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张学文用药配伍经验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甘草组成。

它有助于调节脾胃
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

这个方子可以治疗多种胃肠道问题,包括厌食。

1. 根据不同病情调整剂量
益胃汤的剂量应该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如果病人的厌食程度很轻,可以采用正常剂量。

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增加茯苓和白术的剂量。

如果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
以增加陈皮和半夏的剂量。

2. 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益胃汤可以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果病人伴有失眠、烦躁等症状,可以加入黄连、黄芩等安神和清热药物。

如果病人伴有体弱多病,可以加入人参、黄芪等
补益药物。

3. 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在治疗期间,病人应该尽量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腌制、油炸等食物,以免
加重病情。

应该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饼干等。

4. 注意饮食方法
病人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饮食方法,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

应该慢慢咀嚼食物,避免
吃得太快。

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综上所述,益胃汤是一种有效治疗厌食的中药方剂。

在临床实践中,张学文国医大师
总结了多年经验,包括根据不同病情调整剂量、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减少刺激性食物的
摄入、注意饮食方法等。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治疗厌食,并提高治疗效果。

张学文奇症医案赏析

张学文奇症医案赏析

张学文奇症医案赏析编者按奇症即怪病,是指稀奇少见、症状怪异,临床极易误诊误治或临床茫然无措的疾病,属疑难病。

张学文教授系陕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首届国医大师,长期致力于疑难病的研究,对奇症的治疗有深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湖南省新邵县中医院刘绪银长期侍诊张学文,治奇症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

本版从11月28日起,将陆续刊登张学文奇症医案赏析,与广大读者共赏。

化瘀涤痰潜阳息风治惊叫如狂马某某,男,48岁,干部,1980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于每夜睡后2~5时突然惊叫而醒,并两手掌心相对猛力拍击,两足内侧用力撞击,甚或以拳击墙,以足乱踢,心中明了,但不能自制。

约20分钟后才渐复如常。

患者平素头痛眩晕,胸中痞闷,右半身肢体麻木,写字时手颤抖。

颜面晦暗,两手掌有斑点紫红如朱,舌紫黯、舌下脉络粗张、苔厚腻而滑,脉弦硬。

辨证为痰瘀交结,肝肾阴亏、阳亢化风。

治以活血化瘀涤痰、滋肾潜阳熄风为法。

药用丹参30克,豨签草30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g,地龙12克,乌梢蛇12克,生熟地黄各12克,僵蚕10克,川贝母(冲服)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鳖甲10克,琥珀(冲服)6克,羚羊角(先煎)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并丹参注射液2毫升肌注,每日2次。

二诊:患者初服2~3剂时,发作反而转频。

坚持服完15剂,惊叫、拍掌、踢脚、击墙、胸闷等症状逐渐平伏。

睡眠转佳,手足心发热而以足心为甚,仍右半身肢体麻木。

舌黯好转,滑腻苔略减,脉尚弦硬。

原方加龟板、五加皮各10克,续服15剂。

三诊:诸症消失,以养肝滋肾、活血化痰之品善后。

按夜间惊叫在正常人亦可发生,多因受惊偶尔发生,醒后复归于正常。

但马某某经常发生,且醒后常拍掌、踢脚、击墙等类狂行为,且平素有头痛眩晕、胸闷、肢体麻木、颤抖等不适表现,舌、脉异常,当是病态,必须予以治疗。

对于惊叫如狂症的病位、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历代医家罕见论述,无经验可以借鉴。

张学文认为本病当属脑病,涉及肝与跷脉。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厌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减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等症状。

厌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厌食症对患者至关重要。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临床实践中,多年来成功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就从益胃汤的配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张学文大师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益胃汤的配方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当归、白术、法夏、甘草组成。

这四味药物经过配伍,能够协同作用,辅助治疗厌食症状。

其中当归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白术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法夏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合于治疗厌食症患者脾胃湿寒;甘草则能够和当归、白术、法夏调和药性,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益胃汤的配方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病情特点,具有针对性和疗效显著的特点。

二、益胃汤的药物作用1. 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当归是益胃汤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道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当归能够调和气血,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

2. 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白术是益胃汤的另一主要药物,具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

