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漂及浮漂的顿与灵
台钓调漂的最顿和最灵分别是哪种状态?

台钓调漂的最顿和最灵分别是哪种状态?过了处暑,马上白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钓鱼黄金季节,过了白露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温度会下降的比较快。
外出钓鱼,除了天气凉快以外,鱼也开始大量进食提前准备过冬了。
今天还是继续聊聊关于调漂的事,最近有钓友问,调漂啥时候最顿,啥时候最灵,针对这个问题跟各位钓友分享下。
一、何为钝、何为灵我们认为灵,应该是浮漂漂相更容易传递,鱼碰到鱼饵浮漂就能显示出动作来。
我们认为的钝,应该是信号传递有打折扣,比如一些小的漂相反映不出来,无法显示鱼从试探到进食饵料的漂相全过程。
这个是从漂相的角度来说灵顿。
还有就是从钓目和调目的角度来说灵顿,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影响灵顿的最主要状态是铅坠、子线、双饵在水底的状态。
比如说同样是钓2目,一个是双饵悬浮,一个是双饵触底,如果单纯从钓目上来说是无法分辨灵顿的。
再比如说,同样是双饵悬浮,一个钓2目一个钓3目,理论上说钓3目钝一些,但是这1目的差距又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判断灵顿比较受到大家认同的就是看双饵、子线、铅坠的状态。
当然,铅坠到底了肯定是最顿的,比如调漂中的铅坠到底调漂方法,或者跑铅等钓法,但是这种铅坠状态不在讨论之中。
我们只谈谈铅坠悬浮的状态下的灵顿问题。
二、最灵和最顿我们不讨论关于调目和钓目对灵顿的影响,因为这个因素虽然对调漂有所影响,但是对于双饵、铅坠、子线在水底的状态来说,影响是非常小的。
我们假设钓目相同的情况下,看看什么时候最灵,什么时候最顿。
还要注意的是大家所用的浮漂大小、长短、漂尾长短粗细均不同,线组也是用的不同,甚至鱼饵大小和重量也不同,所以在不同客观条件下很难对比灵顿。
1、在钓底过程中,钓目=调目-双饵重,或者钓目=带双饵钓目,这个时候是最灵的。
举例来说,空钩半水调6目,双饵重4目,那钓底的时候钓2目是最灵的,这种状态下下饵貌似触底又没触底,上饵悬浮,甚至可以理解是在钓离底,是理论中钓底的最灵状态。
但是这种状态比较难找到,而且不常用。
谈浮漂灵与顿,带饵调漂法,风大怎么选择浮漂

谈浮漂灵与顿,带饵调漂法,风大怎么选择浮漂谈浮漂灵与顿,带饵调漂法,风大怎么选择浮漂(转)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如下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
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析如(1)调灵钓灵----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
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这样,浮漂反应就灵一些(2)调钝钓钝----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
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钝一些(3)调灵钓钝----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
例如,调五目钓三目,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盲目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
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调漂应根据天气、温度、鱼情、水情等不同情况,施用不同的调整方法,有经验的钓友总结出几点:(1)调灵敏,钓迟钝。
水面浮漂保持四目以上;垂钓时水面上浮漂保持二目以上。
(2)调迟钝,钓灵敏。
水面上浮漂保持四目以下;垂钓时浮漂保持二目以下。
(3)调灵敏,钓灵敏。
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面上要保持二目以下(4)调迟钝,钓迟钝。
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面上浮漂二目以上。
如何才能说明你的调漂是准确的呢?(1)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扬竿有鱼,显示调整正确。
(2)浮漂一上一下,缓慢无力,扬竿无鱼,或鱼钩刺在下颚,说明铅片太重,应减轻铅片,增加灵敏度。
(3)浮漂一上一下,多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减少灵敏度。
(4)漂浮抖动激烈,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
(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扬竿无鱼。
应减轻铅片双饵调漂(1)此调法多运用于浮钓。
其在浮钓中属于偏钝,而用于底钓却是最灵敏的。
但此法找底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找到底后,也会因技术动作、水底不平等原因,无法确保饵团每一次都能触底。
调漂调灵与调顿 附调漂口诀

以前我在其他报刊上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何谓灵敏"、"何谓迟钝"的文章,由于编排及版面关系未能将这问题详细的表达,趁这机会作一补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调目如果调得太高,钓目太低的话,浮漂剩余浮力的预留太大,这种向上走的剩余浮力大于鱼儿吸食鱼饵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没有下沉动作的迟钝。
有些人认为浮漂的调目调得越低越灵敏。
