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保目录中药品使用受限解读

合集下载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医疗保险中,对药品的限定范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就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展开讨论。

一、背景与现状在探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前的背景和现状。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旨在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然而,由于医药费用的不断上涨,医保基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开始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进行限定范围的调整。

以我国为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

这些文件旨在合理利用医保资源,保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的意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理限定药品范围,可以保持医保基金的健康稳定。

特定药品的限定可以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为更多刚性需求的患者提供经济保障。

其次,限定范围可以规范药品市场。

过大的药品范围可能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滥用,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通过合理限定,可以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最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质量。

限定范围可以让医生更加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从而提高用药效果。

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的挑战然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确定药品的限定范围需要相关部门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存在差异,药品限定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一些特殊病种的药品可能被限定,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困扰。

在调整药品限定范围时,应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保证患者的用药不受影响。

另外,如何平衡医保基金和患者利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限定范围过大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过小可能会增加医保基金的负担。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保药品限定支付范围解释(含正三角倒三角等)

医保药品限定支付范围解释(含正三角倒三角等)

医保药品限定支付范围解释四、限定支付范围(九)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要严格遵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药品规定的适应症范围使用。

凡《药品目录》中对部分药品又明确了报销限制内容的,是指符合限定支付所规定情况下参保人员发生的药品费用,可按规定由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经办机构在支付费用前,应核查相关证据。

1.“备注”一栏标有“△”的药品,是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使用时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门诊使用时不予支付的药品;标有“▽”的药品,是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门诊使用时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住院使用时不予支付的药品。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用药不受此限定2.“备注”一栏标为“限工伤保险”的药品,是仅限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3.“备注”一栏标为“限生育保险”的药品,是仅限于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4.“备注”一栏标注“限***和工伤保险”的,是指符合***情况下发生的医疗费用可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不受此限制。

5.“备注”一栏标注了适应症的药品,是指参保人员出现适应症限定范围情况并有相应的临床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证据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断依据,使用该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可按规定支付。

该限定不是对药品法定说明书的修改,临床医师应依据病情需要,按照药品法定说明书用药。

6.“备注”一栏标注为“限二线用药”的药品,支付时应有使用《药品目录》一线药品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依据。

7.对标有限制医院级别、专科医院(科室)、专科医师使用的药品,在所限制的范围以外使用的,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8.对报销限制内容中标有“限门诊使用”的药品,仅限门诊使用时所发生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9.凡药品同时注有两种(含)以上限制要求时,应同时按限制要求执行。

10.对《药品目录》中标有“限工伤保险”使用的药品,工伤保险参保人员使用时不受限定支付范围限制。

新医保目录下如何规范使用限制用药

新医保目录下如何规范使用限制用药

10.8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骨质疏松、疼痛5种)
10.9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阿尔兹海默症、中风偏瘫共4种)
10.10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其他类8种)
医保支付范围的限定主要包括
反应多的药物
5.我院医保药品限急救抢救使用的药品(11种)
首先要有抢 救记录!
6.我院医保药品限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药品(共6种)
不属于这两种类型的则医保不予支付!
7.我院医保药品需要出具标明药品不耐受或控制不良的药品(5 种)
预测出血风险的HAS-BLED表
8.我院医保药品需要出具药敏试验证据或者出具重症感染依据的药品(10 种)
各科室内部整理自己科室常 用药品
熟悉了解医保政策信息 系统提示
解决办法
把握用药指征,首选医保支付 品种
培训、交流
完善诊断、完善病历记 录
每月进行合理用药时对医保受限药品进行温馨提示
信息系统的提示
对限定适应症的解读
• 我院限制条件使用的品种共计150种药品。
1.我院医保药品限门诊的药品(24种)
10.2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脑血管7种)
10.3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心脑2种)
10.4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疗11 种)
10.5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糖尿病9种)
10.6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肾脏、血透9种)
10.7我院医保药品限疾病、限诊断的品种(消化5种)
住院开 具医保 不予报
销!
2.我院医保药品限儿童使用的药品(3种)
成人开具此药品则不予报销!
3.我院医保药品限有不能口服证据方能使用的药品(12种)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品的使用受到一定的禁忌和限制。