它能够增进患者的食欲,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3. 祛湿化痰,调理脾胃:法夏具有祛湿化痰、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够对于脾胃湿寒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疗效。

4. 调和药性,减轻毒副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种药性的作用,可以和其他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

益胃汤通过活血化瘀、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等多种药物作用,能够对于厌食症状产生显著的疗效。

三、益胃汤的临床应用1. 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益胃汤是一种辨证施治的中药方剂,对于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6108.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No.12•临证经验•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严亚锋\张琪\周海哲、白海侠\齐婧2C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摘要:文章对张学文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经验总结如下:香附配川芎,理气祛瘀;桂枝配川芎,温经化 瘀;牡丹皮配丹参,清热化瘀;威灵仙配川牛膝,祛风化愤;半夏配丹参,化痰活血;茯苓配赤苟,渗湿活血;大黄配桃仁,攻下化瘀;鱉甲配丹参,养阴化瘀;黄芪配川芎,补气化瘀;丹参配七,祛瘀止血;麝香配丹参,开窍活血;附子配川芎,温阳化瘀根据瘀血证证型,选用相应治瘀药对辨证加减施治,疗效显著关键词:张学文;疲血证;药对;名医经验基金资助:陕西宵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丁.作室项0(陕西张氏脑病学术流派)(No.陕中医药发〔2018〕40号),陕西宵科技厅课题(N〇.2020SF-341 )TCM master ZHANG Xue-wen^ commonly used couplet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blood stasis syndromeYAN Ya-feng1,ZHANG Qi1,ZHOU Hai-zhe1,BAI Hai-xia1,QI Jing2('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China;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Z H A N G Xue-wen's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uplet medicines for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The matched pair of Cyperi Rhizom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regulate qi and removeblood stasis; Cinnamomi Ramulus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w a r m meridians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Moutan Corte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an clear heat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and CyathulaeRadix can dispelling pathogenic wind and eliminating phlegm; Pinelliae Rhizoma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Poria with Paeoniae Radix Rubra i s used for moistening and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hei Radix et Rhizoma with Persicae Semen can purge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Trionycis Carapa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i s used for nourishing yi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stragali Radix combined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invigorate qi and dissipate blood stasis;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ombined with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can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stop bleeding; Moschus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uscitation and blood circulation;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i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i s used for warmingyang and removing stasis.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type of blood stas i s, the corresponding couplet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 otreat the blood stasis follow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ificant effect was achieved.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Xue-wen; Syndrome of blood s t a s i s;Couplet medicine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Funding: Project of Academic Inheritance Studio of Sha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Z H A N G s' Encephalopathy Academic School) (No. [2018 ] 40),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N〇.2020SF-341)张学文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的中 医内科大家,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编者按: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的诊治用药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本版从今起将其运用黄芪、水蛭、牛膝、三棱、鹿衔草、山楂、三七、益母草、黑木耳、豨莶草的经验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治病证也越来越多。

补气升阳用广效良关于黄芪之甘温补气升阳,《神农本草经》即有类似记载。

药理研究发现,其有类性激素作用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应用很广,也确有很好的疗效。

张学文应用黄芪几十年,体会到此药的补气作用和升阳作用非常显著,如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往往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补气疗虚主治久病元气虚损,身体羸弱之少气懒言,语言低弱,四肢疲乏,精神不振等。

此时常与人参等配伍。

古人认为,黄芪善补肌表气虚,人参善补五脏之气,两药合用,则内外表里气虚皆补,适用于元气虚损较重者。

如保元汤、十全大补汤等均是参、芪并用,补力强劲。

补气健脾黄芪补气,尤长于补中益气。

脾胃气虚,疲乏无力,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泄泻者,炙黄芪配伍白术、茯苓、党参、山药等,有很好的益气健脾作用。

如古之名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健中汤等。

补气生血黄芪补气为主,而气血同源,故可用于气虚兼血虚之证,通过补气而生血。

适用于劳倦内伤之肌热面赤,脉洪大而虚或血虚头昏头晕者。

常配伍当归,如当归补血汤,也可配伍桂圆肉、鹿角胶、鸡血藤、阿胶等补血药。

补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

常配伍人参、白术、桂圆肉、当归等,如归脾汤。

补气助阳气虚日久,常兼阳虚。

黄芪甘温,如配伍附子、肉桂等,可用于气阳两虚之证。

如再造散即益气助阳兼解表证之方,黄芪在方中可补元气,固肌表,助药势,有助于驱邪外出。

补气升阳黄芪补气,味薄而主升清,本身就有一定升提清阳作用,如配伍人参、白术、柴胡、升麻之品,则可升发脾胃清阳,主治中气下陷之久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清阳下陷之证,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国医大师张学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脑萎缩