从表面看,这种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将浮漂调成水平的话,只要任意增加轻微的重量在鱼钩上,浮漂都会做出反应向下沉没,但这种表面的灵敏并不能代表浮漂在钓鱼的时候会灵敏。
我认为台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如果我们只追求表面的灵敏,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会出现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里。
鱼儿无法准确的找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钩。
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段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
在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中,我认为领悟了一些道理,试着对我们以前所接触的所谓"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这一直沿用的理论作重新划分。
这理论只是个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与大家共同研究。
在划分之前我还要重提一下调漂的人门方法:在施钓前我们会选用一支认为合适的浮漂使用,有经验的人就可以大约估计使用鱼饵的重量、状态、钩重、鱼情等方面因素决定调几目钓几目。
什么是调灵调顿如何调灵调顿又如何判断自己的漂调好了

什么是调灵调顿如何调灵调顿又如何判断自己的漂调好了最近有钓友私信我们想学习一下如何调漂,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调漂的事情。
首先来说说到底什么是灵什么是顿,简单来说灵就是指我们调低钓低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漂的浮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的,也就是说鱼轻微的动作便可以清晰的反应到浮漂上。
这种调法一般适合鱼口较轻,鱼的活性不高的时候,因为鱼漂浮力减小的同时,鱼儿吃饵的难度也会下降。
顿就指的是我们调高钓低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等于是加大了浮漂的浮力,鱼轻微的动作不会反应到漂上,十分适合在鱼儿活性较高的时候,或是小杂鱼多的时候使用。
调漂虽然看起来复杂,其实弄懂了里面的原理就很简单的,简单来说就是鱼口轻的时候调灵,鱼口重但是小杂鱼多的时候调顿。
接下来我们说下具体怎么调,调灵敏钓迟钝,开始让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在四目以上,上饵作钓时,浮漂的目数保持在两到三目,便是调灵敏钓迟钝了。
反之,开始让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在两到三目,上饵作钓时,浮漂的目数保持在四目以上,便是调顿钓灵了。
再说下调灵敏钓灵敏,一样开始的时候让让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在四目以上,上饵作钓时,让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保持在两目以下就可以了。
反之,开始让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在四目以下,上饵作钓时,让浮漂的目数保持在两目以上,便是调顿钓顿了。
最后我们来说下到底怎么判断我们漂调的到底合适不合适,从漂相来判断,当我们的浮漂出现短暂的连续抖动,在这个时候提竿中鱼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表明我们的漂调的可以,没有什么大问题。
如果我们的浮漂出现偶然性的上下抖动,给人直观的感觉是没有力气,而且我们提竿时也没有中鱼,这就表明我们调的漂灵敏度不够,简单的做法就是通过减少一些铅重,来让浮漂变得灵敏。
同时在我们调灵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如果经常出现大漂向但是不上鱼的话,那么可能我们的漂太灵了,鱼稍有动作便会清晰的反应到漂上,这时我们就需要调顿一些,简单的做法自然就是增加一些铅重。
总之调漂没有所谓的定式可以通杀各种钓点,需要根据不同的钓点不同的鱼情来调整,同时也要看个人的钓鱼习惯。
浮漂的最灵点与最钝点的寻找方法

浮漂的最灵点与最钝点的寻找方法
浮漂的最灵点与最钝点的寻找方法,结合自己的钓鱼实际,以我最近所用的一只特别小的鲫鱼漂为例,以双钩压下4目,双饵压下6目为例说明如何寻找一付线组的最灵点和最钝点。
其实一付钩子、一对饵球能压下某一只浮标到底是几目,自己可以在垂钓水域实验一下,很容易测出来的。
1、半水(可以离底30公分)、无钩,调节铅皮,使浮标露出10目。
2、移动太空豆,使浮标露出超过10目(比如说,为了醒目,使
浮标露出水面11目),这样就找到底了,此时8字环轻触底。
同时,千万不要移动此时最上面第一颗太空豆的位置,这是最钝的点。
3、向下(靠近铅皮座的方向)移动上面第二颗及以下太空豆30
公分左右(这样达到半水状态),然后拴上双钩,会看到浮标压下4目(我们以四目为例),水面剩下6目。
4、上两饵,会看到下压6目(以每饵压三目为例),此时,浮标处于平水(即0目),能看到标尾的红点。
5、提杆,重新上饵,往上移动太空豆,使浮标露出水面2目,(以钓2目为例)这样,下面的一只钩子就轻触底了,最下面一粒太空豆不要动了,这是标识的最灵点。
通过上述方法,找到了最灵点和最钝点,垂钓时只要在这两点之间移动,总能找到上鱼。
分析:最钝点时,八字环触底,两饵完全卧倒,可以打开锁紧铅皮座的上面一粒太空豆,使铅皮座处于能自由上下移动的状态,这样,鱼吸饵后,浮标有稍微滞后的动作。
最灵点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空,是最灵的状态。
如果经常提杆不中鱼,可以把从下面数的第二粒太空豆上移,直到钓到鱼为止。
野钓调漂,何时钓灵何时钓钝?

