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
养殖必备牧草知识点总结

养殖必备牧草知识点总结牧草是畜牧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对于牲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养殖需求的牧草种类并进行正确的种植和管理是养殖业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养殖必备牧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牧草的分类牧草可以分为禾本科草和豆科草两大类。
禾本科草主要包括燕麦、大麦、小麦、玉米、高粱、谷根草等,它们具有高的产量和营养价值,是牲畜主要的饲料来源。
豆科草主要包括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它们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牲畜的生长发育和体内氮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二、牧草的栽培1. 土壤选择牧草的生长状态和产量与土壤的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栽培牧草时需要选择肥力较好的土壤。
通常来说,牧草所需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也应达到一定的水平。
2.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自己养殖需求的牧草种类并选择高质量的种子是栽培牧草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牧草的使用目的和适应环境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种子。
例如,对于用于牧场的牧草种类,我们可以选择高产量和耐逆境的种子,对于用于人工草地的牧草种类,则可以选择生长快、矮化和结草性强的种子。
3. 播种播种是牧草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播种前,我们需要将土壤进行深翻和平整,并进行充分的施肥和灌溉。
然后,将种子按照一定的密度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再轻轻覆盖一层土壤,并进行压实。
播种后,再进行充分的灌溉,等待种子发芽生长。
4. 管理牧草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施肥。
另外,还需要进行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牧草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三、牧草的利用放牧是最为常见的牧草利用方式,通过牲畜的放牧,既可以满足牲畜的饲料需求,又能够充分利用草场的资源。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放牧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牧场的利用率,避免对草场资源造成过度损耗。
2. 干草干草是将牧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干燥和压制制成的饲料,可以用于牲畜的储藏和冬季饲料。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槪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orag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 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orage crop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rops) ”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釆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J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 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 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饲草生产学禾本科牧草

根据不同禾本科牧草的特性和种植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收获或手工收获。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的牧草,效率高,成本低;手工收获适用于小面积种植或机械收获不便的地区。
干燥与储存
干燥
禾本科牧草收获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以去除水分,防止发霉变质。干燥方法 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 将收割后的牧草摊放在干燥场上晾晒, 人工干燥则是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
气候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 品种,可以保证全年供应 和提高产量。
05
饲草生产学禾本科牧草的应 用前景
畜牧业发展需求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不 断增加,这为饲草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禾本科牧草作为优质的饲草来源 ,能够满足畜牧业对高质量饲草的需求,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推广禾本科牧草种植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 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禾本科牧草 的种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机械、饲料加工 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THANKS
