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复习题
中药资源复习题

中药资源复习题名词解释:资源:指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如热、光、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
中药资源: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药应用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植物的总称。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物资源(天然药物资源):可用于药用的物质资源。
包括药用动物、植物和矿物。
药用植物:凡是具有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植物的统称。
药用植物资源包括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的作用:1、用以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
(社会效益)2、维护生态平衡:动、植物均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遭到破坏,则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生态效益)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药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而药用植物资源又是中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如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化妆品、香料、生物农药等均需要一些药用植物资源作为原料。
故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1、地域性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解体性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应控制可解体性,创造条件保持再生性。
5、多用性6、国际性7、复杂性【第一章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药用动物1574种,药用矿物80种。
被子植物中,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为菊科。
超过100种以上的科有33个。
其中姜科植物分布于西南至东部,樟科仅分布在长江以南。
矿物药蕴藏量最大的是滑石,需要量(用量)最大的是石膏。
总体趋势:华东、中南、和西南明显高于华北、东北和西北,从种类上来说,有如下规律:西南区>中南区>华东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我国中药资源总数的50%~60%,平均每省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为3000~4000种,最多的云南省达5050种(一)西南区1、云南特有种有:五裂黄连、滇芎、滇芹、滇重楼道地药材: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中药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其被子植物(4449种)和蕨类(202种)植物的种类最多。
中药资源复习题

绪论概念题1.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
2.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3.现代技术调查方法包括: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及“3S”技术集成应用等。
4.地道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简答一、植物道地:刺五加———黑龙江,细辛———辽宁,天麻-—-贵州,三七---云南,黄连之乡四川石柱,福建泽泻,安徽牡丹——-风丹皮,车前主产江西.二、地道药材形成的原因?道地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
优质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因药材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品种特性。
同一物种能在不同的地点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称为“居群”.如果某一“居群”产生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2.特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同一种药材,由于分布地域不同,相应的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生态环境亦不相同,造成药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理生化成分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疗效上的差异。
3。
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许多道地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后形成的,中药材道地性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
4.中医实践促进了道地药材的形成道地中药材是古代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反复总结、优化对比筛选出来的。
三、道地药材的特点?(1)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2)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3)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四、五味子、刺五加生长环境特点?1.生长环境: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
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中药资源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资源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地理区划包括西藏大部,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及甘肃西南部的野生中药区为A、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B、海洋中药区C、华南南亚热带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D、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E、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正确答案:D2、以下对华北暖温带中药材生产区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药丰富,区域性地道药材各具特色B、热带资源种类丰富,"南药”特色突出C、生产药材品种丰富,经营集约程度较高D、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大宗药材品种多产量大正确答案:D3、目前已发现的海洋生物中90%以上是()A、蓝藻B、脊椎动物C、褐藻D、无脊椎动物.正确答案:D4、某样地内植物覆盖地面一-半(另一半裸露),其盖度为A、0B、0C、0D、1正确答案:A5、大兴安岭山地生物资源特点是A、耐旱、耐寒的干草原和沙生药用植物资源B、农业发达,自然植被几无存在C、传统的地道药材较多D、种类少、蕴藏量丰富正确答案:D6、()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A、药材蕴藏量B、单株产量C、药用植物的生物量D、药材经济量正确答案:A7、以下属于纳西族开发的是A、草珊瑚清热解毒,续筋接骨B、黄毛豆腐柴骨质增生,肩周炎C、藏茵陈中提取山莨菪碱和樟柳碱D、雪莲生产出风湿灵胶囊和注射液E、竹红菌软膏正确答案:E8、投影盖度A、某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面积表面形成的覆盖面积的比例B、是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C、平均每年可采收药材的经济量D、平均每年可更新量E、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正确答案:A9、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药典A、《齐民要术》B、《农桑辑要C、《新修本草》D、《救荒本草》正确答案:C10、广藿香的地道产区为A、华东地区B、华南地区C、东北地区D、华中地区E、西南地区正确答案:B11、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提出三品分类法A、《神农本草经》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齐民要术》正确答案:A12、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D、《本草经集注》E、《新修本草》正确答案:A13、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很快就会沦为濒危种的类群。