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概论(二)认识论的哲学共56页文档
西方哲学史中的认识论

西方哲学史中的认识论西方哲学史中的认识论西方古代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认识论问题,并表现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
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肯定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界,同时又区分了感觉和思想这两种认识形式,认为感觉分辨事物,思想则把握真理。
原子论的先驱恩培多克勒用"流溢说"来解释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断发出一种流溢物,它进入人的感官孔道而引起感觉。
原子论的代表德谟克利特在"流溢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这是对反映论原则的一种朴素表述。
德谟克利特把认识分为"暗昧的认识"和"真理性的认识",认为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是暗昧的认识;理性能认识原子与虚空,是真理性的认识。
但两者互相联系,感觉为理性提供证据,否定感觉,也就是否定理性。
然而,由于他把感觉看作是粗糙原子构成的影像作用于心灵而产生的,思想是精细原子构成的影像作用于心灵所产生的,事实上就使感性和理性成了两个独立的认识过程,割裂了感性和理性的联系。
唯心主义者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思想。
他把世界分为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可见世界"和由理念组成的"可知世界"。
他认为,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意见"的对象,而不是知识的对象,只有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知识的对象。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以前,就已经认识理念,当灵魂投入到肉体以后把它们忘记了,认识就是把忘记了的理念知识回忆起来。
尽管感觉可以刺激灵魂,使它对理念知识进行回忆,但知识不是从感觉中来的,感觉只不过使灵魂回想起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回忆说。
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肯定认识起源于感觉,他把灵魂比作蜡块,认为感觉就是外在事物在蜡块上留下的痕迹。
认识论的内容

认识论的内容一、认识论概述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人类的认识及其产生过程、方法和限制条件。
它关注的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规律的研究。
认识论是哲学的基础,对于科学、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和思维是唯一真实存在的,物质世界只是人的意识所产生的幻象。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等。
他们认为人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我们的主观意识去获取对事物的认识。
2.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思维的产物,但并非纯粹由我们的主观意识所决定。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黑格尔、马克思等。
他们认为人的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深化的,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客观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 客观唯物主义客观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意识、思维和认识只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客观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休谟、洛克、杜林、赫尔巴特等。
他们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与外界物质世界相联系而产生的,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他们认为人类的意识和认识是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获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通过实践不断改变世界,同时也不断深化了对世界的认识。
四、认识的发展过程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直接感知和认识。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推理和抽象等思维活动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
2. 抽象和概念的形成在认识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取其中共同的属性和特征,形成了抽象概念。
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论文(65-70%)+2到3次作业(30-35%)曾志助教:戴晓芳第一次:要求:两千字左右,不要少于2000字,讨论问题一定要把问题的逻辑和思路搞清楚,表述要准确;两周时间;严格按照学术规范来做,标题内容要根据正规文章进行。
不能抄袭。
题目:理论的东西是理论的,实践的东西也首先是理论的,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的?请加以分析说明。
民主先于哲学和哲学先于民主,是两种最基本的政治思想,它们基于怎样的哲学基础?你侵向于那种观点,请加以论证说明。
第一讲哲学是什么(上)(哲学史)1引言西方人采取下定义的方式来谈论哲学方式(精确概念),由于大家都运用概念的话语方式,又影响了文化历史。
一、问题的提出1、科学的性质1)经验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具体事实本身就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
2)规范性(逻辑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同一规范系统中的不同事物的关系就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观察得到求证)2、哲学的性质(没有自然科学的精确性)1)哲学根本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问题2)哲学从根本上说,它处理的是一些典型的思想性问题,例如:知识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完全认识一个事物的本来面貌等这样一些问题。
2哲学的产生1、“哲学”一词的来源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唯学问为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
2、“哲学”产生的根源1)以表现看,哲学是人类的一种爱智性的活动。
2)从根源看,哲学则是由人类好奇的本性引起的。
3、哲学概念与科学概念1)在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那里,哲学和科学实际是一个概念。
2)在苏格拉底及其以后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一般的或者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而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今天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的含义。
3)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定义:哲学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
哲学是知识之母。
西方哲学第2讲导论二,希腊哲学概览

公元前1125年左右,巴尔干地区又一次发生 部落大迁徙,同属于希腊语支的多立斯人陆 续南下,进入希腊半岛和某些爱琴海岛,摧 毁了迈锡尼,结束了迈锡尼文明的历史。公 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 ‚在特洛伊战争之前,我们没有关于整个希 腊共同行动的记载。‛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 北京,1960年中译本,第3页。
古人在这种浪漫想象中开始探索 世界和人生的起源及归宿,并对 其存在及意义提出了‚是什么‛ 和‚为什么‛ 等根本性问题。
宗教 ——奥林波斯宗教(荷马宗教) ——狄奥尼索斯教(酒神崇拜)
——奥菲教(神秘教)
太阳神赫利俄斯
诸神与巨人大战
希腊宗教的特点 (1)没有权威的圣书 (2)多神崇拜
奥林波斯教的崇拜对象是以宙斯为首的十二位 主神。他们有男有女,相互之间又有亲属关系, 形成一个位居诸神和万民之上的‚神圣家族‛。 荷马时代开始有了对这个神圣家族的合祭。神 圣家族的成员起初有宙斯、赫拉、波赛冬、雅 典娜、阿波罗、阿耳忒弥斯、阿佛罗狄忒、赫 耳墨斯、德墨忒耳、阿瑞斯、赫淮斯托斯和赫 斯提亚。后来酒神狄奥尼索斯取代了女灶神赫 斯提亚的地位,成为十二主神之一。
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发现迈锡尼文明遗址
迈锡尼文明遗址
(2)民族和语言
民族
——原始爱琴海文明(克里特文明)
——多立斯人南下(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 2000年) ——荷马时代(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民族形 成) ——埃俄利亚人、伊奥尼亚人、多立斯人
赫西奥德残篇:
大洪水后的普罗米修斯和普罗诺亚生育 丢卡里翁和皮拉,丢卡里翁和皮拉生的 儿子叫希伦。希伦是整个希腊民族的始 祖。希伦有三个儿子:多鲁斯、克苏索 斯、埃俄罗斯。他们就是希腊人最初的 部族埃俄利亚人、伊奥尼亚人、多立斯 人的祖先。
哲学概论电子文件