这些禁忌和限制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并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就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进行论述。

一、药物禁忌使用药物禁忌使用是指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而不适合使用。

在基本医疗保险中,禁忌使用的药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过敏史若患者有对某些药物存在过敏史,医生应禁止其使用。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问题,因此禁忌使用是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胎儿或婴儿的需求,可能需要特定药物的使用。

然而,有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这些药物,医生应禁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

3. 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排泄能力可能下降。

某些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剂量需进行调整,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禁忌使用的评估。

二、药物使用限制除了药物禁忌使用之外,基本医疗保险还对某些药物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这是为了限制滥用、少量应用或节约医疗资源的考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限制:1. 抗生素的限制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减少了不必要的使用以及过度的使用。

2. 麻醉药物的限制麻醉药物是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使用的药物,但滥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成瘾和药物滥用问题。

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对麻醉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维生素和保健品的限制维生素和保健品是一类常见的非处方药物,但滥用维生素和保健品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消费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对维生素和保健品的使用进行了限制,确保其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已覆盖了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费用。

然而,在保障医疗费用的同时,也需要对医疗药品进行规范管理,以保证基本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一、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中,首要的是药品目录以及各药品的报销比例。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自费药。

甲类药品是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主要支付范围,报销比例较高;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较低,需要个人自行承担部分费用;自费药则不在医保范围内。

二、就诊医院的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还涉及到就诊医院的限制。

根据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只能在合作医院就诊,非合作医院的费用不予报销。

这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避免低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被纳入保险范围。

三、用药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还包括对用药的限制。

在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药品时,需要先进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用药。

个人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得滥用或过量使用。

同时,对于某些高价药物,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才能报销。

四、药品清单的审核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中,还有药品清单的审核环节。

药品的上市审核和纳入医保目录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符合标准。

只有经过审核的药品,才能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

总结起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保资金的可持续性,并提供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用药限制应该以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出发点,不应过度限制患者的医疗选择权。

只有合理平衡各方利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权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遵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遵医嘱用药,选用合理的药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药品限制使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药品限制使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药品限制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为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参保人的健康需求,各地相继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政策。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1. 药品的定义和分类在了解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药品的定义和分类。

药品是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

根据其药理作用和适应症,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品和非处方药品。

2.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对某些药品的使用做出限制,例如限定特定疾病使用、限制购买数量、限制使用周期等。

限制使用的药品通常是与疾病治疗效果不明确、价格昂贵或存在滥用风险的药品。

3. 药品限制使用的原因(1)医疗资源有限: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2)治疗效果不确定:某些药品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花费,需要对其使用进行限制。

(3)滥用风险存在:某些药品容易被滥用,例如镇痛类药品,为了防止滥用导致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问题,需要对其使用进行限制。

4. 药品限制使用的具体政策(1)限制特定疾病使用:对于某些疾病,根据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确定仅能使用特定的药品进行治疗。

(2)限制购买数量: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会限制每个参保人在一定时间内购买的数量,以控制药品的消耗量。

(3)限制使用周期:对于一些有慢性病且长期需要用药的患者,基本医疗保险会设定一定的使用周期,需定期进行评估和复查,并且在特定时间后需重新申请。

5. 药品限制使用政策的意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政策的实施,可以避免药品滥用,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可持续性。

同时,还可以推动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药品研发和创新,提高药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

6. 如何应对药品限制使用在面对药品限制使用时,参保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不擅自更换药品。

2022年医保限制药目录

2022年医保限制药目录

2022年医保限制药目录1月1日起,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正式实施。

新版医保目录共收录了1486种西药和1374种中成药,共计2860种。

其中,超过500种药品在医保支付上被限制。

一、限定适应症的94种口服西药中,非布司他仅限于肾功能不全或别嘌醇过敏的痛风患者;醋酸钙(口服常释剂型)仅限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高磷血症;门冬氨酸钾镁(口服常释剂型)仅限于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氨基葡萄糖(口服常释制剂)仅限于工伤保险;依那普利叶酸片仅限于有明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证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

