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泉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通用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通用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1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

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

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8篇】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8篇】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8篇】教学重点:篇一体会泉城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语文拍手歌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背诵拍手歌。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多音字处(chù)深处辨作名词,表示“地方”“机关,或机关、团体里的部门”时,读chù,(chǔ)处分析如,住处、办事处;作动词,表示“居住”“存在,置身”“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办理,决定”时,读chǔ,如,处理、设身处地。

近义词飞翔——翱(áo)翔伙伴——同伴(朋友)反义词朋友——敌人保护——破坏词语解释伙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不休:不停止(用作补语)。

“休”不要写成“体育”的“体”。

嬉戏:游戏;玩耍。

互动探究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动物?请同学们找一找。

本文一共写了8种动物,分别是孔雀、锦鸡、雄鹰、雁、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2你觉得“雁群”会写什么字呢?“雁群会写字”是说雁群飞的形状,飞的形状一会儿像“人”字,一会儿像“一”字。

3“猛虎”为什么生活在“丛林深处”?因为丛林深处是适合老虎生长的环境,在丛林深处也方便老虎捕捉猎物。

4请说说你对“保护动物是大事”的理解。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和人类互相依存,只有关爱动物,保护动物,我们人类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

读出拍手歌的节奏。

“拍手歌”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为了更好地读出节奏感,同学们可以进行分节练习:首先练习拍手,拍打的节奏要均匀,可由慢逐渐加快;然后单独练习读课文,先把课文读熟,当然是越熟越好;最后把读课文和拍手结合起来,随着拍手的节奏朗读,练习时可以由慢到快。

同学们可以多练习几遍,因为熟能生巧!二年级语文拍手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并背诵。

《泉城》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泉城》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泉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词品句中感受济南泉水的美,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1、品读词句,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2、有感情朗读甚至背诵,激发学生乐于表现、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2、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谁能加上“因为”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谁能用“是因为”把这句话重新说一说。

3、过渡:同学们,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这些泉有什么特点呢?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指名填空出示: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有的(),听起来()。

4、济南的泉形态美,声音美,让人看不厌,让人听不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泉水的多而美吧!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5、引读: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跑突泉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济南的这四大名泉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是哪个泉吗?板书:蹲突泉1.想不想去看一,看?2.课件出示蹲突泉的图片。

3.问:看了蹲突泉,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4.自由读第六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1)蹲突泉的位置在哪?(2)它有什么特点?(3)同学交流:a、大一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评价:泉池真大呀!)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评价:池水真清呀!)美一一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评价:平地喷出三堆雪,这泉真美呀!)板书:大清美b、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泉水是怎么流动?(评价:“咕嘟咕嘟”水从泉眼里往上冒)c、指导看图: 泉眼是什么样的?出示: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9、泉城》教学设计

《9、泉城》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记段落中句群的内在联系,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仔细体会文中词句,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特点。

3.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泉城的名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重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了解各个泉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

难点:体会泉水多、泉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着好听的别称,这些别称也成为他们特色的城市名片。

你知道这些别称指的是那座城市吗?(春城、山城、冰城、羊城等)指生回答那大家来猜猜济南有什么别称吗?你知道原因吗?师:对,就是因为济南的泉水很多,而且非常有名。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有这样的评价“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钦迁也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济南的泉水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那么多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泉城。

2、板书:泉城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组织学生认读本课的两组生字词。

济南著名大约一亩悬崖洞穴喷吐三堆学生自读、开火车读、齐读2、默写生字:济悬崖(师范写:悬)3、理清文章脉络: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写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

三、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要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了解四大名泉的特点,感受泉城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

四、感受泉多泉美1、老师发现大家对文中的四字很感兴趣,老师也把他们请了出来,谁愿意来读读?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指生读,相机指正2、这些词语都集中在这段话中,你能读准读通吗?课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1)、指生读,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泉水的?(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前两个比喻句绘形,后两个比喻句摹声,四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描绘出泉水的种种形态与声音,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泉城的兴趣。

(2)学会通过课文寻找答案的方法,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分享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泉水文化的内涵,学会通过课文寻找答案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泉城的图片、相关视频等。

2. 课文:《泉城》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泉城的特色。

(2)引入课文《泉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寻找答案,讨论交流。

3. 探究泉水文化:(1)分组讨论:泉城的泉水文化特点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泉水文化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泉城”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课文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泉水文化的理解和创意表达。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泉水特点以及风景名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和泉水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泉城的风景名胜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3)学习课文中的描述方法,练习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介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掌握课文中的描述方法,能够进行练笔。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用法。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泉城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泉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泉城的了解,引出本课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描述方法。

3.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泉城的风景名胜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4. 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介绍。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练习题,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效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4. 学生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理想,是否需要加强巩固。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名称:《泉城》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泉城》,使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地理和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泉城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泉城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难点:1. 泉城独特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泉城文化。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泉城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泉城》课文,了解泉城的基本情况。