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资源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项内容?A.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B. 中药的临床应用C.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D. 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答案:C2. 中药材的采收季节通常取决于:A. 药材的市场价格B. 药材的药用部位C. 药材的生长周期D. 药材的采集难度答案:C3. 以下哪种药材属于珍稀濒危药材?A. 人参B. 甘草C. 黄芪D. 虎骨答案:D4. 中药材的炮制目的不包括以下哪项?A. 降低药材毒性B. 增强药材疗效C. 改变药材性质D. 提高药材的美观度答案:D5. 中药材的储存条件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干燥B. 通风C. 避光D. 高温答案:D6. 中药材的种植管理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A. 土壤改良B. 合理施肥C. 病虫害防治D. 频繁灌溉答案:D7. 中药材的采收技术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采收时要注意保护药材的完整性B. 采收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C. 采收时可以随意丢弃非药用部位D. 采收后应尽快进行炮制处理答案:C8. 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形态学鉴定B. 化学成分分析C. 显微镜检查D. 口感测试答案:D9.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不包括以下哪项?A. 清洗B. 切片C. 干燥D. 浸泡答案:D10. 中药材的国际贸易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A. 质量标准B. 价格谈判C. 品种多样性D. 药材的可追溯性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药材的采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适时、适量、适地2.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炒制、蒸制、煮制3. 中药材的储存应避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潮湿、高温、污染4. 中药材的种植管理中,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中药资源学复习题

判断题:1、植物药材的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药材性状及质量的中药因素。
2、传统经验认为药材的个头越大,其质量越好,等级越高的认识不一定合理。
3、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致将中药的原植物体和原动物的各个部位尽可能加以利用。
4、研究开发传统药物的新用途大有可为。
5、中药材与民族药材的炮制的主要目的是便于配方、便于制剂。
6、同一药用植物的不同器官或部位,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疗效相似。
7、道地药材主要由于产地特殊的加工技术而形成。
8、本草考证、临床应用调查是多“基原”药材品种整理的辅助方法。
9、查阅中文药学文献中中药或民族药,首选其基原的中文名称。
10、土壤环境污染是栽培药材中某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中药原因。
11、某药材样品的气味与正品有显著性差异,就可基本判断其不符合药用要求。
12、哈钦松系统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被子植物自然分类系统。
13、药材经栽培发生了性状变异(如形态、大小等变异),通常表明其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4、对于一年生的草本药材或叶类药材,其采收期对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5、中药民族药的有效成分通常有原形成分和人体内代谢产物等多种成分。
16、药材中一个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时,其他有效成分的含量也通常较高。
17、通常每种天然药材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毒成分。
18、许多药材的毒性是有条件的,只有炮制不当,长期超量使用才有毒性。
19、动植物药基原(原动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20、目前认为多成分多靶点及多成分单靶点是天然药发挥疗效的途径。
21、中药的鉴定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要有良好的专属性。
22、研究药材有效部位的药理活性时,有效部位占提取物的比例不得低于90%。
23、药材中某一有效成分提取越低,其得到的该药材的药理活性越强。
24、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应该主要根据道地药材样品进行研究。
25、药材生长期越长,各有效成分含量越高。
26、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时,其基原、疗效、用量等的确定以大型中药专著记载为准。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化学成分B. 中药的临床应用C. 中药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D. 中药的炮制技术答案:C2. 以下哪种植物不是常用的中药材?A. 人参B. 甘草C. 银杏D. 咖啡豆答案:D3.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对药材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季采收B. 花类药材一般宜在含苞待放时采收C. 果实类药材一般宜在成熟时采收D. 全草类药材一般宜在开花前采收答案:D二、填空题1.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中药资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_____”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中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
答案:可持续利用2. 中药材的“道地性”是指某些地区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该地区出产的某种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和品质,如“_____”是著名的道地药材之一。
答案:川贝母3. 药材的“炮制”是指通过特定的加工方法,改变药材的某些性质,以适应临床需要,常见的炮制方法有炒、蒸、煮、_____等。
答案:切片三、判断题1. 所有中药材都可以通过人工栽培来满足市场需求。
(对/错)答案:错2. 中药材的采收季节和时间对药材的药效没有影响。
(对/错)答案:错3. 中药资源的保护工作只涉及到野生药材,与人工栽培的药材无关。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中药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中药资源学主要研究中药材的资源分布、种类鉴定、生态习性、生长规律、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药材的采收、加工、贮藏等。
它涉及到中药材的生物学、生态学、资源学、保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目的是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为什么说中药材的“道地性”对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有重要影响?答案:中药材的“道地性”是指某些地区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土壤、气候、水分等,使得该地区出产的某种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和品质。
这些条件对药材的生长、成熟和有效成分的积累有直接影响。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考试题目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考试题目
名词解释:中药资源学
生物多样性
中药资源保护
中药资源再生
中药资源最大持续产量
判断分析:麦冬川芎的一些指标是否正确(来自10中国药典)简要回答问题: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和结构
我国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和化学形成特点
药用植物引种
中药资源应用的3S系统
保证中药材品质材料的关键是
论述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中药资源分布特点?
