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全球研发资源分布

合集下载

海上风电装备简介介绍

海上风电装备简介介绍

CATALOGUE 目录•海上风电概述•海上风电装备组成•海上风电装备的安装与维护•海上风电装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海上风电装备的案例分析海上风电具有风能资源丰富、能源可再生、发电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也存在受海洋环境影响大、建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等问题。

海上风电的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中国发展情况海洋能源综合利用未来海上风电将更加注重与其他海洋能源(如波浪能、潮汐能等)的综合利用,以实现海洋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和优化配置。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风电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大型化风机、深远海风电等,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

智能化运维通过智能化运维,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设备可靠性,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030102风力发电机组0102支撑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结构需要能够承受风力和海浪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和运输的方便性。

电力输送系统用于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通常包括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等。

电力输送系统需要考虑输电距离、电压等级和输电容量等因素,以确保电能能够安全、稳定地输送到电网。

电力输送系统安装流程与技术安装流程海上风电装备的安装过程通常分为预处理、打桩、设备运输、吊装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对海床进行整平、清理和固化等操作;打桩是将基础结构打入海底;设备运输是将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等大型设备从陆地或码头运输到海上风电场;吊装是将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等设备安装在基础上。

安装技术海上风电装备的安装技术包括海上施工设计、施工组织与计划、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

海上施工设计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条件、海底地质情况、设备尺寸和重量等因素;施工组织与计划需要考虑到人员配备、物资供应、海上运输等因素;施工工艺需要考虑到吊装、焊接、防腐等方面的要求。

定期检查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计划维修与更换策略维修策略更换策略海浪冲击海洋腐蚀海流与潮流030201海浪与海洋环境的影响安装费用高维护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安装与维护的成本问题能源储存技术输电技术能源储存与输电技术总结词该案例介绍了某海上风电场的选址、建设过程、运营模式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贡献。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北美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西欧 东欧和独联体 中东和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太平洋地区 (中国) 中亚和南亚
19339 18482 4742 23049
7876 3310 1968 6783 2566
2209 4188 1056 243
41 18 42 29 32
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一、全球风资源总体介绍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 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 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
全球风能资源分布
地区 陆地面积(km2) 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面积(km2) 面积比例(%)
全球陆上年平均风速分布图
二、全球区域风资源分布
欧洲 欧洲是世界风能利用最 发达的地区,其风资源非 常丰富。欧洲沿海地区风 资源最为丰富,主要包括 英国和冰岛沿海、西班牙、 法国、德国和挪威的大西 洋沿海,以及波罗的海沿 海地区,其年平均风速可 达9m/s以上。整个欧洲大 陆,除了伊比利亚半岛中 部、意大利北部、罗马尼 亚和保加利亚等部分东南 欧地区以及土耳其地区以 外(该区域风速较小,在 4至5m/s以下),其他大 部分地区的风速都较大, 基本在6至7m/s以上。
亚 洲
非 洲
中北美洲 北美洲地形开阔平 坦,其风资源主要分 布于北美大陆中东部 及其东西部沿海以及 加勒比海地区。美国 中部地区,地处广袤 的北美大草原,地势 平坦开阔,其年平均 风速均在7m/s以上, 风资源蕴藏量巨大, 开发价值很大。北美 洲东西部沿海风速达 到9m/s,加勒比海地 区岛屿众多,大部分 沿海风速均在7m/s以 上,风能储量也十分 巨大。

海上风电前景

海上风电前景

海上风电前景海上风电是指将风力发电机设于海上的一种发电方式。

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空间资源更为丰富,风力资源更为稳定的优势。

同时,由于海上风电站设于离岸较远的位置,对周边居民的视觉和噪音影响较小,可以减轻对陆地资源的压力。

海上风电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海上的风能资源相对稳定,在诸多地区均具备开发利用的条件。

尤其是沿海地区,受海洋环流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常年吹拂的海风成为利用风能的绝佳机会。

据统计,在中国大陆近岸600-1,000米水深范围内,储量接近2亿千瓦,远远超过陆地风能储量。

其次,海上风电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

海上风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由于风能具有广泛分布和无限的潜力,海上风电将为能源结构的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再次,海上风电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风力资源更加充沛稳定。

这是因为海上的风速更高、风向更稳定,风场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风力发电机的运作。

