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专题一 季节、时间的判断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doc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稀薄,太阳辐射丰富。
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云层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1)一年中能受到一次太阳直射的范围:(2)一年中能受到两次太阳直射的范围:(3)一年中不能受到太阳直射的范围:2.黄赤交角:黄道和地轴的夹角:赤道和地轴的夹角:3.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二分日晨昏线与地轴的关系:6.太阳高度的分布: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出现极昼时,太阳的运转轨迹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α ± β︱
α=当地纬度 β=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差为两 地纬度之差; ③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差 为两地纬度之和。
6.22前后 次年6.22前后
3.21前后
9.23前后 次年3.21前后
12.22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 至日时影子最 长 。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 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例2、惠安县(25°N,118ºE)为了相应国家节能 减排的政策,决定引进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以满足 师生日常热水供应。
1、9月23日,为使热水 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 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 角为:
25°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昼半球:大于0°; 夜半球:小于0°; 晨昏线:等于0°。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节回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秋二分、夏至、冬至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中地理中的⾃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然环境与⼈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录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第⼆节⽓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系统第四节全球⽓候变化第⼆章地球上的⼤⽓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的受热过程1. ⼤⽓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吸收或反射,⼤部分到达地⾯,并被地⾯吸收。
⑵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⑶地⾯是近地⾯⼤⽓的主要、直接热源。
⼤⽓温室效应⼤⽓吸收地⾯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逆辐射强。
②⼗雾九晴:晴天夜晚⼤⽓逆辐射弱⽓温低空⽓中的⽔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原光照强但热量不⾜的原因:青藏⾼原空⽓稀薄,⼤⽓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逆辐射弱⽓温低。
⼆、热⼒环流——地⾯冷热不均形成的空⽓环流1. 热⼒环流中温度和⽓压值的⽐较⽅法⑴温度:同⼀⽔平⾯上,盛⾏上升⽓流的近地⾯温度最⾼;同⼀地点垂直⽅向上海拔越⾼⽓温越低。
⑵⽓压值:同⼀⽔平⾯上看⾼低压;对同⼀地点垂直⽅向上海拔越⾼⽓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到低是DCAB ,⽓压由⼤到⼩依次是 CDAB。
⑶等压⾯的变化规律:同⼀⽔平⾯,形成⾼压的地⽅等压⾯上凸,形成低压的地⽅等压⾯下凹。
2. ⼏种常见的热⼒环流实例城市热岛环流成因:⼈类活动释放⼤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温⾼于郊区意义:(1)有污染的⼯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认识基本的季节

认识基本的季节季节是指因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的气候变化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自转一天,但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所以每年都会出现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旅游业、服装业等,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本文将基于科学的角度,认识基本的季节。
一、春季春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3月至5月,南半球则是9月至11月。
这个季节出现的原因是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晝夜长度相等,空气温度开始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春季天气温暖,气候适宜,花鸟虫鱼开始繁衍生息。
春季也是农民们忙于农业生产的时节,各种作物开始播种、栽培。
此外,春季在各个国家中都有纪念节日,例如中国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二、夏季夏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6月至8月,南半球则是12月至2月。
当地球公转至夏至点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使得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气温最高。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雨水充足,这也是植物茂盛、生长迅速的季节。
夏季也是游泳、野餐、郊游等活动的最佳时节。
但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夏季也是季节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请注意避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三、秋季秋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9月至11月,南半球则是3月至5月。
当地球公转至秋分点时,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晝夜长度相等,空气温度下降,天气转凉。
秋季气候凉爽、干燥,植物、动物开始进入休眠期。
秋季是农业收获的季节,各种作物陆续成熟,也是人们各地举行感恩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日的时刻。
四、冬季冬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12月至2月,南半球则是6月至8月。
当地球公转至冬至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气温最高,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气温最低。
冬季空气干燥、气温低,降雪、降雨的天气比较频繁,植物、动物冬眠休息。
此外,冬季也是一些大型企业、零售业的销售旺季,各地也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例如圣诞节等。
总之,季节变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
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
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预祝考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地理候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地区气候的平均天气状况,是衡量气候现象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理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候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气候带划分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划分的。
主要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和气候类型。
1.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极圈之间,气温极低,普遍寒冷。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冰川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
3.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日照充足。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理候要素及其分布地理候要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风。
它们在不同地理候带的分布特点不同。
1. 温度温度是衡量地理候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减小。
赤道地区温度高,极地地区温度低。
