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硬盘接口控制芯片

合集下载

SATA RAID独立芯片及产品详解

SATA RAID独立芯片及产品详解

SATA RAID独立芯片及产品详解众所周知,RAID早已成了服务器技术(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需要权衡性能、连通性和成本三个因素的价格敏感的入门级服务器来说,通过主板板载SATA RAID独立I/O芯片提供RAID功能亦已是主要的解决方案,其可廉价的广泛的应用于塔式和机架式系统中,在操作系统安装前就能提供对RAID的支持,为客户在市场上提供差异化的需求;此外,由于它不占用主板的插槽资源,插槽可以留做他用。

而且新一代的SATA软RAID还可支持热插拔、热备份配置和非物理坏区管理的功能,具备RAID管理软件,可提供给用户灵活的管理功能。

SATA RAID独立芯片已成为服务器主板及独立RAID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市场上常见的SATA RAID独立芯片及其代表性的产品。

一、promise的产品promise的SATA RAID芯片产品在中低端服务器以及插卡领域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Promise PCD20375/20378图1PDC20375是一颗普及型芯片,支持2个SATA通道和SATA RAID 0、1,其价格较低多用在中低端主板上。

而PDC20378是PDC20375的完全版本,PDC20378芯片在主板中的使用率相当高,可提供2个SATA及一条PATA(IDE)独立通道,可支持四颗硬盘,可支持RAID0、1、0+1功能,并提供BIOS整合的简化功能。

代表产品:图2 华硕PCH-DR/PCH-DL主板图3 硕泰克SL-PT880PRO-FGR主板●PDC20579图4PDC20579控制芯片,提供2个SATA接口和1个PATA接口,并可组成RAID 0、1、5、10等多种模式。

与乔鼎的SuperSwap产品搭配,可支持热插拨及热备份功能。

支持乔鼎的RAID管理系统(Web-based Promise Array Manager;WebPAM),可通过IE轻松的从远端进行管理。

PCI,ISA,AGP,SATA接口介绍

PCI,ISA,AGP,SATA接口介绍

PCI,ISA,AGP,SATA接口介绍.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PCI插槽是基于PCI局部总线(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周边元件扩展接口)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乳白色,位于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

其位宽为32位或64位,工作频率为33MHz,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3MB/sec(32位)和266MB/sec(64位)。

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内置Modem、内置ADSL Modem、USB2.0卡、IEEE1394卡、IDE接口卡、RAID卡、电视卡、视频采集卡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扩展卡。

PCI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扩展插槽,通过插接不同的扩展卡可以获得目前电脑能实现的几乎所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万用”扩展插槽。

ISA插槽是基于ISA总线(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黑色,比PCI接口插槽要长些,位于主板的最下端。

其工作频率为8MHz 左右,为16位插槽,最大传输率16MB/sec,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已及所谓的多功能接口卡等扩展插卡。

其缺点是CPU资源占用太高,数据传输带宽太小,是已经被淘汰的插槽接口。

目前还能在许多老主板上看到ISA插槽,现在新出品的主板上已经几乎看不到ISA插槽的身影了,但也有例外,某些品牌的845E主板甚至875P主板上都还带有ISA插槽,估计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用户的需求。

AGP插槽是基于Intel出台的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规范而制造的专门用于显卡的主板扩展插槽.AGP插槽不与PCI、ISA插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是内进一些,通常都是棕色。

AGP插槽按倍速来区分,主要经历了AGP 1X、AGP 2X、AGP 4X、AGP PRO-即AGP 8X。

关于SSD固态硬盘的接口概述

关于SSD固态硬盘的接口概述

关于SSD固态硬盘的接口概述SSD最早期的接口:PATA接口--------------------------------------------------------------------------------最近很多朋友准备升级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陆续在我们这里换了几个SSD硬盘做启动盘,网上也有很多朋友在不断地问起关于如何加SSD固态硬盘,最多的问题集中在固态硬盘与电脑如何匹配的问题上,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讲清楚SSD固态硬盘的接口,下面我们就固态硬盘的接口做一个简单介绍:在蓄积了很多年之后,SSD已经在准备谱写它的辉煌,在速度、安全、噪音、功耗、重量等方面的能力,让其拥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今天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的诸多接口种类,从早至今,它的接口主要包括PATA 、SATA 、PCIe 与USB3.0。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SSD最早期的接口PATA,使用这个接口当然是为了与当时的硬盘接口相吻合,以方便SSD主攻PC市场,让消费者也更容易接受SSD,使用并发现其速度上的优势。

不过就如同PATA消失在硬盘上一样,该接口的诸多限制已经难满足PC要求,该接口优点为便宜、容易使用且兼容性高,不过受限于接口特性,传输速度并不快,最高仅达133MB/s,当时的硬盘来说是个限制,更不用说追求高速的SSD了。

所以这个读取效能不足并诸多限制的PATA接口便很快的消失在了SSD接口上,而是采用的其接替品SATA接口。

PATA接口的接替品:SATA接口--------------------------------------------------------------------------------SATA接口则为解决PATA接口缺失而设计,其讯号线接脚仅7-pin,可将干扰降至最低,宽度也能大幅降至1公分以下,有利机壳的散热,另外,SATA采点对点串行的方式传送讯号,每1条信道只支持1个装置,因此不需像PATA接口需要对同1条通道中的主、从装置设定跳接,如此可消除同一信道上有2个装置时,所产生的资源冲突,传输速度也会比较快。

SATA线材之介绍

SATA线材之介绍

SATA线材之介绍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

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

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也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SATA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桥芯片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驱动程序也比较繁杂。