此外,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相对较大,单台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可达数兆瓦,与陆上风电相比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最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风电在成本和装备可靠性方面也有所突破。

风力发电技术趋于成熟,相关设备的制造工艺和施工技术不断改进,使得海上风电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逐渐降低。

同时,针对海上风电场所面临的浪涌、风暴等海洋条件,也已经研发出了专门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海上风电拥有丰富的资源、环境友好、高效稳定等优势,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海上风电项目的推进,将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信未来海上风电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能源选择。

海上风电研究报告

海上风电研究报告

海上风电研究报告
据最新的海上风电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重视,海上风电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新兴的清洁能源领域。

首先,该报告强调了海上风电的巨大潜力。

据统计,全球海上风力资源的总容量约为90万兆瓦,相当于地球上全部国家的总装机容量的的四倍之多。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海上风电的利用率正在逐年提高。

目前,欧洲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发电区域,而亚洲地区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加强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该报告提到了海上风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海上风电不仅具有低碳、低污染的特点,而且在发电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气体,不会对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等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海上风电还能够为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当前海上风电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技术不断提升的需求和成本的控制。

由于海上风电成本较高且技术上的难度较大,如何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找到平衡点已经成为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总之,尽管在海上风电应用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海上风电作为一个清洁能源领域的新兴领域,不仅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会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分析

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分析

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分析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备受关注。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利用。

然而,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分析对于风能的利用和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特点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全球风能资源分布特点风能的分布受到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季节变化以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风能资源的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风能资源呈现地域差异性由于地球环境的复杂性,风能资源在地球各个地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比如,海洋地区由于受到洋流、海气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内陆地区具有更高的风速和更强的风力资源。

而沿海地区则受到海陆风的影响,风能资源丰富。

此外,高山地区和山谷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复杂,山风效应的存在使得局部风能资源丰富。

2. 纬度和季节对风能资源分布的影响纬度和季节也是影响风能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和中高纬度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而副热带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稀缺。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风能资源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交替使得风能资源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3. 地表类型和地形地貌对风能资源利用的限制地表类型和地形地貌也对风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带来一定限制。

例如,沙漠和高温地区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和地表水汽含量低,风能资源相对较少。

在地形地貌方面,山地地区由于狭长的山谷和陡峭的山坡,对于风能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平原地区和海洋地区则更易于风能资源的开发。

二、中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特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风能资源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地理特点。

1. 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受到东亚季风和海陆风的影响。

这片地区的风能潜力巨大,如冬季的黄海风电和夏季的东海风电,具备较高的风能开发价值。

2. 西北和西南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西北和西南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山地和高原的存在,风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中国沿海和海上风能资源评价

中国沿海和海上风能资源评价
海上风电发展迅速
中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之一,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
风能资源开发中的挑战与问题
资源评估精度不够
目前对风能资源的评估精度不够高,导致风电场选址和布局不够 合理,影响风电开发效益。
海上风电建设难度大
海上风电建设需要克服复杂的环境条件和海洋工程难题,如水深、 潮汐、海流等,建设难度较大。
海上风电成为发展重点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海上风电作为重 点发展方向。
风能产业竞争格局加剧
随着风能市场的不断扩大,风能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高竞争力。
中国风能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中国风能装机容量持续领跑全球
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风能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
高海拔地区风能利用技术
针对高海拔地区的风能资源特点,研发适合 高海拔地区的风能技术和设备,提高风能利 用率。
智能风电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风电设备 的智能监测、预测和维护,提高风电场的运营效率 和安全性。
大型化、轻量化风电机组
研发更大规模、更轻量化的风电机组,提高 风能利用率和设备的运输安装能力。
通过气象观测站获取实时的风 速、风向、气压、气温等数据 ,进行长期观测和统计分析。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模式进行大范围的风 能资源评估,通过输入气象数 据和地形数据,模拟出风速和 风向分布。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 的风能资源数据,具有覆盖范 围广、获取速度快、成本低等 优点。
实地勘测
在具有开发价值的地区进行实 地勘测,获取更加详细的风能 资源数据,为后续开发提供依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展望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展望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展望发展海上风电,不仅有助于能源低碳转型,还有利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过去10年,全球海上风电以年均21%的增速蓬勃发展。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分析,全球32个区域市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增加380吉瓦以上,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各个大陆都有计划大规模发展利用海上风电。