营养
禾本科牧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特别是蛋 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质量较好,能够满足动物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02
禾本科牧草的种植技术
选种与繁殖
选种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如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 麦草等。
繁殖
采用种子繁殖或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可采用点播、条播或撒播,营养繁殖可采用 分株、根茎或匍匐茎等方式。
VS
储存
干燥后的禾本科牧草需要储存起来,以备 后续加工和利用。储存时要注意防潮、防 鼠、防虫,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发霉变质 。
我国牧草种植区划

按气候条件,我国的牧草种植区划为:(1)东北寒冷-半湿润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a.人工草地当家草种: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
b.人工草地优良草种: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高丹草(Sorghum bicolor(L.) Moench×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燕麦(Avena sativa L.)、小黑麦、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L.) Beauv.)、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羊草、无芒雀麦、老芒麦、披碱草(Elymus spp.),秣食豆(Glycine max (L.) Merr.),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和饲用甜菜(Beta valgaris L.var.lutea DC)等。
c.天然草地改良和生态建设当家草种:羊草、紫花苜蓿和碱茅(Puccinelia spp.)d.天然草地改良和生态建设优良草种:无芒雀麦、老芒麦、披碱草(Elymus spp.)、新麦草、冰草(Agropyron spp.)、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 Link),草木樨(Melilotus spp.)、沙打旺、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ex DC)、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tum Pall.)等。
(2)内蒙古高原寒冷干旱/半干旱区:本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七盟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及河北省坝上地区。
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新疆通志•畜牧志第一篇牧业资源第一章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草原牧区之一。
全疆天然草地总面积57258.77千公顷,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48 006.84千公顷,占农林牧用地总面积55266.7千公顷的86.86%。
是耕地面积3082.52千公顷的15.57倍,是林地面积2068.27千公顷的23.2倍。
天然草地资源是新疆发展畜牧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天然草地年总产可食鲜草5479.36万吨,是1985年人工草地年鲜草产量170.1万吨的31.2倍,是农副产品饲草资源685.8万吨的7倍。
天然草地担负着全疆70%的牲畜饲养量和畜产品产量。
新疆天然草地优良牧草种质资源丰富,有各类牧草植物108科、687属、3270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分别占全国植物区系总科数的305%,属数的216%和种数的121%。
世界著名的栽培优良牧草,在新疆均有大面积野生分布。
第一节草地分布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东西长约1 650余公里,南北宽约1450余公里。
位于东径73°41′~96°21′,北纬34°22′~49°33′之间。
由于位置和受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体和气候的影响,天然草地分布具有鲜明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高程,由于水热组合比例不同,又形成不同的草地类型。
这些因素,使新疆草地在利用上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
一、垂直分布因地形地貌的影响,新疆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0℃,降水增加10~30毫米。
由于水热组合比例不同,因而不同的海拔高程形成不同的草地类型,并呈地带性垂直分布规律。
但由于所处纬度不同,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同样的海拔高程各草地类型分布又不同。
