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及治疗
综合医院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治疗的新进展

舒肝解郁胶囊的临床优势
38
与其它经典抗抑郁药 比较
价格更经济,减少治疗负担 疗效相当,安全性更高 服用方便,起始剂量即有效治
疗剂量
总结
39
首个被SFDA批准治疗轻中度抑郁 的中药新药 国家处方发明专利药
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性价比高
舒肝解郁胶囊——
满足轻中度抑郁 治疗的最佳选择!
米氮平
文拉法辛
圣约翰草复方
舒肝解郁胶囊
“金标准”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SARI
“五朵金花”
NDRI
5-HT受体拮抗剂和再摄取抑制剂
曲唑酮/尼法唑酮
圣约翰草类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路优泰
抗抑郁药物-研发趋势
安非他酮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3ed,2008: 511-666
我们需要理想的 治疗药物
抗抑郁药物的分类
化学药物和中药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9
TCA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阿米替林
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吗氯贝氨
SSRI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NaSSA
SNRI
选择性5-HT2和NA受体拮抗剂
选择性5-HT和NA再摄取抑制剂
刺五加作用机制
21
E
突触囊泡 H
+
促进囊泡转运、递质的释放
Ca2+通道
刺五加
5-HT DA NE GABA
Ca2+
可溶性NSF附 着蛋白及受体
G
常见女性心理问题和治疗方案

常见女性心理问题和治疗方案1. 焦虑症症状- 过度担忧- 紧张不安- 易怒- 失眠- 疲劳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CBT)- 药物治疗(如SSRI抗抑郁药)- 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 运动- 社交支持2. 抑郁症症状- 持续的悲伤情绪-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睡眠问题- 食欲改变- 疲劳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CBT)- 药物治疗(如SSRI抗抑郁药)- 光照治疗(针对季节性抑郁症)- 社交支持- 运动3. 压力过大症状- 紧张不安- 疲劳- 头痛- 睡眠问题- 情绪波动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CBT)- 时间管理和压力减轻技巧- 运动- 社交支持- 休息和放松4. 人际关系问题症状- 沟通困难- 冲突- 孤独感- 情感依赖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如人际疗法)- 沟通技巧培训- 自我反思和情绪调节- 社交技巧训练- 支持团体5. 自尊心问题症状- 自我负面评价- 缺乏自信- 情绪波动- 社交焦虑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CBT)- 自尊心提升技巧- 自我肯定训练- 社交支持- 积极心理治疗6. 性功能障碍症状- 性欲减退- 性交疼痛- 阴道干涩- 性唤起困难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如性治疗)- 药物治疗(如激素替代疗法)- 性技巧培训- 伴侣治疗- 生理治疗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与专业医生商讨制定。
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调查研究

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调查研究发表时间:2019-09-05T17:35:10.8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李润语董来春郑彦彦邵艳艳汤阳阳田国利[导读] 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但认知和治疗率较低。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诊断与治疗及疾病分布情况。
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对全院48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共有248例(51.7%)HADS评分(8分以上)患者进入精神科,207例(43.1%)患者根据ICD-10诊断为焦虑抑郁障碍。
79例患者(16.5%)符合ICD-10的焦虑和抑郁诊断标准。
焦虑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19.5%。
神经科检出率最高(20.9%)。
诊断出的疾病包括所有类型的焦虑和抑郁障碍。
只有1.4%的患者服用了抗焦虑和抑郁药物,7.4%的患者建议服用精神病学或精神病学。
结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但认知和治疗率较低。
关键词:综合医院;门诊;焦虑;抑郁引言随着医学生物学模型的变化。
人们对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其他情绪障碍更高,尤其是消化道疾病患者,尤其是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
到目前为止,对消化内科门诊病人的焦虑和抑郁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中的病例数不够,研究时间短,结果也不尽相同。
即使是最近样本研究的报告表明,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和抑郁的阳性率也有很大的不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患者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
探讨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本研究采用全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我院480例消化内科门诊患者进行了筛查。
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一般信息2010年8月至2010年9月,调查对象来自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妇产科门诊。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选取18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E-焦虑抑郁情绪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焦虑抑郁障碍临床表现
抑郁症与抑郁障碍
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MDD) 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a)
抑郁障碍:MDD Dysthymia 其他(未标明的抑郁障碍)
(经前期抑郁、达不到症状标准的轻抑、达不到 时间标准的短暂性抑郁、难以判断原发或继发 躯体疾病的抑郁、伴有抑郁的适应性障碍等)
1.对CYP酶2D6同功酶抑制作用弱 2.多酶代谢,不易阻断其生物转化
2019 Blackwell publishing fundamental and pharmacology 17(2019)517-538
小结
情绪障碍存在于综合医院各科 新医学模式是通科医生临床实践的思维方式 综合医院医师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 合并使用抗抑郁剂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评估
急性期
诊断 开始治疗 每1-2周检查 6周后评价
明显好转
没有好转
6周评估:明显好转
继续治疗3月
完全缓解?