国医大师张学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脑萎缩

国医大师张学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脑萎缩西医认为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大脑机能减退性疾病,主要指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50 岁以后,发病与遗传、感染、中毒、代谢与内分泌障碍等相关,常继发于各种脑病,心理社会因素可成为诱因,主要是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所致。

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性格行为改变、记忆障碍(健忘)、智能障碍,严重时发展成痴呆。

张师认为,传统中医虽无脑萎缩病名,但有与脑痿相关的认识,如《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痿眩冒。

”本病当属中医的“痴呆”、“震颤”、“健忘”、“痿病”等病证范畴。

发病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调节摄入失当,营养不良,气血精化源匮乏,或情志、劳累、房事过度,气血阴精耗伤,阴精虚则血燥,气虚则行血不力,因虚致瘀。

大病久病,脏腑失调,痰浊内生,阻滞血脉,或跌扑损伤脑络,血脉瘀滞;或感染邪毒,内陷损伤脑髓,均可导致脑络瘀滞,以致气虚精不能上奉,脑失充养,髓海不足,脑髓萎缩。

因此,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化痰、补养气血、滋肾开窍,不可急于滋补,以免滋腻生痰滞血,脑窍更加壅塞。

只有痰化瘀去,血脉流利,方可使气血上汇于脑,脑才得充养。

张师认为本病初起常是阴血耗伤,肝肾不足,阴虚肝热,脑脉不利,治疗以滋阴清肝、化痰通络为主,常用验方清脑通络汤及古方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当归、川芎、磁石、生山楂、五味子、鹿角胶。

继续发展,虚证明显,以益气活血、填精益髓、化痰通络为主,气虚为主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地龙、川芎、赤芍、山萸肉、菖蒲、益智仁、核桃仁、鸡血藤、路路通。

若神情呆滞、肢体抽搐或偏瘫、失语,当益气养血、化痰通络开窍,常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阴虚动风血瘀者,当滋阴熄风,用滋木清肝饮加天麻、僵蚕、钩藤、龟板、丹参、石决明等。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清脑通络汤处方草决明30g,川芎12g,赤芍10g,山楂15g,丹参15g,磁石30g(先煎),菊花12g,葛根15g,地龙10g,豨莶草30g,川牛膝15g,水蛭6g。

功效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先兆症(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芪蛭丸芪蛭丸处方水蛭6g,黄芪30g功效益气逐瘀。

主治跌打损伤,断筋伤骨,癃闭,水肿等。

脉沉涩、舌黯或有瘀点、苔薄白。

用法生晒淡盐水炙后的水蛭和黄芪共为细粉,用蜂蜜制成丸剂,每日 2~3 次,每次 10g。

清肝通络汤处方天麻10g,钓藤12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菊花12g,丹参15g,夏枯草15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郁金12g,山茱萸10g,山楂15g功效清肝活血。

主治头疼、眩晕、肢体麻木、语言不利等。

脉弦细,舌红黯苔薄白。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注:此方经张学文教授临床实践稍事加减,取名“脑清通”汤治疗中风先兆证、脑梗塞等有良效。

益肾化瘀利水汤处方茯苓 15g,猪苓 10g,泽泻10g,白术 12g,桂枝 10g丹参15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山楂12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通草10g功效益肾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肾虚血瘀水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脸色发暗脘腹闷胀,舌瘀暗,脉沉涩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注肾虚血瘀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机,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血证论》曰:“水与血相互倚伏……互相维系。

血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故水肿病证中,许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且肾虚蒸化无力,水湿易于停蓄,所以肾虚、血癌水停三者同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所以此方据此病理而拟定,以补肾活血,利水消为法用于肾虚血瘀水肿病人,经长期应用,疗效较为满意。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脑萎缩经验及案例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脑萎缩经验及案例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脑萎缩经验及案例脑萎缩临床表现为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损害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生活能力。