据自治区畜牧厅组织编写的《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有关资料,各山系草地垂直分布如下:(一)阿尔泰山南坡地处西风湿润气流的主要通道,降水较多,但由于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而同样水热条件组合分布的海拔高程较其它山系相对较低。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以※为选修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和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小麦、冰草、苏丹草等;种植更多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黄芪、花冠、三叶草、脉根、灯盏花、胡枝子、黑麦草、香蒲、野草、碱草、紫羊茅、芦苇羊茅、肯塔基蓝草等引种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划分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以及九个区划的概况第二章牧草作物的生长与发展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性和萌发特性;阶段发展理论;※第三章牧场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度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部分是套种和复种。
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和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的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旋转理论旋转的概念、原理和功能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和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和常见种类。
第2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

地表下1 5cm的分蘖节上产生 (2)疏丛型禾草 地表下1~5cm的分蘖节上产生 的枝条与母枝成锐角展开, 的枝条与母枝成锐角展开,形成一个较为疏松的草 每年新生枝条发生在株丛边缘,如此类推, 丛,每年新生枝条发生在株丛边缘,如此类推,中 央常为枯死残余物。如鸡脚草、披碱草、猫尾草。 央常为枯死残余物。如鸡脚草、披碱草、猫尾草。
(二)按生育特性划分
1、依据寿命和发育速度分为: 依据寿命和发育速度分为: 生长期限只有一个生活周期, ( 1 ) 一年生牧草 生长期限只有一个生活周期 , 春秋播种,秋夏开花结实,随后枯死。 春秋播种,秋夏开花结实,随后枯死。该类牧草生长 发育迅速,短期内生产大量饲草。 快,发育迅速,短期内生产大量饲草。 生长2 当年进行营养生长, (2)二年生牧草 生长2年,当年进行营养生长, 可生产较多饲草, 年生长迅速,并枯死。 可生产较多饲草,第2年生长迅速,并枯死。 生长2年以上, (3)多年生牧草 生长2年以上,第二年就能开 花结实,显著特点是根量远高于一、二年生牧草。 花结实,显著特点是根量远高于一、二年生牧草。分 短期多年生牧草(寿命4 )、长期多年生牧 为:短期多年生牧草(寿命4~6年)、长期多年生牧 寿命多在10年以上,第三年进入高产,维持4 10年以上 草(寿命多在10年以上,第三年进入高产,维持4~6 年以上的高产。如苜蓿、草莓三叶、胡枝子)。 年以上的高产。如苜蓿、草莓三叶、胡枝子)。
5、依据株型
(1)直立型牧草 (2)斜生型牧草 根颈处产生的侧枝穿出 地面后,先贴地面生长一段时间后, 地面后,先贴地面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向上直立 生长。 生长。 (3)缠绕型牧草 状茎。 状茎。 主茎退化成卷须或缠绕
(三)按分布区域划分
1 、 依据地球气候带 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 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 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其 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 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在温带和热带分布。 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在温带和热带分布。 ( 1 ) 温带牧草 分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极圈至回 归线之间的地带,气候特点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归线之间的地带,气候特点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低湿,春季多风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低湿,春季多风干燥,复 杂的气候变化孕育了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 杂的气候变化孕育了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 ( 2 ) 热带牧草 分布在赤道两侧北回归线和南回 归线之间的地带。冬夏昼夜时间相差不大, 归线之间的地带。冬夏昼夜时间相差不大,全年气 温变化不明显,降水多而均匀。 温变化不明显,降水多而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栽培学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第一节 牧草的分布一、起源概述(J.R.Harlan的四个中心论) ▼欧洲(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带)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冬霜)中心▼非洲萨瓦纳(热带干草原)中心——热 带禾本科牧草的起源中心▼热带美洲中心——热带豆科牧草的起源 中心第一节 牧草的分布二、适应性与野生种相比较,栽培种具有如下差异: • 株体及营养器官变大,高产、优质• 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大• 生育期、成熟期整齐集中• 休眠期减弱或缩短• 防护功能减退• 自行传播繁衍功能减退• 对环境适应范围变窄:掌握品种生态型的 概念。
见P11第一节 牧草的分布三、牧草分布基本上以野生种原产地为轴心向 周围辐射,辐射范围大小与下列因素有 关:自身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引 种栽培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 水平、人们的习惯和社会需求有关。