野钓调漂,何时钓灵何时钓钝?台钓中调漂讲究方法,也讲究灵顿。
调漂的方法以前介绍过很多种,比如空钩半水,带双饵,带单饵,不带子线等,不同的调漂方法有不同的适应鱼情,也可以说不同的鱼情需要调漂的不同灵顿来适应鱼口。
至于什么鱼口钓灵,什么鱼口钓钝,今天就简单聊聊,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
一、灵顿的定义还是先说说灵顿的定义,有的钓友说钓1目灵,钓3目钝。
有的钓友说调8目钝,调6目灵。
关于调目和钓目其实都是表象,而真正影响灵顿的是铅坠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子线的状态。
比如调四钓二,一饵悬浮一饵到底,再比如调五钓三,还是一饵悬浮一饵到底,那种灵那种钝?相差只有1目,其实灵顿对于鱼口并没有任何影响。
理论上来说,调五钓三钝一点点,因为鱼破坏平衡需要多1目的力气,这个1目的力气有多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再比如说,调五钓三,一饵悬浮一饵到底,调四钓二,双饵到底,这时候又变成了调四钓二钝。
所以如果单纯的从钓目和调目来说灵顿是没任何意义的,我们通常认为确认灵顿,是从子线和铅坠的状态来区分的。
再比如调四钓二,调整到调四钓四就变钝了,钓目的变化其实是表象,真正变钝的原因是子线已经松弛,铅坠更接近水底了。
所以我们认为子线绷直在钓底的时候最灵,也就是一饵悬浮一饵微微触底的状态,然后子线松弛到铅坠到底,是变钝的过程。
二、何时钓灵何时钓钝1、生口鱼钓灵生口鱼,指的是很少人钓,正常进食,而且见到食物就冲上去。
此类鱼其实钓灵钓钝都可以,不过钓灵的话中鱼率也不低,在钓灵的时候上鱼速度会更快。
但是此类鱼情可遇不可求,野钓通常比较难碰到。
2、轻口鱼、滑口鱼钓钝轻口鱼说的是受到季节气温变化的影响,导致进食速度慢,力度小的鱼情,通常在冬季早春比较多。
轻口鱼的特点就是不容易把饵吃进去,而且不太爱吃,这时候就更应该把鱼能吃进去饵作为调漂的第一步。
这样调漂的时候就应该让子线松弛,也就是常说的钓钝一些。
滑口鱼跟轻口鱼不同,滑口鱼是正常进食,但是不太敢吃鱼钩上的饵,喜欢吃散落在水底的饵料。
四种调标的操作和钓灵与钓钝的要领

四种调标的操作和钓灵与钓钝的要领[face=宋体][size=6]第一种挂饵调标:调的时候两钩都要挂饵料,先要找到它的实际水深,要把水线和杆尖压到水里,在铅皮座上挂一个比较大的铅皮,让这个浮标能直接沉到水底。
在调到浮标露出水面一至两目,这时候就清楚铅坠到底了,在把浮标向下移动50公分或一标长,这时候浮标到底了就要减铅皮,要减到浮标露出你想设定的钓目为止。
如果是半水调标,双钩离底的情况下而且双钩上挂着饵,调整到它漏出水面三目,就的反复通过加减铅皮,让它漏出三目为准,这时候基本上就算调完了。
调标时还要考虑到钓饵抛到水里会不会溶散,也就是说调出来的目数是一个大概的目数,在垂钓的时要和调整浮标时候做的饵差不多大,而且是同一种饵。
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要在你垂钓的水域来调整浮标,这样调整的浮标才灵。
挂饵调标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挂者饵来调整的浮标好比说调到三目双钩又是离底的情况下,双钩钩子的自重还有那两粒饵球的自重都被浮标所产生的浮力基本上平衡了,平衡以后它在水里可以说是飘飘悠悠的,稍微有一点情况都能出现明显的下顿动作或者是缓缓升上来,这样在一开始垂钓的时候能知道窝子附近是不是有鱼进来,它的信号传递的比较快。
缺点:就是它太灵了,要是有鱼虽然浮标出信号,可能钓饵还没有被鱼吸到嘴里去就会有信号,抬杆也钓不到鱼。
带饵调浮标露出水面越高、就越钝,露出水面越底就越灵。
第二种不挂饵调标:和带饵调标是一样的,只是在调整的时候是空钩,但是带饵调标和不带饵调标在实际垂钓的时候,也就是鱼来吃饵的时候有很大区别,需要加减铅皮来调整它,不要上下调整浮标,那样垂钓的时候就不太灵敏了。