是
继续治疗6-9月 考虑维持治疗
没有
增加剂量 或换药
或专家咨询
抗抑郁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CYP450酶和药物相互作用
CYP450酶和药物相互作用
由CYP2D6酶代谢的药物
躯体共病
焦虑程度加重或在许多疾病中发展成焦虑障碍: – 甲状腺机能亢进 – 糖尿病 – CAD,心绞痛,心律失常 – COPD – 胃肠道疾病
CAD=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状动脉疾病;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病;
病药、降压药、糖皮质激素、抗帕金森病药等)
(Tylee et al 1993; Tylee et al 2019; Burack & Carpenter 1983)
综合医院常见精神科问题的处理

疲乏 83%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 75%
胃纳失常 71%
便秘 67%
体重减轻 63%
头痛 42%
颈、背部疼痛 42%
胃肠症状 36%
心血管症状 25%
*
抑郁症病人就诊途径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约90%的病人首诊于非精神科,就诊过程中仅20%的抑郁症被检出;
3%用过气功、迷信治疗;
7%已接受各种非抗抑郁剂治疗;
有效率均在60%-79%;一年复发率13%-26%
特点: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小,对心血管等脏器影响小,镇静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好,服用方便
服药方法:常在早餐后服药,如出现倦睡、乏力可改在晚上服。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或1/4量开始,酌情缓慢加量
*
SSRI的作用机制
Stahl S M, Essential sychopharmacology (2000)
WHO推荐: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5年,可不维持服药 多数意见: 首次发作维持治疗6~8个月 2次以上(尤其近5年内)应维持治疗2-3年 多次发作者应长期维持治疗 青少年起病,伴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有遗传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中止时,应缓慢减药以观察复发迹象,减少撤药症状
机制: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假说
易患人群:老年、儿童、脑损伤史、酒依赖者多发
原因:感染、脑缺氧、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手术创伤、药物、充血、水肿
*
谵妄(3)
处理
寻找引起谵妄的原因
积极处理原发病
3
对症、支持治疗
4
镇静剂的应用 小剂量、短期:氟哌啶醇,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慎用)
护理:注意环境护理,防意外
03
综合医院处理精神障碍的讨论和建议

有助于快速诊断,但不是诊断工具。
可以用量表诊断“抑郁状态”
没有原则错误,但避免单纯使用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关系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范畴 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孪生”关系 焦虑经常掩盖抑郁的情况
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的抑郁 躯体疾病所致或伴发的抑郁
90%左右的抑郁患者在患病初期不认为自 己是心理问题
综合医院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基本上以 躯体症状为主诉
关于“病理性”的抑郁—抑郁状 态
抑郁情绪与抑郁状态的区别
抑郁状态是一个“临床综合征”
症状数目和波及范围、严重程度、持续 时间都达到临床标准
自我调节、他人安慰、改变环境都不能 有效缓解
自我阻止的行为及效果
影响自杀危险的因素
家族精神病史和自杀史(尤其是抑郁障碍史) 既往自杀企图与行为 生活应激事件 躯体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性别和年龄
尤其是焦虑症状突出的老年人
病房预防与防范自杀
重视精神障碍既往史,尽早请会诊 敏锐意识自杀的危险、迹象、行为特点
久治不愈/久查不明者 流露抑郁情绪/自杀言语/行为迹象 得知病情真相时/躯体病情好转时/出院前
注意识别和处理抑郁、评估自杀危险 引入支持性心理干预
关于恶劣心境的鉴别
旧称抑郁性神经症
持续2年以上的抑郁心情背景(mood) 抑郁状态一般在轻度 多年来“好的时候少,坏的时候多” 可间插或叠加抑郁发作(双重抑郁) 应早期使用情绪稳定剂
关于抑郁状态的临床标准(ICD-10)
具备 “核心症状”至少2个
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丧失、精力下降
加上以下症状至少2个
生物性症状群:早醒、性欲和食欲下降、体重下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男性终身患病率 7-12%
中国医学论谈报1997;24(41):14, 2。AHCPR Guildlines:Drpression in Primary Care.Vol 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1993
1,季建林
性别差异
抑郁症危险度的年龄性别分布 0.0140 0.0120 女 男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情况
可治疗(30~45%) 难治疗(55~70%)
神经症 20~30% 其他 10~15% 炎症 寄生虫 脑血管病 周围神经病 变性病 PD等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运动神经原病 肌张力瘴碍 重症肌无力 遗传病等