而未来1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将更多来自于亚太国家。

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期发布《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对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本文摘取报告重点内容,以飨读者。

一、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概况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64.3吉瓦,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7.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8.8吉瓦,同比增长16%o在亚太地区,受平价上网政策影响,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从2021年的21吉瓦下降至2022年的5吉瓦,但仍继续引领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

在欧洲,2022年有2.5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并网,尽管2022年欧洲风电装机率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欧洲的海上风电装机总量达到了30吉瓦,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占欧洲的46%,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先地位,法国和意大利各自启动了首批商业海上风电项目。

随着2022年亚太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4吉瓦,欧洲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尽管如此,欧洲继续在浮式风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挪威2022年新增了60兆瓦的浮式风电,使欧洲地区的浮式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71兆瓦,占据全球浮式风电市场份额的91%o亚太地区浮式风电装机16.7兆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

除欧洲和亚太地区外,截至2022年底,北美地区有42兆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并网,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0.1%。

图1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占比情况二、海上风电相关产业进展情况1、浮式风电当前,浮式风电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拓展商业规模。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建成10.9吉瓦浮式风电。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营销中旬刊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大,在一定时间内,海上风电市场处于集中状态,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49944兆瓦。

海上风电市场的主力军由浅水区转移到深水区,同时机组容量大型化是主要的发展模式。

海上风电工程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虽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多种问题,使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受阻,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节省开发费用,确保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模式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一、国内与国外海上风电的现状分析(一)国外海上风电现状当今,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构建海上风电场,西方国家拥有十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

世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据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2%,而且每年都在持续上升。

按照世界风能协会的统计,欧洲作为海上风电发展较快的区域,欧洲水域的多个海上风电厂共安装了数百台海上风力涡轮机,并网总容量高达900兆瓦。

欧盟成员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正规划建设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依据现有欧洲装机并网的风机所反馈的海上风电机组状况、海上运行状况、施工状况,制定开发规划。

海上风电机组设计更加重视可靠性,提升风机使用效率,减少维修率。

海上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是为了能够承受更多的海上强风及波浪冲击。

海上风电机组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

(二)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目前,陆上风机处于相对饱和状态,海上风电市场是国内企业的首选。

各大企业积极参与海上风电的方案策划,希望更早进入市场,抢占先机。

华锐风电获得我国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将34台兆瓦级机组并网投入运行。

2009年,江苏筹划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构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湘电风能公司收购荷兰达尔文公司后,获得了达尔文公司的海上风机有关产权,为海上风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船重工海装风电在海洋工程领域有着研发优势,整合风电整机与配套设备,形成完整产业链,实施批量装机工程。

2022年12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标志着我国商用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海上风电创新资源分布研究报告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迫切和风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海上风电行业从探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已驶入快速增长轨道,步入投资繁荣时代。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已经处于起步阶段,正通过开展示范性项目积累经验。

有利的一点是,当前海上风电在全世界仍然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产业,普遍存在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即使在那些技术领先的国家也尚未成熟。

从专利上看,专门针对海上风电技术的专利在全部风电专利中所占比例还不大;在海上风电工程实践中,目前很多方面还没有完整的技术规范,这正是当前我国风电企业可以抓住的机会,积极参与研发与生产,力争在世界风电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海上风力发电是一个综合了空气动力学、电力电子、自动控制、机械制造、材料学、海洋气象、海洋腐蚀、现代化运输、信息管理等多个学科的新能源技术,具体来说涉及风电设备、零部件、控制系统、海上基础工程、海上运输安装、输配电与并网、机组防腐蚀等。

这些技术创新成果都被各国研发机构申请了国际专利保护。

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对世界范围内海上风电专利状况的分析,从中了解该领域中全球主要技术创新机构与研发人才,以期为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青岛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人才、推动该产业发展提供事实性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专业的专利分析方法获取有关全球海上风电创新研发机构与相关人才信息。

本研究专题的数据来源为ORBIT专利家族数据库FAMPAT(95个国家及专利授权机构)全文数据库(包括中、日、美、欧等21个国家及专利授权机构);分析工具为法国QUESTEL公司的ORBIT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世界上最新的专利情报,专利数据7000万,专利家族数据4000万。