SATA的优势: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使用SATA (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 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

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

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其实你不懂我的“芯” 固态硬盘主控详解

其实你不懂我的“芯” 固态硬盘主控详解

前言: 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款固态硬盘产品走向市场,固态硬盘经历了从特殊市场如医疗、军用市场到一般民用市场的普及。

目前市面上固态硬盘产品的性能已经明显优于传统硬盘,这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因硬盘素质而导致的电脑性能的短板效应,也为发展缓慢的存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积极投身到固态硬盘的市场,他们相信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固态硬盘会不断朝着大容量、快速读写、使用寿命长、稳定度高与成本低的方向进行,其应用领域、市场前景都将大幅增长。

与传统硬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不同,如今市面上我们能够购买到的固态硬盘光是品牌就有三十之多,与机械硬盘的三大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抛开品牌的光环,这些固态硬盘的“芯”却是大同小异,掐指算来也就是那几家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固态硬盘有Intel、SandForce、JMicron、Marvell、Samsung以及Indilinx 等多种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与缓存芯片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

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

本次我们就针对几类常见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为大家做一一解析。

各大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品牌、型号、产品一览品牌型号代表产品Intel PC29AS21AA0、PC29AS21BA0 Intel 320 Series G3(80G)SandForce SF-1500/SF-1200、SF-2000系列OCZ Agility 3 SATA3 60GJMicron JMF602、JMF612、JMF618 金士顿的SSD Now V系列Marvell 88SS9174-BJP2、88SS9174-BKK2 Intel的510系列、镁光C400、浦科特 PX-128M2SIndilinx IDX110M00-LC、IDX110M01-LC SOLIDATAK5-64Me三星S3C49RBX01-YH80、S3C29RBB01-YK40三星SLC 3.5 100GB东芝TC58NCF602GAT、TC58NCF618GBT、T6UG1XBG金士顿 SSDNow V+100系列如果你还不了解固态硬盘,请点击以下链接,以进入相关内容:今年能否普及?编辑带你全面认识固态硬盘/cpu/study_cpu/1007/2179116.htmlIntel主控众所周知,目前在固态硬盘(SSD)领域Intel的主控性能是十分强大的,虽然Intel新一代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跟前代相比并没有质的改变,但是其对主控的存储算法进行了升级,在性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如何用SATA硬盘组建RAID系统

如何用SATA硬盘组建RAID系统

如何⽤SATA硬盘组建RAID系统我们知道,Serial ATAII(SATAII)是最新的ATA接⼝。

SATA硬盘设备的传输速率⾼达300MB/sec。

Serial ATA使⽤细长型数据线,使连接设备更简易并增强了机箱内的空⽓流通性。

最显著的特⾊为:1. ⽀持300 MB/s传输速率,并⽀持CRC检错。

2. ⽀持热插拔和即插即⽤。

3 . 数据处理优化包括标签指令队列,电梯式查找和链指令,相⽐传统IDE接⼝硬盘要快很多,⽽且现在SATA硬盘的价格也不太⾼,因此使⽤两块或多块硬盘组成RAID的,将使你的磁盘系统性能更上⼀层楼;但很多新⽤户对RAID的组成和设置不太了解。

LZ就⼀些⽹友对RAID 组成和设置相关问题,做⼀详细介绍:1.什么是RAIDRAID是英⽂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即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

简单的说,RAID是⼀种把多块独⽴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式组合起来形成⼀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提供⽐单个硬盘更⾼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

所谓数据冗余是指数据⼀旦发⽣损坏,利⽤冗余信息可以使受损数据得以恢复,从⽽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式成为RAID级别(RAIDLevels)。

数据冗余的功能是在数据⼀旦发⽣损坏后,利⽤冗余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

磁盘组就像是⼀个硬盘,你可以对它进⾏分区,格式化等等。

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模⼀样。

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性能要⽐单个硬盘⾼很多,⽽且可以提供数据冗余。

RAID 0使⽤⼀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

在那⾥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Byte)到数兆字节的若⼲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

第1块数据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数据被写到磁盘2中,依此类推。

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分段,如此进⾏下去,直到数据写完为⽌。

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接口详解

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接口详解

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接口详解2019.8.3固态硬盘概念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

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

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

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

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

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SFF-8639接口和M.2 NVME/SATA协议。

接口目前固态硬盘的主要接口有:SATA接口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3.0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

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英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

mSATA接口mSATA接口,全称迷你版SATA接口(mini-SATA)。

是早期为了更适应于超级本这类超薄设备的使用环境,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接口应运而生。

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而在物理接口上(也就是接口类型)是跟mini PCI-E接口是一样的。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

硬盘盒接口解析,IDE接口和SATA接口解析

硬盘盒接口解析,IDE接口和SATA接口解析

硬盘盒接口解析现在,随着计算机普及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硬盘对我们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东西来保护移动硬盘,移动硬盘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硬盘盒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坚固度,还要有能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

硬盘盒安装方式安装方式是指该硬盘盒使用时相对与电脑主机的安装方式,一般可分为外置和内置。

普通的移动硬盘盒都是外置的,只有所谓的硬盘抽取盒才是内置的。

硬盘盒的侧面硬盘盒的内部接口内部接口是硬盘与硬盘盒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硬盘盒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不同的连接速度。

硬盘盒常见的内部接口为IDE和S ATA,也是现在台式机最常见的两种接口:IDE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

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 硬盘。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硬盘盒都没有IDE接口的!SATA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