据相关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4%;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疑难病等诸多领域均有研究,现将其治疗脑萎缩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脑萎缩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病因复杂,发病与外伤、感染、中毒、血管疾病、遗传、生活方式等相关,最主要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

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程长,进展缓慢,而且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张学文认为传统中医虽无“脑萎缩”病名,但与脑萎缩相关的论述可见于痴呆、虚劳、郁症、健忘、眩晕等。

《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辨证录》曰:“人有年老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

”《医林改错》指出:“脑气虚,脑髓小,脑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故耳虚聋;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实聋。

”“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有“中风后善忘”之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中风初起,呆遗尿,老年厥中显然。

”张学文基于中医对脑的生理病理的认识,认为脑萎缩的病理关键是虚、瘀,中医可定义为脑萎缩。

张学文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气血阴精亏虚、脉络瘀滞导致上输不足,髓海失充。

脑为髓海,肾藏精生髓以充脑,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忧思、劳累、房事过度,耗伤精血,或年老体衰,肾精亏虚,导致精血亏虚,既可髓失化源,髓海不足而萎缩;又可因阴精不足生燥热,煎熬血液致瘀,导致上输障碍,脑失充养而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名家张学文用药配伍经验
张学文(1935~)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

从事中医教育、医疗、科研工作50余年,
可谓理论深厚,经验丰富,成果卓著,桃李满园。

著作有《中
医急症学简编》、《中风病防治研究》、《瘀血证治》、《疑难病证
治》、《医学求索集》等。

笔者曾多次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其教
诲,2006年写赞诗两首:①当代名医张学文,杏苑导师遐迩
闻。

温热急症多建树,中风脑病勇创新。

活血化瘀运用广,通脉舒络成果锦。

年逾古稀堪笑慰,弘扬国粹有传人。

②温文儒雅学识丰,登坛教诲赢掌声。

医林改错任凭说,活血化瘀多运用。

妙治急症疑难患,善疗脑疾小中风。

欣看桃李满天下,古稀博导人尊敬。

最近欣闻他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之一,重读其有关著作,感到获益非浅。

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述要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研究学术立治则
张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对中风、脑病、急症、温热病及疑难病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并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认为温病的特点是热毒证,可用《千金方》清热解毒十二法:泻火法用青葙子丸和三黄散;益气法用茵陈汤加人参;养阴法用治消渴除肠胃实热方和干地黄汤;辟秽法用太乙流金散;凉血法用犀角地黄汤;疏风散邪法用连翘汤和犀角汤;燥湿法用白头翁汤或地榆汤;祛瘀法则以黄连、犀角与蟅虫、蒲黄配伍;芳香化浊法用五香连翘汤;开窍安神法用紫雪丹等;熄风法用大黄泻热汤;通利法用八正散或地肤子汤等。

并指出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之根本,分为先兆、急性发作、恢复、后遗症4期,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6证,分别采用清脑通络汤(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赤芍、胆南星、山楂、磁石、鸡血藤、丹参、川牛膝等)、通脉舒络注射液、蒲金丹(郁金、蒲黄、丹参等)、通腑化瘀法(生大黄、枳实、玄明粉、丹参、川牛膝、桃仁、菖蒲、胆南星等)、脑窍通口服液(丹参、赤芍、红花、茯苓、水蛭、麝香等)、桃红四物汤加鹿角胶、鹿衔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苁蓉、丹参、黄芪等。

内科急症不仅以发病迅速、变化急骤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抽风、惊厥、剧痛、癃闭,而且以五脏器官损害而出现的亡阴亡阳、气脱血脱、津液枯竭等危重病证,可采用简便迅速和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具体治法有汗、吐、下、开窍、救逆、祛痰、熄风、解毒、止血、
针灸、按摩及外治法。

根据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窍的主要病机,提出“颅脑水瘀”论,属气滞者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川芎、川牛膝、茯苓、白茅根、水蛭、麝香等);气虚者用补阳还五汤加茯苓、白茅根、川牛膝、丹参或水蛭、三七;善用川牛膝、白茅根、茯苓、益母草、泽泻等具有活血利水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圆机活法,值得借鉴。