检索策略:(OFFSHORE OR (OFF W SHORE) OR COASTOR SEA OR SEABEDOR SEABOTTOM OR SEACOASTOR SEAFLOOR OR OCEAN OR MARINE)/BI/SA AND (WIND OR WINDFARM OR WINDPARK OR WINDMILL OR WINDPOWER OR WINDPLANT)/BI/SA/CLMS AND (POWER OR ENERGY OR ELECTRIC OR TURBINE or BLADE or GENERATOR or (ELECTRIC d GENERAT) or (ENERGY w PRODUCT) or (ELECTRIC d ENERGY))本研究报告在专利检索分析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技术关键词、专利权人、IPC(国际专利分类)、发明人等多个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共计获得3100余件专利家族。

一、全球海上风电研发机构情况一般来说,持有专利的数量是研发机构的科技与产业实力的直接体现。

图1按专利数量列出了全球排前20位的海上风电技术研发机构,绝大多数是国际风电业巨头。

其中德国公司6家、日本公司3家,美国2家,丹麦、瑞典、挪威、法国、韩国各1家。

图中显示中国有4家(研究机构、公司各2家)机构,说明我国已是国际海上风电研发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图1 全球海上风电研发机构专利持有数量(前20位)[注1]:该数值大小表征专利对其他技术的影响力[注2]:该数值大小表征技术独立性水平[注3]:重要专利数量从上表中的数值中看,欧美研发机构中的维斯塔斯风力系统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艾劳埃斯·乌?本、爱罗丁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诺尔斯海德公司综合研发实力很强,其次是日立株式会社、旭普林工程股份公司、WESERWIND、剪式风能公司;而亚洲几家日本、韩国机构虽有一定实力,但从拥有核心技术的数量、对本领域内其他技术的影响力及自我创新能力比前面的机构而言相对要弱一些。

同时可以看出,我国研发机构的专利数量虽然不算少,但总体研发水平不高,且国际专利很少,研究成果基本为在国内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

二、国外海上风电技术重要发明人情况依据申请、公开专利的数量对发明人排序,得到全球海上风电领域最重要的发明人(略去了我国发明人)及其研发、技术流向等相关信息。

上表中,所有发明人原名均为英文形式,中文译名仅供参考。

优先权国家为发明人首次申请专利的国家,一般为本国;专利布局为专利在全球的申请国家,可以体现发明人技术的流向与市场战略。

方括号中的数字为专利数量。

三、全球海上风电主要研发团队情况图2 全球海上风电主要研发团队1、艾劳埃斯·乌?本团队德国艾劳埃斯·乌?本团队,艾劳埃斯·乌?本为领导者。

艾劳埃斯·乌?本为Enercon公司创始人,该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风电生产商,是世界风能技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先锋,其专利均为创始人阿洛伊斯·沃本所有。

该公司目前的风力机单机容量为330kW~7MW,拥有数个成熟机型,已经实现风机部件全套自产,其纵向整合度为业界之首,也是唯一大批量供应直驱机组的风机厂商。

在零部件方面,叶片的产量德国第一,世界前三。

主要市场在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巴西等国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虽然Enercon公司认为海上风电技术不成熟,成本与风险都太高,不肯将自己的风机安装到海上,但仍然在海上风电技术方面申请了数量可观的专利,主要集中在:1.水平轴风力涡轮机(国际专利分类号:F03D9)、2.整机及其离岸安装、起重设备等;3.特殊用途的风力机组(F03D9);4.风机零部件及附件(F03D11),叶片、轮毂、预警系统、监测装置、照明装置等;5.风机控制(F03D7);6.风场风机间的运输连接;船舶直升机着陆台。

在第1、2方面有核心专利。

Enercon 公司目前虽然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从1999年开始已经在我国申请了大量专利,覆盖安装运输、直驱式风力机组、并网控制技术、变桨装置等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风电技术发展埋下了“暗雷”。

该公司对自己的专利权极为敏感,曾与维斯塔斯、通用电气、歌美飒等主要竞争对手在多个国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专利官司,对此我国有关企业应引起足够重视。

2、西门子团队该团队首席科学家为H.斯蒂斯达尔(STIESDAL HENRIK)。

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和电气工程公司之一。

自从2004年成功收购了丹麦Bonus能源公司后,其风能事业部开始跻身全球十强风电机组供应商,可一站式提供风力发电系统的各种部件:塔架、变速箱、发电机、变电输电转换调节器、断路器、监控系统、雷电保护装置,产品组合能力很强。