【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播放泉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对泉城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课堂讲解】1. 讲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山峦、植被等。

2. 讲解泉城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

【课堂互动】1. 小组竞赛:各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泉城知识问答竞赛。

2.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泉城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泉城的风景画。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互动活动,对泉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播放泉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对泉城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山峦、植被等。

《泉城》教学设计菁选(优秀6篇)

《泉城》教学设计菁选(优秀6篇)

《泉城》教学设计菁选(优秀6篇)《泉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4、背诵全文。

重点和难点:理解掌握生词。

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那儿的环境特别美,让我们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的真响亮啊!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

(小组合作交流。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泉城去看一看,读书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了课文,谁来试着读一下黑板上的生字?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试一下?真不错,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生字。

这一排的同学都会了,那我们齐读生字。

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泉城了。

三、精读课文。

我们所了解的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1、指读第一自然段。

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试着说一下,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

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2、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谁来为我们模拟一下虎啸狮吼呢?模拟得逼真吗?让我们为他逼真的拟声鼓掌!3、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感觉悲楚,情绪低沉。

秋天的雨尤其如此。

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4、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泉城教材简析:本文赞美了济南泉水的神奇美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生词。

2.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图文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那儿的环境特别美,让我们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一泉城。

(板书课题)2.谈话: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

3.审题:现在谁能告诉我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谈话: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泉城去看一看,读书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读完了课文,谁来试着读一下黑板上的生字?(2)谈话: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试一下?(3)真不错,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生字。

(4)谈话:这一排的同学都会了,那我们齐读生字。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悬崖昼夜喧腾晶莹剔透秋雨潇潇4.谈话: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泉城了。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2•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且批注。

3.组织讨论,相机出示:(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提问:①这句话有几个分句?描写了什么?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情景?(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状,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A、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

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B、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提问:谁来为我们模拟一下虎啸狮吼呢?谈话:模拟得逼真吗?让我们为他逼真的拟声鼓掌!C、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感觉悲楚,情绪低、i~~T 沉。

提问:秋天的雨尤其如此。

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D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

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

)谈话: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②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③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2)谈话:济南七十二泉,最著名是哪些?指名读第三句。

提问:“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指导朗读。

(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了第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2.布置作业:①听写,习字。

②熟读课文,熟背第一小节。

③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济南名泉的图片及各种资料,分专题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④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在读中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来的,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反馈。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提问:济南七十二泉,最著名的是哪些?二、继续讲读课文。

1.谈话: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3.小结: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4.轻声读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组织讨论,相机出示:(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提问:①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句让你仿佛亲眼所见?②哦,泉水就像珍珠一样。

(出示一颗珍珠)珍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呢?③“涌”字说明什么呢?谈话引导: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而且,那些充满了生命力的珠串还在不停地变化。

一会儿聚在一起,仿佛形成一颗大的珍珠,有时又分散开,仿佛珍珠散落了满地;有时又断断续续地,有时上升得快,有时上升得慢。

提问:说明珠串的变化非常快,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的变化特点?(2)过渡:写到这儿,作者仍觉意犹未尽,出示“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提问:①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哪个词用得特别生动?好在哪儿?②“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

现在明白什么是“拎” 了吗?那么谁能告诉我“拎”的意味呢?③现在你有什么感觉?指导朗读: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6.小结,指导学法: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珍珠泉,回顾刚才我们游珍珠泉时,我们先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谈体会。

7.谈话:接下来我们要游览另外的两大名泉,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出示学习要求:①默读3、4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批注上你的理解或者概括出的特点;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 ”画出来)③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和特点。

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领我们到另外的三大名泉游览、体味一番。

8.学生自学。

9.组织交流,相机进行:(1)谈话: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相机提问:①五龙潭在什么位置?它是怎样形成的?②什么叫“汇注”?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③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是什么呢?④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 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指导朗读: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2)谈话: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

相机提问:①黑虎泉在哪儿?泉口是怎么形成的?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②“喷吐”说明什么?③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④泉水不仅急,水量大,它还有什么特点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四自然段,把黑虎泉的特点读出来呢?8.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勾画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批注出来。

9.组织讨论,相机提问:①“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②“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③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a你看到了什么?b清到什么程度呢?c水确实很清,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呢?d是怎样形成的呢?e “冒”字说明了什么呢?f泉水是什么声音?g现在你明白趵突泉为什么位于七十二泉之首了吗?10.指导朗读: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五自然段,把趵突泉的特点读出来呢?11.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2.谈话: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别的地方见过这么美的泉吗?3.默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课文中哪个词体现了独一无二?4.谈话:所以说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布置作业:①听写词语。

②背诵全文。

③同学们通过找资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新颖。

板书设计:珍珠泉形似珍珠五龙潭汇注9.泉城黑虎泉趵突泉水声喧腾名泉之首冒(天下闻名)1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