第三种单钩调标:就是把最长的线钩去掉,用一个钩调标,不在考虑那跟长线的重量。
因为它要到底了,他的重量不在这系统里。
单钩带饵调标也好,不带饵调标也好,调完了以后比方说带饵调标是离底调的,调的四目挂上饵逐渐往上升这个浮标的时候,升到一定程度饵和钩子就到底了,所以钓的时候钓到底了,那肯定钩也到底了。
浮漂的调钓之钓目与灵顿转换

浮漂的调钓之钓目与灵顿转换浮漂就好比我们钓鱼人捕捉鱼讯的眼睛,而“调目”与“钓目”的合理运用才能将准确的讯号传递给钓者。
常有钓友疑问:作钓时浮漂调几钓几最合适?面对这个疑问看看高手何海滨是如何说的吧——调钓找底虽然困扰了不少新手,但具体操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掌握基本步骤、不断调整,便能手到擒来。
第一步确定调目调目的设定跟浮漂的长度相关,如作钓时选用的浮漂为九目或者十一目,那么调目设置便需要从三目或者四目开始,并逐步向高目调整,直到找到合适的调目;当浮漂为十五到十九目时,调目设置则从六目七目的位置开始。
之所以根据长度设置调目,是考虑到浮漂的重心,因为漂目的材质主要为玻璃纤维,存在一定的重量,如果漂目长而调目过低则显得头重脚轻。
例如作钓时选择二十一目的浮漂调三目,便非常不合理;同理七目的浮漂调五目,虽然能作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一般调三目或者三目多一点才适宜。
第二步确定钓目钓目的设定均是遵循从灵到顿的原则,如作钓时调三目,搓饵找一目,拉饵钓一目半或两目,出现有口打不着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时常说的鱼口乱时,可以钓的稍微顿一点,调三目钓三目、调三目钓三目一线或者调三目钓三目半,直到能将鱼钓获为止。
不过由于钓手选择的浮漂不同,所以具体的调钓目数还需根据漂型确定。
如老钓手多偏好长身浮漂,稳定性好;年轻钓手更多的喜欢枣核型浮漂,出口多、灵敏度好、进攻性强,但稳定性稍微差一些。
如选用的浮漂超过十三目,一般会选择调五目找底找三目,灵钓。
灵与顿的转换:灵顿就是子线的弯曲程度。
灵为两根子线直立于水底,能够第一时间反映鱼咬钩的讯号,适宜钓生口鱼,尤其是休闲野钓猾口乱口少,调五六目钓两三目很实用;顿为子线的弯曲,当鱼吃住饵料扭头游走时浮漂才出现动作,此时扬竿中鱼率比较高,适宜钓猾口、乱口。
从灵到顿是垂钓时较为清晰的转换思路,除非钓手对鱼情特别了解,但多数时候钓手东奔西走,今天在河南,明天可能去新疆,面对陌生鱼情,先以调钓生口鱼为主,试钓中发现鱼口较猾,则可以换短漂钓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漂:指通过加减线组中的铅坠重量来设定浮漂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
受垂钓者不同的垂钓理念以及对浮漂的不同理解,调漂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
不过在不同条件的水域垂钓或钓的鱼种不同时,如果自己习惯使用的调漂方法不灵时,及时应变为上策。
2.带饵调漂:(钓半水水皮等以钓浮为主的调法)调漂时双钩挂饵,水线长度控制在饵球不触底、双饵悬浮。
悬浮在水中的双饵,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为零,在水中飘飘忽忽的。
鱼游近钓饵时,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带动钓饵移动并导致浮漂产生位移。
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从思想上来说,是在追求一种绝对灵敏,总是希望在鱼吃饵的第动作中将其捕获。