西门子在海上风电业务方面实力强劲,可与维斯塔斯匹敌,在全球已为10多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安装了机组,正在执行的项目累计容量达3300MW,而且设计制造了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第一台大型漂浮式海上风机。

海上风电专利分布:专用风力发动机(F03D9);风机零部件及附件(F03D11),尤其是叶片技术,其次是机舱,压力测量、冷却电源;水平轴风机(F03D1);风机控制(F03D7),包括平衡控制、功率控制等;?配电、网络电路(H02J3);电机(H02K15),主要为电机定位方法等;海上运输与安装(B63B27、B63B22)。

西门子公司的叶片技术在海上风电中独领风骚。

其采用Bonus专利“风车叶片的制造方法”(US62)的一体化叶片技术,使叶片在封闭空间内一步铸造成型,没有接点,有超强的抗风、抗裂、抗海水侵入、抗雷电等性能优点,叶片外形设计符合目前先进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专利布局:美国是其首个海外战略扩张重点,其次是欧洲;中国是其实现“成为全球前3强”战略目标的重要市场,积极在上海、连云港等地建厂和收购企业。

对该公司的专利和技术发展动向我国企业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3、旭普林团队德国旭普林公司研发团队的核心发明人为克劳斯-韦伯(WEBER KLAUS),这点在图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4、维斯塔斯团队丹麦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是世界海上风电最早的开发者和风电设备最大的市场占有者。

该公司涉及海上技术的核心研发者是J·克里斯?滕?森(KRISTENSEN JONAS)。

该公司在长达20多年的风电研发过程中,在其累计达近200人的研发团队中,此人的专利数量排在5位,其技术地位可见一斑。

但该发明人的发明几乎全是个人成果,仅同一位发明人有过一次合作。

另有3个小组,分别由3、5、6位研发人员组成,但每个小组仅有一项成果,绝大多数成果是由J·克里斯?滕?森做出的。

5、剪式风能团队该团队核心发明人为詹姆斯·德尔森(),围绕他组成6人团队。

该团队有10余年的研发历史,在直驱式海上风机、海上风能、流能发电设备及其部件、塔架安装等方面都拥有专利。

其技术在北美、中南美洲、欧洲、澳洲、亚洲(包括中国)都有专利保护。

剪式风能公司是一家发展迅速的美国企业,从事风电科技,涡轮机制造和风电项目发展。

公司设计先进的风电涡轮机,生产自主品牌“自由牌”中波风力涡轮机,并在美国和欧洲积极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公司的订单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爱荷华和马里兰州),莫斯科,丹麦和英国,在爱荷华州锡达拉皮兹市拥有330,000平方英尺的制造基地。

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可替代投资市场上市。

其股票代码是CWP。

剪式风能的核心业务是风能,能提供先进的风电涡轮机,整套风电设备或自有的、通过合作在客户运营的发电能力。

有意愿作为合作伙伴,开发、投资、建造风电设备与项目,该公司有在中国拓展业务的意向。

其次,表2中排名3、4位的法尔肯哈根·约阿希姆(FALKENHAGEN JOACHIM)、沃尔特SCHOPF (SCHOPF WALTER)均为德国人,拥有数量都可观的专利,但其专利文献中未看到有任何其他合作人,业未见到有公司名称之类的信息,专利权人即为本人,因此无法了解其研发团队及技术产业化情况。

除以上共同点,从专利布局情况看,前者在本土之外的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有一定的市场企图;而后者则完全未走出本国。

对这两位发明人的情况可做进一步研究了解。

GEOSEA公司位于比利时兹韦恩德雷赫特。

以VANDERBEK科恩为核心,拥有4人合作团队,其专利都属于近2-3年的新技术,这意味着还有很长的受保护时间,其技术涉及海上大型风机的装配设备\海上平台组装和风机维护。

该公司主要在欧洲发展,其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有一定的市场开拓。

四、结论综合研究团队总体情况,可以看到德国、美国、丹麦是世界上海上风电最领先的技术创新国家,在全球拥有的研发团队、人才综合实力较强,是我国开展海上风电技术和人才引进应予以重视和优先考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