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三篇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三篇篇一: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一、城市公交行业现状交通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
城市交通体系能否良性循环,关系着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体系主要还是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
虽然轨道运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仅仅局限于XX、XX等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大都市,XX、XX等这样的城市已经形成以地下轨道运输为核心,以地上公共汽车、电车以及出租车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而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或者由于经济原因,地铁运输项目目前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因此,对于这些中小城市来说,公共汽车、出租车便成为其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
当前的公共交通运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公共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近年来,交通拥堵以及交通污染问题特别突出。
对于以公共汽车、出租车为核心的交通系统的中小城市,车次少、车晚点、车速慢、车拥挤是最直接的矛盾,同时,由于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的预防又是公共交通系统所面临的一项难题。
(3)公交企业普遍亏损,政府缺乏长效的补偿机制。
受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不可再生性以及交通污染等条件约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等问题,才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
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投入不足导致公交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过低,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投入的不足则直接导致城市公交事业暗疾丛生。
在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中,总体上呈现投资不足。
2019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6.94
491
79.39% 81.24%
4.47
468
79.60% 86.76%
4.95
4 2
0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Ⅰ型大城市
Ⅱ型大城市
济南市 昆明市 贵阳市 保定市
370
78.50% 84.19%
6.93
308
85.75% 95.46%
8.17
291
88.71% 84.51%
8.82
275
83.18% 65.47%
时间说明:全天 06:00-22:00 早高峰07:00-09:00 晚高峰17:00-19:00 无特殊说明,本报告统计时间均为2019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
分析范围:
360城市+全国高速
选取
选取
地面交通50城
公共交通25城
编制说明
Report description
更新说明
公共道路交通:增加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运行评价
常发拥堵 路段里程
比
高峰平均 速度
交通健康指数
5
编制说明
Report description
更新说明
人车出行活跃核心区(人+车大数据全息勾勒城市核心区边界)
人流
高德LBS定位数据
车流
高德地图驾车数据
人车出行活跃 核心区
紫色填充区域
注:如无特殊说明,城市研究范围以此区域为准
6
目录
Catalog
0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运行分析
城市道 路公共 交通
出行 速度
公交全天运营速度
社会车辆与公交车 速比
全市全天线路运营 速度波动率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根据数据分析,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情况如下:
一、道路交通:中国主要城市的道路交通异常拥堵。
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巨大。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导致道路供应不足。
各城市的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大对道路的建设投资,增加道路的容量,并且合理规划交通流量分布,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公共交通:中国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基本健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不够广,导致部分区域的交通需求无法满足。
其次是公交车的数量不足,尤其是高峰时段,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搭乘公交车。
此外,公交车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优化配置也有待提高。
三、自行车交通:部分城市鼓励发展自行车交通,但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自行车道不完善,缺乏连接和便利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对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投资,提高自行车道的使用率和便利性,提供更多的自行车停车设施,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代替部分短途出行。
四、出租车和网约车:中国主要城市的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相对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峰时段出租车供应不足,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打到出租车。