探讨瘀血用多法
张教授从温病中的瘀血证着手,将之逐渐拓展到内科各种疑难杂症,他发现无论是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都会造成机体内瘀血形成。

因此提出“久病顽疾多瘀血”的观点,归纳出活血化瘀十二法:理气祛瘀用血府逐瘀汤;温经化瘀用少腹逐瘀汤;清热解毒化瘀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或大黄牡丹皮汤;祛风化瘀用大秦艽汤、蠲痹汤或当归饮子;化痰活血用千金苇茎汤、小金丹;渗湿活血用调营饮、益肾汤(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丹参、益母草、白茅根、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攻下化瘀用桃仁承气汤;养阴化瘀用桃红四物汤、养血柔肝丸(丹参、当归、赤芍、生牡蛎、玉竹、水红花籽、郁金)或青蒿鳖甲汤;补气化瘀用补阳还五汤;祛瘀止血用小蓟饮子、逐瘀止崩汤;开窍活血用通窍活血汤、犀珀至宝丹或犀地清络饮;温经化瘀用救急回阳汤。

临证多用丹参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头部加川芎、白芷;胁肋加郁金、元胡、香附、赤芍、三棱;上肢用桂枝;下肢用川牛膝;久病重用黄芪、当归、鸡血藤;血热加丹皮、紫草;积聚加三棱、莪术;出血疼痛加三七;纳差加山楂、鸡内金;神志方面加琥珀;妇科及水肿加益母草;骨伤加苏木、川续断、自然铜;病情顽固加虫类药物等。

同时,他对9种活血药的运用独具心得:如山楂活血消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血脂,强心及收缩子宫,多用于心脑血管病;丹参活血化瘀,上下虚实皆宜,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肝肾功能,软化肝脾,抑菌消肿等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肝肾、肿瘤及各科疾病,但脾虚便溏、妊娠者均宜慎用;水蛭破血止血,祛瘀生新,因含水蛭素,而有抑制血液凝固作用,对心脑血管顽症痼疾有良效,但易出血者不宜久用多用;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用于萎缩性胃炎、肝硬化、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等属于气滞血瘀者,但久服易伤正气;三七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破血,有增强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压止血作用,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中风、乙型肝炎、胃脘痛、头痛、风湿痹痛及各种出血疾病,尤适于出血兼瘀滞疼痛者;益母草活血、利水、解毒,适于水瘀互结证,常用于急性肾炎水肿、血尿,高血压、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妇科痛经、产后病、癥瘕等;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有扩张心脑血管、降压、利尿、收缩平滑肌作用,
常用于中风、高血压、头痛眩晕、肾炎水肿、心绞痛、颈椎病、老年痴呆及妇科诸证;黄芪补气活血,消瘤散肿,有强心、增加心搏出量,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常用于中风、风湿疼痛、肩周炎、胸痹、肿瘤等,适于气虚血瘀者;黑木耳为食疗保健之佳品,有活血通络之功,含多种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服用可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于高脂血症、胃结石、血痢、崩漏等。

以上均属经验有得之谈
归纳证型选良药
张教授在长期临证经验基础上,总结诊治疑难杂症的证型,选用确实可靠的方药治疗,从而取得显著效果。

如温病厥证为危重证候,病因复杂,可分为肺卫阳郁、痰热壅肺、胃热腑实、湿热蒙蔽、瘟毒内伏、邪闭心包、瘀热交阻、阴液虚竭、阳气暴脱9证,选用辛凉解表、清热化痰、泄胃攻下、豁痰开窍、清热解毒、凉血散血、凉肝熄风、育阴潜阳、回阳救逆的药物化裁治疗。

心绞痛分4证:痰湿壅阻、胸阳不展用宽胸通痹汤(瓜蒌、薤白、降香、丹参、三七、麦冬、桂枝、生山楂、炒枣仁、鹿衔草、川芎、赤芍);心脉瘀阻、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汤、冠心2号方,可加降香、乳香、元胡、当归、赤芍、三七,丹参15~30克;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用参附汤或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桂枝、附子、檀香、枳实等;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用生脉散或炙甘草汤加丹参、山楂、三七等。