如 何识 别 抑 郁 症(1)
在综合医院 1、病人多 25~30/单元 2、病种多 各科各种疾病均有 3、资料多 CT、MRI、TCD、EEG、ENG、 EMG;以及多种检验等 4、常以本科疾病为思考主线,使病情复杂化 如:腹泻、胃痛、心慌、头痛等。
低知晓率治疗率(2)
近期卫生局报道近年调查发现: 北京户籍居民 抑郁障碍患病率为6.87%, 抑郁障碍患者从未就医者达62 .9%, 到综合医院就医者占31.9%, 到精神专科医院就医者仅占5.8%。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
精神专科 约 20%, 综合医院 约 80%
精神专科
20
综合性医院 80
(2/3有自杀念头,10~15%自杀成功)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DSM-Ⅳ)
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并且 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
1. 2. 3. 4. 5. 6. 7. 8. 9. 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 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 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 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常常想到死,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 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综合医院心理和心身疾病治疗模式分析

2 1 20 . 0 2年心理咨询 门诊 成立初期 与 20 0 6年心理 医学 科成立 后分别选取两个月统计分析显示 , 就诊 人数提高了 5倍多。单纯
寻求心理疏导的 比例上升 了 2 % , 0 采取欺 骗 、 家人要 挟前来 就诊 的人数明显减少 , 自诊或 家人 陪同主动就 诊 的比例 提高 了 4 % 。 0 从 单一的治疗精神分裂症 、 人格 障碍及 抑郁症 的患者 , 扩大 到各
提 高关切度上 , 申请心理科 干预 较少 ;. 3 门诊 患者 焦虑 、 抑郁状 态的伴发 率高 , 反复就诊 的焦虑 症、 对 抑郁 症、 惊恐症 、 躯体 化障碍的 患
者认 识 不足 , 别 率偏 低 。 识
【 关键词 】 综合 医院
心理和心身疾患 治疗模式
2 结 果
我 国的综合医院精 神卫生干 预始于 上世纪 的 4 0年代 , 放 解 0 7年 6月 第 4卷
第1 7期
ME II EI N V TO E E R H D CN N O A I N R S A C
综 合 医 学
综 合 医 院 心 理 和 心 身 疾 病 治 疗 模 式 分 析
吴 宁渤 李云 刘 玉山 王惠凤 王娜
~
3次 。第三部分为 门诊 内科及相关科室 的( A 问卷 调查 , H D) 涉
及 6个 科室 , 发放 问卷 3 0份 , 回有效 问卷 3 5份 。调查 人员 5 收 1
均 为 经 过 培训 的 门 诊工 作 站 的 护 士 。
12 工 具 .
12 1 自编调查 表 ..
包括 年龄 、 性别 、 文化程度 、 是否 自愿就诊 、 2 3 门诊发放 H D问卷共 3 0份 , . A 5 回收有效 问卷共 3 5份 。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
1、难以入睡 2、早醒 3、易于惊醒、多梦 4、睡不解乏 5、睡眠感缺乏 6、睡眠时相延迟等。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Athens失眠量表:睡眠时间缩短
54.6% 60%
N=10079
50%
40% 28.0%
30%
17.4%
20%
10%
0% 无睡眠障碍0-3分 可疑的失眠4-5分 失眠(6分以上)
人体三种机能状态
—————————————————
致病因素 机体抵抗力 机体状态
—————————————————
无
有
健康
弱
强
第三状态
弱
弱
第三状态
强
强
第三状态
强
弱
疾病
—————————————————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躯体化假说
躯体化(somatiza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病 人通过这种机制,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 的种种问题。即:表面诉说的或反映出来的是躯体症状, 而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却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也 就是说,躯体症状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但病人避开心理 问题而执着地关注躯体症状。躯体化成为病人应付社会心 问题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退行到儿童早年的一种方式。按 照这种解释,功能性躯体症状可以视为内在心理冲突的一 种表达方式。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症状
恐怖症状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即对大多数人不感到害怕 处境感到害怕,或者害怕的程度超过一般人的
平均水平;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
能障碍; 3、回避害怕的回避,并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
许又新认为:正常人面对现实,而恐怖症病人 回避现实,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4、主要类型:单一恐怖、其他恐怖
未经许可请勿复制
深圳:你现在压力大吗?