其次是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够经济实惠。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增加网约车的供应量,并适当调整价格。
综上所述,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道路拥堵、公共交通覆盖不足、自行车交通系统不完善以及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存在问题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对交通系统的投资,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2019-2021年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2020-2021年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Update description城市计算范围:人车出行活跃核心区( “人+车”大数据,全息勾勒城市核心区边界)人流车流LBS 定位数据地图驾车数据人车出行活跃核心区紫色填充区域POI 、AOI基础数据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Update description城市公共交通:利用 “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 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运行进行综合评价城市公共交通公交全天运营速度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速比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地面道路交通:利用 “交通健康指数” 对城市地面道路交通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诊断时间空间效率交通报告50主要城市选取标准:城市发展 交通体量注:1.“在途车流密度”统计方法为:城市核心区范围内平均每公里 每分钟在道路上行驶的去重车辆数,统计时段为6点-22点;2. 城市影响力考量标准为:是否省会、直辖市、区域中心城市及是GDP城市 选取城市影响力城区常住人口 汽车保有量出行核心区面积在途车流密度指标归一化加 权计算50城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常发拥堵路段里程比交通 健康指数道路运行速度偏差率地面道路交通路网高延时运 行时间占比路网高峰拥堵路段里程比 高峰平均速度目录ContentsPART 12019年度交通出行大盘点——四大变化趋势PART 22019年城市公共交通运行分析PART 5高德未来交通研究中心——2019年大事记PART 42019年度交通话题分析PART 32019年城市地面道路交通运行分析年度核心发现Key discovery2019年是我国交通行业不断深入改革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一年,道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拥堵持续下降,高速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出行热度持续高涨,城市群交互往来更为密切⋯⋯交通行业正朝着“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不断迈进。
根据高德交通大数据监测,2019年我国道路交通运行整体呈现向好趋势。
精选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1、道路车辆过多,行车速度缓慢一组数据表明,早在2009年北京市主干道高峰时间道路饱和度接近1.0,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在0.8以上;北京市居民上班平均耗时50~70分钟,广州、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在40分钟以上。
2、行人、车辆随意乱行,法制意识不高部分行人或司机为了自己通行方便,不按照交通规则,随意的扰乱交通。
行人占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占有机动车道、机动车随意掉头、机动车违法转弯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还很大程度的阻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
这都缘由于大家法制意识不高,认识不到随意乱行的危害性和后果。
3、交通问题恶化,连带后果严重许多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常态,并可能进一步恶化,一些二线和三线城市正迅速进入“拥挤的时代”。
交通拥堵直接造成交通运行缓慢,进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汽车燃油成本增加,还提高了汽车排污量,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交通拥堵,使交通事故增加,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
二、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造成了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占有量严重不足,调查了解当前中国32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市道路的人均面积有27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道路建设一直在上涨交通拥堵仍然这么严重,造成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道路空间严重不足。
首先,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以上海为例来对比,上海的道路面积仅占城市总面积的3.6%,而纽约市的道路面积却占城市总面积的25.4%,伦敦为16.6%,东京为14.1%。
第二,中国的大城市的城市建设正处于发展扩张过程中,从中心到郊区,新增的道路建设,主要是在新开发的市区和近郊地区,因此没有有效的办法,以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
再次,我国的部分城市中违法、违规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道路两旁往往会被各种摊贩的,市场和停车空间的占用,其中有道路由空间严重不足变得更加紧张。
2020-2021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2020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城市范围:样本说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评价、地面道路交通评价分别进行独立计算。