2. 降水降水是指地表接收到的雨、雪、雹、露、霜等形式的水。
降水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热带气候带降水充沛,而温带和寒带气候带则相对较少。
3. 风风是地球大气层中气流的水平运动。
主要分为气候风和地形风。
不同气候类型的风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气候带的东北贸易风和西南季风。
三、地理候对人类的影响地理候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和人类居住方面。
1. 农业地理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热带气候带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而温带气候带适宜种植小麦和苹果。
2. 人类居住地理候对人类居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倾向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居住,例如在温带气候带和地中海型气候带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四、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候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候产生了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现象。
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原本寒冷的地区气候逐渐变暖。
高一地理计算区时等方法

◆区时的计算●方法(1)公式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
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
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后取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差值。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加一天;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减一天。
例题3: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时区是区。
答案:19时44分西5●时区图的判读第一,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经线的确定例题4: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①.甲地时间为: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B)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②.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C)③.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B)解题思路:(1)在地球上使日期发生变化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180°经线;另一处为时间是今日0点或昨天24点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季节、时间的判断
一、季节的出现及影响
影响地表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太阳辐射强度(表现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日照时间(表现在昼夜长短上)。
夏季: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热带、寒带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
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使地理各要素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二、几组时间
夏半年、冬半年 夏季、冬季 7月份、1月份 8月份、2月份 夏至日、冬至日
三、季节、时间信息的提取 1. 气温的时空差异反映季节信息
同一地区,夏半年(夏季)气温高,冬半年(冬季)气温低;
同一纬度的大陆和海洋,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大陆。
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小;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下图为某一季节的等温线分布图,判断季节
2. 降水反映季节信息
夏季降水多的气候类型有:季风气候、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熟悉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区、代表性城市) 注意点:季风地区,如果冬季风经过海域、水域后,变得湿润,在遇到地形的阻挡抬升后,也能形成较丰富降水。
海洋
陆地
赤道25℃
21℃17℃
17℃
21℃25℃甲
乙
丙
丁
冬半年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低温冻害、寒潮、暴风雪、沙尘暴、冻雨、雾霾、华北春旱;
夏半年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江淮6-7月的梅雨、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台风、暴雨洪涝。
其他:夏季时候(水温高)容易爆发赤潮。
4. 风力、风向反映季节信息
一般来讲,温带地区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
如西欧冬季风力大于夏季;东亚地区冬季风大于夏季风。
英吉利海峡风力、风浪大的季节为冬半年。
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西南风)风力大于冬季风(东北风)琼海海峡夏季水流速度快。
5. 洋流的方向反映季节信息
风向的转换常引起洋流的方向变化,称为季风洋流区,在北印度洋海区非常明显。
注意点:索马里半岛沿岸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
6. 水文特征反映季节信息
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雨季; 靠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有一个小汛期。
注意点:山地的雪线有季节变化,一般来讲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西南季风
洋流东流
赤道
北印度洋夏季(7月)洋流流向
东北季风
洋流西流
赤道
北印度洋冬季(1月)洋流流向
冬半年时,大陆中纬度地带气压中心气压高,为高压区,性质属于冷高压,如亚欧大陆1月为西伯利亚冷高压;海洋上中纬度地区气压中心气压低,为低压区,如北太平洋上1 月为阿留申低压。
信息
夏半年,多数地区水资源丰
富,光照充足,是植物生长
亚热带树木枝繁叶茂。
冬半年,多数地区水热欠缺,天寒地冻,植物生长量小,或处于休眠状态,草原一片枯黄,温带森林落叶。
规律:中高纬度草木:秋枯春荣。
热带草原草木:湿季荣干季枯。
9. 动物的迁徙反映季节信息
受太阳直射点季节性南北移动的影响,温带地区动物冬季南迁,草原地区动物干季往正值湿季的地区迁移。
如:西伯利亚驯鹿由苔原带迁往亚寒带针叶林时是冬半年,为1月前后。
新疆高山牧区夏季在高海拔放牧,冬季向低海拔谷地迁移。
青海湖鸟岛赏鸟的季节是春季(3—5月),因北半球大陆自南而北逐渐变暖,北迁的鸟在此繁殖。
鄱阳湖赏鸟的季节是冬季(10—来年2月),因水鸟多在此越冬。
10. 农事活动反映季节信息
受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一般春种秋收。
冬小麦:秋种,次年春末夏初收割,如华北收麦季节在5—6月。
澳大利亚在11—12月收割。
长江流域早稻:4-8月;晚稻:8-11月。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区,初夏收小麦,冬末剪羊毛。
11. 其他
科学家赴南极考察主要在11月到次年3月
黄淮海平原盐度:夏季较低(淋盐)春秋较高(返盐);冬季盐分稳定。
北京的旅游旺季是夏季;海南的旅游旺季是冬季,庐山、峨眉山、九寨沟等到避暑胜地旺季是夏季;鄱阳湖观鸟在冬季;拉萨观光夏季是旺季。
习题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乌尤尼盐沼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
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小明若在1月区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
A.暴雪
B.强风
C.
低温 D.太阳辐射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
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泥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2011年6月21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 偏南风
C.东北风
D. 西北风
10.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
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11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 14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日11时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10—11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
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
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
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