一 般来讲,受冬季最低温度和降水量影响 最大。
第二节 牧草的区划一、区划的重要意义和背景• 合理安排草种、避免盲目引种• 合理确定种子生产基地• 正确确定草种及其混播组合• 我国于1984年农业部畜牧总局下达 该重点项目,各省区1128人参加, 1989年 完成。
二、区划的原则和依据(一)区划原则• 自然规律为主,与农业经济规律结合 • 同一栽培区内,其自然条件、农牧业 发展方向、布局、措施基本一致 • 基本不考虑行政界线(尽可能一致) • 同一区划范围保证地域连片二、区划的原则和依据(二)区划依据• 以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气候带为主• 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当家”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 方式为亚区分区条件• “当家”草种应具备的条件:高产优质、适口性好、再生快、生长迅速、 生存期长、抗逆性强,栽培历史悠久,当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近期内确有发展前途的本地或引进草种。
栽 培简便,容易繁殖,兼具饲料、肥料、燃料、水保等多用途的牧草。
三、区划的方法和命名• 双重命名法:地理方位、地形地貌+“当家”草种(2 种豆科、2种禾本科)• 依据“中国多年生栽培牧草区划”和 “中国多年生草种栽培技术”,我国 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域可划分为9个 栽培区和40个亚区四、九大分区概述1、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栽培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主要特点: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东部 湿润,西部干旱,北部、西北部气温低,无霜期短。
东部林、农为主;中部以粮为主;西部低山丘陵地 区以农牧结合为主。
◆主要栽培草种:羊草、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二色胡枝子等。
◆ 分为6个亚区。
四、九大分区概述2、内蒙古高原苜蓿、沙打旺、老芒麦、蒙古岩黄芪栽培区本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北坝上地区。
◆主要特点: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冬季严寒有暴风雪, 春季大风沙为害,干旱少雨,全年降水量50-450 毫米,但水热同期,全年70%左右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主要经营游牧、渔猎业,河套平原是商品粮基地,宁夏黄河灌区也是商品粮基地。
◆分为7个亚区。
四、九大分区概述3、黄淮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栽培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苏北、豫东和皖北。
◆主要特点:平原地势平坦,水土条件较优越,气候属暖温 带,无霜期达140220天,年降水量达500850毫 米,但季节分配不均,春旱夏涝,对生产不利。
沿 海地区多盐碱地,适宜开发草业。
◆主要栽培草种: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 羊茅及葛藤、二色胡枝子、鸭茅、长穗冰草等。
适 宜的品种有耐盐性较强的中苜一号苜蓿、沧州苜蓿、 林肯无芒雀麦等,利用冬闲田可种植冬牧70黑麦、 中饲237小黑麦等。
◆5个亚区 。
4、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栽 培区• 本区包括山西、河南西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 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
◆主要特点:海拔10001500米,土层厚,水土流失严 重,地貌支离破碎。
气候温和干燥,降水量在 350700毫米,地区间分布不均匀。
该区农田面 积大,但粮食产量低,历史上农牧结合为主。
◆主要栽培草种: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 雀麦及苇状羊茅、鸭茅、红豆草、扁穗冰草等。
◆4个亚区。
5、长江中下游白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雀稗栽培区包括江西、浙江、上海及湖南、湖北、江苏、安徽4省 的大部及河南小部。
• ◆主要特点:本区位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冬冷夏 热,四季分明,水热资源丰富,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温带牧草不容易过夏,热带牧草又不容易越冬,土壤为黄 棕壤、红壤和黄壤,多呈酸性,pH值46.5,缺磷少钾, 土壤肥力较低。
• 农业生产发达,复种指数高,草地资源主要是草山草坡、 滩涂地。
• ◆主要栽培草种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小 花毛花雀稗、宽叶雀稗、狗牙根、鸭茅、红三叶等。
• ◆ 3个亚区。
6、华南宽叶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大 翼豆、银合欢栽培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云南南部。
◆主要特点:我国水热资源最充足的地区,光 照强烈,雨量充沛,绝大部分地区长夏无冬、 温热多雨南亚热带气候。
土壤为山地红壤、赤 红壤、砖红壤,pH值多在4.55.5之间,氮含 量低,磷普遍缺乏。
• 本区最适宜栽培热带牧草◆分为4个亚区。
7、西南白三叶、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栽培区本区包括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云南大 部、贵州全部、湖北、湖南西部◆主要特点: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区95%的面积是 丘陵山地和高原。
冬季气候温和,生长期较长,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 主要栽培品种是喜温和湿润气候的温带牧草,如 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多花黑麦草、 鸭茅、苇状羊茅等。