时间说明:全天06:00-22:00 早高峰07:00-09:00 晚高峰17:00-19:00无特殊说明,本报告统计时间均为2020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数据呈现:地面交通50城选取分析范围:360城市+全国高速选取公共交通25城地面道路交通评价——采用“六宫格”综合指标表示城市交通运行健康状况,多项指标兼容GB/T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交通组织方案评价。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评价——“公交出行幸福指数”采用“公交全天运营速度、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速比及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城市地面公交效率。
根据开放平台人口定位和交通流量大数据,通过算法融合挖掘识别出城市人车出行活跃核心区,该核心区范围为本报告城市道路路网评价范围。
Report description编制说明城市计算范围:人车出行活跃核心区(“人+车”大数据,全息勾勒城市核心区边界)人流车流紫色填充区域LBS 定位数据地图驾车数据人车出行活跃核心区POI 、AOI基础数据Data description数据说明城市公共交通:利用“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运行进行综合评价公交全天运营速度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速比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报告50主要城市选取标准:地面道路交通:利用“交通健康指数”对城市地面道路交通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诊断路网高延时运行时间占比时间空间效率交通健康指数地面道路交通路网高延时运行时间占比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路网高峰拥堵路段里程比常发拥堵路段里程比高峰平均速度道路运行速度偏差率路网高延时运行时间占比城市发展交通体量城市选取GDP 汽车保有量城市影响力出行核心区面积城区常住人口在途车流密度50城指标归一化加权计算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Data description数据说明•地面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客观地描述城市地面公交运行水平,有利于更综观地评价城市交通水平。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95%
超大城市
90% 86.50%
85%
80%
特大城市
87.91%
91.77%
大中城市(TOP10)
100% 80% 60% 40% 20%
500米步导可达性 500米站点覆盖率
75%
0%
Ӥ ۹ଠႮ᯿ဂ ܖ౮ॠྎכᇐߘ᭗ෛຒ ᮓܖᮍణ
ၹ Ղࣉଣᴡ Ղ᮷ၐઊԄᴡ۸Ԡଢ ᮶ᴡݣ
૱ ૱૱૱૱૱ ૱૱૱૱૱૱૱૱૱ ૱૱૱૱
૱
500ᔂྍݢᬡ 500ᔂᒊᅩᥟፍሲ
注:数据来自高德地图步导规划数据,时间范围2018年
16
02
城市地面道路交通运行扫描分析
17
“交通健康指数” 立体诊断城市病
18
“交通健康指数”计算说明
随着城市交通复杂性增加和智能交通的飞速发展,单一指标的评价和诊断已不能满足我国交通运行的多样化。高德首创城市交通病诊断的综合性评价 “交通健康指数”来全面刻画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该指数由六项交通运行指标组成,实现城市全方位立体化智慧运行诊断。该指数算法沿用国际通用的信 息熵法客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该方法在政府权威部门、社会经济、学术领域的各类报告中得到广泛普遍应用);同时,采用TOPSIS正负理想解的计算进 行排名,最终评分结果代表各城市六宫格指标与理想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交通健康指数”越高说明离理想值越近,城市运行相对越健康;指数越低则说 明多项指标距离理想值越远,相对越不健康。
1.000
ӳឨ ᳩဉ ᕨي ॠၐ ܖՂ ܿᳪ Ꭺਹଢ ه ܖਘ ਘူ
1.200
ṛશᐒտᬁ-لԻᬩ០᭛ଶྲ
1.400
1.600
1.800
2.000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交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勤是城市居民每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通勤问题,对中国主要城市的通勤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将呈现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一、总体情况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有30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其中7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
这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总量为312亿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
二、交通方式分析1.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人次为182亿人次,占通勤总量的58%。
其中,地铁和轻轨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增长最为迅猛。
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地铁线网不断扩大,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加。
同时,公交车和有轨电车的运营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更多的人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了道路拥堵问题。
2.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相比,私人交通的通勤人数稍有下降,占通勤总量的比重从上一年度的38%降至36%。
私家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仍然是私人交通的主要方式。
尽管私家车拥有相对独立的出行空间和时间,但是车辆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交通拥堵问题和环境污染。