填表题:人生山茱萸广藿香天麻菊花的一些性质,(来自我们填的那个药材表格)。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1. 试题:
(1)请简述中药资源学的定义和目的。
(2)列举并解释中药资源的分类。
(3)什么是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请提供具体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2. 答案: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获取、鉴定、收集、保护和利用的学科。
其目的是全面了解中药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价值,并为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中药资源可以分类为以下几类:
- 动物资源:包括动物内脏、胆汁、鳞片等。
- 植物资源:主要是指中草药,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
- 矿物资源:如石膏、雄黄等。
- 昆虫资源:如蜂蜜、蜂胶等。
- 微生物资源:如霉菌、细菌等。
- 其他资源:如珍珠、人参等。
(3)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在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中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的保护和利
用措施包括:
- 合理开采:根据中药材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制定合理的采
摘和采收标准,避免过度采伐和破坏生态环境。
- 种植和培育: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培育方法,提高中药材的
产量和质量。
- 保护区建设:设立中药资源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边界,禁止非
法采摘和破坏中药资源。
- 合理利用:通过加工、提取等技术手段,将中药资源转化为中
药制剂,提高中药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中药资源的研究和交流,共同保护和利
用好中药资源。
以上是关于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概念题1.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
2.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3.现代技术调查方法包括: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及“3S”技术集成应用等。
4.地道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简答一、植物道地:刺五加---黑龙江,细辛---辽宁,天麻---贵州,三七---云南,黄连之乡四川石柱,福建泽泻,安徽牡丹---风丹皮,车前主产江西。
二、地道药材形成的原因?道地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因药材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品种特性。
同一物种能在不同的地点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称为“居群”。
如果某一“居群”产生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2.特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同一种药材,由于分布地域不同,相应的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生态环境亦不相同,造成药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理生化成分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疗效上的差异。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许多道地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后形成的,中药材道地性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
4.中医实践促进了道地药材的形成道地中药材是古代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反复总结、优化对比筛选出来的.三、道地药材的特点?(1)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2)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3)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四、五味子、刺五加生长环境特点?1.生长环境: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
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其耐旱性较差。
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刺五加生于森林或灌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
适宜向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2.伴生植物:五味子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3.地理分布:刺五加: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西。
朝鲜、日本和苏联也有分布。
五味子: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
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
五、药用植物资源特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分布零散、性质各异,它们在自然界均占有特定的位置,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归结起来为:1.地域性:药用植物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药用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是做好药用植物资源区划的重要依据,所谓“地道药材”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2.分散性:药用植物资源的分散性是指自然状态下这些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分散的、零星存在的。
从整体看药用植物资源有较强的地域性,从局部看则又有广泛的散生性。
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同时又具有可解体性,作为药用植物资源主体的生物资源,因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导致数量上的急剧减少、濒临绝境乃至灭绝。
4.可再生性:药用植物资源具有自然更新和认为扩大繁殖能力的特性称为再生性,但是资源再生、增殖不是无限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资源的再生、增殖、换代、补偿能力相适应。
5.多用性:许多药用植物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直接入药,又能从中提取制药的原料,有的还有利于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6.国际性: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研究超出国界而带有国际性,研究药用植物资源既要立足国内,也要面向国外。
五、菊科、豆科十种药用植物?豆科:甘草、蒙古黄芪、苦参、槐、合欢、小决明、白扁豆、补骨脂、皂荚、紫荆;菊科:白术、苍术、云木香、菊花、红花、紫菀、蒲公英、水飞蓟、苍耳子。
六、药用植物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药用植物资源调查2.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3.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4.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检测第一章1、我国现有药物资源种类达(12772种),其中天然药用植物(10933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400种)。
