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师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从而重视政治这门学科,提高政治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策略创新竞争

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是政治课教师孜孜以求的梦想。要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课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什么是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呢?还是让我谈自己的体会吧。

一、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来源,求知欲是学习进步的动力。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地引起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产生好奇,进而产生求知欲。笔者认为,人总是对新鲜的东西才感到好奇。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一个“新”字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具体地说,可从三个方面去做:首先,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政治课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努力营造对话、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找到新感觉,实现新突破。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具体地说,就是不能全部拘泥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而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所取舍和补充。对书中某些现存的结论,观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教师不惟教科书上的内容

是教,而以一个“新”字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第三,是语言表达的创新。政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言艺术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和锻炼。每个政治课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和修养,争取以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

二、引入竞争,巧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求胜心。

没有竞争就没有胜负,没有胜负就不会产生求胜心。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这种机制下争先恐后地学习、探讨,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上的各种竞赛,这是引入竞争机制的最好的办法。在各个学习小组中,学生成绩好的、差的都有,能说会道的和不善言谈的都有,男的女的都有,分配大体均衡,这样就不但可以防止某些组在竞赛中总是优胜而产生骄傲的情绪,而且又可以避免某些组总是落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具体的做法是:〈一〉教师每节课都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探究和解答,比哪组同学做得好,分别记录各组成绩和名次;〈二〉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每人每次都给以评分,定期分组抽查,各组抽出相同数量的作业本,分别对其加总分,按总分给各小组排出名次;〈三〉单元考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考,按抽中者记成绩加总分,排出名次。

这样,每个小组每堂课都有争优胜的机会,每小组每次作业评比

都有争优胜的机会,每个组每次单元抽考都有争优胜的机会,每个学生时时都有争创佳绩进而为本小组争光的机会。学生的求胜心被激发出来了。有了这种求胜心,教师还愁班上没有好的学风吗?

三、建立学生合作学习的机制,淡化学生个体间的妒嫉心和后进生的自卑心。

合作与竞争是两个相对的词。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学习,必然产生不良的后果。无数事实证明,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个体排名次并分成绩高低给以奖惩的做法,势必导致少数尖子学生骄傲自满,大部分学生信心尽失,甚至后进生嫉妒尖子学生的结局。但如果把竞争的面扩大一些,由个体间的竞争扩大到小组间的竞争,把每次考试成绩排名的竞争扩大到每堂课、每次作业评比的竞争,就会出现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新机制。因为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各组成员团结起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就是暂时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会因别人的热心帮助而变得自信起来。这样,合作学习的气氛使学生个体间的嫉妒心和个体的自卑心就淡化了,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以竞争促合作,以合作迎接竞争的局面,为政治课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机会均等,消除学生学习的惰性

惰性人人都有,学生也不例外。有的学生能够自觉克服,但大多数学生则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克服。在政治课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少数尖子生克

服惰性,激励他(她)们努力学习,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则是打击了他(她)们的积极性,助长了他(她)们的惰性。大多数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上从不与自己交流,仿佛上课与自己无关。于是课堂上讲小话的多了,睡觉的多了,“请假”的多了,最后教师对全班纪律、学风的信心丧失殆尽,还谈什么教学质量呢。

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师必须给予全体学生均等的交流机会。无论是课堂上讨论问题发言,回答教师提问,还是作业评比、考试评比等等,都应该这样。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机会均等呢?是不是每堂课的四十分钟,每个学生都要回答一次教师的提问呢?是不是每次作业评比、每次大考小考都要为全体学生排出名次呢?后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发现解决机会均等的最好办法是抽签。抽签法的实行,迫使每一个学生由于担心抽中而做好准备,没有逃避偷懒的余地。这样,就可以消除所有学生学习上的惰性,进而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

五、作业的形式多样化,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防止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

笔者在任教初三政治课时,曾做个这样的实验:在初三上期时就把初三政治全学年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初三下期时专门用大量的试卷当作业,进行“题海练兵”,结果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各种怪题难题都让学生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提高。我拿初三上期末考试的相同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人平成绩只

提高了0.5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仔细分析,发现用试卷代替作业,形式单一,越学越难,远离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了对政治课学习的厌烦心。学生不但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原有的一些知识也会因厌倦、烦躁而遗忘。

可见,厌学是失败之源,而形式单调和内容过难则是产生厌学情绪的根。首先,作业的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可以是口答题或笔答题,可以是个体回答或小组回答,也可以是选择、判断、论述、分析题,还可以是调查报告、手抄报、知识抢答赛等等。形式多样而有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作业内容难易适度,贴近学生生活,是防止学生对政治课复习产生厌烦心的好办法。“难易适中”,才能使学生觉得“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过难过偏的问题,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做而生厌。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难以捉摸;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觉得政治课学习确实有用,进而下决心学好。例如,关于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等国策的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计划生育和环保的宣传活动,甚至参加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的环保行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知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但不讨厌,还会爱上它。六、重视学生成绩和每一次进步,防止学生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学生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学生上进心的重要表现。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抱无所谓的态度,则教师的工作再苦再累也是白搭。实践证明,要学生关心自己的成绩,首先要教师看重他(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