不过灵敏过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浮漂的虚假信号明显增多,翩翩起舞的浮漂,会搞得你头昏脑胀,无所适从。
虽说带饵调漂会造成浮漂假动作增多,但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采用调灵钓钝之术即可化解假动作的烦恼。
比如说挂双饵调一目,可以钓二目、钓三目,甚至可以钓五目、钓六目,只要浮漂有信号,大胆钓钝无妨。
对钓者而言不怕浮漂乱动,就怕浮漂不动。
3.不带饵调漂:不带饵调漂也可以说成空钩调漂。
调漂时除双钩不挂饵外,其他地方同带饵调漂相同。
这种调漂的指导思想是忽略饵重不计,垂钓时至少让一个饵球落底。
这种调漂方法竞技钓爱好者们普遍使用。
它的优点是灵钝共存,攻守兼备,对付滑口鱼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这种调漂方法只是在竞技鱼池中钓鲫鱼时无往而不胜,在自然水域中钓其他鱼种则是胜败参半,并无绝对优势。
无论是带饵调漂,还是不带饵调漂,都必须在双钩不触底的前提下进行,钩一触底,调出来的漂是不准确的,初学者在这一点上必须格外注意。
4.单钩调漂:调漂之前将底钩剪去,只保留一个钩子。
喜欢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强调的是在垂钓时一定要让一只钩子卧在水底,另一只钩子触底,而且调钓之间不用那么绕脑子。
此方法简单实用,为多数中老年人采用.比如说,你习惯钓三目,那就单钩半水调到三目,忽略一只钩的重量,调好后再换上一副相同的子线。
钓的时候让浮漂露出水面三目,此时底钩肯定卧底,上钩也触底。
5.实钓状态调漂:调漂的全过程一定要在实际垂钓的状态下完成。
(1)在确定钓点后在钓点内调漂;(2)用确定要使用的线组调漂;(3)实钓时大线入水,调漂时也要大线入水。
实钓时端着竿子钓,大线不入水的,调漂时大线也不要入水;(4)一定要在浮漂和线组充分吃水后(浸水半个小时之后)再调漂,否则对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来讲,可能会出现一两目的差距。
6.半水调漂:指调漂时双钩一定要处于悬浮状态,并非指水线是水深的一半。
比如说在水深两米处调漂,并不是让你用一米长的水线来调漂,要真是这样调的漂,可能反倒不准了。
因为在你调漂时,有一米长的水线自重没被算在配重之内,对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来说,可能会相差一目以上。
7.粗调:指在正式调浮漂之前,先粗略地调整一下,然后边抛竿打窝子,边泡漂泡线,过半个小时之后再正式调漂;因为浮漂和钓线都有微孔,入水后会吸一定量的水,这种粗调的方法就是让干漂、干线充分吸水后再精调,确保调漂准确。
8.微调:微调一般都是在调漂之后,实际垂钓中发现浮漂语言不太准确,而加减极少量的铅皮或上下微量移动浮漂。
比如说,当你发现浮漂有信号,提竿却不能中鱼或经常发生一提竿就水底跑鱼现象时,你可以不调整铅重,只是向上移动三分之一目浮漂,即可起到微调的作用。
也可以不动浮漂,只往铅坠里加一点铅皮,使钓目向上移动一点;如果开始时是调五钓三,加上小铅皮后变成调五钓二目半。
这些方法都属于微调。
9.调灵:指浮漂调整后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在视标的高位。
比如说调一比调二灵,调二比调三灵。
但是这种灵是有条件的,并非绝对的,而且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比如说我调的是三目,挂的双饵正好使浮漂下沉到一目,此时双饵在水中的自重为零。
如果改为调一目,挂的双饵与上面说的同重,那么此时的调三钓一从静态理论上来讲比调一钓一要灵。
因为这种调三钓一,其双饵因自重完全被浮漂的浮力所平衡,鱼轻轻一吸,就能把饵吸入口中。
