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五)课内古诗词赏析(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答案】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答案】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

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案】反衬。

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案】“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案】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初中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初中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一大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除了课内教学,课外的古诗词赏析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从课内外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赏析进行全面探讨。

一、课内古诗词赏析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静夜思》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情感的表达。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情怀。

通过《登鹳雀楼》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王之涣豪放的气势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3.《悯农》《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田间劳动场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劳动的赞美。

通过《悯农》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李绅的朴实情感和对农民的关怀之情。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课内古诗词,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理解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课外古诗词赏析除了课内教学的古诗词,课外的古诗词赏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豪迈豪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豪饮畅饮的情怀。

通过《将进酒》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李白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2.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描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通过《水调歌头》这首词,学生可以感受到苏轼优美的语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3. 《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写雪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静境地的向往。

通过《江雪》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柳宗元清新淡泊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七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及默写

七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及默写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4)全诗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1)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与岸齐平;顺风行船,风正且顺,一叶白帆高悬。

(2)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3)赏析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游子的音讯带给家乡,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4.《天净沙·秋思》(2)该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3)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的句子是:枯藤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该句画面: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西风,孤寂地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盘旋的寒鸦,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

(6)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对比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诗是叙事,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1、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和“悬”字用得好。

“阔”字表现出“潮平”。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帆儿高悬。

“阔”和“悬”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了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透出自然的规律,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时序交替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人生哲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歌赏析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明确:写景抒情的诗。

杨花,子规(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名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表现作者胸襟宽广,视野开阔。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

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春望》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用对比的写法,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

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

为全诗创造氛围。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运用对偶、拟人、反衬的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用这种移情于花鸟的手法,烘托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对偶句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忧国之情和迫切心情。

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以诗人“春望”后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显示了诗人的愁苦之心。

含蓄、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忧愁万虑、憔悴不堪的情状。

4.《归园田居(其三)》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赏析: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形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体现作者不以为苦,享受劳作乐趣的归隐之乐。

名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点明主旨。

“愿”字是全诗的中心,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思想。

5.《使至塞上》名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运用比喻,以飘蓬、归雁自比,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偶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8分)
阅读《水浒传》(第十七回)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5分)
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

本州差个缉捕何观察将带若干人,奉着太师钧帖来,着落郓城县立等要拿我们七个。

亏了他稳住那公人在茶坊里俟候,他飞马先来报知我们。

如今回去下了公文,少刻便差人连夜到来捕获我们。

却是怎地好?”
1、三人所惊的“那件事”具体指代什么事情(10字以内)?
2、文中划线的“他”是指哪位恩人?他为何要冒生命危险搭救晁盖等人?
综合性学习(共6分)
学完《智取生辰纲》,班级进行了“读传奇《水浒》,悟英雄文字”悦读活动,请将你参与阅读活动成果展示如下:
(1)《水浒》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2)有人说“《水浒》血腥味重了、不适宜中学生读”,你怎么看这种观点?(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19~20小题。

(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9.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分)
20. 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颂,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___”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___”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破深 2.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3.望 4.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用得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钟”是“聚集”的意思,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割”是“分”的意思,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人生态度?
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二)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答:“盛“是“茂盛”,指主人没有刻意经营,没有认真除草。

”稀”是“稀少”,指庄稼长势并不很好。

写出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安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的意思是:月亮出来以后才扛着锄头回家。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
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

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中的“随”、“入”两字用得贴切,请赏析其妙处。

答:“随”是“随着”;“入”是“流入,汇入”。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字,写出了气势博大,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从写法和情感方面做简要赏析。

答:从写法上看,诗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的情景。

从情感上看,诗句借故乡水有情,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石壕吏杜甫(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③、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
⑴有吏夜捉人()⑵请从吏夜归()⑶夜久语声绝()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④、诗题《石壕吏》,但对石起决定作用镇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3、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

“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
答: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