50
40
30
27
20
10
% 0 很大
49.4
N=1641
21.6
1.6
0.4
较大
一般
较小
没有
深圳人心理压力调查,2005
未经许可请勿复制
深圳:是否已到压力极限?
70 60 50 40 30 20 10 %0
N=1622
5.2 超过
15.4 达到
63.1
16.3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症状
抑郁症状
A、心理症状:主观抑郁体验 客观抑郁表现
B、生理症状: 睡眠障碍、食欲异常、性生理异常、 躯体功能异常等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症状
疑病症状
A、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 B、对某些异常感觉和/或生理现象作出疑病性解释; C、有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依据,但不是妄想; D、对理性的分析和阴性检查结果表示怀疑; E、反复到多家医院求医,反复要求进行辅助检查; F、对辅助检查具有病态兴趣,但往往不愿接受治疗。
9.5%
6
4
2%
2
增加近5倍!
0 一般对照
慢性失眠
Balter & Uhlenhuth, J Clin Psychiatry, 1992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以衰弱性疲劳、精力不足为主诉, 常伴有头痛、咽喉痛、肌肉及关节痛、记忆 力下降、注意集中困难等症状, 可伴有低热及淋巴结肿痛。
接近
远离
深圳人心理压力调查,2005
未经许可请勿复制
深圳:今后几年压力会怎样?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1.8 越来越大
N=1629
19.5 不变
12.8 5.9
越来越小
说不清
深圳人心理压力调查,2005
深圳:你感到身心疲惫吗?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2.8 经常有
34.7 有时有
N=1624
2 很少有
0.5 从无
深圳人心理压力调查,2005
中国:你感到疲劳吗?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6.7
5
% 0 非常
33.3 比较
40
13.3 6.7一般较轻很轻中国都市生活满意度调查,2005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慢性疼痛综合征
躯体某部位或某几个部位长期疼痛不适 常见的部位有头、颈、肩、腰、背、四肢以 及胸、腹等。
第三状态假说
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既称不上 健康也不能说是疾病的所谓第三种状态(亚 健康状态)。第三状态假说认为,功能性躯 体症状是人体第三种状态的主要表现。据预 测 , 脑 力 劳 动 者 中 呈 第 三 状 态 者 高 达 80% 以上,而一般中年人中,也有近50%呈第 三状态。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
可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两类 表现,常见的表现有心悸、气急、便秘、出 汗障碍、尿频尿急等。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
常见的诉述为腹胀、腹痛、恶心、反酸 、嗳气、呕吐、腹泻等;
但查无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学解释
功能性躯体症状:内容提要
功能性躯体症状:一般信息 功能性躯体症状:临床表现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机制 功能性躯体症状:治疗原则
功能性躯体症状:概念
综合医院的许多临床医生常常碰到这样一些 病人:
1、有一种或多种主观躯体不适体验; 2、但体检时缺乏相应的体征; 3、现代技术手段检查无相应的阳性发现。 这类缺乏明确器质性基础的躯体症状,称为 功能性躯体症状。
综合医院心理行为问题
70% 60%
就诊者中真正有躯体疾病者所占比例
56.0%
68.0%
50% 40%
37.4%
30%
20%
10%
0%
美国,1965
英国,1960
中国,1982
大约三分之一的就医者并无任何躯体疾病!
功能性躯体症状:临床特征
1、描述模糊 2、常有波动 3、主观色彩、情绪色彩浓厚 4、反复求医的倾向 5、具有暗示与自我暗示性
功能性躯体症状:临床表现
功能性躯体症状 伴随心理学症状 1、焦虑症状 3、抑郁症状 5、其他症状等
2、恐怖症状 4、疑病症状
功能性躯体症状:心理症状
焦虑症状(Lewis,1957)
A、是一种恐怖或与恐怖密切联系的体验; B、主观上有不祥、紧迫、虚脱、甚至濒死感; C、客观上并无相应的威胁或危险; D、指向未来的,预感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发生; E、伴有多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F、伴有明显运动不安。 G、发作形式:持续性(GAD)、发作性(PD)
中国失眠现状调查,2002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Athens失眠量表:睡眠质量下降
60%
57.5%
N=10079
50%
40% 30%
30.9%
20%
9.6%
10% 0%
满意
轻微不满
显著不满
1.9% 非常不满
中国失眠现状调查,2002
功能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
10 过去1年中发生严重 8 意外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