部分城市加强了对私家车的限购和限行政策,号牌摇号制度也进一步实施,以限制车辆数量的增长。
三、通勤时间分析1. 上班早高峰按数据显示,2022年度,主要城市的上班早高峰时间从早上7点至9点,峰值时间集中在8点至9点之间。
上班人群出行密集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特别是主干道和进出城的交通要道。
为了减少早高峰的交通拥堵,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引导和规划交通流、提升公共交通运力等。
2. 下班晚高峰2022年度下班晚高峰时间从下午5点至7点,峰值时间集中在6点至7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站点覆盖面积已剔除大于1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域、公园、学校、军事区域等不适宜设置站点的区域。
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
▍
轨道交通网络总体情况
轨道交通138条,运营总里程3960km • 7个城市运营里程超过200km 12个城市运营里程超过100k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序号
城市名
500米站点 覆盖率
线路网 比率
线路重复 系数
公 共 交 通 总 体 评 价
7个城市
500米站点覆盖率超过80%
深沪蓉等城市网络设施覆盖水平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深圳 上海 成都 厦门 广州 北京 绍兴 杭州 西安 东莞 长沙 宁波
90% 87% 85% 81% 81% 80% 80% 79% 79% 79% 78% 77% 77% 77% 77% 77% 77% 75% 75% 74%
深圳
站点覆盖率和线路 网比率居全国前列,线 路重复系数相对较高, 说明其网络设施供给投 入较大
上海
站点覆盖率也排在 前列,线路网比率指标 相对较低,说明其线路 网敷设比较均布
成都
站点覆盖率在省会 城市中名列前茅,且线 路重复系数较低,网络 敷设更加均衡
13 金华 14 乌鲁木齐 15 16 17 18 19 20 武汉 南京 佛山 珠海 苏州 昆明
17 375 19 13 8 8 9 6 5 6 4 3 4 3 3 2 3 2 6 4 3 1 1 1 2 1 1 2 1 345 191 198 139 80 128 136 112 94 57 87 56 66 51 46 45 44 48 37 15 25 24 22 23 21 21 23
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
▍
公共汽电车线路规模
城市类型 城市
上海市
广州市
线路条数
1545
1351 1658 1086 1014
线路里程 (万公里)
2.52
2.55 3.95 1.54 2.08
公 共 汽 电 车 网 络 特 征
超大城市
北京市 重庆市 深圳市 天津市 武汉市 南京市 东莞市 成都市 杭州市
城市名 上海市 北京市 广州市 深圳市 南京市 大连市 重庆市 武汉市 天津市 苏州市 杭州市 成都市 郑州市 西安市 宁波市 长沙市 无锡市 沈阳市 长春市 昆明市 东莞市 南宁市 南昌市 青岛市 合肥市 福州市 哈尔滨市 淮安市
运营里程 线路条数 站数 换乘站数
694 558 301 280 249 248 204 178 162 140 108 105 94 89 73 67 54 53 46 46 37 31 29 24 24 24 22 20
80% 79% 72% 72% 79% 78% 72% 72% 74% 69% 73% 67% 71% 75% 73% 69% 68% 71% 70% 79%
8.80 5.30 4.33 7.83 9.59 7.74 5.09 5.54 5.46 4.68 4.65 5.18 4.62 4.99 5.20 5.46 5.49 7.15 4.61 5.79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注1: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悬
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注2:站数、换乘站数统计未含有轨电车车站 注3:广佛线(佛山市)计入广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
▍
公共交通综合出行成本
序 号 1 2 平均 平均步行 平均 换乘 距离 花费 率 城市名 用时 (min) (m) (元) (%) 深圳 42.1 638.9 3.46 35 上海 45.2 911.7 4.41 67
733
565 681 448 943 978 468 712 1004 489 575 837 584 442 472
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 大数据分析报告
1
2
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公共交通与用户生活
1
公共交通 发展情况
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总体评价
7-10
11-15 16-19
城市公共汽电车网络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分析
小节
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总体评价
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
▍
公共汽电车网络总体情况
46.2 41.1 42.7 46.7 45.7 45.9 40.9 53.8 43.6 45.4 45.0 41.4 46.9 42.9 47.1 42.4 43.6 46.8
761.1 585.9 747.8 942.1 588.6 771.5 678.4 686.6 663.2 681.8 613.7 583.7 720.1 783.3 657.2 620.6 637.0 693.4
55 54 26 28 10 1 9 13 7 1 4 6 2 3 1 1 1 1 0 2 0 0 0 0 0 0 1 0
29个城市
公 共 交 通 总 体 评 价
•
轨道交通成网运行 • 6个城市换乘站超过10座 11个城市换乘站超过3座
18个城市
•
京沪广深轨道交通网络设施水平较高,运营里程占全国总里程的46.3%
2.99 1.62 3.56 4.34 1.59 3.52 2.03 3.82 2.79 2.64 1.43 1.41 2.73 3.05 2.87 2.45 1.791 40 39 32 34 31 30 47 44 33 18 49 40
小节
城市公共汽电车网络特征分析
公 共 交 通 总 体 评 价
出行平均用时 所选城市公交出行平均用时都超过40分钟,其中东莞 最高达53分钟
综合出行成本最高 北京、上海公交出行平均花费均高于4元,步行距离 超过900m,换乘率也较高,综合出行成本最高
综合出行成本最低 厦门和乌鲁木齐平均换乘率低,平均花费也低,综合 出行成本最低
3 成都 4 厦门 5 广州 6 北京 7 绍兴 8 杭州 9 西安 10 东莞 11 长沙 12 宁波 13 金华 14 乌鲁木齐 15 武汉 16 南京 17 佛山 18 珠海 19 苏州 20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