第二章:本体论:形而上学
(2)“天”的主流内涵 A 天的道德之理属于主流内涵
周代统治者:“以德配天”;孔子:“克己复礼”为 仁,并结合仁、礼;孟子把“仁、义、礼、智”之端 归于人的本性,并提出“尽心、知性、知天” ;董仲 舒、宋明理学进一步提出了完整系统的“天理”学说。 ——上述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
三、哲学的功能 1.根本的功能:建构世界与批判世界 2.衍生的功能 (1)认识现实世界(更为本质) (2)训练逻辑思维(更为明晰)
讨论
你觉得什么是哲学,它有用吗?
第二章:本体论:形而上学
第一节 本体论的一般理论 一、本体以及本体论 1.本体的理解 (1)词源:on ;ontos;Ontologie (2)概念:存在;本体;本体论 (3)本体论的认识论根源和理想根源
2.中世纪哲学 (1)教父哲学(奥古斯丁、德尔图良) (2)经院哲学(安瑟伦、阿奎那等等) 二、近代哲学 1.16-18世纪哲学 ——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
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
2.18世纪法国哲学 3.德国古典哲学 三、现代哲学 1.人本主义思潮 ——意志主义 、生命哲学 、存在主义 科学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
三、哲学的学科 1.哲学上关于哲学学科分类举例 (1)亚里士多德(表1) (2)早期斯多葛派(表2) (3)伊曼努尔•康德(表3) (4)黑格尔(表4)
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
表一:亚里士多德 l 逻辑学(分析法) l 理论科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生理
学、心理学)
l l
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王东岳老师得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得差别就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得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得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得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就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得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与科学化得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得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得基础。
这些内容要就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得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得思维方式与真正得推理方式,仅仅算就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得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得思脉进行更细致得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得原著,比如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得《形而上学》、笛卡尔得《哲学原理》与《形而上学得沉思》、贝克莱得《人类知识原理》与《海拉斯与婓洛诺斯得对话三篇》、休谟得《人类理解论》、康德得《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得《逻辑学》与《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得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得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得《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就是把一切稍显玄妙得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就是把粗陋得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得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就是说,中国得哲学研究者大抵就是在研究其她哲学家得哲学,而并非自己得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就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得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西方哲学认识论

西方哲学认识论一、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在西方哲学中,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原理、方法和范围的学问。
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得和建构知识,以及知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观认识论与客观认识论认识论可分为主观认识论和客观认识论两个方面。
主观认识论强调个体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能力,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结果。
客观认识论则从客观存在和客观真理的角度出发,研究认识的客观基础和普遍规律。
三、不同认识论观点的对比1.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观经验,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感觉来获得知识。
它将认识过程视为对感觉数据的加工和组织过程,重视经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2.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理性和思维是获得知识的基础,主张通过思考、推理和逻辑来获取真理。
它认为人类有先天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理性思维超越经验,获得抽象和普遍的知识。
3.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物质的反映和产物,强调物质世界对人的认识的限制和制约。
它将意识和思维看作是物质的属性和产物,认为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
4.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意识的产物,认为思维和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
它强调主体的思维能动性和主观能力,在认识过程中赋予主体更大的主导地位。
四、综合认识论与实践西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有效的认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认识论思想强调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和相互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水平。
西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在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不同的认识论观点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促进对于真理和知识的探索与追求。
西方哲学导论

一、结合课堂教授的内容,谈谈你对哲学的理解。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罗素看来: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而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在我看来,哲学是思考。
对于世界的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人性的思考。
人因为有了思想才更高级,这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地方。
我赞同罗素的看法,我们的世界中,既有确定的,可以明确给出答案的问题,这些可以称之为科学。
牛顿力学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都是科学。
也有超脱事实,完全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东西,那是神学。
而哲学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东西,既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是无法解释,而是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观点,大家在思考讨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
这些就像是辩论,有时候会越辩越清晰,有时候会越辩越迷糊,只是因为这些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它更像是一个灰色区域,既不是白,也不是黑,你无法说哪个对,哪个错,每一个观点都有着自己的正确和错误。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一切思考的问题都来自于生活,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又不会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
哲学比我们平时的思考要深刻,系统许多。
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只是因为大家都在思考人生,反思自己。
所以,我思故我在。
二、阅读罗素的《哲学问题》,谈谈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
我对《哲学问题》中关于唯心主义的介绍最感兴趣。
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6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Hale Waihona Puke 寄傲,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