第二章1、水分及热量是决定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的两大主要因素2、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是:东部季风区以纬向分布最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3、我国东北季风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1)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
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
森里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药用植物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主要代表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等。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2)华北暖温带区:该区为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集中。
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药用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水平较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资源的集中产区,主要地道药材有地黄、山药、枸杞、红花、知母、黄芪等;主要又分为以下三个区: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黄土高原(3)华中亚热带区:该区温寒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极有利区内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药用植物种类齐全,数量丰富。
分为三个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南岭山地(4)西南亚热带区:该区呈现一定大陆性气候,植被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约有6000多种,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称。
主要药材有藏药、傣药、灯盏花、青阳参等民族药材。
分为以下区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贵高原(5)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该区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药用植物资源约5000多种,主要有玉竹、黄精、乌药、沉香等,分为以下区域:a: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北部:台湾省北部山地、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b: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c:滇南山间谷地。
4.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药用植物分布特点?(1)本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为400—700mm,区内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2)全区分布较广的地带性土壤,有寒温带的漂灰土,文代的暗棕壤、黑钙土,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茂盛。
(3)代表药用植物: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
(4)东北区药用植物分布特点可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1.大兴安岭北部山地:(1)地势东南部较低,西北部较高;(2)全年无夏,大陆性气候显著;(3)主要药用植物:赤芍、远志、龙胆、防风、升麻;(4)特色是百里香、黄芩在裸露多石砾的山南坡占优势;(5)栽培药用植物:党参、荆芥、黄芪。
2.东北东部山地:(1)气候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寒冷期相当长,长白山地东南侧为东北最湿润地区;(2)特产木本药用植物:紫杉、暴马丁香;(3)主要药用植物:桔梗、天麻;(4)栽培药用植物:人参、细辛。
3.东北中部平原:(1)背风环境,地势低平,属半湿润地区;(2)该区以禾本科草类及杂草类为主的植被;(3)常见药用植物:防风、龙胆;(4)辽西低山丘陵阳坡,辽宁以朝阳为中心,为酸枣仁主产地之一。
5.华北暖温带区特点?(1)青藏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季气温较高而多雨,冬季较长,气温寒冷干燥,春季干旱,秋季天高气爽。
降水量少于东北区,但比东北区集中。
(2)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生产水平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的集中产区。
(3)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资源种类分为三部分: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以及黄土高原。
1.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位于华北区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受海洋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可达650~1000m;药用植物有:木本黄檗、杜松,半夏、东北天南星。
2.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华北平原包括辽河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该区土壤条件较好,矿物养分较高,光热条件丰富,适宜药用植物生长;药材种类:白头翁、益母草、枸杞等;冀北山地包括辽西低山山陵。
冀北山地和晋北山地盆地,药用植物有:黄芪、防风、草麻黄。
3.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湖以东、长城以南和秦岭以北;明显的冬季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药材植物:忍冬、玉竹、白头翁。
6.西南亚热带区特点?(1)该区呈现一定的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1000m左右(2)该区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红壤和黄棕壤(3)该区植被区系和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在全国名列前茅。
(4)根据地域差异,分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和云贵高原四部分。
1.秦巴山地:(1)该区具东南风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沛,素有“巴山药乡”美誉;(2)药用植物有:党参、当归、黄芪、贝母、天麻;(3)栽培药用植物有:当归、天麻、黄连;2.四川盆地:(1)该区盆地群山环绕,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2)冬暖、春旱、夏湿热、多云雾;(3)药用植物有:天南星、栝楼、木通、麦冬、红花;(4)栽培药用植物有:麦冬、附子、郁金。
3.贵州高原:(1)该区地势西部最高,中部居次,边缘部分为丘陵;(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阴雨,湿度大,呈立体气候;(3)药用植物有:杜仲、天麻、山豆根、天南星;(4)栽培药用植物有:天麻、石斛、半夏。
4.云南高原:(1)该区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石灰岩岩溶地貌分布广(2).该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干湿季节分明。
(3).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
可分为:高寒层、中暖层和低热层。
高寒层:云南高原西部海拔2500m以上和东部海拔2300m以上为高寒层,气候类型基本上相当于寒温带及温带,药用植物种类:云木香、当归、天麻;中暖层:西部海拔1500~2800m及东部1300~2300m范围为中层,具北亚热带和温带气候,药用植物种类:何首乌、玉竹、山药;低热层:西部海拔1500m以下及东部海拔1300以下区域,具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
药用植物:砂仁、肉桂、丁香。
7.中药区划的目的和任务?(1)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3)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4)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