调一钓一时,双饵自重在水底除水对饵产生的浮力能减轻饵的一小部分自重以外,剩余自重是存在的,鱼来吃食,只有当它的吸力大于饵所体现的自重时,饵才会被鱼吸入口中。
这样相比调三是比调一灵。
如果双饵重仍是两目,现改为调四目钓二目,同上面的调三钓一相比,这两种方法双饵自重都为零,其结果是调三钓一比调四钓二要灵。
因为调四钓二,浮漂露于水面的剩余浮力大于调三钓一的剩余浮力。
而且第二目的视标直径可能比第一目要粗,如果按等长计算的话,第二目的体积就大于第一目。
那么鱼用相同的力来吸饵时,调三钓一的浮漂所产生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都会大于调四钓二的浮漂。
从这种角度来讲,浮漂调的目数越少(露出水面越低)越灵敏,反之就越迟钝。
10.调平水:(传统长手竿常用调法)指把浮漂的平衡点定在视标的顶端,让其与水面齐平。
调平水分为空钩调平水和挂饵调平水两种。
如果都是钓一目,挂饵调平水比空钩调平水要灵,其道理同第9条调灵中所说的道理相同。
11.调目:就是上面所说的通过加减铅皮而设定的浮漂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
如果你调整后视标露出水面到第三目,那你就是调三目。
视标露出水面到第四目,那你就是调四目。
12.钓目:是实际垂钓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
设定钓目和垂钓中调整钓目,都是在调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调整浮漂的灵敏度.钓目调整的原则是钓目低于调目为灵,极限为双饵离底(像调三钓一);钓目高于调目为钝,钝至铅坠触底(像调二钓肚根)。
调几钓几则是以这个调目为基点的不灵不钝。
我们在垂钓中要掌握一支浮漂的调整原则:调目为基础,钓目是修正。
如果调目设定错了,再怎么调整钓目,效果可能都不理想,因为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是不可能修正出好的效果的。
13.浮漂平衡点:就是浮漂的钓目 。
当某支浮漂在线组配重后,静止在水面不动时,浮漂的示标与水平面相交的那条线就是该浮漂此时的平衡点。
此时浮漂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同线组形成的重力是相等的,处于一种二力平横状态。
有人说我用的大铅坠小浮漂(意思是说铅坠重力明显大于浮漂浮力),怎么可能平衡呢?其实铅坠落底后大出浮漂浮力的那部分重力被地面承受了,所以只要把水线长短调对了,露出水面不动的浮漂同样处于平衡状态。
浮漂的平衡点,其特性是示标的任何点位都能成为平衡点,但是会随着线组配重的变化而改变。
当加减铅坠重量,加长或缩短水线长度,更换重量不同的钩子、太空豆、插漂座、铅皮座、8字环,都会造成浮漂的平衡点发生变化。
特别是悬坠悬饵钓时,当钓饵溶散脱钩后,灵敏度高的浮漂会明显向上浮起。
这就是原平衡点被打破,浮漂在寻求新的平衡点。
当浮漂向上浮到一定位置不动后,新的平衡又产生了。
14.浮漂的重心点:支竖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渐减去配重后,浮漂会因水的浮力逐渐向上升起,当上升到某点位时会出现倾斜的趋势,这时漂身与水面相交的点就是该浮漂的重心点。
重心点偏上的浮漂,在水中的稳定性好,抗风力强,信号传递更准确及时。
15.全浮力点:浮漂示标的顶端,体现浮漂最大浮力的点位。
全浮力点也是体现浮漂最大配重的点位。
在实际垂钓中此点位也是浮漂剩余浮力为零的点位。
16.剩余浮力:当浮漂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静止不动时,露在水面上的示标部分被称为剩余浮力。
露在水面上的目数越多,剩余浮力越大,反之则小。
17.剩余浮力为零:当浮漂在配重作用下示标顶端也浸入水中,浮漂处于悬浮状态时,即浮漂的剩余浮力为零。
