后感)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人生是修行,我觉得不要这样认为,人生是修行太苦,修行一定是很苦。
怎么修炼自己呢?工作就是修行的场所,不要把人生变成修行的场所,我觉得人生应该是旅行。
想一下你去旅行的时候,一定是很快乐的,那才应该是人生。
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风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是美好,这就叫人生。
我回到新希望六和来工作,一直觉得遇到你们,是我人生很美好的一件事情,你们肯定已经发现,一年半来我努力在调整公司,让大家感觉变的比较美好。
但是你也知道,我在工作上、在转型上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因为我知道那是修行。
所以请大家把这件事情分开一点,就工作是修行,人生是旅行,这就是我个人的心得,我也是这样要求我自己的。
你们会看到,无论我去哪里,参加你们的会也好,到不同地方看片区也好,在开会当中我一定是很认真,很高的来要求你们,要求我自己。
可是我也会在闲暇之时,写了一些很美的东西和很好的感受,我与大家同样去青岛开会,我相信我们得到的东西可能会不太一样,因为我会花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感受人生,然后花九个小时去工作。
我需要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感受人生,我相信就够了。
所以昨天雷军说,以前99%+1%,24小时工作,他以前觉得是对的,现在觉得不太对了,我先不去评价,我只是告诉大家说,有些时候我们在一个需要付出的时间的时候才可成长,恐怕也得99%的汗水,因为我们是在转型,是在付出的时候,我们只有付出努力才可以把之前落下的功课补回来,这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我希望大家还是能调整,用一种修行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工作是修行的话,你就会发现工作很好,因为修行会得到什么,修行会得到让自己心安的东西。
我学禅修已经有一点时间,一直感谢禅修训练,使我可以面对这么大的挑战和压力,又接受这么多的变化,转型推进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太焦躁,相反我还按照我的时间去锻炼身体,继续在飞机上去写我的书,去准备给你们讲的PPT。
你在努力的工作时,你不会觉得太累,你会享受它,因为你知道这是在修行。
修行会得到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让你的心比较安静,人心安静是比较重要的,人心
安静的时候,人会长的比较好看,因为人的面貌是由心定的,所以相由心生。
第二个修行得到的好处是你会发现你在为自己做事,你不是在为别人做,修行都是内求,就是你在为自己做。
第三个修行得到的好处快速进入状态,有效率。
这个好处就是我一直重复的话,有人问六祖什么是禅,六祖回答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就是禅定。
也就是说你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你会很快的就去做,你不会有太多的纠结,所以人们总是会问我,你怎么可以处理那么多的事情,我说没关系啊,你就一小时干一件事情,一小时干一件事情,你会发现一天干八件事情,如果你一天去做八件事情你一定做不到。
但是你每一小时做一件事情,一天做八件事情你肯定做的到。
只是需要你必须保证那一小时只做这一件事情,这就叫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只有禅定的人才做的到,你的转换速度要非常的快。
其实禅修并不需要跑到深山老林,也不需要什么都不吃,不需要苦思冥想,其实工作就是修行的场所。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讲,你可以知道工作有多大好处了,更重要的是人会更健康。
工作为什么是修行的场所呢,因为工作要的一些东西跟修行一模一样。
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诠释给大家听。
1、工作就是要持续完善,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努力认真地去做事。
释迦牟尼开示说“精进”是达到开悟的办法之一,联系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持续改善,这不就是“精进”嘛。
比如说这次来做报告的同事,一个月后你又来做报告,要问自己这次报告比前一次报告进步在哪里,进步一点点也行,“持续改善”就是“精进”。
工作之所以成为我们修行的场所,第一点就是因为工作要求持续改善,如果你能这样要求自己,你就已经在开始禅修了。
2、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炼心性、培养人格。
在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目标。
我为什么对预算这么紧张,就是因为预算就是目标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管理目标就是管欲望,所以承诺目标实现,是一种修炼。
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合规,如果一定要打破流程,打破我们讲的制度的时候,其实你就是没管理好你的欲望,所以合规、遵守流程,又能够去实现目标,这本身就是修行,而能够在工作中接受挑战,接受变化,调整自己,战胜欲望,超越自己,就达成修行的目的。
3、工作品质就是人格完善的表现。
在修行当中,非常在意人格的完善,修行就是实现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
在人格完善当中,最简单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有品质的去做工作。
你做的工作每次都有品质输出,都有价值的贡献,你的人格就很高尚。
人格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格就是你品质的厚度。
在工作中,如果你把每做的一个工作,都有价值、有品质的贡献出来,你的人格一定是很高尚。
所以,我才说工作就是修行。
如果你这么去想,你会觉得工作真的很好,你发现你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会对完善自己非常好。
所以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你可以在研究和实践中跳来跳去,做了这个又做回那个,我说就是因为我在尝试不同的修炼的场所。
你这样理解工作就会很好,你也不会觉得太累,你遇到难题你就知道,这是修行对你的要求,对你的挑战,你超过它你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