◆分为3个亚区。
四、九大分区概述8、青藏高原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苜蓿栽培区本区包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甘肃的甘南、 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地势 最高,气候最冷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主要特点:为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日照 长,雨水少,太阳辐射强。
整个气候寒冷干燥, 无霜期短,生态环境严酷。
以牧业为主。
• 主要栽培品种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 无芒雀麦、苜蓿、沙打旺、扁蓿豆、红豆草等。
◆分为5个亚区。
四、九大分区概述9、新疆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栽培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远距海洋,四周高山环绕,天山横列中部将全疆分为南疆和北疆自然条件 有明显差异的两部分,气候干燥而温暖,全疆年均 降水量150毫米,北疆各地150200毫米,南疆只有20 毫米,山区、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主要特点: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畜牧业发达,有农牧结合和实行季节轮牧的传统。
利用水源 较好的地方发展了著名的绿洲农业。
农区种植苜蓿 有良好的基础,不仅增加牲畜饲草,并可肥田养土。
主要栽培品种有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 沙枣、红豆草等。
◆分为2个亚区。
陕西草种区划• Ⅰ.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白沙蒿、柠条、 沙打旺)• 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苜蓿、沙打旺、柠条)• Ⅲ.黄土高原梁塬区(苜蓿、红豆草、冰草、 苇状羊茅、小冠花、披碱草)• Ⅳ.渭北旱塬(苜蓿、红豆草、苇状羊茅、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 Ⅴ.关中平原(苜蓿、鸡脚草、小冠花、无芒雀麦)• Ⅵ.陕南秦巴山地(红三叶、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 (1)大兴安岭羊草、苜蓿、沙打旺亚区—林、 牧 湿润草甸草原带• (2)三江平原苜蓿、无芒雀麦、山野豌豆亚 区——农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3)松嫩平原羊草、苜蓿、沙打旺亚区—— 农、牧 温带大陆性气候• (4)松辽平原苜蓿、无芒雀麦亚区——农半湿润区• (5)东部长白山山曲母线、胡枝子、无芒雀 麦区——农 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6)辽西低山丘陵沙打旺、苜蓿、羊草亚 区——牧 常发生干旱• (1)内蒙古中南部老芒麦、披碱草、羊草亚区——温凉半干 旱,年降雨300400mm。
海拔1100米以上,冬寒夏凉,羊草 是该亚区的主要草种。
• (2)内蒙古东南部苜蓿、沙打旺、羊草亚区——温暖半干旱 草原地带,350400mm,海拔500800m——灌溉农业,粮草 轮作• (3)河套—土默特平原苜蓿、羊草亚区——热量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灌溉农区,粮草轮作• (4)内蒙古中北部披碱草、沙打旺、柠条亚区——干旱,多 雪灾,降雨量不足300mm• (5)伊克昭盟柠条、蒙古岩黄芪、沙打旺亚区——牧区,鄂 尔多斯高原,干旱、沙质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坡陡沟深,热 量资源丰富• (6)内蒙古西部锁锁、沙拐枣亚区——荒漠地带,年降水量 150200以下,甚至不足50mm,蒸发量高达2300mm以上, 干燥、温热是典型的气候特点。
• (7)宁干河西走廊苜蓿、沙打旺、柠条、细枝岩黄芪亚区— —干旱荒漠气候,河西走廊南北以牧为主,中部灌区以农为 主,适宜种植苜蓿、草木樨、春苕子等• (1)北部西部山地苜蓿、沙打旺、葛藤、无芒雀麦区——燕山、 太行山,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草种还有小冠花、苇状羊茅、无 芒雀麦、刺槐• (2)华北平原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亚区• A. 山麓平原:两山前形成的冲积平原,以农为主,充分利用间 隙地种草• B. 黑龙港低平原:古黄河及海河水冲击而成,偏旱区,盐渍 化,种苜蓿• C. 滨海平原:位于渤海沿岸,排水不畅,短期季节性积水,盐 渍化严重,贯彻农牧渔结合原则,加强天然草地管理,建立人工 草场,实行粮草轮作,适于栽培草种: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 小冠花、苇状羊茅• (3)黄淮海平原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亚区• 包括苏北、淮北、豫北、西部,山东省鲁西平原• (4)鲁中南山地丘陵沙打旺、苇状羊茅、小冠花亚区——半湿 润气候区• (5)胶东低山丘陵苜蓿、百脉根、黑麦草亚区——海洋性湿润 气候(空气潮湿,云雾多,日照较少,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 雨量多而匀,降雨量750900,还可种植三叶草,鸡脚草、羊茅• (1)晋东豫西丘陵山地苜蓿、沙打旺、小冠花、 无芒雀麦、苇状羊茅亚区——黄土高原东南部, 温暖半干旱气候,干旱是最突出的问题• (2)汾渭河谷苜蓿、小冠花、无芒雀麦、鸡脚 草、苇状羊茅亚区——山西晋东、晋南,陕西关 中平原,农业发达,还可种植沙打旺、小冠花、 红豆草• (3)晋、陕、甘、宁高原丘陵沟壑苜蓿、沙打 旺、红豆草、小冠花、无芒雀麦、扁穗冰草亚区——山西北部、西部、陕北,甘肃东部,宁南 地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历史上以牧业为主 • (4)陇中青东丘陵沟壑苜蓿、沙打旺、红豆草、 扁穗冰草、无芒雀麦亚区——农牧结合区,干旱、 土地贫瘠是农业的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