喘证分2种:实证属风寒袭肺、肺失宣肃用麻黄、杏仁、桂枝、甘草、白芍、厚朴等,外有风寒、内有寒饮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杏仁、苏子等,热邪壅肺、肺失清肃用麻黄、杏仁、石膏、贝母、葶苈子、鱼腥草、瓜蒌等,痰浊壅肺、上虚下实用陈皮、半夏、厚朴、前胡、苏子、黄芩、胆南星等;虚证属肺虚用沙参、麦冬、五味子、川贝母、百部、紫菀、冬花等,肾虚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肉桂、蛤蚧、五味子等,气虚欲脱用人参、附子、生龙骨、生牡蛎、山萸肉加黑锡丹。

胃脘痛分5证:肝胃不和用柴胡疏肝散,气滞加郁金、降香、佛手,疼痛加川楝子、元胡、三棱,呕恶加沉香、旋覆花等;瘀阻胃络用丹参饮合失笑散,虚胀加白术、白豆蔻、陈皮、苏梗,实胀加青皮、木香、枳实,瘀重加元胡、丹参、三棱、三七,痰瘀加半夏、陈皮、郁金,便秘加少量大黄;脾胃虚弱用香附、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黄芪等;寒热错杂用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太子参,呕恶加吴萸,泛酸加煅瓦楞子,郁热加竹茹,苔腻加草果、白蔻仁、砂仁、焦三仙,阴亏加玉竹、石斛,气滞加枳壳、佛手,疼痛加丹参、元胡、川楝子等;毒瘀成痈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苏梗、白芍、香附、三七、元胡等。

消渴病分4证:阴虚燥热用黄连、天花粉、生地汁、藕汁、玄参、葛根、知母、麦冬、山萸肉、五味子等;气阴两虚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茯苓、苍术、龙骨、牡蛎、玄参、黄芪、山药等;阴阳两虚用山药、山萸肉、沙苑蒺藜、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仙灵脾、巴戟等;
兼证属脾胃气虚用黄芪、白术、黄精、山药、天花粉、丹参,瘀血用当归、木香、赤芍、川芎、益母草、丹参、葛根,湿热用茵陈、黄芩、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枳壳、栀子等;对于合并症则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适当兼顾治疗。

可谓随证施药,精心独到。

总结经验创新方
张教授熟稔的用药经验,还体现在自创新方之上:如治中风、痹症偏于气虚血瘀者用通脉舒络汤(黄芪、红花、川芎、地龙、川牛膝、丹参、桂枝、山楂);治中风先兆证用清脑通络汤(草决明、川芎、赤芍、山楂、丹参、磁石、菊花、葛根、地龙、豨莶草、川牛膝、水蛭);治病毒性心肌炎用四参安心汤(西洋参、丹参、玄参、苦参、炙甘草、炒枣仁、麦冬、生山楂、桂枝);治中风、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用通窍活血利水汤(丹参、桃仁、红花、茯苓、川牛膝、白茅根、川芎、赤芍、水蛭、麝香、黄酒、葱白);治内耳性眩晕用眩晕宁汤(橘红、茯苓、姜半夏、磁石、丹参、川牛膝、桑寄生、菊花、钩藤、天麻、女贞子);治胃脘痛属气阴亏虚用强胃汤(香附、砂仁、陈皮、党参、白术、半夏、白芍、山楂、石斛、丹参、三棱、甘草);治肾炎水肿用益肾化瘀利水汤(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丹参、川牛膝、桑寄生、山楂、益母草、白茅根、通草);治冠心病属气滞痰阻血瘀用宽胸通痹汤(瓜蒌、薤白、降香、丹参、三七、麦冬、桂枝、生山楂、炒枣仁、川芎、赤芍、麝香);治外感发热用清解七味汤(生石膏、黄芩、柴胡、葛根、菊花、薄荷、银花或连翘);治食物或药物中毒用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120克,生甘草、大黄各15~30克,草石斛、丹参、连翘、白茅根各30克);治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等用散结软坚汤(夏枯草、浙贝母、漏蜂房、山慈菇、穿山甲、广郁金、北柴胡、生牡蛎、制香附、血丹参、白僵蚕、净海藻)。

这些验方均为水煎服,应用方便,疗效显著,应予师法.
总之,张教授不仅医术精湛,风格高尚,而且为中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其精神令人敬佩之至。

本文仅从用药配伍经验予以论述,希望有志之士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