当浮漂剩余浮力为零时,也是浮漂的全浮力体现。
处于悬浮状态的浮漂,虽说处于最灵敏状态,但并无太大的实际使用意义,无需为提高浮漂的灵敏度,刻意追求剩余浮力为零。
因为垂钓中浮漂的灵与钝所起到实际作用,是根据鱼情的不同和随时发生的变化,时刻在进行着正反转换,浮漂并非越灵越好。
18.漂的自身语言:当浮漂入水到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
在此之间表现出翻身、站立、停顿、下沉、反弹、定位共六种自身语言。
这六种自身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如果在此之间有鱼来吃饵,必然打破这六种自身语言的特定规律。
19.浮漂的鱼讯语言:浮漂因鱼吃饵而产生的信号都是鱼讯语言。
在浮漂定位之前出现的鱼讯语言有时非常不明显,很难掌握。
只有当你非常了解浮漂的自身语言之后,才能区别其中的不同。
特殊情况调漂法所谓特殊情况,就是指气候异常,肥水缺氧、鱼情反常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用“调四钓二”就可能钓不上鱼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时、因地、因鱼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
台湾钓友把特殊情况下的调漂归纳成几句口诀,即“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
把调四目钓二目作为一个中线,其调上调下都有伸缩余地,同时也便于计算。
一般都把调四目以上称为调迟钝。
钓二目以上称为钓迟钝,钓二目以下或平水称为钓灵敏。
(一)调灵敏、钓灵敏。
垂钓时,由于气候、水质的影响,鱼的胃口不好、行动呆笨、游速缓慢等,时常出现浮漂未见明显反应,钓饵已被鱼吃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闷热的夏天,气压低,水中缺氧,或寒冷的冬天,鱼少食少动,体力不支,张口很小,这时就应把“调四钓二”改为“调灵敏、钓灵敏”,即调成调五、六目,钓一目、一目半或平水。
调漂的方法是用小剪刀一点一点剪去铅片,直至双钩挂饵露出一目、半目或平水,这时一钩擦底,一钩稍悬起于水中,整个钓组处于高灵敏状态下。
鱼儿只要稍一吸饵浮漂会立刻作为反应。
(二)调灵敏、钓迟钝。
在什么情况下“调灵敏、钓迟钝”呢?如在人工鱼池垂钓,因钓鱼人多,鱼被反复钓放,十分刁滑,吃饵非常小心,不是见饵就吞,而是采取各种试探方式,如轻含口中,稍有异样立即吐钩,或先碰饵试探,确信没有危险后,才小心翼翼地将饵吸入口中,此时漂的反应十分轻微,漂的反应只有半目或三分之一目,很难察觉。
当钓者尚未看清动静,饵已被吃光。
遇到这种情况,应将正常情况下的调四钓二,改为调五钓四或调五、六目钓五、六目。
调漂时水面漂尾露出五、六目,垂钓时双钩挂饵沉底漂尾露出五、六目。
该用这种调漂法后,垂钓的方法也应与之相适应,由于钓目较高可以施展引逗法,即将钓饵抛出成一直线入水后,将手臂一伸超过杆架,等浮漂立起后,将主线压入水中,先不要拉回,等漂降至五、六目后,慢慢将漂拉回10厘米左右,然后拉一次放回一次。
如钓五目,拉回时是二目,放回时又是五目,往往在拉放过程中就会有鱼咬钩,若发现漂没入水中,即时提竿可得鱼,用这种钓法在人工鱼池钓滑鱼是很有效的,但是注意的是饵要稍硬些粘些,以防在拉引过程中散化。
(三)调迟钝、钓灵敏。
在人工鱼池垂钓时窝里有鱼,游动也正常,但咬钩不正常,吃饵动作微小,很难有下挫和下顿信号出现,漂还没有动静饵已经被吃掉,对付办法是调二、三目钓一目或半目直至平水,只要浮漂有轻微异常或下沉,立即提竿可得鱼,有时还会挂住鱼唇钓上来。
(四)调迟钝、钓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