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平山二中石喜扣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五篇文学作品都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要求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黄河颂》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本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

本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画面之美。

诗歌以颂歌的形式塑造了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黄河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种英勇不屈、伟大坚强的精神将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勇往直前,保家卫国。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黄河相关知识了解有限,教学时,可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本诗因创作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很多学生未必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课下阅读做过批注,但方法单一,内容简略。

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加以指导。

学习诗歌要注重朗读,而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调、语速把握不够熟练,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步理解诗歌,学习黄河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能够给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研读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自由畅谈)下面,让我们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黄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课件(共32张PPT)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课件(共32张PPT)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 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 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 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 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 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 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 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美读,课上主要通过有节凑,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的美和 意境;借助音乐,学生听后,激情澎湃,在其中濡染陶冶。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 议论,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 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黄河颂》教案1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黄河颂》教案1冀教版
4. 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5. 诗歌手法:诗歌采用了古风古韵的写作手法,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6. 诗歌情感:诗歌表达了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7. 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涉及到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4. 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分析课文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培养他们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课文《黄河颂》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3. 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
难点:
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答案:
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 示例:《河颂》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片段,运用了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和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3. 示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黄河之岸云雾缭绕,雄伟壮观;黄河之流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黄河颂》教案1 冀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黄河颂》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2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理解和审美情趣。

第5课《黄河颂》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导 入 新 课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 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 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 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 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 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 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课 文 朗 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山巅(diān) 劈( )pī开
气魄( )pò

狂澜(lán ) 浊(zhu)ó 流 宛( w)ǎn转
字 形
屏障p(ínɡ zh)ànɡ 哺( b)ǔ 育 榜( )bǎn样ɡ
浩浩荡(hào dànɡ )荡 九曲( )qū连环
气魄( pò ) 狂澜(lán ) 澎( pé)ng湃
“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
卫黄河,保卫中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拓 展 延 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处: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处: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处: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 里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难也不诉说。有人说:“你在生生不息的拼搏”。是的, 因为你从雪山脚下那涓涓细流到渤海之滨的磅礴,象一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青海一中李清一、说教材《黄河颂》是部编版七下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说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字词;2、整体把握歌词内容。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爱国热情。

2、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1、圈点批注2、诵读法3、自主、合作、探究五、说过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接着: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也有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 检查字词;介绍作者,背景(多媒体显示相关资料);(三)整体感知:1、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听读2、学生跟着音乐朗读3、诵读:(1)教师范读(2)小组朗读交流(3)指名学生朗读(4)全班齐读(四)合作探究:(课后练习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先画出有关语句,再概括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3、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六)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抗战歌曲?(如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七)总结全文最后送给学生一句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爱黄河就是爱我们的民族,就是爱我们的祖国。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的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黄河颂●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2.关于作品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3.关于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精品课件(共27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精品课件(共27张)
谚语:
• 黄河清,圣人出。
• 意义:黄河清了,要出圣人了。而今国家 昌盛,正在东方的民族中崛起,看样子, 仿佛真的要出圣人了。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 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 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 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比喻为 “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喻为“民 族的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 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 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
成语:
• 1·中流砥柱
意义: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 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 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 2·鲤鱼跳龙门
• 意义: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 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 前进;奋发向上。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 》精品 课件( 共27张 )-优 秀讲课 稿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学设计
平山二中石喜扣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体会重点词语的表现力。

2、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过程
(一)播放《保卫黄河》,导入诗境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放黄河的视频)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板书课题)
(二)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读懂诗意
1、读准字音
2、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颂)
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层?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歌颂的?
4、歌词剩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本文即是第二章。

5、联系背景,说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
(四)读出诗法
1、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赞美黄河,表达情感。

(比喻、反复、拟人)
补充: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
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五)读出诗情
1、播放《黄河颂》)朗读。

2、同学们自由朗读。

3、朗读交流。

请一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朗读指导:
1、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

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

后面分句注意重读,如“掀”“奔”“劈”等。

3、“啊”读时应深沉,声音稍微延长。

“黄河”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4、“象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六)绘黄河,拓展诗趣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

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