二、限定适应症的37种中成药中,安宫牛黄丸仅限于高热惊厥或中风所致的昏迷急救、抢救时使用;参松养心胶囊仅限于有室性早搏的诊断证据;百令片、金水宝片(胶囊)、至灵胶囊仅限于器官移植抗排异、肾功能衰竭及肺纤维化;海昆肾喜胶囊仅限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非透析患者或尿毒症早期非透析;健胃消食片仅限于儿童;仙灵骨葆胶囊仅限于中、重度骨质疏松;全杜仲胶囊仅限于肾虚腰痛。

三、1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限制使用。

四、25种药品限定支付期限,如川芎嗪(注射剂)限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付不超过14天;丁苯酞软胶囊限于新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作72小时内开始使用,支付不超过20天。

五、164种注射剂限定适应症,如人血白蛋白(注射剂)仅限于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的患者,且白蛋白低于30g/L;复方甘草甜素(注射剂)仅限于肝功能衰竭或无法使用甘草酸口服制剂的患者。

六、54种西药限定为二线用药,如左西替利嗪(口服常释剂型)限于二线用药;舒马普坦(口服常释剂型)限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的二线用药;蛇毒血凝酶(注射剂)限于出血性疾病治疗的二线用药,预防使用不予支付。

七、20个药物限儿童使用,如孟鲁司特(咀嚼片、颗粒剂)仅限于儿童使用。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最新版】目录1.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意义2.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具体内容3.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影响和作用正文【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紧张,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我国各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医保政策。

其中,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就是一项重要的政策。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是指对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内的抢救药物进行明确的界定和使用规范。

这一定义的出台,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具体内容】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抢救药物的范围:抢救药物是指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抗感染药物、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2.抢救药物的使用条件:医疗机构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范使用抢救药物。

3.抢救药物的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对抢救药物的支付,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结算,但最高支付限额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

4.抢救药物的审核和监管: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抢救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管,对违规使用抢救药物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影响和作用】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实施,对医疗行业和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通过明确的抢救药物定义和使用规范,促使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

2.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

3.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通过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保障患者能够按照医学规范接受抢救治疗,确保患者的用药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 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①.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②.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 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③.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 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
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
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 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一般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 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也称转换疗法。 5.重症患者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症:
①.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 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整理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妊娠剧吐, 持续5~7天的呕吐者。
② 被 限 制 中 药 注 射 剂
③ 被 限 制 的 西 药 品 种
三、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1.二线用药:
一线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一线用药代 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疗效显著的适应症: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 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症。
④.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 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A.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 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B.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 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C.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 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 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 D.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禁忌症状: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病情严重、多变并影响到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6.配合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和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 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 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症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 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③.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 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 贵。
2.重度感染 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 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 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2020
最新医保目录中药 品使用受限解读
药剂科 姚玉婷
一、目的
合理用药,防止过度治疗,以及社会资金的浪费。
二、具体内容:
①这些中药饮片不予以报销:
同时,《目录》中还对中药饮片做出了限制,下列中药饮片将不予以报销:
阿胶、白糖参、朝鲜红参、穿山甲(醋山甲、炮山甲)、玳瑁、冬虫夏草、蜂蜜、狗宝、龟鹿 二仙胶、哈蟆油、海龙、海马、猴枣、酒制蜂胶、羚羊角尖粉(羚羊角镑片、羚羊角粉)、鹿 茸(鹿茸粉、鹿茸片)、马宝、玛瑙、牛黄、珊瑚、麝香、天山雪莲、鲜石斛(铁皮石斛)、 西红花(番红花)、西洋参、血竭、燕窝、野山参、移山参、珍珠、紫河车、各种动物脏器 (鸡内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